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心得体会>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时间:2017-07-24 14:05: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篇一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我在实行地理课改心得体会如下: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

  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

  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

  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

  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

  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三)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

  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

  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校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二、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

  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

  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

  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之后,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频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二)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

  例如:“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如何减轻巴拿马运河太繁忙的交通?”等问题,十分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三)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

  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

  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

  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三、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

  (一)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

  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

  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

  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

  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形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分析、天体引潮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

  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

  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

  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

  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篇二

  经过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看视频,听到了专家对问题的精辟讲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做作业的过程,使我对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我体会到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

  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在线研讨,让我们与全省各地的教师、与专家近距离接触,通过讨论开阔了眼界;很多好的创意迸发出来。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更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篇三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关键环节,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学生的80%在校时间要在课堂上度过,课程的80%内容要在课堂上传授,课堂是学生精彩学习获取知识营养和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是生命、智慧碰撞的场所,这里流淌着思想、流淌着情感、流淌着生活,所以我认为应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战场。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真正实现探究式学习,学生必须有一定的主动性,而主动性的体现,首先是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被动的教学就会变得非常主动了。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方式的转变呢?我的做法有以下两点:

  ①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比如:在我们介绍高中地理最难理解的四季形成的时候,我会先提问:“为什么冬季夏季的气温有那么大的差异呢?”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分组讨论和思考。

  接下来我又会问:“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冬、夏季有哪些地理现象有差异呢?”这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分组讨论也很激烈。

  当然结果也很显而易见。

  我觉得这种教学思路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所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也就是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②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地理。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比如,在介绍洋流这一部分时,由于这种现象只在海洋上出现,与我们生活的距离比较遥远,我们的认识不是很深刻,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上课前我就准备好了一盆水,在介绍洋流成因(如风海流的形成,我用嘴吹拂水面水就像前运动)以及洋流作用时(如介绍渔场成因时,由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水面而形成等等)就非常容易理解。

  这样,“投其所好而行之”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师应定位准确

  在现实生活中,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高考服务的,那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东西,已成了高中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们通常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主导者,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这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上课“满堂灌”表面上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但事实证明我们虽然讲的东西很多,但真正能让他们理解的很少。

  因此课后学生们的反应都是上课的时候能听懂,但到自己做题目就很少能做出来了。

  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观念,当然对于教师来说要改变多年的教学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痛苦的。

  但我们想,如果仍然停留在按部就班的道路上,我们会有进步吗?改革如果总是那么轻而易举,恐怕这改革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后来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但不少教师像我一样感到了严重的不适应,甚至出现不少抱怨。

  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难以改变,心理上的准备不够,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是很深刻。

  后来在学校的安排下,校内开展教研组内的研讨,校外经常邀请省示范、市示范等友邻学校的优秀教师辅导教学,慢慢的很多教师已经开始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转变了,当然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地理教师,很快就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事实上,经过四年来的教学新理念推广以及应用,我是得到了深深的体会以及取得丰硕成果的,例如上课的教学效果变得非常活跃,打破了以前的那种课堂气氛沉闷局面,同时在平常考试中,同学们也能考出比较优异的成绩,虽然我们上课的速度慢了一点,讲的内容少了一点,但他们经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能真正的理解了我们每堂课的重难点,这也让我感到很欣慰。

【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新课改心得体会

2.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3.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精品

4.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5.旅游地理心得体会

6.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心得

7.2021学年度新课改工作计划

8.地理教育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