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优秀作文汇编七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优秀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优秀作文 篇1
进入大千世界,读书与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你在成长中没有接受大量的教育,那你就是一个文盲,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在社会上毫无地位。但在接受知识的过程,要接受咱们的好朋友--书。所以,书无疑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书--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就与吃饭睡觉一样,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成长都密不可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陶渊明先生对书的痴。
“我有了面包和马铃薯便足以充饥,偶尔搞到一支蜡烛,能在夜里读书,便有天大的快乐。”这是左拉先生对书的迷
我对书的痴迷,却从接触第一本书本便充斥心头。最早遇上的书或许是《安徒生童话集》,那跳跃的小草,透亮的泉水,活泼的阳光,人性化的动物,曾给心灵留下不知多少悸动。我曾为《皇帝的新装》而捧腹,为《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而舒怀、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悲伤……一篇篇悲与喜,爱与恨的诙谐烂漫的故事,心不知给烙下了多少感动的痕迹。从那时起不自觉地爱上书,走进七彩斑斓的书世界,走进充满美好的另一个世界里……
在陪伴我们成长的摇篮--书籍里,我们不曾害怕。在我为充满豪情壮志的《三国演义》而激动的时候,那饱含人间真情的《繁星·春水》平抚了我心中激起的涟漪;在我为《红楼梦》里撕心裂肺的爱恨情仇而心潮澎湃的时候,那趣味洋溢的《西游记》又使我迈入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成长是离不开读书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这番话是不会错的。读书,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洗礼;读书,是在体悟着时空的静谧,是在让躁动的灵魂有所寄托。
书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喜怒哀乐,然而,你可想过没有书的日子会是怎样的?是孤寂,是愚昧。如果没有了书,教师无言,学生无语;如果没有书,人类将永远蒙昧无知;如果没有书,我们将无从谈生活,无从谈价值。
可见,书在我们的成长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晴好的日子,瓢缕的檀香,我徜徉在密郁的书林,摩挲着书卷;月夜,香茗与书--或许是最完美的搭配。任朦胧的月光抚摸发梢,任古朴纯清的书香弥漫鼻尖,任泛黄的书页在指间翻动,任书香陪伴我成长……
高中优秀作文 篇2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笑笑,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只留下花生仁。
“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又照着做了,红色的果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 “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智者说。 (摘自《现代女报》)
两种智慧
一位老人,在酷热难忍的天气里,汗流浃背地在田里忙着。忽然,在菩提树的巨大树阴下,出现一位神灵,走到老人面前。“我是所罗门,”神灵用亲切的口吻说,“尊敬的老人,你在做什么?”
“如果你是所罗门,为什么还要问我?”老人说,“童年的时候,你叫我到蚂蚁那儿去,让我观察它们的所作所为,学会勤奋和积蓄。现在,我每天都是如此,从来也不肯休息。”
“不,你只学会了一半。”所罗门说,“你应该再到蚂蚁那儿去一次,还要学会休息,学会享受生活。”
老人听从所罗门的劝告,又一次到蚂蚁那儿。老人发现,蚂蚁不仅勤奋,善于积蓄,而且善于休息,永远有时间享用每一次丰盛的野餐。
人应该有两种智蘑——工作的智慧和休息的智慧。不会工作的人就不会休息,同样,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
高中优秀作文 篇3
是夏,与父共游杭州,泛舟西湖,享那湖光山色之余,忽记一事。
有分晓:杭州天堂人间,瑶琳人间天堂。此瑶琳系杭之邻,最以溶洞闻名。来此者,多因之耳。今余等,既来杭,岂有不往之焉?
择日,骋车急急去之。时虽值伏暑,酷热难耐,然车入瑶琳,却无一处不青山相抱,白水相依。举目眺望,但见绿地绵延,虽无高山逶迤磅礴之势,却又连亘参差,覆地冲日,隐约似巨龙栖息于此状也。忽曲体盘绕,忽昂首长啸,锦鳞张扬,眉含乾坤。车行其间,如舟过汪洋,地为海,山做浪,忽左忽右,避浪缠绕,忒得心旷神怡。
既至山之深处方停,便知此乃瑶琳仙境之所也。瑶琳仙境匿之深山,盖其一溶洞耳。其山不乏参天古木,幽幽清泉,草木花香,百鸟欢歌,尚未入内,便已神清气爽。待入洞门,便觉冷风扑面,寒气顿生,果为夏日一避暑胜地。随导游且行且驻,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入内,左三右四,上五下六,俯身侧转,正别扭,忽止步,把眼望去,府地豁然开朗:但见烟波浩渺,气雾沆荡,水声飘渺。四面里怪石嶙峋:或倾空而下,或顶天而不立地;或人,或兽;或飞鸟,或百果;或左狮咆哮,或右象獠牙;或山石玲珑,或琴台罗列;各具形态,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洞内天地五乾坤,有大有小,各具其妙。钟乳百态千姿,灯光变幻,五彩迷离,一步一景。有山有水,有河有滩;有山中山,有洞中洞;有莲花朵朵,自有菩萨神仙;莲台威仪,明灭可辨;瑶池掩映,忽隐忽现。真个是:风摇暗香动,荷摆情愫浮。
上石台,下小桥,曲折而前,时有趣石挡道,众皆惊。又或遇断头路,止步崖,则无奈,另寻小径,方又左转右拐,峰回路转,路明洞亮,自亦另有洞天别具。前番尚自辨明方向,尔后竟不知身在何处,但见烟笼俏石,雾锁寒潭,亦真亦幻,便自嘲曰:“身已入梦,人间天上。”又曰:此情此景,此时此身,正应了那“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北人南游,望那山水称奇秀丽;南人南游,却又是一般格调:自比家乡,屋为天柱,车似长虹。虽有山,然伏地潜行。只有水,尚泛灯霓虹。然此旅瑶琳,虽以南人自居,号作山水为伴,但见瑶琳,亦叹其山水之青秀明静,超然脱俗,暝暝间似有一股神仪威气,睥视群雄,却又不乏水乡之秀美柔情,实为中华之“仙境”。
高中优秀作文 篇4
在北京,大栅栏内联升老店,我和演示千层底儿布鞋手工技艺的杨福顺师傅聊天。
杨师傅和我同龄,17岁入徒,师承李清瑞,现在已是不折不扣的顶级技师。我问杨师傅这个手艺好不好学,他笑着说,反正,你看,就我这俩手,没少挨锥子扎!
看杨师傅给鞋底儿里衬上雪白的棉花,一针一针绱鞋,又用劲儿把绱好的礼服呢面儿布鞋翻过来,最后用刷子蘸上清水刷边儿、整形。看着看着,就想到当年母亲坐在炕上给我们一家老小做鞋的情景。那时候除了打麻绳的麻,好像什么都缺,做鞋面儿的新条绒布,做鞋里儿的新白洋布,做棉鞋的新棉花,包括号称千层底儿的那三十来层厚的鞋底子,也得把无法再缝缝补补的旧衣裳拆成布片儿,用浆糊一层摞一层粘在一起,我们这里称其为打衬子。一切都准备到手跟前儿,才可以开始做鞋。
家里人口多,秋天准备过冬的棉鞋,冬天又得早早做好春夏要穿的单鞋,过大年还得人人一双新鞋。杨师傅说他三天才能做好一双新鞋,当然这个三天是正常工作状态的三天。可母亲呢,每天得料理九口人的三顿饭,得把院子里的猪呀羊呀鸡呀狗呀都喂饱,还得做单衣做棉衣,得把不知拆过多少回的毛线再织成毛衣。你的扣子掉了,他的裤腿或袖子挂烂了,还有谁的袜子有窟窿了,都需要母亲去缝补。而做鞋最费工夫,战线也拉得最长,我真不知道母亲当年是如何挤出那么多时间用来做鞋的。所以我至今觉得,那时候母亲是真辛苦,真不易,是真正的伟大。
无数做鞋的日子里,15瓦的电灯泡高高吊在房顶上,母亲边给我们讲《豌豆公主》,边纳鞋底或缝鞋帮,有时候累了,就放下针线喝口水,或者跳下地去活动活动。母亲做鞋时我也能帮点儿小忙,比如纫针,递锥子、剪子,也包括哄弟弟妹妹。单鞋一般是母亲自己绱,棉鞋不行,得花钱让村里的鞋匠绱。我最怕母亲让我到鞋匠的小屋里去看鞋绱好了没有,因为鞋匠总是绷着脸,从来没见他对任何人笑过。很多年后,当我有了胆子,决定去看看鞋匠是如何把绱好的棉鞋翻过来时,发现鞋匠的小屋终日挂着门板,原来他已经去世了。
老房子拆迁时,我在花棚的杂物间看到了母亲当年打麻绳用的拨吊儿。是一节羊腿骨,因为年常风化,往起拿的时候就碎成了好几块儿。我试图对起来,但没有成功。前些日子和母亲聊起这事,又想到了那几个鞋楦子。母亲说绝对没有扔掉,还在,只是一下想不起放在哪儿,找着就给我。
母亲没有专门学过做鞋,可我觉得,不管是单鞋,还是棉鞋,母亲都能做的那么合脚,穿上心里总是暖暖的。在北京,一场大雨泡坏了脚上的鞋,我转来转去,试过无数双皮鞋、凉鞋、旅游鞋,最后,却选了一双粗布鞋面儿、麻绳纳底儿的布鞋,因为那双鞋一上脚,就让我找到了当年母亲缝在布鞋里的亲切和温暖。杨师傅告诉我,纳一只成人鞋底儿,起码要20xx针以上;母亲从小到大究竟给我们做了多少双鞋,又纳了多少个20xx多针,我想,唯有走过和正在走下去的正路,才是对母亲的最好报答。
高中优秀作文 篇5
随着年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留长,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备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但存在着一些弊患,使中华文化渐渐迷失。
我们不妨打开电视,整天进入我们视线的都是一些影视明星和歌星,我们的所有的文化传播机构无一例外的把大量的镜头给了他们,于是这些所谓的明星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和效仿的榜样,同时为了追逐收视率,一些地方电视台一哄而上的做起了各类选秀节目,也人为的制造了大批“人造明星”,而这些明星大都水平一般,甚至很糟,但在人为的作用下他们才熠熠发光,而这种光辉的闪耀带个他们的是一夜暴富的神话得以实现,与之相伴的是荣华和富贵,看看现在谁会买那些画家的画儿都是买那些三流明星演唱会的门票,多么可悲啊!
在人们追捧的这些明星中不乏真正的大艺术家,他们同样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承人,受到人们的尊敬是应该的,但大多都是一些什么人物呢?无非选秀节目的产品,他们也有星光,但如同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瞬间就淹没的历史的长河中,而这些所谓的明星,还沉浸在自己往日的辉煌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了艺坛的被PS的人物了,一拨又一拨的人造明星又出现了,他们如何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思来想去唯有用心机去辉煌,以求从中解脱,但是他们也许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公众人物,也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追捧他们的青少年的成长,而在成长中没有分辨力的青少年们看到的只有享乐和一夜暴富的神话,而成为他人追捧的明星更是心之向往,可以想象这种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会有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吗?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最为典型的是在我们的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和教育下终于出现了一位“优秀的”文艺大学生“。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文化的悲剧,因为我们的文化导向出现了迷失,而导致我们的青年在成长中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诗书礼仪善恶是非,影响了我们中华文化的迅速发展,从而堕落。
中华文化指引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走向成功但请在做演员歌手的同时不要侮辱中国,使造成文化侵略,你们可是中国人那!
但请尊重中华文化,让他继续传承下去!
高中优秀作文 篇6
在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中,《呐喊》和《彷徨》仍然是被关注的热点。这些小说曾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现在一般地解读其艺术内涵也许并不困难,重要的在于有所发现。胡尹强的《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发现,《呐喊》、《彷徨》的二十来篇作品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系列小说,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阐释,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铁屋子意象所隐喻的丰富底蕴——鲁迅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宏观把握和感悟。作者以铁屋子意象统摄全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鲁迅对现代中国人的存在命运与状态的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李靖国的《〈狂人日记〉重探》发现,狂人形象的反封建并不具备彻底性与不妥协性,但这丝毫不降低作品的思想价值。恰恰相反,鲁迅的忧愤深广,正是通过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者被封建宗法制度强行剥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而致“狂”,进而刻画了传统势力和礼教连“迫害妄想”症患者病发时的种种表现都不容许存在。最后,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系统居然将“狂人”治“愈”,将反封建者驯服为其忠实的维护者与奴才,以此揭示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虚伪与“高明”,从而警示改革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
日本学者丸尾常喜的《“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发现,鲁迅小说中有一个“鬼”的形象系列:传统文化“鬼”、民间民俗“鬼”、国民性弊端“鬼”、自身意识到的“鬼”,在这些“鬼”的意象中,《呐喊》和《彷徨》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批判价值。王冰的《鲁迅作品中生命群像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以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发现鲁迅作品中有一个“佯狂”、“向死而生”的生命群像。曹书文的《论鲁迅小说创作的家族意蕴》发现,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呐喊》和《彷徨》对女性命运与精神悲剧的关注,对封建家庭叛逆知识分子形象的成功塑造,为我国现代家族小说不断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军荣的《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发现,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旧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之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解志熙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新小说中的旧文化情绪片论》认为,《呐喊》诚然是一部悲愤控诉旧文化、旧礼教,热情鼓吹新文化、新道德的“呐喊”之作,但某些篇章如《故乡》、《社戏》等其实也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旧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与反顾。江业国的《鲁迅笔下阿Q之死的“仪式感”》认为,鲁迅描述阿Q之死的“仪式感”,既是为了在艺术上终结这个“问题人物”,更是为了使“阿Q”彻底成为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哲学思辨的艺术符号。
不少研究鲁迅小说艺术形式的成果也颇具新意。严加炎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利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发现鲁迅小说是有着多种声音的复调形式,正是这种形式赋予了作品以丰富、多义的美学意蕴。张直心的《神思会通: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认为,鲁迅小说创作的成功实践印证了鲁迅化的现实主义理论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方法并非势不两立,恰恰相反,它蕴涵着集合诸种方法冲突作用力的开阔性。李春林的《鲁迅与世界现代主义文学》也持同样的观点,他特别一反那种认为鲁迅只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观点,提出了“平行”说:“他并未完全抛弃传统现实主义,而又融入了新的‘文学趋势’——现代主义”。
张箭飞的《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认为,鲁迅小说中的许多章节和段落都契合了变奏、复格段、回旋曲、复调等音乐的旋律结构,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赵卓的《鲁迅心理小说艺术综论》认为,鲁迅的小说大都属于心理小说,它以丰富多彩的心理结构形态和圆熟深刻的心理表现技巧,率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视野,是带动中国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创作。邹贤尧的《鲁迅小说的先锋性》把鲁迅小说放到今天的后现代文学的语境中,仍然发现了其形式的先锋和前卫:“我们在先锋作家作品中看到的‘叙事实验’、‘语言狂欢’等等,在鲁迅那里就有。鲁迅在现代文学奠基时期发出的声音,抵达遥远的今天,依然清晰而鲜活”。朱寿桐的《〈呐喊〉:叙事的变焦》认为,《呐喊》的叙事方式可分为“宏观叙事”、“中观叙事”和“微观叙事”三种。
对下层社会不幸者精神状态的批判和鞭挞,基本上建立在鲁迅改良社会、民族进步的宏观视野上,属于“宏观叙事”,体现出的是作者对改造国民性的呐喊:“中观叙事”则指作品将叙述的背景移到比较封闭的、日常的人生场景,将主人公移向一些准“不幸”者,即被抛离了上流社会轨道而直接堕入下流社会的读书人,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人性善的呼唤;而另外一些作品如《社戏》、《兔和猫》等,则主要是鲁迅自我情感的微波细流的寄托与抒发,属于“微观叙事”。这三种叙事方式共同构成了《呐喊》的“表现的深切”。
高中优秀作文 篇7
梅分两种:一为白梅,冰清玉洁,于寒霜中遗世独立;一为红梅,灿若烟霞,在冰雪世界里怒放一树鲜红。
人之君子亦分两种:一是隐士,他们厌倦了尘世纷扰,行吟于松林畔,漫游于川泽间;一是志士,他们为了某种理想或追求,披荆棘,暴霜露,大义凛然,舍我其谁。
白梅所爱的,是一种隐逸。白梅是清高的,不与那些姹紫嫣红去争奇斗艳,只在一角“凌寒独自开”;也不在小院深回之中,只在“竹篱茅舍自甘心”。林和靖所爱的梅,正是他所爱的自己;他追求的品格,是白梅一样的超然于世。较之千百年来以“隐士”自居的官场中人,林和靖与梅的一段佳缘不同于流俗,正是因为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归去来兮”,透过哲思,看到人生的真谛,不同于余人的抑郁不平。
漫步西湖畔,遥望孤山,不易寻到榛榛梅叶中所说的放鹤亭,但是却有这样一颗纯净的心,守着这儿一片梅圃。
红梅所爱的,偏是那种热烈。冰雪的世界里鲜明的反差,可以看到生命在喷薄而出,也可以看到不屈的灵魂用燃烧的心融化大地。刺痛的红像挣扎时的血,让人触目惊心;壮烈的红像抗争的心,迫使人顿悟伟大事业下生命的意义。江姐就是一枝红梅,霜雪的摧残无法凋零鲜红的色彩,压在枝头也不能掩盖幽香袭来。她在预告春来的消息。人赞红梅“寒霜傲雪”,正是这一身傲骨,江姐以女子的血肉之躯挡住邪恶势力的非人折磨,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战士。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革命的旋律不论在何时想起,都有鼓舞人心的激情;伟大的人物不论在何时,都有永不磨灭的光彩。
隐逸之于白梅,傲霜之于红梅,都是生命中最真的价值。一种是自然的,富于人生哲思的生命,一种是昂扬的,激活社会理想的生命。尽管展现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满溢着香气充塞天地间,但凡靠近的人都能荡涤心胸,有所感悟。
君子品格,正在于斯。
【有关高中优秀作文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4.优秀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