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语录>孔子教育的语录

孔子教育的语录

时间:2017-12-26 18:48:34 语录 我要投稿

孔子关于教育的语录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有着许多的经典话语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教育的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孔子关于教育的语录

  孔子教育的语录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3、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因材施教。”

  1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经典语录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言必信,行必果。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听其言而观其行。

  7.敬鬼神而远之。

  8.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

  9.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民无信不立。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小不忍则乱大谋。

  1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1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0.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2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3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4.礼之用,和为贵。

  35.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4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5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的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哲人,不是全知全能的教主。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关于教育的语录】相关文章:

1.论语关于孔子的语录

2.论语孔子的语录

3.孔子的语录集锦

4.孔子的语录集

5.孔子经典的语录

6.孔子礼貌语录

7.品读孔子语录

8.孔子语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