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电影观后感
电影《邓小平》观后感【一】
在此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邓小平》这部电影。虽然以前对于邓小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是在观看过电影后,在我心中这位和蔼的老人的身影却空前的高大起来。
电影的开始是国产“红旗”轿车的缓缓驶入的画面,仿佛就把我身临其境地带入到七、八十年代地红色生活中去,我尽力去想象轿车中的主人公是谁,那唯一能代表七、八十年代的电影色彩和经典画面使我不用去猜想是何许人,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邓小平。
影片中真实展现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划分特区、香港回归、南巡讲话等与小平同志紧密联系的事件,以及他带领人民励精图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从百废待兴的局面到奇迹般的辉煌建设,体现他卓越历史功勋和不朽伟绩的光辉形象。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接触邓小平,我往往只从课本触摸到他的伟大历史功绩,观看影片后,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小平同志作出一步成功的决策——在我们现代的人看来是毋庸置疑的政策,在当时那个中国“红色革命”时代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重重。
随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结束,小平同志恢复党内工作,面对神州大地百废待兴的局面,他首先做的工作即是为知识分子平反,画面中“文革”被下放农村改造思想的知识分子,听到这一消息,我从他们表情上看不到有多么兴奋,可是我却看到他们的内心留着热泪。
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座谈会刚开始,小平幽默诙谐的话便把会带入正题“这次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学学习,外行管内行,总是要学才行”。
经过几次成功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会议和决策,如恢复高考、为知识分子平反、拨乱反正等,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中国的教育逐渐走上正轨。
当《人民日报》社论员发表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时,全国各地议论纷纷,认为这是违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和胡耀邦针对党内外人士和群众对文章的犹豫和徘徊的时候,发表意见“高个子顶不住,矮个子来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信心,随即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极大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这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富裕的时代。
在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广泛听去代表意见,果断肯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制。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农业在那些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民从此走上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幸福道路。
那一句“邓青天”又喊出了多少农民的心声,小平同志随即一步步解放人民群众的思想,从城市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一步一步地使神州大地走上辉煌建设的时代。
坐在日本高速发达的车上,邓小平同志面对记者说:“坐在这里有种催人跑的感觉,我们中国也要有这样的车,也要快速的跑起来。”这再一次表现了邓小平同志要加快经济建设,勇超强国的决心。
在平时,邓小平同志是那样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
而在对待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他又是那样的坚决,他与英国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强硬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尤其让我记忆深刻,小平同志的开场谈话总忘不了他的烟,据说后来戒烟是听了撒切尔夫人的忠告,“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这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仍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
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他那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光辉形象真的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在此刻完全表达出来,自己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着祖国的改变,此后对香港的政策逐步演变为“一国两制” 的创造性的构想,让人遗憾的是小平同志没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走,去看看他收回来的土地„„
我经常在纪录片中注视伟人邓小平的眼睛,那清澈的瞳孔,深邃的双眸蕴含着多少坚定的信念、令人赞叹的远见?他面对着资本主义这个大帽子,面对着曾经令他三上三下的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以一片赤子之心操劳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个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
用他的智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
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南巡视察,就是考察各地有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将发展进行到底。
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囿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
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老话,现在相信无论是谁都说得十分上口:“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反映了一位老人朴实无华的精神。
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是她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有资料显示,邓小平每天的散步从18次下降到12次,岁月不饶人,他将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他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观,他一再地强调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停。
是的,这位历经坎坷老人也会害怕,他怕中国再因为什么左倾右倾的思想,或者是什么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停止经济发展,在他的脑海里,一切清除得很:中国在不能失去这次机遇,没有任何领导人再担负得起这项的巨大损失。可能是生命的乐章催促着他的离别,他仰看着自己的中华蓝图即将奏效,他多么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多少能见一下成效。他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为一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广阔前景。他是踏着准点过日子的老人,他是和顶着时间作计划的智者。
邓小平曾说:“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顶住了社会各阶层的压力,以其年迈的身躯一顶中华经济之崛起。他知道时间的流逝对于这个硕大但却空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机遇仅此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商讨的余地,中国必须前进,哪怕只有他一个人的力量。顶着社会的舆论,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允许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许错误,但他相信,只要目标正确,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挡住这个睡醒的雄狮迈开宏伟的大步伐。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邓小平身上所表现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象他这样的共产党人还有很多。这些党的优秀儿女以无比的勇敢和智慧、崇高的觉悟、无私的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把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腾空巨龙。他们点燃了我们年青人的信念,也鼓舞了我们年青人的士气,让我们年青一代有了更高的追求。
电影邓小平观后感【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观电影《邓小平》有感。 本周一的毛泽东思想与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上,我们观看了电影邓小平。
小平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小平,你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领袖问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之前我在网上搜过邓小平的资料。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是一位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
影片的开头,展现了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盛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平你好”出现了。我想?这不仅仅是几位北京人民的激情之作?更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对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敬意与谢意。
没有他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很多人的命运也将被改写。有了他农民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不再缺衣少食?知识分子才能摘掉“臭老九”的帽子?有机会为社会做贡献?无数地主、资本家的后代等所谓出身有问题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昂起头做人。
纵观全篇,无数个场景令我难忘。一是尊重知识分子,大刀阔斧的恢复高考,让老学者的衣钵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科学技术可以后继有人。在他的主持下,无数学生步入考场,让渴望知识的年轻人可以有书读,有课上。
而是在四川乡间看到农民养鸭子时发出的感叹,说“养两只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就是资本主义了,可笑。”三是看到中国人民在凭票领限量的猪肉时的沉思。四是与广东地方官员谈话时说“中央没有钱,但可以给一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坚决。五是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能收回香港,就说明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我们这些人就要下台”。六是面对意大利记者时对毛泽东给出了公正的评价。
“一国两制的构想”、“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评判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的那些话一次又一次的被听到。老人用睿智与辨证的思想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回首那段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生的历史,十年的动乱,十年的文化浩劫,十年的发展建设停滞,各种错误思想的充斥和四人帮的横行霸道,终于在1976年被画上了句号。这段惨痛的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问题却接踵而至。在这关系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千钧一发时刻,邓小平站出来了!
在当时那个中国“红色革命”时代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重重。他首先从人民的思想认识着手,端正他们的错误认识,纠正文革以来他们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提出了要客观正确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结合实际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继承毛泽东思想。当《人
民日报》社论员发表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时,全国各地议论纷纷,认为这是违背“两个凡是”,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小平同志却选择了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这份报告促使了全国范围内兴起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极大的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的思想。
在视察经济时,听到这位老人年到最多话的是:经济发展要在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能失去……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他总是不断的催促着中国经济向前发展,勇敢发展,不要再被一些本本主义所束缚。
这样一位老人,用他的改革创业的计划,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给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他深知,中国再也不能失去这样一个百年难遇的重大机遇,中国再也承担不起由于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他在有生之年,特别是短短的暮年时段,期盼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有所起色,期盼着改革开放的效果能真正实现经济飞跃。他追求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富裕,完成前人未完的事业是他改革开放以及整个规划蓝图的最终目标。
影片的最后放映的是邓小平同志感动全国人民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深深的触动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尚科技为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应该主动接受新的,高的科学技术,远离社会中的庸俗文化,思想的解法才是真正的解放,不断地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邓小平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1.邓小平观后感
3.邓小平简历范文
5.电影观后感
8.邓小平旧居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