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高效课堂》读后感

《高效课堂》读后感

时间:2021-07-10 20:11: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高效课堂》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课堂》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课堂》读后感15篇

《高效课堂》读后感1

  我有幸拜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这本书,读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以朴实通俗的语言作为书名,让我一看到书名就有一种求知若渴、爱不释手的感觉,高效课堂是课改以来中心小学强力推荐的,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梦寐以求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深深的感受到现在学生的累,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教育现状,只能从自身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尽最大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书的封面以简单明了的文字注明:“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结合着黄色的封面,给人以温馨的感觉。那么于老师的高效课堂“密码”到底是什么呢?打开书,浏览目录,第一章:高效课堂大揭秘;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第三章:解密奇杜郎口……这样的内容对我太具有吸引力,当晚,我便迫不及待地地读了起来。

  “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快乐源自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预习。”“给快乐一个机会,就得给展示一个机会;给展示一个机会,就得给自信一个机会;给自信一个机会,就得给预习一个机会。快乐的缺失,往往起源于课堂上学生‘预习权’的剥夺。”于老师还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望。这一点,我和于老师产生了共鸣。所以,我以后的教学中,把预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从预习内容,到预习方法和要求,再到预习成果,让预习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扎实落实了“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舒心,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进步观,用成功激励成功。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快乐高效的源泉。学生希望有自己展示的舞台,一旦这个舞台搭建好,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展示出生命活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实现“我要学”。这样的课堂,想不高效都难!

  “读一本书,就能激活一些大脑细胞,研究一个问题,又能开发一些大脑细胞。大脑细胞开发数量越多,寿命就会越长。”这是于老师的“研究增寿定律”;“爱的奉献力=幸福的获取力。……只要有爱的奉献,就一定有作为反冲运动的幸福获得。……假如你想幸福,请奉献你的爱。当奉献成为习惯,幸福就会伴你永生。”这是于老师的“爱心与幸福守恒定律”;“在我的心里有一种: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泗渡……人的外显文字数量一般都与人的智慧水平成正比。”这是于老师的“随笔启智定律”……这样的定律还有很多很多。于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文字,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在学习、写作、研究之路上。

  实践出真知。于老师的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都在为我们开启高效课堂提供着系统性的思考和方法指导,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高效课堂》读后感2

  “角色归位:高效课堂的前提”读后感学习了《高效课堂八讲》第五讲“角色归位:高效课堂的前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感“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迈其步”的重要性,“角色归位:高效课堂的前提”读后感。课堂是学生的战场,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的赛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主导者、引导者。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做好“指挥官”、“导演”、“教练”。从备课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上课好比作战,指挥官要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才可以打胜仗。同样,教师也必须有好的教案、学案才能上好一堂课。课堂教学与备课之间的关系如同实战与战前制定的“作战方案”。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教材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备教材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也就是“备学生”,如果内容太深,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大,那么教师在安排内容的时候量要小,要精讲多练,如果内容太浅,甚至教师不用讲学生自己就能看懂的,那么教师在安排内容的时候要安排的大些。教师在备教材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的深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同一个好的指挥官,要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得越充分,越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上课的效果就会越好。好课之好并不在于教师知识面多么广泛、口才多么伶俐、讲课多么生动,所谓好课堂,就是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课堂,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是一个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道德的自我完善,知识的自觉探求,能力的自发锻炼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充其量是个导演,教育过程也就是在教师这个导演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充分表演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是演员。导演如果对剧本、对演员不了如指掌,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学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像张艺谋那样“导一部红一部,用一人红一人”,但“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什么是教练?教练是教练与被教练者在信念、价值观和愿望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通过一个持续的流程,“挖掘、目标设定、明确行动步骤”,实现卓越的成果。教练是一种在教练和被教练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令被教练者发现问题,发现疏漏,发现答案,令被教练者看到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朝向预期的目标,并不断挑战自己,提高业绩,力争创造非凡的表现。这和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一样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合理分派好学习任务,合理分派好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要做到这些离不开课前充分的备课。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如果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得心应手。我们都知道,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所以,为了有精彩课堂的呈现,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为了学生及自己的专业成长,我们不妨多花点时间认真备好课。

《高效课堂》读后感3

  高效课堂的“代表作”《走向高效课堂》一书,结合案例剖析,通过发现问题与困惑、提供策略与方法的形式,系统阐释了高效课堂实践的核心要素。从八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具体操作模式,分别为: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大班”走向“小班”、从“观模”走向“建模”、从教案走向学案、从牵生而教走向顺学而导、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以教评教走向以学评教、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细细读来,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高效课堂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内在统一。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必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下大功夫,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只有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其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语文重在朗读、欣赏、体悟,因此就应多选择情境教学法、感悟法、欣赏法等。还要通过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教学的互动性,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在评价观念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以激励性评价为标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无论什么先进的理论,无论怎么学习,离开了教学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此,学习了书中的诸多名师的先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么,就让我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

《高效课堂》读后感4

  寒假里认真研读了《解密高效课堂》,很有感触。平时在教学中,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存在,但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总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可为什么收获却与付出不成正比呢,也找不到其中的原因,直到读完了《解密高效课堂》,好多问题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以下是读书的一些感悟:

  一、要善于抓黄金十五分。

  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小学生、12岁以下、未成年人、儿童,虽然不是幼稚宝宝,但离成熟还距离十多年。他们都是孩子,童真、感情丰富、玩字当头、自控差、注意力不持久……这些特征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也是这一类人独有而珍贵的特质。在很多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说“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课堂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如果老师们仔细观察、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基本上出现在后半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就是不持久,这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因此,我得出第一个思考——抓黄金十五分。也就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最持久的前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予最重要的知识学习。其实,这段时间也基本上是老师们处理新知和例题的时间段,于是,对老师们研读教材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要在最有效的时间段内,将最重要的知识内涵,以最有效的方式注入孩子们的内心。这样的学习才是终生难忘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黄金时间段实在太短,就对课前复习或者导入环节提出了更加精致的要求,根据我的实践,复习和导入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比较好,这样很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高效课堂中进步,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展示中体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快乐学习是高效学习的前提。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在课堂上展示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让学生有可持续的学习兴趣,才可能提学习效率。

  三、实践“导”的教。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导之有效,导之高效。预则立,课前教师一定要充分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课标,把握好课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例如,政治课还需要了解热点时事政治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等,只有教师拥有的多才能更好的导,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课前需要一桶水的准备量。课堂上,教师先创设导入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中。例如,可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辩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等,教师问题的设置带有开放性,学生将有更多的发言机会。教师要善用预设好的问题,也可以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创造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条件。学生的潜能会被激发出来,侃侃而谈,争先恐后地发言,热闹的辩论场景会出现。为了使下一节课,导的更成功。课后。教师要及时的反思自己导的不足和优点,完善导的技能。

  总之,通过学习高效课堂之后,本人受益匪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借助于这些好的经验,本人能更轻松地驾驭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活跃,更美丽。

《高效课堂》读后感5

  假期看了朱志明老师所著的《让数学课堂更高效》,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数学课往往给学生枯燥的感觉,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在老师的强输硬灌下学习的,自己是真的热爱学习吗?还要打一个问号。现在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倡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本书就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是我们会经常遇见的问题。通过看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关于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所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要注重慎重的处理教材,精心选取学习材料、恰当运用教学策略都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达到高效课堂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动手操作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以在教学中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无论是计算教学,还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老师们都十分青睐。对教材上有动手操作的内容,如果不采用似乎就谈不上是一节好课,即使教材中没有,也会绞尽脑汁地设法去运用,但审视和反思一些动手操作,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书中的一个案例给我印象深刻。这是一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的教学片段,学生根据数学问题“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几个桃子?”得出了口算方法:40÷2=20(个),8÷2=4(个),20+4=24(个)后,教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每份是24根。用小棒代替桃子来分,学生很快把48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接着学生探索笔算方法,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学生所呈现的方法均为右边算式所示。为什么动手操作后,学生还是无法探索笔算的方法呢?根源在于,在案例中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的操作结果是只能把口算的结果予以呈现,这样数与形严重分离的操作所建立的直观经验对学生笔算除法的建构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反而对笔算除法的探索起到了负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可以通过“请同学想想,怎样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说明口算的计算步骤?”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其操作要领,先摆出4捆小棒和零星的8根,第一步把4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是2捆,也可以说每份20根,第二步把剩下的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要思考小棒的呈现方式以及小棒的分与合等问题,做到了将摆小棒的操作与口算的算理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才是名副其实的数形结合,它既能为学生探索笔算除法提供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方法和能力。可见,在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设计算时,万万不可为了操作而操作,我们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和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有实际的意义,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我们还要时刻进行反思,避免认识误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读后感6

  《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先生送给教师们的一份“厚礼”,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可惜我直到昨天才翻开,因为我一向畏惧这种教育类的“大部头”,但昨天我一翻开,便后悔了。它不同于以前我不得不看的教育类文章、书籍,语言枯燥乏味,通篇说理,高高在上,让人有一种“被教育”、“被反思”的感觉。尽管我才看了少少的20几页,但它言辞犀利,完全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说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问题,看着它,仿佛是在写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不知不觉也就被它吸引了。

  下午,学校的青年教师开展了一次围绕阅读《高效课堂22条》的研讨沙龙。会上大家说了许多读完该书后的感想,主要是一些具体的做法: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分组合作、各种奖励办法,等等,有许多是我一直在做,有许多是我平时还没考虑到的,所以我在会上就决定,对于同事们的发言,我将有所选择的,毫不犹豫的践行“拿来主义”,以提高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听着他们的滔滔不绝,我一直在思考:当我们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吗?或许更多的是身为教师不得不去做的一种无奈吧!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可是如果反过来,“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幸福一点呢?如何让我们的“无奈”变得“幸福”,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而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像吴邵萍同志那样,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不是热情而短促的,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不必有过高的神圣感或使命感,但幸福感一定要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教育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希望我们也能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高效课堂》读后感7

  中国的教育是如此复杂的一件事,它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教育使双方都背着自己沉甸甸的包袱,来面对这个世界。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效课堂22条》的文章,通过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和高效课堂的概述,让我们学会高效,在教学中卸下了沉甸甸的包袱,让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包括非常模式和常态模式:非常模式是0+45分钟。常态模式是10+30+5,即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评测。其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六大环节为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的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就“人”的特殊性而言,学校是部特殊的“机器”,这部机器生产了——“课堂”,所以课堂是学校的产品。只有“产品质量”过关才可以保证学校的继续和发展。

  如果只是想单纯的“还时间给学生”当然是会影响升学率的。唯有通过打造课堂效益,才能真正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模式里解救出来,把课上时间和所谓的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各种活动,体现出素质教育真正的优势和生命关怀,也体现出教育的崇高性。课堂中学生自由的选择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标志,“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课堂就像一个孩子们的游乐场,他们在里边自由的闹着、快乐着、张扬着自己的个性,释放着自己的激情。

  唯有闹起来才能“活起来”,甚至是“火起来”,这样在孩子的天性中学习的效果才会“好起来”。高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中心思想转换为以学生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真正从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立足传统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低耗高效”,找到了一个“支点”,撬开并破解教育的诸多困惑,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让我们结合高效并推广高效,让中国的教育卸下沉甸甸的包袱轻松上路吧!

《高效课堂》读后感8

  课改是一件艰难的事,读完《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一文后,我不自觉地意识到对这一句话理解的更加深透了,九大教学模式也有共性之处,比如,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对此就有明确的规定:“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导学案” 在生本教学中的定位定质问题,即:为何用?怎样用?比如,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而‘案’是指教师课前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导学案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

  其次还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再次,要让课堂精彩生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一方面,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另一方面,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成的评价机制。怎样达到呢?由此,我感触颇深,今后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高效课堂》读后感9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呢?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暑假期间,拜读了黄昭明老师,戴礼章老师,黄琼老师的《走向高效课堂》,受益匪浅。在书中,老师们指出“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分数的提高,更要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素质的提升。仅此还不够,还要使教师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师生共生双赢。”所以,课堂高效关键就在于教师的高效和学生的高效。

  教师高效是学生高效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作为个体应该追求自身的发展,教师高效就是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使教师高效呢?本文中提到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校本培训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自己的需求、内部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培训、自我打造、自我提升,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问题。走进课堂就是要正确的看待课堂,摆正心态,带着积极、愉悦的心情好好上课,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反之,则不然。走进学生就是正确的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抱有有教无类的思想,尽心尽力的提升每个学生。走进问题需要教师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住每一个问题,去想法设法的引导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到发展和提升。当然教师的发展还离不开课后的及时反思,只有反省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正,才能茁壮成长。教师决定学生、影响学生、发展学生。

  学生高效是课堂高效的核心和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生高效了,它表现在:全员高效、全面高效、全程高效。全员高效就是所有人的高效,要使每一位学生都高效就是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每个都要抓”,而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想方设法的教好每一个孩子。全面高效就是既有分数又有素质的高效,对于成绩的高效,作者强调“现实教育是不能离开分数和成绩的,离开了分数和成绩的教育是不现实的教育”。分数具有公信力,是最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就拿高考来说,想要上好的学校必须要拿高分,一个学校排名离不开分数,而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也是看学生的成绩。素质的高效就需要学生有“真善美”的品质。全程高效就是每一分钟都高效,课堂效率=课堂有效学习时间/课堂实际使用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下功夫,从课头抓到课尾,做到科学化、层次化、有效化。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是教师高效和学生高效的结合,是朴实、简易的课堂:没有学生的认真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的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读后感10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走进高效课堂》,让我又一次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下面我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一谈我的肤浅认识。

  一、高效课堂首先必须是开放的课堂。

  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这里的开放不仅是形式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更具难度的是心态上的开放。即:师亦生,生亦师,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最好定位,“教”与“学”无障碍的融会贯通是高效学习最强有力的保证。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二、高效课堂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适时点拨。点拨,也需有度。通过学生自学能理解的不点拨;通过自学不能理解,但通过查资料能理解的也不予讲解;通过查资料仍不理解的,如果通过小组讨论能理解的也不讲。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从而把学习的过程转变成探究的过程。让孩子体验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所学知识。学生在展示中可以各抒己见,或质疑,或纠错,或补充,或点评,百花齐放,张扬个性,燃放激情。既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又让孩子享受到了尊重和成功。

  三、高效课堂必须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高效课堂》读后感11

  在学校推荐的众多书目中,我读了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李季湄翻译的《静悄悄的革命》,黄昭明的《走向高效课堂》。其中《走向高效课堂》一书对于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最具实际意义。“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高效?读完《走向高效课堂》一书,自己收获很多。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使学生提高能力,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读完《走向高效课堂后》自己与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对比发现他们的一些教学理念自己在教学也经常应用:思想转变不做“讲师”做“导师”。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凌驾于课堂之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融洽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真诚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该是高质、有效的。这些自己在课堂上都在尽力尝试并反思。也有一些新的收获: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课的始终。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评价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回答,给予鼓励与肯定,从而让每一个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

  总之,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把理论引向课堂,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们的课堂才会突破,才会高效。

《高效课堂》读后感12

  当我们走出校门,看到许许多多新的理念、好的做法成就了一所所名校,让我们艳羡。临渊慕鱼,我们迫不及待,退而结网,我们步伐坚定有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也已深入人心。

  如今,读《洋思高效课堂》一书,再次见证了洋思中学改革的历程,感同身受。高效课堂从理念先行——本质呈现——具体操作,再到后期的配套工程和管理制度作保障,一步步走来,又何尝不是充满坎坷和艰辛呢?然而正是十几年的坚持不懈成就了今天洋思的辉煌。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多年来在我们身边也是备受争议。读过书后方才理解“好”是什么标准。并“不是让后进生也能考上北大、清华,而是经过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进步。”好学生就是“天天进步的学生”。我想,对教好而言,“好”,不仅仅是指教好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神话,而是真性情的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们也可以做得到!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名校,课堂教学改革是最关键的,洋思也不例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个原则。

  从“当堂完成作业”的改革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确立和发展,洋思的成功证明了这些理念和做法是正确的,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联系我校近几年的课堂改革,在教学环节和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先学——限时预习,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自主学习。后教——小组合作,步骤中的“组教”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班教”和“导教”即是在班级内部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班级仍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有老师进行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是在课堂对所学知识的又一次深化学习和训练提高。

  洋思高效课堂的打造过程,再次向我们证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坚定课堂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在近几年改革的基础上,在进一步深化和改进,使我们的改革更符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高效课堂》读后感13

  众所周知,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根据喜好选读了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走向高效课堂》。

  这一本书我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从书中我明白了高效课堂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测、学生改的课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把成长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我认为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师高效。

  如何使教师高效呢?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自我提升。而经验交流、名师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就是最好的方式。最关键一步是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课堂就是要老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放下名利荣誉,摆正心态,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来上课,课后再进行及时的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走进文本就是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再解读教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段的课标要非常清晰,总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本学年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课标、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

  二、学生高效。

  学生高效是课堂高效的另一个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学呢?我觉得学生上课前学会充分预习,打有准备之仗。课上集中精力听课,听讲时思想上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讲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讲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生高效了。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一本书后的一点理解和看法,可能不够深刻,也可能不太准确,但是不管怎样,我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上加以合理的运用,以便检验我个人的成长。

《高效课堂》读后感14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李炳亭的《高校课堂22条》这本书,读后使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国内第一本从实践层面论述“高效课堂”理论的教学工具书。作者从“途径和方法”入手,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和一线教育的实践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用系统的高效课堂“方法论”。它使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课堂,怎样成为一名在当今课改新理念下的合格教师。

  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其同点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

  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读后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那就是师生关系。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高效课堂中,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比如,从高效课堂的评价要求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因此,

  1、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你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2、要“三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深度。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3、“四看”教师: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看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看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总之,作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在新理念知道下,我们教师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敢于开拓,不断学习进步,敢于创新的幸福的职业者。

《高效课堂》读后感15

  读李炳亭老师《高效课堂22条》,读完了它!很受振奋,收获很多!他在书中把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的淋漓尽致,且生动形象、入木三分,掩卷沉思,收获颇多。

  第一,李先生的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课堂的平台,让我认识到当下是到了每一个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的时候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评价等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传统的教师地位也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候。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即开发”,要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真正发挥“学生为主体”,让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让教室成为职业成功与幸福的场所。“学生即创造”,只有教师的真正开发,才能保证学生的真正创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造中自觉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这就是要创建高效课堂。

  第二,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思想体系,实则就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字,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代表着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高效课堂要围绕着这个灵魂来构建两种关系:教学关系,变传统教学关系的“惟教”为“惟学”;师生关系,由变传统师生关系的“惟师”为“惟生”。

  第三,在观念上,我们还要树立“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探索;解放他的眼睛,让他自己去观察;解放他的嘴,让他自己去探讨、表达;解放他的脑,让他自己去思考、总结。“教师即开发”,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开发针对性强的课程资源;

  第四,本书为我们如何进行变革提供了参考。《高效课堂22条》的实践操作指导很强,这本书在操作的指导上要弱一些,但仍有较强的操作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我们现在如何进行“导学稿”的编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在“导学稿”的编写上提出“五环节”,这是为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的基本范式和步骤,并不是每样课型或每堂课都要这样,但这是课改初期“临帖”阶段所必须的。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必须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与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形式。

  今天,社会的需要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及教育形式作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已到了紧迫的程度。传统的课堂在过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教师也适应了这种课堂,改变虽然痛苦,但也快乐,战胜挑战的过程是享受成就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本着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在研究的状态下教育教学。在学校总体安排下,马上行动起来,在原有编写“导学稿”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实效性,将原先只具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实其内容,使之名符其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少讲,学生多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的地方,使学校真正成为“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地方。

【《高效课堂》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1.《高效课堂》读后感

2.高效课堂标语

3.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4.高效课堂研修心得体会

5.英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6.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7.小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8.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