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心得体会>中秋节心得体会

中秋节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3 12:23:5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秋节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心得体会

中秋节心得体会1

  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节心得体会2

  在这星期天,我最喜欢的中秋节到了,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所以人们称之为“中秋节”,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因为是星期日,所以小舅舅请我们一家去吃团圆饭,饭后,我们一齐看电视,晚会开始了,五大洲的朋友们表演的`杂技看得我热血沸腾。

  期望在远方的家人身体健康!

中秋节心得体会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是亲人们相聚团圆的节日。一大早,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来到爷爷家。今天姑妈掌勺,做了一桌子丰盛可口的饭菜,我们大家可以一饱口福啦。

  吃完饭,我和弟弟高兴的玩着各种拼装玩具。我们把所有的拼装玩具玩儿了一个遍,都觉得没有意思了。弟弟拿过羽毛球拍,对我说:“老哥,咱们出去打羽毛球吧。”“谁怕谁呀,打就打。”我马上应战。

  我们来到院子里,开始了羽毛球决战。我打羽毛球的水平可不是”盖”的,谁知弟弟这段时间在姑父的训练下,也成了羽毛球的“高手”。我拿起羽毛球和球拍,走到“球场”的一边。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昂头挺胸就像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随着妈妈的一声令下,一场羽毛球大战开始了。

  第一局,我先发球。我把球轻轻的抛起来,握紧球拍用力一挥。“啪”的一声,羽毛球就像子弹似的飞了出去。眼看着羽毛球就要落到地上了,我不禁哈哈大笑,想着这个球肯定赢了。谁知道弟弟快速的俯身拿球拍轻轻的一挑,羽毛球居然“起死回生”猛的朝我飞过来。正在得意洋洋的我,一下子手忙脚乱,不但没有接住球,还摔了个四脚朝天。弟弟兴奋的手舞足蹈,在地上蹦来跳去。我憋足了劲,心中暗想:还真是小看弟弟了。比赛继续,结果一局下来,我还是以两分之差输给了弟弟。骄傲的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中秋节的月亮总是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人们手中那甜甜的月饼,久看不厌,久吃不腻,还是那么地令人回味无穷。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这到使我想起了那个月宫孤栖的嫦娥,那一个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传说。也许这一则略带悲剧色彩的传说在于流传中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古人,古人也把自己的感情带进了这一轮中秋皓月。

  中秋到了,人们无论再怎么忙,也一定要赶回家和家人吃团圆饭。让人奇怪的是:在中秋节,人们为什么都会做同样的事呢?就为一家团聚?对!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珍贵的,中秋节的意义正是团团圆圆!

  在祖国的大地上,有多少日思夜想的亲人不能团聚,有多少战士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在我们度过美好的中秋之夜之时,他们却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将他们的相思之情寄与明月,让明月之光传递到家乡,表达对亲人的祝福。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便将思念之情寄与广寒宫中的嫦娥,让她带给亲人祝福—平安,使亲人快乐幸福的度过这美好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也是个不眠之夜。望着圆圆的月亮,即使远在他乡异客,也会感到节日的欢乐。

  每当到了八月十五那天,皎洁的月光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身边不时还有几朵云彩,秋风瑟瑟,徐徐地吹着小风。在这样悠闲的环境下,能与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谈谈最近的生活,这可是一件令人非常愉快的事。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层银纱。房屋、树木都睡了,它们像睡在无比宽大的“摇篮”里。我也睡觉了,圆圆的月亮伴着我进入了圆圆的梦。

中秋节心得体会4

  团圆庆贺是中秋节俗的主旨。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圆满是人们希冀的生活目标,团圆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一种人伦境界。春节、元宵等节日都有不少节物表达着团圆的意象。中秋在岁时节日中尤重团圆,古代就称它为“团圆节”。

  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中的理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真正地实现这一理想,但中国人都怀有这样一种心情,这种心情就通过节日习俗来表达。圆润的中秋明月,就给国人一种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圆月来促进人事的团圆。古代中国有不少征夫、商贾、官员、文人因为职责或生计,远离故土,中秋夜的圆月唤起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代社会,中国的人口处于大流动大迁移的状态,成千上万人离开熟悉的故乡前往陌生的异地,人们对故乡的`依恋,可以从前几年流行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中体味。因此说中秋节团圆习俗,以及利用这一节俗表达一种思念的情绪,缓释游子的乡愁,这在当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活服务价值。在中秋的手机短信微信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团圆,有情人的私语:“玉兔,嫦娥,桂树;美白,漂亮,芳馥。明月,清风,十五;相思,团圆,遥祝”;有对亲人的祝福:“一年中秋又来到,远在他乡的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祝家中的亲人们永远幸福安康”;由家事想到国事,“月圆家圆人圆团团圆圆,国和家和人和和气满堂。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团圆。”当然更多的人能够面对面地享受到团圆的快乐,他们利用中秋节日弥补平时因工作对家人在情感上的欠缺,欢笑团圆:“月儿圆,人团圆,举杯仰天遥祝: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

中秋节心得体会5

  后面还有多篇中秋节感想!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晚上,大家都在开心地玩乐,我却早早地就去睡觉了。

  那天在报纸上看见这么一个文章标题《我们的中秋节,真的就只剩下吃月饼了吗》,读后感觉真是很悲哀的了。君不见每逢中秋之际,铺天盖地的就是满街的月饼广告了,报纸上反复强调的也只是“要保证今年中秋月饼质量”什么的了,难道不吃月饼我们就不是过中秋节了吗难怪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过中秋这样一些传统节日了,除了吃似乎就没有什么好玩意了么。

  可是,且住,咱们老祖宗还留下那么些的好东东呢,此刻还有人明白吗还有人在过这样的传统中秋节了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国内各地都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到了之后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简便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另外,在各地还有许多不一样的中秋习俗,异常趣味好玩的哦,可惜此刻我们很少见到这些过节的方法了。比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明白。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在今日,钱塘江中秋观潮也还是人们乐此不疲的旅游盛事呢。

  “听香”是古代流传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是由妇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祷告,证明心中所想卜测的事(如感情、财富等),在请示了出门以后应行的方向后,就拈香出门,凡是在路上所听到的一切谈话、歌唱等,均能够就此卜测所问的事,然后以杯茭问神答案是否如此,如答不是,则继续前行,直到获得神明的指示的答案为止;未婚的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别人菜园中的蔬菜或葱的习俗,若是成功就表示她将得到完美的感情。

  在北京,中秋民间常常有“拜兔儿爷”的习俗。月亮里不是有那么个玉兔吗所以啊,拜兔儿爷也就等于拜月了。以前,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此刻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

  在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过中秋的时候就必须要有葡萄、柚子和梨这些水果,还有吃鸭子的习俗呢。

  看看,一个中秋节,各地竟有那么多好玩的风俗哦,也许在我们今日忙乱麻木的生活中不可能一一重复这些玩法了,那么,有可能的话,在家里阳台上放一个小茶几吧,摆上香梨、葡萄,切两块月饼,给家人和自我斟上浅浅的一杯红酒,最好再挂上一盏兔子灯,呵呵,还满象那么回事了。就过一一个没有电脑电视的安静欢乐的中秋节吧。

中秋节心得体会6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思乡怀亲的日子。经过多年的庆祝,我对中秋节有了更深的感想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秋节的感想、心得和体会。

  首先,中秋节给我带来了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中秋节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家庭成员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中,共度这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能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浓厚亲情。我们会一起包粽子,一起赏月,一起分享美食,并且在这个各自忙碌的时代里,这种家庭团聚的机会显得尤为珍贵。

  其次,中秋节是我怀念家乡的时刻。因为工作和学业的原因,我已经多年没有回到故乡过中秋节。每当中秋节临近,我就会感到一种思乡之情在心头涌动。我会回忆起小时候在故乡度过的中秋节,那时候的.家乡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浓浓的月饼香气和欢乐的气氛。家乡的夜晚格外明亮,满天繁星如豆,仿佛是正在庆祝中秋节。

  第三,中秋节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汉族和东亚文化圈国家的重要节日。在中秋节的传统庆祝活动中,我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比如,我们会赏月,寓意家人团圆,同时还有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月饼。无论是赏月还是吃月饼,都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和智慧。

  第四,中秋节也让我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和友情的珍贵。中秋节是一个与亲朋好友分享喜悦的时刻。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茶叶等礼物,以表达友情和祝福。我还记得以前在学校里的中秋节,我们会组织同学们一起举办晚会,彼此分享快乐和喜悦。年复一年,我们的友谊也因为这个节日而变得更加深厚。

  最后,中秋节也启示我珍惜当下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我们应该以一种平静和开心的心态去面对和庆祝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放下烦恼和工作,尽情享受和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会和家人一起在月下散步,感受秋风的清凉,欣赏明亮的月亮和闪烁的星星。这个时刻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瞬间需要我们去发现和珍惜。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充满温暖、友爱和传统文化的节日。这个节日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怀念家乡的情愫,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体会分享快乐和友情的珍贵,以及珍惜当下和感受生活的美好。无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是连接亲情和友情的纽带,让我们更加明白家和爱的珍贵。

中秋节心得体会7

  秋风是越来越凉了,而中秋节的气氛却是越来越热了。

  昨晚从秀峰湖公园散步回来,看到街边几家食品店的门前,都早早地打出了月饼广告。一股浓浓的馨香从店子里飘散出来,勾起路人的味口。屈指算去,离中秋节还差二十来天呢,但经不住纳香味的诱惑,于是我掏出十几块钱,顺便买了四个月饼带回家来,一吃,酥软甜爽,中间还夹着一个蛋黄,味道挺不错的。许是月饼揣出烤箱不久,拿在手里还有一些温热,也有一点软乎。这是一种中号型的月饼,不大也不小,表面焦黄,周边印有一圈花纹,中间是“花好月圆”四字,以示吉祥。

  去年中秋节前,爸爸的朋友从南方归来,送我家两盒月饼,一看价格,不免令人啧舌,每盒标价是888元。我拆开那个硕大而又精美的纸盒,从中取出一个四方形的硬壳匣子,一块黄绸布上也就放着四个月饼,只是稍大一点,工艺也精致一点,满打满算,估计仅有几十元成本,其利润竟达到了一百多倍。过去读书时,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说是价格围绕价值而浮动,可这浮动也未免太大了一些。当然,这还只能算作中档月饼,听说高档月饼有上万甚至十几万元一盒的,也弄不清那月饼是黄金做的,还是美玉做的?至于吗,不就几个月饼,吃着好玩么?如果用去炫富,难免有俗气之嫌,若是拿去行贿,也只能算是下三流的作派。

  月饼,起始于唐朝祝捷食品。据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归来,是日正好农历八月十五。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商人向唐高祖献饼祝捷,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从中取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便将圆饼分送给在场的将士群臣一起吃。此后,人们就把这种圆形的胡饼叫做月饼了。市场上销售的月饼,除本地的特色品牌之外,主要抒式和苏式两类。广式月饼多以火腿。枣泥。椰蓉为馅,制作精细,工艺考究,以达官显富为服务对象,价格较贵。苏式月饼则以荤五仁。素椒盐。莲蓉为馅,讲究质量,深入人心,以平民百姓为销售对象,价格较贱。两类月饼口味各有特色,难分高下,风行数百年,长盛不衰。

  老家在桃花江乡下,印象中老家是不怎么看重月饼的。只有走亲戚时,才不得已到供销社用黄草纸包上几个月饼,打成纸封子,这家提到那家,那家又提到这家,转来转去,从众多亲戚手里绕过一圈,说不定又转回来了,打开一看,月饼都起了绿毛,不能吃,只好扔掉。乡下看重的是糯米糍粑,看重的是上千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个节俗。试想一下,中秋之夜,在农家小院里的那棵桂花树下,摆上一圈桌椅,左邻右舍聚到一起,煎上几锅糯米糍粑,撮到白瓷碟里,匀匀地散上一层晶亮的蔗糖,揣上桌来,大伙儿一边吃着甜嘴甜舌的糍粑,一边抬头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说些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民间故事,由此而漫溢出来的乡风节俗,是如今的人们很难享受到的。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节俗中,除了特定的节日食俗之外,还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习俗和多姿多采的节日活动。譬如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还有龙舟竞赛,有挂艾辟邪,甚或以屈原为标杆,组织文人骚客,举办诗会,大家在一起哼哼唧唧摇头晃脑吟上几句歪诗,不也能找出一些乐子,算是一大幸事么?中秋节更应如此,除了吃月饼糍粑。赏星夜明月之外,还可以举办中秋灯会,耍火龙,舞狮子;是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更是外去登高望远。观光览胜的大好时机,邀上三两知己,郊游遣兴一番,岂不妙哉!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仅是个时间概念,因农历八月十五帝王祭月,正好是秋季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而作为节日固定下来,则要到唐代初年,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中,故名“中秋节”。其节先是因了周朝以降的官方祭月,后是有了魏晋以来的文人赏月,最终搭把宋代以后的民间拜月,才不断发扬光大,并延续至今。

  但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能够进一步传承弘扬,不断丰富其,拓展其外延,提升其文化品位。不要过来过去,过到最后,让这延续了千年之久的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过得只剩下一个"吃"了。

中秋节心得体会8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四周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从古至今,在中秋节人们都会思念故乡和亲人。不管是《月下独酌》里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是《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是人们在饮酒或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亮时,发出的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感叹啊!

  想一想台湾同胞,他们在中秋节前因为台风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的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在中秋节肯定是很痛苦的,人就是这样,亲人在的时候一点都不珍惜,有时还会和他们拌嘴,还会嫌他们烦,只有失去了他们才懂得珍惜,才会觉得他们都是为自己好,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现在所有的亲人,不要等失去了他们才后悔。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我想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更是一种象征,时刻提醒着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和亲人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布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中秋节心得体会9

  为了迎接中秋节,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祝活动,除了庆祝之外,还想让我我们这些度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让我们记住这个传统的节日。这次中秋节活动学校准备的非常的充分,这点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我看到活动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笑意。

  我很早就知道学校在这次中秋节会举办一场很大的活动,因为中秋节来的前几天,学校就开始在宽敞的操场上搭建舞台,我们平时用的舞台都是体育馆的那个,在校两年,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学校在操场上搭建舞台,学校对这次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活动开始是在晚上了,当我们吃了饭回到教室时,惊讶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摆放着一个月饼,这让我们都非常的惊喜。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搬着自己的凳子去了操场上,操场上按班级分成了好几个阵营,几乎霸占了整个操场,开始我没有对台上的表演有任何兴趣,只顾着和旁边的人聊天。可表演开始后我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舞台,舞台上那些的表演吸引了我全部的目光,在舞台上,我还看到了我几个认识的同学,当时我激动的手掌都排红了。

  除了在校的我们和老师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也来观看这场晚会,有的`是学生的家长,受学生的邀请来到学校观看晚会,还有些人是学校附近的人,他们关了自己的店铺,专门来到学校观看这场的晚会。但毕竟不是我们学校的人,他们只能隔着老远,看着舞台上的灯光闪烁,我甚至不确定他们能不能看清舞台上那些人的表演,我的产生一股优越的感觉,因为我们能够站在操作的最中央看着表演。

  舞台上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有小品,主持人之间也会讲一些有趣的事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次晚会的最后一个压轴表演是我的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表演的是一种我看不懂的舞蹈,但给我一种非常厉害的感觉,听班上的同学说,这个表演在省级比赛中还拿过奖,这让我的眼睛更加舍不得离开舞台的,能够亲眼见到这种表演的机会可不多。

  这次的活动我觉得举办的很成功,充分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热闹的气氛,这次的表演,我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会忘记。

中秋节心得体会10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文化是中秋的底色。古往今来关于中秋的诗词不计其数,无数文人骚客在中秋节留下千古名篇,为中秋节赋予了一种唯美浪漫的色彩。这是“能变人间世,然是玉京”的'自然之美,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文化乡愁。中秋文化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全球华人独特的精神密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

  从农耕文化发轫,被儒家文化推动,使得中国第二大传统佳节的中秋节更多了一份东方智慧和中国价值,这也是世人关注中秋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是身处从未中断的“亘古亘今,亦新亦旧”之文明,更是其所形成普遍共识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文化。中秋佳节,生动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风情;中秋文化,散发出中国精神的深层魅力。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在促使我们回望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体悟其中美好的文化意蕴,也让人思考如何更好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比如,江苏以“戏韵中秋盛世华章”为主题,凸显戏曲艺术魅力;福州裴仙宫通过举办网络直播,展现福州特有的中秋“摆塔”民俗文化……努力让过节模式有新的呈现,传统文化才能澎湃起时代的浪花。

中秋节心得体会11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奇、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视天空,望见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我愿随月在云中闲逛,听她讲古老的传奇;也愿站在静处静静凝视。不过,这一切都化为严厉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愿。很多人情愿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爱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肯定,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正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劝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顺、舒适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暖和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悄悄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劝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顺、美妙、舒适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忙,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盼望,想到明天的美妙。这月光虽不及太阳酷热的光线,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忙和暖和。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恳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安静的大海汲取这每个人的思考,在她的温顺舒适中,思考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围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考,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

中秋节心得体会12

  “中秋佳节快乐,笑语万里”,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吃月饼,晚上赏月。有些地方还有舞龙、闹月等习俗。

  中秋节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人开车回老家,路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商店前挂着红灯笼,上面印着“庆祝中秋节”四个字。人们背着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脸上洋溢着节日的笑容。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回家”。

  回到家,桌上摆满了爷爷奶奶的特产。肚子开始咆哮,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于是一家人开始吃“团圆饭”。

  吃完饭,爷爷从冰箱里拿出月饼,打开电视。我们边吃月饼边看中秋晚会。

  后来爸爸建议我们全家去广场看烟花。当我们到达那里时,许多人已经聚集在一起了。有的孩子拉着大人的手靠近,老人在后面开心的笑。工作人员点燃了一盒叫做满天星的烟花,只看到“小导弹”在半空中“砰,砰”地直冲云霄,五颜六色的菊花出现在人们面前。当他们倒下时,星星看起来很好,象征着中秋节的团聚和幸福。

  看着五颜六色的烟花,不禁想起了驻守边疆的边防军和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们。他们此刻为了国家稳定,人民安宁,坚守工作岗位,无法与家人团聚。他们“为大家放弃一个小家庭”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

  又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心得体会13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它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为它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我国很早就有中秋的记载,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那时候,描写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非常多,我记得宋朝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诗,叫《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看,诗人把中秋的月亮比作玉盘,是不是特别形象呢?

  我国不同地方庆祝中秋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蒙古族爱玩“追月”的游戏,西藏的习俗是“寻月”,傣族的习俗是“拜月”,而我们广州的习俗是“树中秋”。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最开心的当然是在晚上。全家人一起吃过晚饭后,就端出月饼,切开一起品尝。妈妈还捧出早就洗好的水果,有香蕉、葡萄、哈密瓜、西梅、樱桃、还有我最喜爱的柿子,五光十色的水果美丽极了,让人垂涎欲滴。到了再晚一些,我们还会吃一些小食,像炒田螺、小芋头、菱角、汤圆等。但我的心思早就不再这些美食上了,我总是惦记着跟小伙伴们的约定——一起去“树中秋”。我随便吃了几口小食,就提着灯笼,像兔子一样跑到大院里跟小伙伴玩游戏。妈妈说她小时候玩的灯笼是用纸和竹条扎成的,有水果的、鸟兽的、鱼虫的,里面点着蜡烛,用绳子系在竹竿上,将竹竿放在高处,所以叫“树中秋”。我们现在玩的灯笼先进多了,都是在商店里买的`,电动的。虽然很方便,但却少了一种传统的味道。我们几个伙伴提着灯笼去“探险”,又玩捉迷藏,玩的兴高采烈,都忘了回家。玩累了,我们就坐在地上赏月。只见月亮时而含羞地躲在云层里,时而有大大方方地露出笑脸,跟我们的灯笼争相辉映,多美好的中秋夜啊!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中秋节心得体会14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深远。中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赏月、吃月饼、提灯笼,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更重要的是,中秋让我意识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不可替代。无论身在何方,心中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总是那么强烈。这个中秋,我更加懂得了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也明白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文化的传承。

中秋节心得体会1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中秋节在世界各地也逐渐流行起来。从首尔到旧金山,从伦敦到新加坡,全球华人华侨和广大留学生把美味的`月饼、唯美的嫦娥神话带到了异国他乡,同当地人一起欢度中秋佳节,营造了浓浓的团圆和谐气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阖家团圆、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为精神内核的中秋佳节,将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

【中秋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秋节教案08-10

中秋节祝词06-07

中秋节寄语11-18

中秋节标语11-21

经典中秋节祝词11-08

中秋节想象作文12-09

中秋节日标语04-09

中秋节小学作文08-15

小学作文:中秋节11-25

中秋节活动方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