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后感

时间:2017-12-08 12:33: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散文读后感范文

  散文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平静,提升我们的修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散文读后感范文

  《在流浪狗的眼睛里》读后感

  《在流浪狗的眼睛里》是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主要讲述了台北市保育人士抗议政府在处理流浪狗问题上的轻率与不负责,作家看到一车装满流浪狗,并且也看到了部分流浪狗的眼睛,因此大发感慨。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有所触动,明白了很多道理。原来,在流浪狗的眼睛里是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人的。我们人林林总总,不同的人在狗的眼睛里也有不同印象。有些人对流浪狗好,会给狗喂食,流浪狗就会觉得这个人好;而有些人看到流浪狗很讨厌,就会打骂狗;甚至于有些人偏好吃狗肉,遭宰杀的流浪狗难免陷入绝望的悲伤。

  文章似乎在告诉人们,在流浪狗的眼睛里恰恰可以反映出每个人的心境。都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实际上检验人心的东西是处处可见的,流浪狗就能最好的检视人心。生活中有很多人家都养狗,有些大人养狗,把狗料理得很好,又是梳毛又是造狗屋;也有一些是孩子养狗,实际上就没能很好得照顾好狗,乃至孩子耐心不够,狗很快失宠成了流浪狗。在大多数情况下,狗只是人的宠物,是人们觉得寂寞孤独时候用来陪伴才养的。正因如此,人的情绪往往很容易向狗宣泄,有些人觉得孤单了就会对狗好,如果生气了,那狗就要倒霉了,免不了拳脚相加,打狗几下就是有的。

  在这里分享一下个人的养狗心得,我养过狗,后来就不养了。因为我发现狗也是生命,也有它自己的喜怒哀乐。狗同是又属于动物,智商是不如人的,会有脏乱闹的情绪。而且狗很喜欢闹,有时候会整晚吠个不停,非常扰民。而且狗到了青春期发情时候会撕牙裂嘴,呈现出一种狂躁状态,会喜欢乱咬乱叼东西,公狗会为了交配跟其他公狗厮杀,狗被咬断腿,血肉淋漓的场面是相当常见的。其实,倘若是正常人都不可能完全包容狗的,因为狗毕竟是畜生,之所以有些人看似养狗养得很好,只是他们懂得回避不看狗的恶习,并且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面两面的好态而已。

  因此,我个人感觉作家林清玄的文章写得有些文艺,应该是并没有完全深层得发现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看待问题一定要全面细致,懂得在以往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思考问题,归纳总结。

  《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

  很早就想写点东西的,在囫囵吞枣看完余秋雨老师散文集之后,但因为工作变化的原因,一直没有时间来写,也没有心情静下来写。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其实,现在也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来写,只是总感觉心里有点事,这或许就是自己的一点个性。

  定下的事情不做完心里总感觉有点不舒服,尤其是在这次阅读了多篇美好的文章之后,总感觉应该留下点什么,特别是现在的生活节奏,让自己已经很难在一段时间之内再翻起余老师的文章,只好趁着心里还有点感觉,留下几行贻笑大方的文字。

  余老师和季老一样,都是高中时就耳熟能详的大师,但可惜的是,我这个文科出生的人并不喜欢学习语文,唐诗宋词兴致来了还会背上几首,而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学起来感觉真是要人命,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学了不考,考了也考不好,所以,很少认真阅读教材上面的文章,听课也是是是而非。

  这次机缘巧合读到了两位大师的散文集之后,让人对散文又有了一点重新的认识,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写出精湛的体会,只能由着自己的感觉信马由缰。

  正如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关于读季老散文集有感的文章一样,季老从自己工作生活的点滴入手,润物无声,让人体会到生活的一种自然美,让人感觉有一种返朴归真、悠然自得的娴静,人生就如同一幅淡淡的山水画;余老师的这本散文集,则从宏观着眼,纵横捭阖,以一个文学家独有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将许多鲜活的历史事件通俗易懂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冥冥当中感受到几分沧桑和震撼,感受到不一样的厚重和深沉。想到这里,又想起许多当前关于余老师的种种消息,正面的、反面的都有,但人人亦云,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现在感觉起来,读完这本散文集,对于我这样一个非常喜欢历史的人来说,让人对现实中的余老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至少对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这些文章只是余老师文学作品中的沧海一粟,但从读的这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文章都让人从中读到不一样的东西。

  让人思维开阔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如同是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品味已经尘封的历史,就如《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风雨天一阁》、《抱愧山西》、《上海人》等每一篇文章一样,都呈现了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邮差先生》读后感

  阅读《邮差先生》这篇文章以后,真是给人很恬静美好的感觉。

  尽管故事的叙述时间是1942年,那正是重要的战争历史时间。要知道当时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我们国家正是处于日本侵略当中。然而在那个历史时间里,小城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文章以邮差先生工作的视角反应出了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或许我们不能设想,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小城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在1942年的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甚至于乡村都是处于极其紧张气氛当中的,每个地域每个人都在为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担忧牵挂。或许作者也不例外,作者通过书写这篇文章恰恰是想表达平静生活的美好。

  通过文章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善良,生活的恬静。然而又是谁可能破坏这样恬静的生活呢?结合当时的历史时间,我们就不难推测就是当年的日本侵略者了。为什么邮差先生能够享受平淡,某些国家的人为什么野心勃勃一定要称霸世界呢?由此可见,野心与欲望是可怕的。因此,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善良的人们在享受平淡恬静生活的同时也有警惕那些破坏和平的危险。

  《余秋雨散文集》读后感

  读秋雨的书,如同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更加有万象的人生世态和丰富的风土人情。

  秋雨的心是年轻的,却又是迟暮的。有着儿童的天真,有着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发自内心的对历史的感悟。所以他的人生是美丽的。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写的那样他应该是一个“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会有一颗年轻的心的。

  秋雨对梦想的初衷,对历史的感悟。更是由于他对人类历史的重视。他追寻的心是沧桑的,他对待敦煌文明遭受蹂躏的过去不再如别人所云的那样,将罪过归咎于一尽全力保护但却无力回天的王道士。历史的失落是有她既定的命运也有历史的更深层的本质的。历史的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它有令人悲痛的过去。

  初次接触余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很是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他的思牵千载,行云流水的记录,对历史、对文化渗透着的领悟力,也是使余秋雨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而后接触到他的另几本着作,如谈史谈鉴的《山居笔记》、阐述立身处世的《霜冷长河》、《行者无疆》,以及对比几大文明的《千年一叹》,还有类似回忆类的封笔之作《舍我一生》。读完后,总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未敢动笔,只怕自己的看法大为浮浅,甚至落入俗套,而今下定决心来浅谈一下余秋雨散文的写作风格问题,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考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是最重要的。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简单叙述至此,最后一余秋雨的一句话来结尾。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散文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散文读后感范文

2.张晓风散文读后感范文

3.关于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范文

4.林语堂散文读后感

5.龙应台散文读后感

6.丰子恺散文读后感

7.梁实秋散文读后感

8.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上一篇:马克思靠谱读后感 下一篇:宪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