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小学生作文写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写读后感

时间:2016-08-31 11:55: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学生作文写读后感

  读《半截蜡烛》有感【1】

小学生作文写读后感

  “我祖先的热血,流到我这里还没有流干。”——司汤达《红与黑》。

  何为爱国?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问题的答案于《半截蜡烛》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阅读、品味它的同时,伯诺德夫人一家那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深深地震撼了我。

  字里行间,那短短的蜡烛,伴着夜风摇曳着烛光,晃动的虚影,犹如利刃般划破内心的平静,滴落的烛泪,又在为谁哭泣?顺手点燃的蜡烛紧紧地、牢牢地牵动着我的心,害怕那绝望的审判突然来临,害怕那蜡烛的希望之光骤然熄灭……

  此时此刻,迷茫、不安、煎熬萦绕着伯诺德夫人一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

  谁也不知道,蜡烛的光辉何时熄灭,而又能否重新燃起……

  绝望、希望,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语却碰到了一起。

  绝望中的一缕希望,就如生命里的第一束灿烂的阳光,让快速跳动的心与绷紧的心弦顿时放松了许多。

  谁能想到,一位妇女竟能在如此危机关头冷静处事,以微笑面对;谁能想到,两位年幼的儿童竟也怀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爱国,不分年龄与国界。

  正如《请把我埋的浅一点》一文里,那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话语和灿烂温暖的笑靥,还有誓死不向纳粹屈服的爱国情,这无一不刺痛了我的心。

  看到结局,伯诺德夫人一家保住了情报,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我的心弦彻底松了下来。

  不过,我相信,即使结局不是美好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情报而英勇牺牲,他们的这份精神也将与国家的尊严永不泯灭!

  回过头来,反观全文,作为一个妇女,伯诺德夫人很好地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真谛;作为一个懂事的小男孩,杰克向我们展现了他的从容与冷静;作为一个小女孩,杰奎琳向我们证明了孩子的机智与勇敢。

  这样的一个普通的一家三口,竟有如此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试问,古往今来,多少爱国人士为了国家之兴亡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无名英雄为了国家之尊严而断送大好光阴?

  这样的人数不胜数: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了国家不沉浸在鸦片的腐朽里;屈原纵身投江,为了国家最后的尊严;文天祥抗击元兵,为了国家的安宁,还写下了《过零丁洋》,留下了赤胆忠诚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还有肖邦、杨靖宇……他们的'事迹值得传颂,他们的名字应当不朽,他们的精神,将成为历史的长河中那永不倒下的丰碑!我们也将延续他们的意志,让爱国之光辉永生长存!

  现如今,作为全国十三亿人中的一份子,虽然渺小,但也能为我们的祖国贡献一份力,以一颗无比赤诚之心,去回报孕育我们的祖国母亲,至死不渝!

  这半截蜡烛,承载着的太多太多。

  生命的希望,还有那永生不朽、至死不渝的光辉……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2】

  关于余秋雨先生的负面消息不少,但我只读其文字,至于他作为社会角色的那些东西,我不想深读,怕影响我读其文字的美感。

  曾有人将评论余秋雨先生的历史散文见诸报端,言语之间颇有些不恭之词。

  秋雨先生十分恼火,于是连篇累牍地一通发泄,他发表的一些散文中,这种情绪溢于文字之间。

  《山居笔记》的《苏东坡突围》应该颇具代表性。

  我喜欢读散文,当然也包括余先生一些写得不错的散文。

  但对他以历史为题材的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情绪和理念,读后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特别是那篇《苏东坡突围》。

  英雄气短、伟人困厄,这本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带有规律性的事情,更何况是在黑暗的中世纪。

  因为他们杰出,因为他们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人。

  他们不被常人所理解,特别是不被世俗所理解是很正常的。

  东坡先生也常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

  东坡先生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其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位文学天才,一位书法大师,他是出类拔萃的。

  他又是当时一位著名政治家,显赫一时。

  由于他代表的利益集团、政治主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等十分复杂的原因,而遭到排斥、贬谪,这也是历史中很正常的事情。

  也许正因为如此,正因为这种特有的身世与经历,才造就了东坡先生大气磅薄的词风、酣畅淋漓的书意与不同群伦的政治才干。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去考察历史人物,那种被理想化了的,既在文坛得意,又在政坛显赫,名利场中双双获利的杰出人物,实在难寻难觅。

  八百年前东坡先生的遭际,本已尘封于历史之中,然而秋雨先生英雄爱英雄、惺惺惜惺惺,张起讨伐之帜,一篇《苏东坡突围》的檄文,对当时曾攻讦过东坡先生的人口诛笔伐,用词之尖刻,情绪之激昂,在文字之中极尽铺张。

  其中一段文中这样写道:“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真可谓一诵三叹。

  东坡先生在天之灵,如果能拜读到秋雨先生这篇激扬文字,想必也会为之动容的。

  但我之所以不甚明白的是秋雨先生为何为东坡先生打这样一桩历史公案?读过一篇批评秋雨先生散文的文章才知道,秋雨先生为什么这样愤愤不平。

  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言论如此之自由,当然不可能阻止别人的批评。

  于是想到苏东坡,想到东坡先生的遭遇,想到东坡先生的杰出与伟大,这种同感便油然而生,于是便去为苏东坡去突八百年前的围。

  文学上的不同观念,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可以、而且也应该交换意见,甚至可以展开评论、批评,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听到某些批评意见,也许这种批评中有偏颇之处,便给人扣上“群小”、“陷害”、“围攻”等等罪名,那谁又敢再批评阁下呢?

  别人不批评了,难道就证明自己“杰出”了吗?这恐怕也是一种“霸道”作风吧?东坡先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逆境中没有沉沦,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他那些著名的词篇、散文及书法代表作,大都是在他被贬黄州的十年中所作。

  可是东坡先生当时并没有“突围”的意图,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愤慨,反而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英雄气概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豁达与傲岸。

  抛开历史的真实性不谈,单就一个替苏东坡突围的命题,会不会使人有借题发挥之嫌呢?

【小学生作文写读后感】相关文章:

1.小学生写读后感作文

2.小学生写读后感

3.小学生读后感怎么写

4.小学生写读后感格式

5.小学生写读后感方法

6.小学生学写读后感

7.小学生写读后感ppt

8.小学生写读后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