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心得体会>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时间:2017-06-06 17:27:3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怎么写?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就要结束了,我们一起看看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吧!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一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有了深刻、全面、真实的了解,虽然大学期间只有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老师结合了现实生活我们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与国家宏观政策,给我们分析了当前国家形势,解答了我们对法治发展所关心的问题。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古语也有“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可见,法治的概念古已有之。

  然而,现今中国仍然时有出现权大于法的法治崩弛现象,例如官员贪、非法拆迁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执政党需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出更高要求的法治概念,把权力装进笼子里,用制度来约束、规范我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即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而十八大报告则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需要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从法律体系再到法治体系是目前中国法治进程的一大特点。

  当法治体系构筑起来之时,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局面形成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法治目标就会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空间”要求。

  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

  “全面性”表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使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时间” 要求。

  “依法治国”方略自从党的十五大确立,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实施15年来,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依然存有不少差距。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的承上启下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总体布局上,十八大报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和协调推进。

  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使法治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发挥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的这些重要内容,是对宪法精神和宪政制度的再次宣示,维护了宪法权威、弘扬了法治决心,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

  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而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

  因此,法律的“模样”应该符合老百姓的想象,决不能“中看不中用”。

  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

  亚里士多德言“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严格执法是手段。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再好的法律也会是一纸空文。

  执法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每一个执法者都身肩使命。

  执政者如何执法,浸润在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最直接的行动传递着法治建设的脉动。

  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要有清晰的执法依据和充分的信息公开,有了这两样法宝,群众才有办法凡事都问个“是否合法”, 严格执法才能建立充分的公信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正司法是核心。

  建立公正司法,就是要彰显文明,惩处邪恶,不让诚信者吃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培根谈公平时曾经说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

  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就是水源,如果司法不公,那么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干涸。

  在人的主体性伴随信息爆炸不断觉醒的时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

  总书记更是谈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公正司法能够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向群众展现何为高效司法、权威司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守法是目的。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即“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依法治国的最大语境不是国家,而是人民,只有人民自觉地守法,敬畏法律,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

  在契约社会,规则必不可少,在社会主义面前,法律必不可缺。

  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

  其包含四方面内容并要相统一:“合法性思维”,即任何行政措施的采取、任何重大决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维”,要求权力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权利义务思维”,即以权利义务作为设定人与人关系及人与公共权力关系的准则;“公平正义思维”,即公权力要以追求、维护公平与正义为价值尺度。

  十八大报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就是要把领导干部已习惯的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要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范。

  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应成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管理社会的基本功。

  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中国法治建设有三个关键问题:一解决党的依法执政问题,只要党能够依法执政,法治国家就有保证;二是建成法治政府的问题,只要能够依法行政,法治国家就有希望;三是司法公正问题,只有公正司法,人们才会信赖法律。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注意两个“权威”一是法律的权威,即宪法法律至上;另一个是司法的权威,它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权威。

  没有后一种权威,前一种权威就树立不起来。

  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防波堤”。

  十八大报告就此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化司法改革的关键,应继续深化司法职权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党和国家要逐步习惯通过司法实现长期执政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落到实处;通过提升司法机关的政治地位和落实其宪法地位来树立司法权威

  XX年,法治中国路蹒跚前行,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

  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二

  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空前增强。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

  美国举债消费无度以致债台高筑,金融创新与投机过度且监管严重缺失,加之对次贷危机处置不力,致使房价续跌、信用违约激增与信贷紧缩,美国五大投行与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等破产、易主或改行。

  美国金融危机迅即蔓延世界,全球资产大幅缩水,发达国家已全面步入衰退,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严重下滑。

  其次,各国紧密联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之争激烈。

  美欧日已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连续同步大幅降息,七国集团、20国集团、IMF、“金融稳定论坛”等成为各国协调应对危机的平台。

  危机凸显美国支配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弊端,欧盟与“金砖四国”等力主变革、强化监管并减少对美元过度依赖,各方围绕国际金融新秩序激烈博弈。

  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

  首先,美国内外交困。

  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

  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

  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

  俄罗斯“梅普组合”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区热点等举足轻重。

  日本坚持联美与重亚并举,力争大国地位。

  印度多管齐下,“身价”看涨。

  再次,传统与新兴大国复杂互动。

  美欧加强协调应对新兴大国崛起,同时围绕金融、气候等主导权激烈争夺。

  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彰显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深化。

  美印批准核协议、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彼此相互利用、提升战略关系。

  西方对华强化防范与利用两手,着重以“大国责任”施压。

  “一超多强”格局量变显著加快,多极化提速。

  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

  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

  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

  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