科普说明文

时间:2021-09-07 20:01:38 说明文 我要投稿

科普说明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说明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普说明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普说明文

科普说明文1

  现在,到街上看看,你会发现一些人叼着烟,吐出缕缕白烟,一脸享受的神色。他们为什么要吸烟呢?药理学家认为,烟草中的“尼古丁”有成瘾的成分,因此许多人可能在朋友的怂恿下,或是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了几次后,就“上瘾”了。如果你想要抽烟,就先听我说几句话吧!

  “烟”被一些人说得很酷,但事实上,它一点都不“酷”!烟草容易导致肺癌,据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全世界(全球)百分之三十的癌症和抽烟有关。其次,烟草导致的心脏血管疾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等等也都不容小觑,所以,对现在有吸烟习惯的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戒烟”!

  很多人认为,“抽烟得癌症不太可能,那是少数人才会发生的事”,因此掉以轻心。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因为吸烟而得癌症的案例,是非常多见的。而且,十个得肺癌的患者中,有八个就是因为抽烟而导致的。例如美国ABC电视台名主播彼得。詹宁斯就是因抽烟而导致肺癌逝世的。如果不幸染上烟瘾,我们该如何戒烟?除了要常吃清淡的食物,并随时提醒自己抽烟的坏处,另外,相处的家人和朋友也最好是支持自己戒烟的人。所以现在有烟瘾的人,戒烟,是对待身体最健康的方法。

  烟,像恶魔一般,千万不要被它附身。如果被附身,就要努力的脱离它,否则,你只会越陷越深,到最后,被病魔找上时,想逃也来不及了!

科普说明文2

  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在那儿,每个家庭成员的形态都各不相同:胖的、瘦的、高的、矮的、方的、圆的。我们各尽其职,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说这话可一点儿也不假。试问,从录音机、照相机到寻呼机、手机,哪个少得了我们“电池家族”啊?据调查统计,我国是干电池生产、消费大国,一年产量达15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约为70亿只,平均每个中国公民一年要消费掉5只干电池呢!由此可见,电池的使用范围很广,用量也很大。这也更加巩固了我们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成了名副其实的使用广泛的商品之一。

  我是由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合物组成的,我的兄弟蓄电池则以铅的化合物为主。随着我们“电池家族”队伍的不断壮大,废旧电池也悄然滋生。由于废旧电池所造成的污染不像大气、垃圾和水污染那样明显,而是充当一个“隐性杀手”的角色,所以一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这些废旧电池虽小,威慑力却不容忽视。它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这是由我们自身的组成成份决定的。这些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着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经过长时间的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一定伤害。据资料显示,废旧电池对土壤污染很严重,可以造成农作物绝收。一粒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饮水量;一节1号电池埋在土壤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这样一来,我们“电池家族”岂不蒙受了“不白之冤”,承担了污染环境的罪名?在这里我要为电池同胞们说句话:我们电池一生的使命就是为人们奉献,等到失去了使用价值,只剩一幅“浑身是病”的躯壳,难道也是我们的罪过吗?不!是因为人类缺乏环保意识,才使我们成为元凶。

  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废旧电池的危害性。有不少人把它与生活垃圾一同倒掉,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源。世界上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混入其中的废旧电池也在这三个过程中发生了污染作用。当采用填埋的方式时,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源和土壤;当采用焚烧的方式时,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了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当采用堆肥的方式时,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除此以外,人们也会采用再利用的方式。这样的话,工艺虽然容易掌握,但回收率只有82%,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出现,同时冶炼过程中二氧化硫会进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了操作工人的健康。

  我们“电池家族”在此呼吁:请人们正确利用我们,让我们能够持续造福人类。为了减轻废旧电池所带来的污染,我建议人们对其进行回收处理。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主要有热处理法、湿处理法、真空处理法等。热处理法是将废旧电池磨碎,然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铁和锰则熔合成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从而变废为宝。湿处理法利用了除铅蓄电池外,各类废旧电池均有溶解于硫酸的性质,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金属比热处理法所得金属纯净。真空处理法是先在废旧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

  这样一来,我们“电池家族”又可变废为宝,继续奉献于人类。作为电池的我相信,只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我们会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科普说明文3

  真科学能造福人类,伪科学会贻祸一方。我们学科学,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要抱有一颗善良的和谐的心,保持一份淡然的平和心态去面对科学,善待科学,用好科学。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只要我们勤奋学习,永不言弃就会得到真科学。

  一个个奇思妙想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聪明利用。所有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发明走想大发现的,科学的大门永远向爱探索的孩子们敞开。同学们,你也试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走进科学,科学界中有许多妙不可言的事情,观察气象,收集标本,科学实验,科普活动,生活发现等都是探索科学的一种,人类因科学而进步,科学因人类而创新,人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离不开人类。

科普说明文4

  每逢假日,到了下午,我最喜欢一个人清闲的躺在自己的床上,望着外面明亮的阳光和那宽广的天空,做着美丽的梦。

  我觉得在房间里是最自由的,没有人会来打扰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在我的房间里有许多的陈列物品,如:书桌、音响、书柜和床……等,当我的心情快乐时,我会自己在房间里高兴的哼着歌,也会把音响的音量慢慢调大,当我的心情不好时,我不会藉由任何事物去发脾气,因为这个小天堂可以使原本心情不好的我,慢慢的平息许多。房间里的各式摆设或房间的色彩可以影响我们心情的好坏。像我房间门口的窗帘是白色纱质的,虽然有点单调,但有时被风轻轻一吹,给我一种明亮清新的感觉。

  我的房间还有一个我喜欢的角落,当我看着书桌旁的角落,就会想起小时候的那段回忆,尽管那只是个小地方,不过那个小角落却有我、哥哥和表弟一起创造的许多点滴的回忆。

  当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快乐,我会想象自己发生了好事,如:考好成绩或功课变少了,虽然这些事都不太可能发生,我仍然觉得在自己的房间里还是最快乐的。

科普说明文5

  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它在飘落过程中成团攀连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单个雪花的大小通常如小米一般大,犹如柳絮般在空中飘舞,也有大的,如鹅毛般,空中可谓雪片飘落。雪花很轻,落在人的身上毫无感觉。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地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雪花多么美丽而轻盈呀!我越来越喜欢雪花了,如果能够再次目睹大地白雪皑皑,绿树披银装,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所以又有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作用很广,但雪对人类有很大的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越冬。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据测定,每一升雪水里,都含有丰富的氮化物。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雪对人有利也有害,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如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就会造成冻寒,对庄家造成危害。还会给人的出行带来不便,很有可能对人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雪会冻死一些对庄稼有益的动物,如:青蛙、蜻蜓、燕子。雪要下得恰到好处才好,否则就会给人们带来灾害,所以农谚说:“腊雪是宝,春雪不好”,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科普说明文6

  说到森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今天我还是要跟大家来介绍一下。

  森林的作用为:对土地。空气。和人的作用。对土地,首先为下雨时,森林的树冠像一把把大伞,挡住了一部分雨水,不让他们直接冲刷地面,树上的苔藓和树下的孤枝败叶也能够挡住一部分雨水。如果没有森林的保护,到了讯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对空气也是有很大的帮处,现在的空气污染随处可见,但森林吸收到足够的阳光后,就会制造淀粉,而制造淀粉的同时也会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给我们带来足够的氧气。

  对人们的帮处是最大的,就前面两项来说事实告诉了我们。你想,水泛滥成灾,谁受苦啊?没有了氧气谁能呼吸啊?森林不但可以避暑,而且还可以优化城市,还可以做家具……

  可是一些贪婪的人却得寸进尺,乱砍滥伐。所以现在大片森林屈指可数,空气也得到了破坏,河山经常泛滥,给人们带来灾难。

  现在我要对他们说:如果没有了森林,那人类怎么办?如果没有了地球,那我们有能够去那呢?好好珍惜和爱护森林吧……

科普说明文7

  番茄是大家都十分喜欢的一种蔬菜,它的俗名叫“西红柿”,我很爱吃。每年七八月份,我们家的饭桌上总少不了它:什么鸡蛋炒西红柿,西红柿汤,西红柿炒黄瓜等等,我还时常把它当做水果吃。

  番茄果实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扁圆扁圆的,青中透出红润.就好像一个活泼健康的娃娃脸。果实是浆果,味道很不错。夏天,你吃一个番茄,咬开它的那一层薄薄的外皮,露出的是它那红色的肉瓤,咬下一块,它那淡黄色的鲜汁从肉瓤中流淌出来,流到你的舌根,淌到你的嘴角,那味道像酸杏?不像。像甘露?也不像。这又酸又甜的味道刺激了你的唾腺,使你分泌出大量口水,你把这些一起咽下,倏地钻过你火辣辣的嗓子,再也寻觅不到了,留下的只是一片清爽。于是你可能吃了一个又一个。是啊,在酷热的夏天吃上几个番茄,那真是一种享受。 番茄不仅味道好,营养价值也高。番茄含有多种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还含有不少蛋白质和糖类。

  番茄虽然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色泽光润,但是它的植株就不那么诱人了。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很小,呈黄色,总状或伞状花序,叶子如羽状、复叶。科学家把它归为茄科。番茄长得不高,而且爱攀蔓,所以种番茄要给它搭一个支架。番茄全身长满了软毛,有人不知,摸着还认为很舒服,可不一会儿手上便沾上恶臭味,与番茄果的味道截然不同,这是番茄抵御外敌侵扰的有效方法。番茄适宜春季种植,夏季六七月份大量上市,当番茄占满大片柜台时,火红火红的,像天边的晚霞,令人赏心悦目。

  番茄虽然很受人们喜爱,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只能在夏季大量上市,其他季节,特别是冬季就很难吃到了。这几年,出现了冬季种的温室番茄,它要比储存的番茄新鲜多了,但是数量很少,

  “物以稀为贵”,自然价格也不便宜。可我相信随着生产的发展,将来人们一定能在元旦、春节大饱品尝番茄的口福。

科普说明文8

  最近,有一个新流感叫流感,夺走很多人宝贵的生命,到底怎么做才可以预防流感呢?让我们来谈一谈方法。

  第一:要勤洗手,不论是吃饭、上完厕所,或从公共场所回来,都要勤洗手,洗手的步骤就是湿、搓、沖、捧、擦,洗完手之后,应随时留意不要乱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这些部位,否则病毒就很容易侵入人体喔!

  第二:要每天量体温,若发现体温超过38℃请不要到公共场所,或上课,记得戴上口罩,赶紧去看医生。

  第三:尽量保持2尺以上的距离与他人谈话,也不要跟同学勾肩搭背,避免身体上的碰触。

  第四:如果感冒了,或是到了密闭式之公共场所,要戴上口罩,口罩如果沾染异物、超时使用达8小时以上,要丢弃换新,并记得手不要碰触口罩内侧。

  每天跟我这样做,不仅可保护健康身体,也可远离病魔。

科普说明文9

  按下桌面上的“e”字符号,使我走进网络的天地里,打上关键字,数千个网页立即出现,让我一一的探索现实生活中缺少的那份自由,都可在这虚拟的天地里自由的奔跑;许多现实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可以在这片天地里成真。

  但是,简单又快速的动作,让我逐渐沉迷在这片虚拟的天地里,遗忘现实的责任。在我身旁,有许多朋友离不开网络,曾经我和他们一样,下了课只担心能不能玩电脑。常常一开始玩网络游戏,就无法克制自己玩的欲望。时间一久,不但近视加深、体力变差、功课更是每下愈况。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开始迷惘,网络的神奇和神秘使我不由自主的想靠近,而沉溺于网络的世界而耽误了学习,成了我的苦恼。

  我曾经有个惨痛教训:我订购了一台随身听,图片上物美价廉,我二话不说马上叫妈妈订购,但实际上的物品,却是使我大失所望,让我了解到网络拍卖,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网络是帮助我们查阅资料或适当的休闲,而不是让我们毫无节制的玩电脑游戏,或是被有心人士做非法的事情;网络是要被用来使用在正当的用途,小心提防各种的诈骗。

科普说明文10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微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有的事。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科普说明文11

  一、 依托教材实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 有效探究,实现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的辩证统一

  阅读教学的载体――文本是最直接形象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的最好材料。如果说明文的教学意义只是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假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愉悦,进而喜欢说明文,喜欢语文和阅读,并最终形成一定的语文与科学素养,那才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的意义。

  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调整课堂设计,安排合理性的师生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乐于探究文本的内容,才能令其习得科普文说明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引导探究将一直伴随教学的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决不能落后于孩子的思维,教师的高度和思维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和思维。

  学生在什么时候觉得没有劲,那就说明设计问题的挑战性不够!在短短的40分钟内,问哪些问题以及怎样呈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反复衡量。

  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课时),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重点探究:

  (1)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表现这几个方面的?

  (2) 尝试把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同样”换成另外一种说法,进一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这样的设计,既没有铺天盖地的“问”,也没有水到渠成的“答”。通过简化头绪,把握住文本的整体,设计具有支撑力和牵引力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上来。IBSTPI(国际培训、绩效、教学委员会)20xx颁布的教师能力标准中指出,“提出清晰和恰当的问题”尤为重要。

  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运用知识,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教学活动的有效程度,与问题的有效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呈正相关。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有效生成教学目标。

  2. 有效涵泳,开发整体品读和关键感悟的均衡能力

  相对于人文性较强的文章而言,说明文在表达上有其更为独特的方式,在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条理性上更具优势。课文中一些语义丰富深刻的重点词句,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感悟。

  比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中有句话:“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句子中“预料”是一个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看起来似乎不太“科学”,也不太“严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对读比较,看看能否去掉这个词。

  在反复涵泳中让学生体会:这看似含糊的词语其实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妙所在。长此以往,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敏感性,并培养学生品读文本及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第三小节中还有一个词――“喜怒无常”,作者借助此词表达了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如果在教学中能倾情关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依托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科学精神和阅读欲望

  1. 利用新颖的形式,实现拓展的有效性

  采取拓展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普说明文知识性很强,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也较多。相应的,针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教师可采用更新颖灵活的阅读方式:小组合作、师生共读、亲子阅读、读书会等,培养学生迅速浏览、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0xx年,笔者参加了南京市第三届课外阅读课赛课,执教课题为《走进科普世界》,阅读主题是指导阅读课外科普杂志。笔者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整合课文《变色龙》的文本信息以及《小哥白尼》《发现号》等科普杂志中有关变色龙的信息,给一段外文视频配音,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效果,得到专家好评。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在于,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文学类书籍较多,较少涉猎科普性读物。加之目前图书市场上此类读物适合小学生的较少,个别经典的科普书籍由于知识性较强,又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读科普杂志,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另一方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查找资料、引用资料”“默读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拓宽阅读的渠道,开拓自己的视野,实现拓展的有效性。

  2. 搭建连接的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在课内学的是方法,课外求的是发展。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抓住文本的一个点,拓展辐射开去。适时地利用阅读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

  小学语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四

  1.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科普说明文凭借着生动活泼的文字给小学生讲述了一个个科学故事,让他们了解科普知识,增长见识,感受到科学的无处不在。通过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了解说明方法,品析语言文字,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孩子进行细细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会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3.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知道表情达意的逻辑性。

  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通过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4.重视读

  在教学中着力去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再通过朗读传递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读的问题:(1)读懂科学与知识;(2)读出准确与生动;(3)读出趣味与感悟

  5.巧妙写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在充满语文味的写、说课堂中轻松穿行,自然是兴趣高涨、兴致盎然。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6.诱导说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进行阅读是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需要,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探究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们的探究激情才能被激发。

科普说明文12

  一.读为基础

  语文知识是在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被学生认知、吸收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阅读感知能力是教学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对科普知识具有较大的认知差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

  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学段的教学都极为重要。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之文学作品语言客观严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反映科学术语较为拗口,难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存在断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体会规范言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读懂科学知识,读准科学语言,读透科学感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多种读的方式充分认知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内容,理清文章行文逻辑顺序,如质疑—举例论证—总结,精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整体回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品味语言准确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

  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如何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孪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间相似的地方进行比较,以科学证据来肯定科学家的推断,教师要注意进一步加深其对文本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内容的生动性,如能否将说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词语删去,引导学生说出原因,体会删去后文本意思的改变,从而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用词严谨规范性的。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文中语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说明方法。

  二.思为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将说明文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直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在文本感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可能进一步导致师生之间的知识落差。“所谓知识落差是指教师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在听课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另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分析学生的基础现状及接受能力,来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语言较为形象简明。

  教师应当在引导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根据说明文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记叙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实用性说明文,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说明文、科普说明文为主,学生通过严谨规范的语言获得对说明形象的认知。

  学生在品读具有文学趣味的说明语言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当学生把握说明语言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对课外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从而提出其他问题,这就是动态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生成问题。

  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容易生成各种临时性的动态问题,这种问题的生成恰巧是学生个性化思考的结果。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及时补充科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让学生能将文本教学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师生的思考极为关键,教师的思考能够为预设教学提供基础,学生的思考能够为教师的及时总结反思提供基础,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进一步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中获得感性知识,与自身的背景知识进行双向结合,真正地激发学生自身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内部情感。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预设说明文教学。关注于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技能,有效地联系三维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质疑,敢于正面教学目标的落差。

  另一方面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带领学生探究说明文中的科学价值,分清主次、重难点教授知识,切勿将说明文文本的字词篇章知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一锅烩,进而偏离说明文教学的初衷。

  再者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课堂互动对话的方式,进行平等对话沟通,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说明文教学中真正地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科学知识探究的小主人,教师成为启发点拨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导教学活动。

  三.行为反馈

  说明文以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教学时具有自身的规律,教师不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识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还应当将课内文本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举一反三地对同类型的科普文章进行有效地解读,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转变已习得的知识为实践技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壁垒中积极课外观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科学反馈的方式,开发利用说明文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科普说明文13

  俗话说的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我对那些猫阿狗啊的没有兴趣,而对一种爬行动物有着极大兴趣——蛇。

  蛇的身体成圆柱体,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鳞片。它没有四肢,靠身体的蠕动进行运动。(有一些蟒蛇有没有退化完全的后肢如:水冉;蛇类没法在光滑的表面上运动)。

  蛇的舌头是分叉的,伸缩性强。靠它来辨别物体。

  因为蛇的皮不能和身体长大,所以蛇有蜕皮的现象。他蜕皮的时候先把嘴上的老皮磨破,身体在慢慢的出来。蛇一年要蜕三次皮,每一次蜕皮都非常容易说到攻击。

  蛇得最可以长的很大,可以吞下比他大好多倍的动物。这是因为方骨与下颚骨的关节骨形成活动关节,平时方骨是平躺着的,张口时便拉紧,把口支撑开来。这样他就可以吞下很大的物体了。

  人们几乎都很害怕蛇,其实能杀死我们的蛇特别特别的少。蛇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3000种左右,毒蛇约占600种。我国有蛇160多种,其中47种是毒蛇。而全部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所已尽可放心,怕碰到毒蛇。

  听了我的介绍,也应该对蛇不是太害怕了吧!

科普说明文14

  曾有位社会科学家对400多名儿童进行了40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虽然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种族肤色有所不同,但凡是从小善于家务劳动的儿童,到了中年独立面对社会时,在工作岗位上大多特别能干,家庭生活中也较美满。

  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

  学做家务劳动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我们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品德。常做家务,能磨炼我们的意志;争做家务,会融洽我们与父母,家人的关系。

  前不久,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小明是六年级学生,有一天,他爸妈突然外出,未来得及给他留钱。尽管冰箱里有菜,他还是饿了整整一天。因为他以前从未想过做饭。像这类屡见不鲜的小事却一次又一次的给了我们大的启示:学会生活要从学做家务开始。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家务会影响我们的学业。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做好功课之余,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家务劳动。再说,我们学习任务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而学做家务劳动是学会生存的重要一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家务本身就是学习。更何况,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开发智力,掌握劳动技能。

  愿每一个想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素质全面人才的同学,都来学做家务劳动,从小练就一双巧巧手。

科普说明文15

  星期五,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科普表演,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科学的奥妙吧!

  “小朋友们,大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一个蜻蜓飞出来说,在她的一段自我介绍之后,我们终于知道了她的来意,她想送我们一份见面礼,就给我们来了一段小魔术,我们睁大了眼睛,站起身来,屏住呼吸,哇塞,这个蜻蜓人把一根毫无异样的绳子一变,就变成了三根绳子,她在从尾到头一摸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绳子,她再从尾到头这么一摸又变回了原来的那条绳子,哇塞,我们一个个心服口服,十分敬佩。

  “蜻蜓人,蜻蜓人。”博士大叫,蜻蜓听见了,就以为博士要来批评蜻蜓,所以蜻蜓就躲到了我们中间来,可还是被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士给找到了,蜻蜓人口渴了起来,蜻蜓问博士要水喝,博士为蜻蜓人准备了淡盐水,可蜻蜓人不爱喝淡盐水,之后博士叫蜻蜓人把淡盐水倒入另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里突然就变成了鲜红的西瓜汁。博士说:“这下你满意了吧。”蜻蜓人还在惊讶中没有醒过来,蜻蜓人好像故意对博士说:“我不喜欢喝西瓜汁。”博士说:“那个西瓜汁倒入另外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里。”倒入下去后,西瓜汁确变成了乳白色的牛奶,我的天啊,太神了!可是蜻蜓说:“我也不喜欢喝牛奶。”蜻蜓人以为博士没法子了,可谁知博士面不改色反而还笑咪咪地说:“你再把牛奶放入另一个杯子里,蜻蜓人一放,牛奶又立刻变成了淡黄色的哈密瓜汁,这下蜻蜓人心服口服了,她拿起哈密瓜汁喝,可被博士拦住了,博士说:“其实这里面博士我是提前放了科学物品才会变成刚才的水果汁。”

  蜻蜓人邀请了六位小朋友,上去跳分子舞,大家就在这优美的音乐和欢乐的笑声中结束了这一次科普活动,通过了这一次的科普活动我也学习到了许许多多的科普知识。

【科普说明文】相关文章:

1.【热门】科普说明文作文三篇

2.【精品】科普说明文作文4篇

3.【实用】科普说明文作文4篇

4.有关科普说明文作文四篇

5.科普说明文作文合集10篇

6.科普活动方案

7.《科普书籍》读后感

8.科普书籍读后感

9.科普小说读后感

上一篇:路的说明文 下一篇:八年级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