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归属合同

时间:2016-12-14 18:40:52 知识产权合同 我要投稿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合同怎么写?请看下面为大家整理的知识产权合同范本吧!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

  甲方:

  乙方:

  甲方是 《首都中医药实训与综合评估管理系统》的委托方,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参与“首都中医药实训与综合评估管理系统”的课件编写制作工作,现就在工作中涉及到甲乙双方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本合同所涉及的产品

  本合同所提及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类:

  1.由乙方编写制作完成或参与编写制作完成的“首都中医药实训与综合评估管理系统”学习、自测、考核课件及基础知识库课件成果和文档。

  2.上述产品的课件制作开发计划书、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以及在专家论证前后两个阶段产生的创意设计方案。

  第二条 知识产权归属

  1.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对本合同第一条所提及的产品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的所有权归甲方享有。

  2.甲方有权将上述产品发表、署名、修改;有权将上述产品复制、发行、网络传播、出租、展览、演示、改编、翻译;有权行使由上述产品所产生的著作权的完整权利。

  3.甲方有权以其名义单独就上述产品进行商标权、专利权的申请,有权行使基于上述产品所产生的商标权和专利权。

  4.乙方享有其相应编写制作课件的署名权。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1.乙方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应是自主开发完成的产品及相关资料。

  乙方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如果是在第三方享有权利的基础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产生的再创造,应当告之甲方有关该第三方的相关权利及信息,并提交该第三方对乙方的授权许可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

  保证没有侵犯任何人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和其他人身权或财产权。

  2.乙方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应当不包含带有政治敏感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因出现上述内容而引发的后果由乙方承担。

  3.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将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泄露给他人或擅自提交第三方阅览使用;亦不得擅自向第三方转让上述产品及资料。

  4.非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将上述产品及资料发表、复制、发行、网络传播、出租、展览、演示、改编、翻译;不得以其名义就上述产品进行商标权、专利权的申请,不享有上述产品所产生的商标权益和专利权益。

  5.乙方应就甲方为乙方办理甲方委托事宜而向乙方提供的资料、信息承担保密责任,除依据国家法律向有权了解该等资料信息的其他人员提供以外(如法官、检察官等),非经甲方许可,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泄露。

  第四条 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应当严格按照各自的义务履行本合同,如因违反其义务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由此引起的全部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承担由此所产生的一切纠纷处理费用、诉讼费用、合理的律师费用、和解金额或终审判决中规定由对方承担的赔偿金额等。

  2.甲、乙双方对本合同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应及时协商解决,因延误而造成的损失和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第五条 争议的解决

  若就本合同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条 合同的生效及变更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条款,需双方再行协商,以书面形式加以补充附件,该补充附件与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未经书面变更的任何内容,不对甲乙双方产生法律效力。

  第七条 其它

  (一)本合同的合同附件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二)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三)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 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乙 方:

  代表人(签字盖章): 代表人(签字盖章):

  课件制作负责人(签字):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扩展阅读: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法137条)

  【法条内容】

  《合同法》第137条: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条文释义】本条是关于具有知识产权的标的物买卖中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

  在买卖合同中,有些标的物本身可能是一定知识产权的载体,如计算机软件等。

  本条规定的意旨在于说明作为知识产权的载体的买卖与知识产权买卖的不同。

  知识产权的买卖是权利买卖的一种。

  涉及权利主体转变的合同法律关系,在有关法律中一般称为权利的转让。

  如我国专利法第十条规定,专利权可以转让。

  专利权的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所有权或者持有权转移给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的价款。

  除了这种权利转让的合同,我国有关法律还规定了一种权利客体的许可使用合同。

  如专利法第十二条规定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它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许可方许可被许可方在约定的范围内实施其所有或者持有的专利技术,被许可方按照约定支付使用费的合同。

  这种合同与专利权转让合同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以专利所有权的转移为目的的,而前者是以转让技术使用权为目的的,所以也可理解为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合同,转让人并不因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而丧失专利所有权。

  在权利买卖中,当事人所追求的合同目的与一般的货物买卖是不同的。

  尽管从根本上说,一般货物买卖也是权利,即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但是,货物的所有权是建立在现实的、可见的实物之上,其所有权是一个法律上的抽象概念,当事人所追求的是物的实用性。

  而权利的买卖或者转让则不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是权利本身所体现的利益。

  作为买卖对象的权利,尽管也有一定的载体,但买卖当事人看重的显然不是该载体本身,而是通过它表现的一定技术以及对这一技术享有支配的权利而能带来的利益。

  因此,如果一个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本身体现着一定的知识产权,除非当事人明确表明,或者法律有相关规定(如著作权法规定美术作品的展览权随作品原件转移),买卖可以影响知识产权,那么,该标的物所体现的知识产权就不转移于买受人。

  【案例分析】

  1992年7月3日,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在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上刊登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启事,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广告语,要求文字短小简洁、流畅、易记、易上口,充分体现“东方”的企业形象。

  奖励办法为:一等奖1名,奖2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500元;三等奖3名,各奖200元;纪念奖20名,给予一定奖励。

  截稿日期为同年7月27日。

  原告王定芳阅看该征集启事后,在规定投稿期限内,以“世界风采,东方情韵——上海东方商厦”一稿应征。

  届时,被告共收到应征广告语三万余条,经初评、复评、终评,原告应征之广告语经到会专家润色修改为“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后被评为二等奖之一。

  同年9月4日,被告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刊登企业标志、广告用语评选结果公告,宣布“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为企业广告用语之一,作者为王定芳。

  被告同时在该公告中刊有“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字样。

  1993年1月8日,原告接到被告工作人员的电话后,始知自己应征的广告语被录用获奖。

  两天后,原告参加了被告举行的开张典礼。

  在庆祝晚宴上,原告应邀上台畅谈了对获奖广告语的创意构思,并接受了被告颁发的“录用奖”荣誉证书及奖金500元。

  事后,原告发现被告已在广播、电视、报刊、出租汽车、商品包装袋等处使用该广告语,遂向被告提出异议。

  因协商未果,原告于1993年7月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世界风采东方情”广告语的著作权归其所有;被告立即停止擅自使用该广告语的侵权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同时以被告半年营业收入逾三亿元为理由,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

  ?

  被告上海东方商厦辩称:广告语是商务标语,而非著作权法所指文字作品,故原告本不享有著作权;被告所登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启事属悬赏性质,双方权利义务一经实现,均不应再提任何主张;被告以奖金形式支付报酬后使用原告创作的广告语,是行使所有权的权能,并不构成对原告的侵权,更无须赔偿原告任何损失。

  要求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KH1D]

  【审理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以征集启事的方式,通过报刊向社会提出了征集广告语的具体要求及有关奖励办法,原告王定芳依照被告的要求创作应征,并被被告录用授奖,双方之间因此已形成实践性的委托创作合同关系。

  由于被告在征集启事中对录用获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未有明确约定,原告在投稿应征时也未作出放弃或转让著作权的允诺,依照1990年《著作权法》的规定,委托创作作品的著作权仍应属受托人即原告所有。

  从双方之间所形成的委托创作合同关系看,被告通过录用、授奖等方式,已当然、合法地取得了对获奖广告语的使用权,被告只要是在本企业广告业务范围内使用“世界风采东方情”广告语,并不构成对原告的侵权。

  原告以被告半年营业收入逾三亿元为理由要求赔偿人民币1万元,因无损失的事实依据,理由不能成立。

  但是,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超出了双方之间委托创作合同约定的内容,应属无效行为,对此,被告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另外,在原、被告双方所形成的委托创作合同中,对于原告获取使用报酬权、被告对获奖广告语的专有使用权及使用期限等均未加以明确,这些缺陷的存在,不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调整、充实。

  ?

  最终,双方当事人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

  案例来源:中国法律搜索引擎

  【评析】

  本案的焦点主要有以下三个:

  (1)“世界风采东方情”广告语是否属于文字作品?

  这是本案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

  被告认为,广告语是商务标语,而非著作权法所指文字作品,故原告本不享有著作权。

  我们认为,广告语是商务用语和广告语是否构成文字作品,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二者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前者关心的是广告语的用途,它不能决定广告语的作品属性;而后者的判断则需要借助著作权法的规定进行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年)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第3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第4条第1项规定:文字作品,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文字作品作为首要的和基本的.作品形式,必须首先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即该作品应当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现;该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该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此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案系争的“世界风采东方情”这句广告语,是根据被告的有奖征集活动而“量身打造”的。

  它以文字形式得以表现,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复制而来,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序或程式推演而来,应当可以被认定具有原告的创作个性(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版权局的肯认);它亦能以有形形式复制(否则,被告怎么能在广播、电视、报刊、出租汽车、商品包装袋上到处使用?),所以,原告的广告语应当可以被认定符合作品的构成条件,理当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虽然广告语不在《著作权法》列举的文字作品范围之内,但不能就此推定其不属于文字作品,文字作品的概念本身就是开放式的,作品无论附着在何种载体之上,只要该文字形式得以显示其存在,就属于文字作品。

  还有必要提及的是,本案系争的广告语只有短短7个字,却也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中的作品,这就告诉我们,对作品属性的判断和其表达的文字的“数量”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无论表达字数的多少,只要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就应当毫不犹豫地认定其为作品,毕竟表达的文字的数量只是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

  前几年,一句十分流行的广告词“到处逢人说汉斯”也仅7个字,但也并没有妨碍其拥有作品的地位。

  学者就认为,虽然该句广告语和唐诗“到处逢人说项斯”仅有一字之差,但已可见改编者的独到之处,可以认定为是对唐诗的改编。

  参见高思:《关于“作品”的几点思考》,载《著作权》,1997(1)。

  (2)原、被告之间产生的是何种法律关系?

  本案被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征集广告语,这种征集行为并不属于著作权法的调整范围,对其法律性质的认定,尚需借助《合同法》的规定。

  我们认为,根据合同法基本原理,被告的征集行为类似于合同法中的要约邀请,所谓要约邀请,根据《合同法》第15条,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被告的征集行为明显带有商业广告的性质,至于其内容是否符合要约的规定,则需要再结合要约的定义予以分析。

  《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本案被告在其征集活动启事中明确标明:“奖励办法为:一等奖1名,奖2000元;二等奖2名,各奖500元;三等奖3名,各奖200元;纪念奖20名,给予一定奖励。

  截稿日期为同年7月27日。”也就是说,并不是只要应征,即可获得奖励,还需经过被告的遴选。

  因此,该启事并不具备要约的条件,该征集行为属于要约邀请性质的商业广告当无异议。

  既然征集广告属于要约邀请,那么,因该广告而前来应征的行为,应当属于要约了,即将其为应征而创作的广告语向被告投稿。

  倘若应征者的广告语入选,则被告即应履行其在征集广告(即要约邀请)中所提出的承诺。

  正因为如此,不能将征集行为与应征入选结果结合在一起,并认定双方之间是著作权法上的委托创作合同关系。

  著作权法上的委托创作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依约订立的。

  受托人依约定向委托人提供的不是劳务,也不是处理事务,而是特定的作品。

  这种特征,在合同法理论中,比较接近于承揽合同的法律性质。

  所谓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与定作人约定,由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并将工作成果交付给定作人,定作人为此支付报酬给承揽人的合同。

  根据合同法基本原理,承揽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而不是实践合同。

  因此,本案主审法院认为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以征集启事的方式,通过报刊向社会提出了征集广告语的具体要求及有关奖励办法,原告王定芳依照被告的要求创作、应征,并被被告录用授奖,双方之间因此已形成实践性的委托创作合同关系,难谓妥当,违背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属性。

  并且,本案的征集启事也无法代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委托创作合同,它不可能规定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委托创作法律关系。

  它仅是对应征行为产生一定作用,即起到确定入选资格的作用和确定奖励级别、数额的作用。

  征集启事在征集者与应征者及应征入选者之间也并不直接产生著作权法律关系。

  此外,被告还认为其所登有奖征集活动启事属悬赏性质,双方权利义务一经实现,均不应再提任何主张。

  我们认为,被告所认为的“悬赏”性质,不同于债法上的“悬赏广告”。

  债法上的悬赏广告,一般认为是广告人以广告的形式声明对完成悬赏广告中规定的特定行为的任何人,给付广告中约定报酬的意思表示。

  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理论上主要有三种学说:1)要约说,认为悬赏广告不是独立法律行为,乃对于不特定人的要约,相对人依对广告指定行为的完成而有承诺的意思实现,因而成立双方之间的合同,相对人基于合同而对广告人享有报酬支付请求权,广告人负有给付报酬的义务。

  2)单方行为说,认为悬赏广告为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系广告人以一方的意思表示负担债务,以一定行为的完成为其生效要件。

  换言之,一定行为的完成,并非对广告而为的承诺,而是债务发生的条件。

  3)折中说,认为悬赏广告兼具单方行为与要约行为两种性质,如将悬赏广告的性质专门认定为合同,或者专门认定为单方法律行为,均有不足。

  应将符合合同法调整范围的悬赏广告作为合同对待,将不符合合同特征的悬赏广告作为单方法律行为。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通说认为悬赏广告的性质为要约行为或合同行为。

  本案中的征集启事,和悬赏广告性质各异,只是一种商业广告而已,千万不可等同。

  (3)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的做法有无法律依据??

  著作权归属于作者,这是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核心。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不属于作者享有的作品仅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形,即1)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的作品;2)职务作品中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中其他权利的作品;3)委托创作合同约定著作权归委托人享有的作品。

  除此以外,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依法转移或许可他人使用。

  转移,即指《著作权法》(1990年)第19条规定的继承和承受的方式。

  许可,即指使用权的许可,通过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实现。

  本案中原告并没有转让其著作权给被告的行为。

  因此,本案被告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主审法院认定其这种行为属无效行为,是正确的。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相关文章:

1.知识产权合同

2.知识产权共享合同-知识产权合同范本

3.版权知识产权合同

4.知识产权合同范文

5.保护知识产权合同

6.知识产权合同模板

7.专利知识产权合同

8.知识产权共享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