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时间:2016-07-06 16:18:1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一】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dang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dang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dang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

  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

  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

  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dang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

  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

  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dang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

  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

  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

  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

  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

  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

  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二】

  早在几个月前,就被《建国大业》的强悍阵容雷得外焦内嫩了。170多位明星联手打制,乖乖,虽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了。引用别人说的一句话:“见过大爷,没见过这么多大爷! ”有明星就有议题,于是首先关注的就是明星们的国籍问题。再加上后来在电视上听人评价这片子的配乐如何如何地好,情节剪辑如何如何地妙。我终于痛下决心,于前天带着老婆去了电影院。

  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对自己能够看懂这部电影还是很有信心的。我喜欢历史,也喜欢军事,自然不会错过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这一幕。历史学里有句名言,叫“一切当代史都是靠不住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尤其是在中国。还好我看的资料很杂:正史的、野史的;大陆的、台湾的;国内的,国外的`;光明的,阴暗的各方面资料对比着看,再开动脑子想一想,总能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的。我自诩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可以排到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的前一百万位之中,如果狂妄一点,说不定还能排入前十万之中。

  但是,我的信心在电影院里还是受到了残酷的冲击。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把中国4年多的跌宕起伏历史过了一遍,那该有多迅捷!怪不得有人说它是建国大业。ppt。如果刨去电影中那些突出人性的情节,那么用于展示历史的时间就更少了。

  我看着一个个飘过的历史人物,脑子里飞快回忆起该历史人物的平生事迹,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些人物的事迹我还是印象不深。比如说居正,他是蒋竞选总统拉来的陪衬。但我估计没有多少人熟悉他的履历和生平事迹。

  看《建国大业》累啊,只是累的有些另类。首先,我要不停地回想历史人物的事迹;其次,我得向老婆低声汇报某些人的简历(她以前可是做过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连她也顾不过来这么多历史人物,想来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就更靠不住了);最后还要和电影院中的其他观众们一起数星星。

  现代的城市灯火辉煌,烟尘滚滚,孩子们很难看到什么星星。但没关系,天上看不到电影中有,平均每43秒一个!众人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生怕一不小心漏掉了几个。时不时就听到附近传出压低音量的兴奋声音:

  “李连杰、成龙、葛优”

  “郭德纲在哪?”“喏,那抖着红布的摄影师就是”

  真是太好玩了,可惜我脑子实在是不够用,楞是没有把扮演刘文辉的吴宇森给挖出来。听说周星驰也跳出来露了个脸,扮演周作人,可惜我没看到。

  为什么有这么些大腕跳出来跑龙套呢?莫非他们想回顾一下当年在电影学院里当学生的快乐?或者是他们玩个小小的比赛——每个人只给一个镜头,看谁演得最出彩?

  我估计原因不在于此。虽然很多星星已经变成了外国的星星,但是他们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中国,他们可就啥都不是了。韩三平只要抛出一句:“想在咱们的码头上混,关键是态度问题。”于是,众星星们蜂拥而上,竭诚效忠,报酬嘛,那自然免谈。

  那些加入外国国籍的星星们是否也那么忠诚呢?我不知道。我找到了美国的入籍誓言:“I gave up me completely to before subordinate any foreign country crown prince, the crowned head, the country or of citizenship the sovereignty and loyal, I will support and the protect guar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 the resistance domestic and the overseas all enemies. I will give loyalty to the US sincerely. When legal request, I am willing to defend the US to take up the weapon, when legal request, I will make the noncombatant for the US the military service, when legal request, under I i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direct do the important work for the country. I take an oath in this freedom, does not have any mental barrier, the excuse or the retention certainly, asks God to bless me.”翻译成中文就是:“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

  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我的高中>班主任移居美国近十余年,就是不肯加入美国籍。她跟我说,要念这样的誓言,心太疼了。据说,扮演冯玉祥的陈凯歌、扮演宋美龄的邬君梅、扮演文化界代表的宁静都是美国籍,不知道他们宣誓时会不会心疼?

  不过,我依然相信他们骨子里是中国人,遵循的是中国的文化和思维。现代的中国人,不信神,不信鬼,不信人,不信权威,不信政府,不信理想,不信道德,完全已经达到了无所畏惧的程度。区区美国佬算什么!我毫不怀疑美国政府被他们忽悠了。

  既然看到了这么多明星,好歹得点评一下。

  先说最搞笑的:葛优和王宝强

  王宝强(扮演某四野解放军战士):“报告团长,前面有个地主大院,院墙太高,爬不上去,请炮兵支援吧。”

  葛优(扮演团长):“那就放两个照明弹看看”

  照明弹升起,显现出北京外城的宏伟城楼。

  点评:王宝强还是“天下无贼”中的傻根,葛优那声音还是只适合拍贺岁片。

  接下来说酷的。

  姜文版“毛人凤”,不错。姜文扮酷扮反派的水平果然很高。

  陈道明扮阎锦文(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三大队特务副队长,地下工作者),真他X酷毙了。

  接下来说美的。

  许晴扮演的宋庆龄看起来颇有风度,就是有些美过头了。

  用电影中的台词点评邬君梅扮演的宋美龄——She's so hot,让人想入非非啊,罪过罪过。只是她的口音是英国的,而宋美龄是纯正的美式英语。

  至于赵薇、章子怡等,纯粹花瓶式展示,不提也罢。

  接下来说帅的。

  刘德华(演俞济时)气度轩昂,演技一流,抢了张国立(演蒋)的风头。俞济时是谁?who care?

  李连杰(演陈绍宽)干练沉稳,颇有大侠气概。至于陈绍宽是谁,观众们反而不关心了。

  刘烨扮演一个红军老战士,那一嗓子喊得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我除外),十分出彩。

  接下来说牛的。

  国民dang老大蒋的扮演者——张国立,对比看看像不像?还行吧?

  唐国强版毛xx。感觉如何?化妆师的水平不错吧?(注意嘴角的痣)

  可惜的是,剧照看起来不错,举手投足就不是那个味了。在影片结束前最后几分钟插接的是新中国建立时的录像。呵呵,毛xx亲自主演。老婆忍不住说:“看那眼神、气势,这才是真正的毛主席。”我回答:“本朝太祖高皇帝,岂是那些人模仿得了的?”

  星星虽然很多,但是电影确有些难以恭维。

  首先是抄袭的内容太多。纪录片就不包括在内。但我看影片的过程中总是时不时看到熟悉的镜头。蒋在飞机上往下看党军浩浩荡荡开进的镜头,是《淮海战役》里面

  的黄维兵团抢渡涡河的场面。坦克压塌小桥,是《淮海战役》里面的黄维逃跑的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镜头,也是抄自《淮海战役》。

  笨!几乎所有在大学中靠剪贴杜撰论文的人都知道,抄东西不能只来自于一个地方。莫非韩三平仗着主旋律的招牌八一厂就不敢告你?

  其次是PPT式的镜头剪裁,不懂历史的人很难看得懂。

  最后是领袖台词中的漏洞——“中国不是朝鲜,长江也不是38线!”。虽然38线在1945年已经存在,但我估计那时的中央书记处还没空去了解什么38线南北韩的>故事。不过,领袖毕竟是领袖,想法自然不能和我这种草芥之民相比,说不定他们就有这么高瞻远瞩呢?不过这样一来,毛主席搞抗美援朝就变成了蓄谋已久的行为了。

  评到这个时候,该给个分数了。按说一旦涉及主旋律,是绝对由不得草民评头论足的。不过嘛,我不讨论它的政治正确性,只从艺术性方面来评价。满分5分,就给个2分吧。

  不过给2分,好像有些对不起这么多大腕啊。嗯,再找一个闪光点,拉及格才好。

  闪光点嘛,当然有!

  “腐朽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蒋与蒋经国的对白)

  谁能搞出这种话中有话的黑色幽默啊?一查。原来《建国大业》的实际操作者叫黄建新,他是一个习惯性地在自己的影片插入“不和谐”因素的“泛黑色”导演。行,就凭这一点,给三分,及格了。

  据说有些人看《建国大业》后有鼓掌、有流泪,可惜我做不到。我很认真地看完整个电影,既没有欢愉,也没有感动。我在回想那些影片中出现的人和提到的人在建国后的经历。

  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彭泽民,他们走得早。这样很好,少一些伤心,少一些失望,少一些折磨和痛苦。

  潘汉年没有挺过来,可惜啊,这么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和领导者。

  高岗,自杀。随着时间的逝去,希望能够让人分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章伯钧、章乃器、蒋光鼐、沈雁冰(茅盾),他们遍体鳞伤,但挺过来了。

  还有一人在电影中没有提到——郭沫若。按说他是一个不应该回避的人物,莫非导演不齿于他的人格而有意忽略?我以前也曾对其不以为然,但现在能够理解了。虽然郭沫若是个学术上的大师,但也是个生活中的可怜人啊。如果他像胡适、梅贻琦、蒋梦麟、傅斯年、钱穆等人一样去了台湾或香港,那么一定能为中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惜,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当年那些满怀希望建设新中国的政协成员,大多选择了沉默,世人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历史是残酷的,历史无法重来。但是,当人们忘记历史后,历史故事就会改头换面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次重演。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相关文章:

1.《建国大业》观后感

2.建国大业观后感

3.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4.建国大业观后感200

5.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本

6.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7.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8.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9.建国大业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