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观后感

时间:2016-07-19 17:35:3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包公观后感精选

  包公观后感_观后感 1

包公观后感精选

  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个经过百姓传说及文人加工的艺术人物。作为特定人物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需求与功用。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基本反映的是其艺术形象,而且不断增加其戏说成分。前不久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在中央 9频道播放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按照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成功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公历史形象。

  拍摄一部好的纪录片,重要的标准是真实与生动。这部片子根据史实,反映包公一生重要事迹,如家风家训、辞官尽孝、拜师交友、清心直道、严格执法、直言敢谏、智慧断案,关心民瘼、减轻赋税、打井退砚等,都有历史依据。但毕竟历史跨越千年,所存真实资料不多,如何使其生动,使人耐看,是一大难题。我认为编剧导演解决此难题,主要采取了三种手法,即古今穿梭、点面结合、画龙点睛。

  关于古今穿梭。 民间流传很多包公故事,又有一些纪念活动和历史遗迹,由此与历史事实巧妙关联穿梭。如,讲现实合肥包村、包公祠引出包公家世祖先及尽孝,讲开封府、包公墓引出包公科举、从政及家训,讲肇庆、池州等地遗迹引出包公在本地的从政业绩,讲包公的祭祀及被神化、戏化引出包公历史原型。通过古今穿梭,波浪起伏,动人心弦。

  关于点面结合。以中华传统文化及宋代历史为背景,以包公历史事迹为主线,联系今天反腐倡廉的时代要求,突出包公为官26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清官形象,同时分片三集:《清心直道》、《铁面无私》、《以民为本》,比较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包公修身律己、刚直不阿、治国爱民的生动事迹与思想。

  关于画龙点睛。该片一方面运用影视剧手法再现包公历史形象,另一方面安排了阵容较大的水准较高的专家学者点评,边演边评,夹叙夹议。有十几个从事文学、历史、哲学、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结合社会背景与包公事迹,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评说、引申、提升,加上包公后人的现身说法、解说文字凝练、解说语言铿锵,为本片增色不少。

  该片涉及到包公的忠孝关系、臣民关系有些说的不透,以致有人疑问,包公考中进士为什么不先尽忠而尽孝,包公作为统治阶级成员会如此关爱百姓吗?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及今天的价值观,这些都可以进行辩证分析,让更多的百姓理解。

  该片摄制团队自2015 年5月开始策划调研,同年8月正式开拍,历时一年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奔赴国内的台湾地区、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以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采访,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生动的包公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片的目标基本实现。

  如果说,包公的艺术形象感人肺腑,包公的历史形象则征服人心,两者相得益彰。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更加深刻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包公观后感_观后感 2

  一直以来,包公给我们的感觉是很神秘的,唯有他传说中额头上的月亮我们才稍微熟悉。

  包公一直给人的感觉是正义的,我也这么认为。看完《包公探案》后,我总算明白了包公的申案手法。这手法有好有坏,虽然能抓住坏人并让他赔偿损失,但却会让别人在那一瞬间以为他是坏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人撑着伞在倾盆大雨中遇到一位没有雨伞的人。那人看见他并向他借伞。另一个人不忍心看到他冒着这么大的雨回家,于是与他共撑一把伞。当那人一拿到伞,便抢走了。“还给我,那是我的伞!”借伞人没想过他的伞会被人抢走,于是心急如焚,喊了起来。抢伞人听他这么说,就开始贼喊抓贼了,“什么你的伞,那是我的伞!”恰好无人的街上开始有人了。抢伞人先发制人,“快,抓住他,他抢了我的伞!”路人们搞不清真相,于是去包公那,请求他抓住真正的犯人。最后包公怎么断案的呢?他直接撕烂那把伞,然后赶走他们,静观其变。然后,借伞人对于包公的做法破口大骂,而抢伞人却对此无动于衷。一直暗暗观察的包公成功抓住了抢伞人。

  包公为人正义,是好官,希望对包公有偏见的朋友们,可以对他改观。

【包公观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1.包公观后感

2.包公祠观后感

3.青年包公观后感

4.看包公观后感

5.包公观后感大全

6.包公观后感党员

7.包公电影观后感

8.看千年包公观后感-包公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