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职场文书>创业计划书>百货店创业计划书

百货店创业计划书

时间:2018-01-04 17:37:48 创业计划书 我要投稿

百货店创业计划书

  承受着外国巨型百货店的入侵,沃尔玛、家乐福相继进入中型城市城镇,国内的大型百货公司也不甘示弱,现在连小县城也有,他们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稳定便宜的厂家货源,无数的精过培训、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等,农村小百货店生存面临着严峻考验。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百货店创业计划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百货店创业计划书

  百货店创业计划书篇一

  一、童装市场现状分析:

  童装涵盖了0-16岁年龄段人群的全部着装。童装企业进行童装品牌定位,可以通过年龄层细分市场。按年龄段可以细分为婴儿装、1-3岁段的幼儿装、4-6岁段的小童装、7-9岁段的中童装、10-12岁段的大童装、13-16岁段的少年装。从国内童装市场的现实经营状况看,中国婴儿装、幼儿装、小童装和中童装发展已初具规模,产业层次比较明显,拥有各自的领军企业,品牌数量相对较多。

  中国童装消费均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童装成了服装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查过很多相关的资料得知,目前我国年产童装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近10%。童装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我国童装的消费需求同比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童装企业目前相对缺乏竞争力,国外品牌童装已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几乎达50%,而国内有特色的童装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小,只有30%左右,70%企业处于无品牌状态。随着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市居民逐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在现实中现在小孩的服饰需求也平常化,一年当中平时两套,过生日一套,六一节一套,过春节一到两套,一年当中最少需求5-6套,市场较乐观。同时中国童装市场正在逐步由“数量消费阶段”转移到“品牌消费阶段”总体消费特点表现为一是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者对童装的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童装企业在做品牌时,一定要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品牌。

  二、童装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童装产业发展很快,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童装产业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中国拥有庞大的童装消费主体,童装市场具有极大的开拓潜力。根据有关人口统计年鉴,经查过相关的资料显示,中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14亿,其中城市近1亿,农村2亿多。据测算,2007年以后,中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率将保持一定比率的递增,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入高峰期,在现有出生数的基础上增加1倍,将形成庞大的儿童服装消费市场。

  童装业的发展非常快速,以后的童装业发展将步趋品牌化、服务化、个性化、功能化发展,分述如下:

  1.品牌化

  现在一些发达城市,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童装品牌店日益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意识渐渐加强,现在不少城市中散货童装店也虽然很多,但一定要有品牌意识。

  2.服务化

  童装的购买者有直接者有间接者(指买来送人的),但以父母间接购买居多,现在由于子女人数不多,一般程度上都比较尊重他们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儿童的意见性非常重要,会制约购买意向。如何留住顾客,促使二次消费,我们要考虑更多的增值服务,除了单纯的卖给他们服装后,我们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们可以提供哪些更多的增值服务,进一点提高顾客价值,也是提高竞争力扩大销售的一种手段和一种发展趋势。

  3.个性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各方面的追求会越来越高,审美观点也变得潮流和时尚,针对儿童如果有一些再个性化的服装(一般是中童,大童,少年装为主)将会越来越被重视,而且要表达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良好喻意。

  4.功能化

  也查过相关资料,据了解市场上有部分衣服对人面含有不利健康的材料,不符合环保健康要求,穿得要健康。因此在以后的发展形势中,有各种功能诉求卖点,如可以当少儿一些不良症、有益提高免疫力的等功能性童装将会越来越被推广和普及。

  童装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品牌男装和女装也许你可以一口气说上十来个不成问题,但要你说出知名的十来个童装品牌可能有点困难,未来童装的发展目的性针对性较强,大的国内品牌将会不断加强品牌建议,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一些非品牌将会接受新一轮的应战,要么细会市场打造另一个第一,要么会被一些知名品牌收购和吞拼,一些研发能力,设计款式时尚跟不上的部分中小型企业将会举步维艰。

  三、当地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市而变,以便做好相应的评估,及时做好当地的市扬调查情况,要了解当地童装店的分布情况及销售情况,了解当地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准,采用交谈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券调查的方法收据相关的信息收据。

  当地的市场调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传统的问券式调查法,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已委托朋友交给幼儿园的老师分发学生让其父母填写、收回),自已再上街实际询问操作.

  2.采用顾客交谈法,多问问当地身边的目标群体,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

  3.多到当地同类产品店多观察,了解他们的店面装修风格、货物风格以及销售成交情况,以便做评估。

  4.要在所租店面地段多多观察,多了解所在地段的人流量,目标群体进店率,所在地段的商业氛围。

  5.沿街观察或多到当地的幼儿园、小学多看看,了解当地年龄段朋友的穿衣风格,流行的款式等。

  四、当地童装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根据市场调查收集起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未总结)

  五、童装店店名及释义(未分析)

  待选择参考的童装店名:(待分析---不可与市场品牌童装同名的原则)

  小葫芦 向日葵 可可童星 贝贝乐 哎呀呀 …

  六、店面选址及装修风格

  生意中有说“三步一选”,三步一选址,说的就是店面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店面有好的产品相对来说会成功了一半,因此店面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店面选址要求:

  1. 在当地的商业街,人流量大,目标群体也相对集中

  2. 当地热闹的步行街

  3. 当地的幼儿园、小学比较集中或临进的区域

  4. 当地童装店比较集中的地方

  5. 居民区、住宅小区里面

  装修风格以黄色,橙绿为主色调,店外要融合有突出大气、欢快、可爱的元素,店招初步考虑用背景黄、白色水晶字为主,店内风格以营造温馨可爱气氛为主,设立独立的几个衣柜台,加试衣间和休息区,最好有儿童实际动手可制做一些小玩意的一些小区域,总体风格给人高档、富有童趣。具体将依据店面外观位置、店面实际大小根据装修设计图来定。

  七、经营方式

  以多品牌经营为主,也就是通常服装行业内人士所说的做散货,自行掌握、灵活经营,走中高档路线,暂不考虑品牌加盟,一定程度上因为有厂家成熟的支持政策及市场策略方面的协助,款式发货各方面厂家也会安排,省时省心省力;但另一方面制约了你的发展思路,包括店面统一的装修风格,产品定价等都有制约限制,在小的人口容量不大的城市,做品牌未必适合。而做散货可以有自己的店面装修风格,有自己的定价策略及发展规划,不受限制,而且相对来说投入费用要稍少一点。

  根据到时实际的店面大小和陈列,将产品分为实用型与礼品型,童装的间接购买群体就来自将童装做为礼品赠送的部分客户,因此将童装做为礼品来卖会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走礼品路线,实际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走散货产品的外包等就是一个最普通却又最实际的问题,操作如何当依据市场而定。

  走“一本二赢三发展”的战略路线,一本即第一年是固本期,在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实现收回投资成本就可以了;二赢即第二年赢利期,开始实现赢利;三年发展期,考虑扩大规模实现进一步发展。

  八、经营思路及发展规划

  小小店成就大梦想的梦想规划,按上述经营方式所讲的“一本二赢三发展”的战略发展路线,由销售型向生产型、服务型转变,发展目标很远很宏,任重而道远,将十年的目标规划如下:

  第一年:固本期,产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能实现收回投资成本即可,因为是新手,可能很多包括进货、销售技巧等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学习与适应的过程,同时在第一年的经营期间发展老客户,培养客户忠诚度并不断通过老客户带来老客户,比如发展会员等,实际操作是一项长期化坚持化的过程,做出自己童装店的风格,注重销售培养客户群体,同时为打造店名识别系统打好基础。传统的方法,发展会员制,发展一个新客户比老客户要难得多,而让一个新客户成为老客户成为忠诚老客户更是难上加难,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服务化发展,如何提高顾客价值,如何留住老客户,如何能给他们更多的增值服务,是值得我们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发展会员,对会员客户实行一定额度的优惠,会员积分制。

  第二年:当属赢利阶段,销售的同时重点打造店名为主,多做自己店名的相关宣传与推广. 在这一年中不需要当地客户记得我店里卖得是什么品牌的衣服,能记得我的店名,就是成功的,在保证赢利的基础上,可以的话进行店名商标注册申请。

  第三~四年:在实现赢利的基础上,重点是“三发展”的策略,扩大规模,开设其他地方的分店,统一店名,统一风格,统一装修,做自己形象的童装店,加强内部管理体制,走长远发展路线,同时童装店店名商标注册实现成功,(作为以后的产品名)取得独立商标许可证(一般申请到结束半年到一年左右,在商标文字lgog形图等方面不是同质化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品牌vi规划,做好以后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五~六年:同样的“三发展”策略路线,销售业绩提升仍然是最根本的,在实现赢利的基础上,商标注册成功后,印制自己的店名吊牌,以店名为品名,进行贴牌加工生产,由直接销售型向代生产型转变。

  第七~八年:在实现赢利的基础上重点以贴牌自己品牌名产品主,其它产品为辅,做响当地的品牌,产品诉求点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型,在品牌的认知度、影响力、美誉度方面进行相关的推广与创新,使品牌实力各方面能得到提高,如前几项进展成功的基础上实现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第九~十年:实现自主生产,彻底有销售型向生产型服务型转变,争取成为当地童装店的服装供应点,同时在区域内、省内实现招商,走经销加盟或专卖路线,进一步由区域向全国发展。

  九、开业促销活动

  开业重要的是吸引人气,因此在促销活动推广、店面布置、媒介宣传各方面都要很好地结合协调统一,通过当天的优惠促销,加大利益刺激幅度,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促销主题:“热烈祝贺××童装店×月×日隆重开业”

  -----------“开业福满多 有go有购就有礼”

  促销时间:开业时间以周六或周日为佳,一般学生家长均休息,有效的保证人流量,可以先行一到两天的试营业,再进行正式开业。促销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久,太长会降低利益激含量,太短不足以传达促销信息,以不超过七天为准。同时借助开业促销利益刺激,提高来店来访量,在短期内加大销量,扩大销售。

  媒介宣传方面:

  当地的报纸刊登当天的开业信息

  发放相关的活动宣传单页(提前一天在当地的小区商业街针对人群进行发放)

  店面布置方面:

  横幅,拱门等包括店内的一些挂旗、汽球、x架等,营造良好的开业气氛。

  sp推广方面:(当时只是初步拟定,结合调查内容因时因市而定最好)

  1.“开业喜同庆 福送有缘人” 凡开业当天身份证号及车牌号后×位与开业日期相同的家长可持相关证件到店免费领取精美礼品一份!礼品价值5-8元左右(每天限八名)

  2.开业前印制20元代金券,开业前三天通过广告发布消费者可免费领取,开业当天20元可抵40元现金使用。(购物满150元方可使用)

  3.“有go有购就有礼”:开业消费满50元的客户免费赠送精美礼品一份(每天仅限前十名消费的客户)

  4.推出当天的“小寿星礼包”,当天过生日的小朋友凭有效证件消费满200元另返现金20元,消费满300以上返现金30元,以此类推。

  5.活动期间每天一款特价童装,开业当天全场8.8折。

  十、投入费用及收效分析

  投入费用估算:

  以三四线城市的一般商业街的店面位置标准

  实体店面租金:20-30平方大小,2000元/月 一年24000元,一般为一季度(三个月)一交。

  店面装修费用:8000左右

  店内衣架等费用:4000元

  进货费用:13000左右

  其它杂费:3000左右

  总费用:24000+8000+4000+13000+2000=52000元 左右

  4.信誉至上,多中取利,物美价廉。

  5.商品流通快,无产品集压,商品新鲜。

  本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主要劣势(指本企业的缺点):

  1.初涉市场,经验不足;

  2.白手起家,周转资金略显短缺;

  3.信息反馈不太精准,需要及时做好市场调查;

  4. 库房规模小,不便于品种的更好扩充,有待于改善;

  5. 急需促销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百货店创业计划书篇二

  1、小型超市的发展起源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简称(cvs),最早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桑斯兰德公司(southland ice company)于一九二七年创立原型.当时 southland ice公司的创始人“uncle johnny”—— jefferson green在意识到当杂货店下班关门以后,仍有消费者需要象面包、牛奶、鸡蛋等食品,便决定贮藏一些这些食品,而当时他的商店已经是一周7天每天16小时营业。之后便利店的另一位创始人、后来成为southland corportion的董事的joseph c. thompson,认为uncle johnny这一主意不错,而且还具有潜力在桑斯兰德公司的其它店面销售这些产品。后来这些商店都从早晨7:00到晚上11:00营业,成为一周七天、一天16小时工作的便利店雏形。一九四八年正式将店名定为7-eleven,店铺达47家,一九六四年开始特许加盟(fc)经营。一九二七年~一九四六年为美国便利店的初创期,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为高速发展期。

  受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影响,全球零售业形成多种业态,从市场份额看,排列如下:超市、专卖店、百货商店、大卖场、廉价店、药店、邮购、便利店、diy(do it yourself)、仓储式购物中心。由此看来,全球零售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成熟阶段,便利店的销售在国际零售业总体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按具体公司规模便利店类别的划分越来越细,便利店的市场更加完善,结合其优越的服务条件,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潜力。

  2、小型超市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日本便利商店店铺数量由一九九○年的39614家分别增加到一九九二年的42116家、一九九四年的45207家、一九九六年的48567家、一九九八年的51575家、一九九九年的52813家和二○○○年的54398家;全部销售额由一九九○年的62810亿日元分别增加到一九九二年的69859亿日元、一九九四年的71260亿日元、一九九六年的73780亿日元、一九九八年的76084亿日元和一九九九年的76980亿日元。

  从组织形式上看,日本便利商店业中的'独立商店数量越来越少,连锁商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一九九○年的39614家便利商店中,独立商店为11720家,占总量的29.5%;到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九年独立店分别减少为5547家和1146家,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下降为11.8%和2.2%。连锁店铺数量则由1990年的27912家增加到1995年的41287家的5166家,占总数的比例由1990年的70.5%上升为1999年的97.8%。

  连锁店铺中又以特许店居多,或者说特许加盟比率高,这是日本便利商店组织形式上的另一大特点。如1999年日本便利商店中有37500家特许店,占总数的71%。各连锁公司的直营店铺并不多,仅为9876家,占18.7%。特约店铺(vc)有3222家,占6.1%。大型便利商店公司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而且在连锁店的分店中,特许店铺占绝大多数。如7-11公司,到2001年二月底共有店铺8661家,特许加盟店为8201家,特许率为95%;直营店等只有440家,占5%。再如,另一家大型便利连锁店罗森公司的近7000家店铺中,特许店超过五千多家。日本第三大便利商店企业家庭市场2000年店铺总数为5275家,其中特许店为5032家,特许率超过95%。拥有特许加盟连锁的企业在日本便利商店业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如日本便利商店业1998年的销售总额为76084亿日元,特许经营企业完成的销售额为61883亿日元,占总额的81.3%。

  在日本零售、餐饮和服务业的全部特许加盟业态中,便利商店特许业也是最为突出的。2000年便利商店特许店的数量为38300家,虽然只占日本餐饮、服务业全部特许店铺20万家的19%,但便利商店特许业销售额6.7万亿日元却占总额17.8万亿日元的38%。

  日本便利商店发展状况良好,如日本最大的便利商店7-11公司的店铺数已由70年代初的一家单体店,发展到90年代初的5000家,1995年突破6000家,现已超过9000家;年销售额1991年已逾1万亿日元,1995年增到近1.5万亿日元,1999年为2万亿日元。在日本,每天光顾7-11的八千多家店铺的消费者有800万人次,全年合计30亿人次,相当于日本人口总数的二十多倍。7-11的分店数量到2000年二月总计为8602家,比上年增加449家;销售总额为20466亿日元,比上年增加4.2%;2000年纯利润达783亿日元,而大荣的纯利润则为赤字196亿日元。2001年7-11的销售额增至21140亿日元(2002年将达22160亿日元),店铺增至9082家,纯利润将增至832亿日元。日本其他大型便利商店的经营状况也大多良好。如第二大便利商店连锁店罗森的店铺数2000年增至7700家,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纯利润2001年增至近200亿日元。家庭市场的店铺数2000年一举增加了720家,销售额也增长了7.7%,2001年达9000亿日元以上。

  从加盟者的业态看,原来是经营酒类与食品的小酒店数量最多,到2001年初共有18034家,占日本便利商店总数的33.2%。其次分别是食品店13891家,占25.5%;点心面包店3926家,占7.2%;水果店3705家,占6.8%;药店1843家,占3.4%;粮店1843家,占3.4%;石油店1437家,占2.6%;杂货店835家,占1.5%;书店366家,占0.7%;其他8395家,占15.4%。想成为便利商店的加盟店,特别是大型公司的加盟店,初期的投资也不菲。一间店面100平方米上下的店铺大约需要3000万日元,其中设备投资需2000万日元,加盟费300万日元,商品库存金额600万日元。近年来,新加盟到大型便利商店企业的业主,多数已经不再是小商店的拥有者,也不必自行装修店铺和购置设备,而是从企业租赁现成的便利店铺和所有设备。如7-11公司到2001年初的出租店铺数为8199家,占特许加盟店铺数8661家的94.8%,每家出租店铺的店均租金为2440万日元。再如,家庭市场的出租店铺数量为5032家,占特许店铺总数5275家的95.4%。

  日本零售、餐饮和服务业特许加盟经营,多年来持续增长,连锁企业数、加盟店数和销售额的规模都已相当可观。特许连锁经营企业(特许连锁)数量,1991年还不到700家,1995年增为755家,1997年为890家,1998年达923家。特许店铺数量,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约10万家,1996年和1998年分别增加到17.7万家和19.2万家,2000年超过20万家。特许连锁企业的合计销售额,近些年来每年净增1万亿日元,由1996年的14.2万亿日元分别增到1997年的15.2万亿日元和1998年的16.2万亿日元,2000年达17.8万亿日元。

  零售业特许经营企业现共有335家,特许店铺有67500家,销售额为10.9万亿日元。日本各种零售商店总数141万家,特许店仅占4.8%,但销售额却占日本零售总额144万亿日元的7.6%。可见,特许加盟店的经营状况比日本零售业的平均状况要好一些。

  食品相关零售业有特许加盟企业52家,8112家特许店铺,销售额为3780亿日元。服装相关特许经营企业有44家,共有4856家店铺,销售额为3513亿日元。家庭用品与文化用品特许经营企业有118家,店铺12681家,销售额为12681亿日元。综合商品零售特许经营企业有121家,店铺41854家,销售额为76840亿日元。由此不难看出,日本零售业中,综合商品企业的特许经营最为突出,而综合商品特许企业中,特许加盟最突出的又是便利商店业。

  二、便利店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特点

  1.政府扶持,起步艰难。中国的现代便利店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后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种形态的传统小店纷纷改名为便民店、方便店、便利店,却不具有现代便利店的基本功能。实际上,靠政府的意志推动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几乎没有一家是成功的。即便真的成功,成本和代价也一定很高。正如顾国建教授所说,1995年政府部门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全国的粮食系统掀起了一场将粮店改造成便民店的高潮,到1997年底大约改造了2万多家,投入的资金约20亿元。然而,这场便民店连锁经营的发展最终是失败了。当然,这样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改造也为后来发展现代便利店奠定了基础,正如目前国内便利店的提速发展可能为便利店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以后经营规模迅速扩张提供市场与人才基础那样。然而,20亿元能开多少便利店?可以开1万家非常亮丽的现代便利店!结果是造成巨大的浪费。

  2.发展提速,网点剧增。现存的便利店大都是1995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早在1993年三月,上海就出现了百式便利店,可以说是我国大陆最早的、较具现代特征的便利店。后来又出现了百家等十余家便利店“先驱”。但这些“先驱”早在1998年前后就已成了“先烈”。从1995年到2001年前,上海先后出现了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但到了2001年,由于好德、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如由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与上海好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好德便利,八个月内开出了150家便利店,对便利店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展店首选街角铺面,并坚持“只要位子好,宁可贵一点”的展店原则;从一开始就强调总部的专业化管理,如推行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商品台帐图以后,新开门店的商品出样速度提高到了每店三小时,并为新品引进、旧品淘汰、日常管理、订货、盘点等商品管理工作奠定了数量化管理的基础;设置宽大的服务台与自助服务区(diy),以增强便利店的服务功能;在农工商大卖场周边开设好德便利,实现两种业态的相互补充,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发展初期不急于发展加盟店,坚持直营连锁,计划在总部的管理技术比较成熟并能够确保门店盈利的情况下再发展特许经营;建立与超市相互独立而又可以做到部分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配送系统与培训系统,并鼓励经营者持股,具备企业发展的良好机制;以好德酒楼为基地自行研制与开发即食品,如豆浆、早点、便当、熟食等,创立了即食品的经营特色;超市与便利店的展店人员相互提供店铺信息,大大促进了店铺开发的速度。这些方面不仅对上海便利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全国便利店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实际上,好德便利正在创导便利店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了规模、质量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好德便利店成立一年半时,已经在上海发展了430家网点,可比门店的日销售同比上升了8%,第一年开发的门店已经全部实现了盈利。

  3.发展便利,首选沪粤。在中国大陆,现代意义的便利店首先是从上海与广东两地发展起来的,而且也是目前发展得最好的城市。沪粤不应该是指一个城市或一个省.而应该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分别指长江三角洲与长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与珠江流域,也就是华南、华东与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在当前发展便利店并不是十分适合,除非能开发出一种适合当地情况的新模式。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全国百强连锁企业到2001年底共有便利店三千三百四十二个,主要集中在上海。到2001年底,上海便利店的门店总数已达一千九百八十个,实现销售额27.4亿元,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72%和61%,便利店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也从1%上升到了1.5%。而且,92%的门店集中在联华、可的、良友、好德、罗森这五家公司,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化经营的格局。

  在华南地区,由香港牛奶公司开办的7—11在深圳和广州两地发展,拥有7—11在中国华南地区(包括香港特区)、新加坡经营权的香港牛奶公司成立的广东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得到中央政府部门正式批准的外资连锁便利店合作项目。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在2005年前将在华南地区发展350家7—11便利店。

  4.密集开店,贴身竞争。在南京,苏果便利已经遍地开花,有的便利店甚至与苏果标准超市相隔不过数百米。有记者说,随便站在哪儿,随便向各个方向走,不出5分钟就一定有一家苏果便利。这种情况在上海也十分普遍,某些路段已形成了“便利店一条街”,广东路、乳山路、袭阳路等路段,各种便利店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浦东有一条街,在短[短的四百米路段上,先后开了9家便利店,平均40余米开一家店。如今,有不少“两街四角地”已开出了2家到3家便利店,“四角四店”相对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有时同一房东把相邻的两个铺面出租给两家公司,特别是在新的居住区,由于铺面空间较多,几家便利店同开在相邻处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5.模式创新,前景不明。各地都在寻找便利店发展的新模式。在北京,物美把便利店开进了北大校园和地铁站。已经过5年发展的上海联华便利,2002年也进入了北京,并首先考虑以16小时的便利店作为试点。这主要是考虑到北京的四季温差较大,平均温度较低,人们户外活动较少,销售额将会受到影响。在上海,仅几平方米的弄堂便利店——延续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烟杂店,挂上了“易购”招牌,变成了“超便利”,成为新上海的一道风景线。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样的“烟杂店”在上海有3万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便利店在我国消费者刚刚接受概念但还没有碰到真正对手时就已经进人竞争期。客观上是即刻需求不足,便利店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有不少消费者把便利店当作“小超市”,大家相互学习却没有形成核心技术,自己开发的新产品比较少也缺乏特色,商品组合缺乏针对性,租金成本越来越高,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1、提供便利和即时服务是便利店的业态功能,这是靠品牌、技术、资金和规模取胜的行业。之所以说便利店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开始,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便利店的竞争还不是国际化的,一旦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便利店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店铺多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优势,但如果现有的店铺缺乏竞争力,与新的竞争者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店铺多就成了一种负担,为改造不良店铺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服务形象。这对于既缺乏雄厚的资本实力,又缺乏便利店经营技术的国内连锁公司来说是必然会面临的一个现实 问题。因此,摆在国内便利店连锁公司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不提速怕失去市场;提速发展又存在技术滞后的问题。大多数公司选择了前者,同时也在加快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准备去迎接新的竞争者。

  2、在大多数地区,便利店与超市只有面积大小、品种多少上的区别,并没有明显的功能差异。这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与认知程度不高、便利店的目标顾客不充足、缺乏便利店经营技术和经营定位不明确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地方把不到10平方米、连一台冷柜都没有的小店改造一下也挂上了便利店的招牌,以为只要能提供某些方面便利的商店就可以称为便利店。有些公司开设便利店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只是盲目地攀比门店数量,以为经营规模是关键,经营质量可以逐步提高。国外便利店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便利店需要比超市更精细的服务与管理,如果服务缺乏人性化,管理无法做到精细化,那么,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倒闭。有些公司扩张规模的目的主要是想把网络出售,做一把“做公司,卖公司”的生意。其实,没有质量的网络不仅没有企业价值,而且是一种负债与负担,所以也就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还有一些公司是把开便利店作为安置人员的一条途径或销售自己产品的一个窗口,结果证明也是失败的。

  3、便利店发展较好的地区,如上海与广州,都有境外著名的公司进入,大家基本上是参照7—11或罗森的式样发展起来的。所以,上海的业内人士坦言:没有罗森的进入,上海的便利店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水平。在上海,业内人士都承认:华联罗森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最高的,门店的经营业绩也是最好的。所以,开始时大家都会向罗森学习。其后,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这个行业,新的面目也不断出现,就开始进入了相互学习的阶段。例如,出自喜士多的自动门与门铃,出自好德的宽敞多功能的服务台以及自助区,出自屈臣氏的落地展示架等,都是相互学习的亮点。上海连锁经营协会还设立了便利店委员会,每个月学习交流一次,沟通氛围远比连锁超市的同行们热烈与坦诚。

  4、在上海,便利店没有垄断,常常在一个路口就有数家便利店在贴身竞争。针对这种情况,上海连锁商业协会下属的便利店委员会正在策划建立一个业内展店规则,要求各公司承诺:在一百米内不再重复开店。征求意见的结果是:前几年开办的公司比较积极,愿意承诺;但近一二年开办的公司则不愿意,认为:这种约定对新公司不公平,也不利于竞争。原有的公司则认为:他们在开发便利店的初期经历了很长—段时间的摸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承受了巨大的亏损,如今总算快要熬出头了,却面临了恶性的无序竞争;市场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最终结果如何,恐怕一时难有定论。实际上没有人愿意恶性竞争,也并不是见铺就开,而是发现了更优的铺面或人流特别集中,一个店铺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时,才会决定开面对面或店连店的铺面。这样开店的结果有三种:一是销售额下降,如果是加盟店,有可能导致加盟合约的终止;二是迫使其中某一家效益差的门店关门歇业;三是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中国的便利店还很不成熟,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强身壮体,才有可能树立2—3个民族品牌,否则都会失败。面对面的竞争可能会浪费一些资源,但竞争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竞争可能会造成的浪费。

  5、便利店的发展区域在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如美国在加油站设有便利店,而在日本则是集中在商业区。我国的便利店是在市中心首先发展起来的,而且是集中在几个人口密集、客流量较大的中心区。学校、医院、商务区、公交站点、商业街成为首选的展店位置。这些区位的铺面有限,租金也比较高。后来,展店渐渐地向外围发展,甚至包括郊区、购物不便的居民小区成了发展便利店的重要区位。实践表明:开在居民小区的便利店的投入产出比并不比市中心区域差,而且营业也比较稳定。但开在居民小区的便利店很容易受到超市的打击,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很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居民小区有潜在需求,但如果开得太大,成本太高,又没有比超市更便利、更多样的服务,一旦超市进小区,便利店就难以维持下去。

  6、便利店的发展模式也是可以创新的。像易购超便利这样的小店,它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便利店,但它是上海的一种文化象征,也是上海商业中最具人性化、邻里化与服务特色的商店。对这类商店进行整合与改良,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以及新的便利店模式。上海的超市与大卖场并没有打垮“烟杂店”,笔者相信:便利店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挤垮“烟杂店”,相反,它有可能成为便利店行列中新的一族。当上海的便利店遍地开花时,我们应该学习国际上现代便利店经营模式与经验,但完全可以独创一种或几种新的模式,因为,中国的文化悠远,幅员辽阔,经济状况复杂,自己创造的模式是完全有市场的。这也算是一种错位竞争。当然,如果能挂上国际品牌按国际规则来经营,也是一条有效的发展之路,这正如台湾统一集团发展7—11那样。

  7、某些大型公司已进入了跨地区发展时期,但市外的发展业绩从总体上来说并不理想。实际上,便利店的发展不仅取决于gdp、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还与气候条件紧密相关,纬度越南、气候条件越恶劣,就越难普遍发展便利店。中国大陆的便利店首先在上海、广东两地发展是与上述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相关的。

  8、我国便利店的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由于便利店竞争的加剧以及开在居民小区的便利店数量增加,毛利率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由此反映我国便利店存在很多不良情况。这说明便利店的竞争还缺乏手段,发展还不十分成熟,甚至有点类似于小超市,业态特征不显著。降低商品价格不是便利店能达到的能力。日本的7—11中食品的平均毛利率达47%,台湾7—11的平均毛利率达30%。真正做强做大以后的便利店,毛利率应该上升,至少可以达到25%以上。

  9、我国的便利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具有双重属性,即满足居民每日必需商品与满足即时需求相结合。所以,便利店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作为超市的一种补充业态而存在。但是,当大型的连锁超市公司把便利店看作一种全新的业态来发展时,就需要把便利店与超市做一个明确的分割,过多地移用超市的经验来发展便利店是不可取的,甚至会把便利店引入歧途。如果便利店能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并配合强大而便捷的配送服务,电话订货、网上订货、指定地点、顾客到店自行取货的购物方式可能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在恶性竞争还没有结束,在经营管理技术还不成熟之前,过早地引入特许经营对加盟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致命的打击,从而终止特许经营关系,给本来就不是十分成熟的特许经营蒙上阴影。

【百货店创业计划书】相关文章:

1.网店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

2.西饼屋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

3.网站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

4.茶餐厅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

5.创业学创业计划书

6.创业计划书

7.创业计划书

8.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