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小学生《狼图腾》读后感

小学生《狼图腾》读后感

时间:2016-12-30 21:14: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学生《狼图腾》读后感

  大家看过《狼图腾》这本书吗?这是一部优秀的课外读物!同学们,范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小学生《狼图腾》读后感,请阅读!

小学生《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1】

  《狼图腾》的作者是姜戎,三十多年前,他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十一年。

  在草原上,姜戎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毂,也与狼缠绵过。

  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年谜雾,径直来到了迹团的中心。

  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作者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些片段详细地写出了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宾至如归和不屈不挠;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

  《狼图腾》的主人公是陈阵,陈阵也是一名从北京来的知青,一起来的还有杨克、张继原等人,他们三人是同一个宿舍的,杨克和陈阵是羊倌,张继原是马倌。

  草原人崇拜的是腾格里,有一次陈阵从狼窝里抱出了七只狼崽,把五只摔死了,剩下两只各由陈阵和道尔寄养。

  陈阵看到了小狼的成长过程,小狼在进食的时候翻脸不认人,还从小狼身上看到了草原狼宁死不屈的精神,小狼在搬家的时候怎么也不肯走,结果喉咙里弄出了一道很大的伤口。

  过了不久,许多特等射手把草原狼的头狼和巨狼杀得所剩无几,草原狼们逃出了边境,又被边境另一边的狼打得落荒而逃。

  当白狼王在急切地寻找和收拢被打散的残兵时,小狼听到了呼嗥,小狼听到了狼嗥声,唤起了小狼的全部希望、冲动、反抗和求战欲,变得很疯狂,让喉咙里的伤,伤上加伤,血从喉咙里吐得不止。

  毕利格老人给小狼止住了血,让陈阵杀死苟延残喘的小狼,满足了小狼战死的愿望,陈阵就用铁钎杀死了小狼。

  陈阵养的小狼让我懂得了草原狼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仿佛看到了狼图腾,看到了小狼不屈的灵魂。

  在内蒙古草原上出土的玉龙是狼头龙身的,我知道了龙可能是由狼演变过来的。

  草原狼那宁死不屈的精神真让我敬佩啊!

  《狼图腾》读后感【2】

  《狼图腾》以狼为主线,颇为深刻地探讨了草原民族的性质,当中不可不说有着许多的大智慧。

  我不想把这本书上升到一个民族的内心灵魂这样的高度去理解,若真要表现一个民族的灵魂,由一个汉人来作书恐怕较难触及。

  苍茫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将草原、牛羊、狼这些自然界的种种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死后实行“天葬”,希望灵魂由狼带到腾格里去。

  正是对自然有着崇拜与敬畏,才使得这个民族与狼结下说不清的情缘。

  书的开头就讲述了主人公与狼的一场惊险“邂逅”,死里逃生后的主人公从此对狼的感情也开始变得复杂,即不是单纯的爱或恨。

  狼袭击牧场,甚至袭击草原上的牧民,一般我们都将其视为大敌,恨不得把狼都灭掉。

  然而,狼也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维护者之一。

  在食物链上,狼每年消灭大量的`黄羊,间接保护了草原的资源——牧草(黄羊大量消耗牧草,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

  狼在军事上有着与生俱有来的智慧,善于团队协作,懂天时、地形、战略等等,虽对它们的恶行深恶痛绝,但也不得不佩服它们布局的精妙。

  在第五章中提到军马队被狼群杀害的故事中,狼群趁着白毛风这样恶劣的天气对马队进攻,当然其凶狠残暴的一面也不应该由此而否认。

  在这个故事中,起因是牧区的人过度地掏狼崽,引起狼的报复。

  反思人类自身,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终会带来灾难。

  蒙古人对腾格里(天)是充满敬畏和崇拜的,而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当下的社会是很需要的。

  科技越来越发展,人对自然越来越不存在敬畏之心,随处可见人对自然的掠夺。

  我们可以人工降雨,我们可以移山填海,可是就真的不需要敬畏自然了吗,就真的可以征服自然了吗?

  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其实是失去了对生灵的敬畏。

  为了当下的经济利益,很多人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砍伐树林、偷矿、猎杀珍稀动物,林林种种的对自然的伤害,不一而足。

  最后自然的报复也是由人类来承担的,今天杀的藏羚羊,毁的是我们的明天,生态系统的崩溃时不能挽回的。

  大家都在谈论“末日”,可以要知道,如果人类继续毫无敬畏之心,无需任何外来星球的影响,我们自己就能把地球推向末日。

  蒙古人杀狼,从来不会赶尽杀绝,只要能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便不再追究。

  而狼也不会尽情破坏人类的牲畜,除非惹毛了它,比如把狼崽都掏光了。

  这无疑是草原人向狼学习的结果,凡事掌握一个“度”,适可而止。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尤其要掌握这个“度”,实行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在开发资源方面,更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

  无论人类是如何有智慧,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始终不可以丧失,我们始终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切勿自以为是,胡作非为。

  《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3】

  辛卯年六月,临近毕业,翰文兄临行前赠我一书——《狼图腾·姜戎》,意在唤醒自己灵魂深处的狼性。

  利用工作休息等闲暇时间,每到共鸣处,发人深思触动心灵处,都会勾勾点点,浓笔勾勒,加以标示,以便日后重读。

  历时一个多月,已于

  今日拜读完毕。

  除《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后,此为我所拜读第二部小说。

  期间,有些许感触,给予表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阅读之前,我曾经听说过这本书,以及其他的一些以狼为题材的书,在同龄人口碑好的还有《狼道》《藏獒》之类的书籍小说。

  出于翰文兄的强烈推荐,又兼翰文兄的亲笔签送,外加霸气的赠言,我试着开始了这段心的路程。

  这是一个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的近乎真实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里,作为一名知青,陈阵自愿来到当时仍过着游牧生活的内蒙古大草原,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文中的“陈阵”“张继原”“高建中”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所以读此书犹如在读作者的草原日记。

  每一个场景的描写犹如亲历其境,多有让人阅读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以至于自己感觉好像沉溺在了小说营造的大草原氛围之中,经历着陈阵同样的经历——与狼共舞的草原原生态生活。

  从记述陈阵来到草原和毕老人一起看蒙古狼打围黄羊,到自己掏狼崽,养狼崽,再到建设兵团剿狼灭狼,再到自己亲手把精心养大的“小狼“送上腾格里,以及二十年后重回草原看到的人与事。

  其间,作者一边记述这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一边从一点一滴的经历中阐述游牧民族文化与农耕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优劣,一次次展示自己心中汉文化与蒙古民族文化的强烈的思想冲击,一次次被腾格里的自然规则所折服,自己也渐渐成了理解草原这片热土的少有的汉人。

  文中作者从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件后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感悟,每一次对比后产生的结论都使自己汗颜,深深的折服,同时又发人深思。

  起初,阅读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就产生了和陈阵一样的想法,也掏一窝狼崽,也能打打草原蒙古狼。

  这也萌生了想去草原,想去内蒙古的冲动。

  可是,随着阅读的加深,我知道我的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因为随着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的侵入,草原已经破败不堪,大面积沙化,原有的腾格里相传千年的古老法则已经失效,狼的诸多优点也不会再展现在中国境内的草原上。

  如文中作者的感慨一样,以后很难再见到千年不变的腾格里了。

  如他所言,二十年后鼓足勇气重返草原,草原已经物去人非。

  与狼共舞的岁月成为陈阵今生弥足珍贵的回忆,小狼的结局也成为陈阵一生的遗憾。

  我想草原的今天给陈阵带来的创伤,或许能让他再撰写一部著作。

  知青下乡再学习的期间,陈阵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喝奶茶、吃羊肉、淘狼崽、蒙古包还有还有套马竿,养狼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期间的那些所思所想,这些足以让陈阵珍视一生,他的人生也因此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因为我们这些后辈们根本没有了这样的经历,根本没有了重返草原,享受原始腾格里美好而自由的原始游牧生活里得机会,更难有再享受原始蒙古人的豪放与热情。

  草原的变迁,不仅是陈阵的悲哀,更是我们后来者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再也没有窥视狼图腾的奥妙,洞察狼带给我们的一次次刻骨铭心的“课堂”。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是悲哀的,作者是幸福的。

  作者的经历是让人心痛的,也是让人羡慕的。

  草原没了,还有人惦记着那片曾经的热土,还著了书,从这个方面讲,我们又是幸运的。

  所总之,作者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同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小学生《狼图腾》读后感】相关文章:

1.狼图腾读后感

2.《狼图腾》读后感

3.狼图腾读后感

4.狼图腾读后感

5.狼图腾读后感200字-读狼图腾有感

6.关于狼图腾读后感

7.狼图腾小说读后感

8.狼图腾读后感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