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3-04-20 15:22: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东坡传》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每当听大人们唱起这首诗,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心里浮现出的不是像李白一样的放荡不羁,也不是像唐伯虎那样的悲伤心痛,而是一个一心想着百姓的诗人。

  我认为,看待一个人,并不只能看他的成就有多大,名声有多好,还要看一个人的品质。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身,诗文词书画,在才俊辈出的'宋朝中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出的进取、旷达和正直,使他千年不朽,一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的星空中。

  我还记得《苏东坡传》中,有一次苏东坡与他弟弟的谈话,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苏东坡从不刻意追求名利去讨好某人,在他眼中,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田间的一个小乞丐,他都一视同仁,哪怕是他的政敌王安石,在他眼中也是一个好人,不过是想换一种方式来救国罢了。

  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说的那样,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没错,苏东坡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他的名字,他的诗作还留给人们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中包括正直和仁慈。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给鲁迅的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相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苏轼。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世间再无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2

  生活是一台织布机,将困苦与幸福交错排放,织出一张生活之网。看着那交叉产生的纹理,一个人的一生过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就将那古老的布拆开,在那“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每一个交织点,看到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一生从一个状元落到天涯海角,一切都像被赤壁之水冲着前进的,泥泞虽多,但他踩在了上面,踏进文学。

  在那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看着一只只乌鸦叼走纸钱,留下的却不是什么绝望,而是一片乐观。因为当他说“死灰吹不起”时,就把自己吹起了。那些乌鸦是否是诗中的大力神。纸钱是否就是苏东坡的青春,也无人知道。但无论如何,黄州就是他生命上的一条横线,痛苦之线。

  而苏东坡一生,当然也有竖线,那中状元的那一刻,那仅六个月的朝廷时光。烘出了那竖线,那欢乐之线。

  欢乐与痛苦,才能织出一张生活之网。一个新中国,不就是经历了许多耻辱之火的练就,才爬上了如今窗高台,俯瞰世界。司马迁也经历了耻辱与皇帝的赞承,才飞进了二十四史。拿破仑是经历了早年得意与晚年失意,才被人记住。一个完全成功者是与美相违的.。网不堪后人一击。就连苏东坡政敌王安石也有晚年的“骑驴时代”。

  苏东坡的命运令我想起自己。上个学期银奖没考上,但妈妈鼓励我说,只有把这当成一个检查自己的机会,才能进步,我就用这个困难治“网”,取得了一些进步。

  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或许有人连记忆都不是,只是空虚。苏东坡之所以能留下都是因为那一张苦乐交加的网,网住了他的名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3

  不知道为什么,我其实不怎么会看传记,因为我觉得了解完一个人的一生之后,会突然感到惆怅和不舍。就仿佛自己参与了他的一生,结局就是送他离开一样的难过。

  今天听的《苏东坡传》,发现难过的感觉少了,可能是因为“东坡肉”能让我感受到那个“吃货”还在吧。

  苏轼,从小就是个天才,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带动了全家的读书氛围。有才的人,到哪里都是吃得开的,苏东坡年少时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甚至说三十年后无人记得欧阳修都会在聊苏东坡,可见苏东坡的`魅力之大,还有欧阳修的眼光独到和爱人好士。

  苏东坡,仕途坎坷,可以说不是在去当官的路上就是被贬的路上。他为人豪放,爱结交朋友,这个性格有利有弊,他的妻子王弗经常提醒他要防小人,他还是依旧“放荡不羁爱自由”,君子坦荡荡啊。我想每个人都会喜欢平等尊重他人的人吧。想想,他还是个十足的深情boy,“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妻子十周年祭诞的时候作的词,不难感受到他的悲痛之情。

  苏东坡,除了留下了许多千古诗篇,还给我们这些吃货留下了东坡肉,他真的是很能吃,很会吃。换成一般人被贬到蛮荒之地,估计要愁死,他却开荒种田,每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苦难。像他这么热爱生活的人,真的很让人佩服。晚年的他流放到海南岛,作为吃货的他发现烤生蚝鲜美,写信给弟弟子由说千万不要跟北方人说,有趣的老小孩。

  苏东坡这个“宝藏男孩”,真的聊不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林语堂先生写的这本《苏东坡传》,不了解他的会了解他并且喜爱上他。

《苏东坡传》读后感4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的名字叫苏轼,东坡是他的号,字子瞻,他是北宋时期一位大诗人、大词人、大文学家。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过的“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苏东坡写的一首关于庐山的很有名的诗。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与苏轼人格高尚相映衬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属不同的范畴。东坡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对人间贴自肺腑的爱,在于他于任何处境都能以达观心态享受生活,在于他性情里的幽默风趣,在于他能与各阶层人民真诚相交,在于他因言获罪多次却始终不曾停笔,在于他种种魅力。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被贬、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与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的面前。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间,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合集15篇)03-15

《苏东坡传》读后感(汇编15篇)12-26

《曾国藩传》读后感02-25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9-26

《贝多芬传》读后感06-10

《呼兰河传》读后感09-10

《武则天传》读后感10-21

呼兰河传读后感06-25

名人传的读后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