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

时间:2016-07-06 16:23: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

  观看完这部建国大业你的感想是什么呢?以下是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阅读。

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一】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明星阵容确实强悍,不过说真的,要不是在伟大祖国60华诞之际,这片子不能算个好片子。各大牌的出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的票房不低,事实证明了这点。但又因为如此强悍的明星阵容,使得一般人很容易去数明星,而不是细细欣赏电影以及思考电影带给我们的一切,所以个人觉得很多明星的出场没有必要,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报酬地拍个片子,各大牌的精神还是可嘉的。

  如果不考虑政治,我们这些小青年还是可以啃着零食,细数明星脸,看到电影滑稽之处后放声大笑。因为这电影可圈可点处还是蛮多的,比如一开场的李连杰的一句话“中国人打中国人,这种事,我不干。”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陈坤演的小蒋很酷很有味,为国为父的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国母宋庆龄也很有韵味,展现了国母该有的大方,得体。平常和蔼可亲的周总理居然破天荒地骂手下猪脑子等等都很有看头。

  至于电影本身,看来看去就像在看幻灯片,好多细节还没搞明白,当然,貌似这可以原谅,两个多小时把几十年的历史展现好像也没什么更好的方法了。《建国大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标题,当初一看这题就很疑惑,事实又验证了我的疑惑。

  建国大业给我们的许多启示倒是值得一究。

  影片体现了国m党为什么失去了政权,但没有强调共产党如何赢得天下。可能今天不好说。共产党赢得天下是因为反对专制,反对党天下,家天下,反对独裁,积极主张民主、自由,反对政府官员贪腐,为民生而战,分田地,重民生,重民权。

  一句话,共产党带表广大人民利益,用生命和鲜血推翻最腐朽、反动的政权。那是一种了不起的英雄主义精神。然而这种精神在后来的后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很明显,这股精神之焰暗淡了。

  建国大业的基础就是讲真话。共产党人曾经为讲真话,为真理而战斗,而献身,她因此而赢得了人心!问题是等共产党掌了权,就只能自己讲真话,不许别人讲真话。这种自我否定动摇了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基础不是物质的,不是权力的,不是暴力的,而一定是精神、道德、信仰的。特别是一个现代国家,其基础一定是建立在自由和自愿的基础之上。

  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民主自由流下的鲜血可以汇成一股不息的长流,很明显的是,我们的党并没有完成好历史赋予的重任,所以,60年后的今天,贪腐、专权滥权,社会道德沦丧等问题依然严重,人民不能说真话,民告官依然是以卵击石等等等等不民主不自由的现象依然处处可见,我们的党应该反思。我们的人民也应该反思。

  其二,我们的祖国如此伟大,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此璀璨,为什么大牌明星都喜欢改国籍?为什么诺贝尔奖不能出在拥有世界5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而作出成绩的华裔又不少?国m党虽然被赶到了一个小岛,却也能创立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繁荣的奇迹,为什么大陆却始终还在步履蹒跚地迈向发达国家?

  我们伟大的前辈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打开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门,可是为什么共产主义还是那么的遥遥无期,我们对得起我们的先辈吗?

  最后,我想提一个感动大场景: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

  五次围剿,打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这是四个男人的胜利,是无数革命烈士的胜利,是全中国的胜利。这将造福整个人类,这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平淡的奇迹,四个坚强的男子汉也终于流下了热泪,的确,这眼泪,该流,但是,但是,我想说的是但是,先烈们的目标和理想--共产主义还远远没有实现。留给我们后辈要做的依然还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丰盛晚宴等我们享受,而是黎明时分未完成的早餐。

  众所周知的是:现在这个社会,腐朽比清廉正常,好人比坏蛋难当。我们还在等什么呢?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革命,也许自己理解得并不是很正确。我们作为80后和90后的分界一代,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虽然我们没有与建国的历史同行,但我们会随祖国的未来共飞。

  有为青年们,就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以胡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建立一个现代自由、民主国家而奋斗!

  《建国大业》观后感【二】

  毛概课上,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五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影片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中正为首的国m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拉开序幕。

  依次讲述了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中正代表的国m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

  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m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内战,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中正为首的国m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像李公朴闻一多这样的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

  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中正的府第,要求见蒋中正,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在共产党邀约其参加政协会议后也遭到国m党特务的杀害。蒋中正的一意孤行的独裁统治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为建设新中国团

  结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更是尖锐地讽刺了蒋中正。影片中李济深,宋庆龄等一批国名党元老级的任务公开反对蒋中正,张澜领导民盟作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宣言。

  这些民主人士反蒋,更充分的说明了共产党的小车推出来的战役之所以能打败蒋中正的飞机大炮,是因为顺应了民心。 片中陈坤塑造的蒋经国也可圈可点。蒋经国是民国所谓的太子,跟那些高干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他忧国忧民,与孔令侃不顾国家濒临危难中饱私囊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气魄颇令人顿生敬佩。可惜经国这等经世之才在国m党中只能空留无奈,特别是他的那句“父亲,党和国都到了危难的时刻”更是让人领会到他的一腔爱国心。

  我认识到,国m党蒋中正败在了共产党的脚下,其实是败在了自己手里。不仅仅是国m党党的腐朽、势力贪腐,更是不团结,连老国m党李济深,也被蒋中正排挤,蒋中正总想一人贪腐权利,最后成为了“光杆司令”,不得不下台。而共产党毛主席团结人民,连对李济深也不计前嫌。

  比起来,国m党的军队要比共产党的军队先进的多,有飞机有大炮,而共产党却好比是“小米加步枪”;国m党穿的是挺拔精干的军装,而共产党穿的却是烂棉服,不过凭着团结与智慧,共产党统领了中国。记得毛主席回答李济深的那句话:“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是啊,在某些时候,要放弃一些利益,忘记一些仇恨,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影片以天安门上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为结束,看完电影,想着历史,心就随着那冲锋号起伏,不由得感慨万千: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古语有云: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但是我们建设中国的步伐仍在前进。这就让我们不要忘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和牺牲,要继续尽自己的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建国大业观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1.《建国大业》观后感

2.建国大业观后感

3.建国大业观后感题目

4.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本

5.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6.建国大业观后感200

7.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8.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9.看建国大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