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论语读后感3000字

论语读后感3000字

时间:2017-05-20 11:48: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后感3000字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语读后感3000字,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3000字

  论语读后感3000字(一)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订的《论语》中保存,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璀璨的宝石。

  现如今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再学国学经典的热潮,当然,《论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孔子的思想的影响力使我们不容忽视。

  虽经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谐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的中国还是现代社会,乃至是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对于学习的看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文也。”(公冶长篇)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

  孔子的学习思想分析要结合他所处时代背景来看。

  他之所以被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学习要“时习之”、“不耻下问”,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于学习的态度要端正。

  虽然“有教无类”的概念现在的人们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个时代被提出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

  孔子对人十分谦逊,相传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学者为师,而孔子的弟子颜渊的年纪也比孔子大许多,可见,孔子对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理解并没有局限于时代,这一点十分不易。

  孔子站在岸边感叹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告诫自己和弟子们要珍惜时间学习。

  同时,他认为学习应当处于一种乐知的状态才会是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一点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样,很有先见之明。

  并非每个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总结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经验就在于“敏而好学”,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应当努力勤奋。

  孔子的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足可见孔子对于学习者的严格要求。

  此外,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即用“因人而异”的方法。

  比如说,子张和颜渊在问到孔子关于“仁”的问题时,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孔子还认为诗、乐对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鱼鸟兽草木之名。

  ”等,在当代,我们又一次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同样是认识到它们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义所在。

  其次,再来看看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生,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八佾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

  ”(里仁篇)“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长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篇)在《论语》中,有很大篇幅叙述了孔子的君子思想。

  孔子认为,所谓君子,就应当有文、有义、有道、有思、有礼。

  有文,即有学问,要敏而好学,以礼为之,天资聪慧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君子要“文质彬彬”;有义,即要“以义为质”,行之以礼,对待别人要诚信,友好;有道,即有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勇于追求真理,为了自身修养品德的提高而不断完善自己;有思,即有自己的独到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当有九思:看了要考虑清楚、听后要考虑明白、神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谈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怀疑要考虑是否询问、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力是要考虑是否符合义;有礼,即对待别人要有礼貌,行为要符合礼。

  做到以上几点,应该称得上是君子了吧!再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应当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有一定得约束,懂得进退的尺度以及不断完善自身。

  敏和明是孔子君子思想的核心,当代社会亦是如此,虽然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但还是会有一些不遵守法制的人出现,可以说现代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有的人能够做到在庞杂的关系中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即做到敏和明,那么这样的人还称不上是君子那谁是呢?

  第三,简要分析一下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因而在《论语》中有一定重要地位。

  例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篇)“唯仁者能好人,焉得知?”(里仁篇)什么样的人才是仁者?孔子作出了明确的答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篇)同时,孔子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泰伯篇)贤者要将仁作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目标,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仁在这里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催化剂。

  仲弓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篇)对待别人要小心谨慎如同宾客一般,心中没有怨恨,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句可谓是经典的名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闪现光辉,至今为人们所熟知,它所体现的思想核心就是“仁”。

  “仁者爱人”的思想我们都很熟悉,短短四个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其一,要做仁者,就应当学会关爱别人;其二,作为仁者,就要有相应的高尚品质,爱人就是最好的表现;其三,爱人,可以理解为友好的与周围的共处,这四个字无疑又是在教我们交友的方法。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益友如纯良的美酒,愈品愈浓,和这样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品德,去除内心的杂念,“良师益友”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多多结交这样的人。

  此外,孔子认为能做到恭敬、宽容、诚信、聪敏、慈惠这五种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称得上是仁者了。

  最后,看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首先,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施行仁政,用之义以礼,从而赢得民心,国家取得长治久安。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篇)即君以礼博得臣之忠。

  “民无信不立。

  ”(颜渊篇)体现出了孔子“民”的思想,和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孔子认为治国要先正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子路篇)为政要遵礼、爱民、施仁义、教化民众。

  在孔子对子张的问话中回答能够做到五美、摒弃四恶的人就可以为政了。

  (五美:君子惠而不费、自身劳苦但没有怨言、有欲望但不贪求、胸怀宽广但不傲慢、威严但不凶狠;四恶:不先教导就处罚,是虐待、不告诫就要成就,是暴、初始慢待突然严格,是贼、出手吝啬,是小气。)

  论语读后感3000字(二)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上一篇:论语读后感1500字 下一篇:论语读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