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看帕丁顿熊观后感

看帕丁顿熊观后感

时间:2016-08-30 15:42:5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看帕丁顿熊观后感

  看帕丁顿熊观后感【1】

看帕丁顿熊观后感

  这是一只熊,一个国家,一次呆萌改变世界的旅程。

  《帕丁顿熊》是一部好笑又暖心的作品,一头用电脑动画设计的小熊帕丁顿在伦敦遭遇了连串奇遇。

  对于这类型动画与真人结合的电影,以往因为没有想象力的限制,只要技术过硬故事流畅,就会产生名利双收的票房大杀器。更由于其受众广泛,这种没有门槛限制的合家欢定位,可以收获一定的话题效应。

  所以早点儿的影迷记得住《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篮球迷仍津津乐道着《空中大灌篮》,近年来一些观众会喜欢《精灵鼠小弟》或大电影版的《加菲猫》系列,哪怕后者的质量也并不十分出众。

  看帕丁顿熊观后感【2】

  电影,作为跨文化身份认同的中介,用光与影的组合进行文化碰撞,已然成为各国传播及塑造文化形象的新方式。20**,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电影《帕丁顿熊》通过讲述一个秘鲁小熊融入伦敦的奇幻历险记,向中国展示了独特的英伦风情,并传达了关于“融入与接受”的主题——融入新城市,接受异乡人。

  这是一部与多年前的《精灵鼠小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真人版动画,同样是用童话风格描绘出一场冒险喜剧,不同的是故事的主场从美国变成了伦敦。

  小熊帕丁顿是由迈克尔▪邦德于1956年创作的,穿着一袭牛角扣宝石蓝呢子大衣,头戴一顶印有UK国家地理协会标志的鲜红呢子帽,完全吻合米字旗的色调。他和维尼小熊一样都是英国童话中的经典形象,早已在千千万万个英国家庭中安家落户。

  因此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帕丁顿熊》在英国就拥有了庞大的观影基础,能够得到女神妮可▪基德曼的垂青来饰演大反派也不足为怪。

  影片开场模仿《飞屋环游记》,以一个地理学家丛林冒险的黑白影像引出剧情,按照两条主线展开,一个是秘鲁小熊在伦敦的冒险之旅,另一个是酷爱制作动物标本的大反派对他的无情追杀,以皆大欢喜告终:小熊融入布朗一家、大反派被惩治。

  导演保罗▪金并没有给电影强加过多支线,基本忠实原著,叙事相对恬淡,谈不上创造性,毕竟这不是蒂姆▪伯顿的电影,我们也不必苛求剧情上的惊喜。

  具体来看,影片中小熊帕丁顿在伦敦的命运经历了四次转折。

  当秘鲁丛林的家园被地震无情摧毁时,无计可施的熊婶婶想起多年前探险家朋友曾留下的一句欢迎语,只好决定送小熊到伦敦寻找一个新家。

  然而伦敦早已不是从前的伦敦——人们不再讨论天气以示友好,不再脱帽行礼向陌生人报以微笑。

  无家可归的小熊只有身后亮着“Lost”的明灯陪伴;而当布朗一家出现时,小熊身后的灯完整地显现出“Lost and Found”。

  布朗夫人以帕丁顿站给小熊命名,这是小熊融入伦敦的第一步。

  随之电影发展至第一个高潮:无知的秘鲁乡下熊造成浴室洪水,给布朗一家带来诸多争执。当这个“超级麻烦制造机”要被扫地出门时,却由于在古董店歪打正着捉到小偷成为伦敦市民英雄,还穿上连帽双排牛角扣大衣搭配红呢帽,陡然变成了时髦的伦敦熊,帕丁顿重新被接纳回家。

  然而大反派的第一次追杀后果造成布朗一家对帕丁顿的不信任,帕丁顿选择了默默出走,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自立、执着和忍耐——在伦敦的阴冷雨天里他露宿街头,始终没有把藏在帽子里的最后一块果酱三明治吃掉;他独自找遍所有可能是当年探险家的地址,却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大反派居然是探险家的女儿。

  帕丁顿不仅没有找到家还要成为一只标本熊。

  最终当然是布朗一家人雨夜突袭博物馆,救出帕丁顿。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帕丁顿重获家的温暖,真正地融入伦敦,可以在雨夜安然入眠了。

  与帕丁顿的四次命运转折相对应的街角乐队也出现了四次,不同基调的音乐、不同的天气,与帕丁顿心情的变化相吻合,同时展示了浓郁的英伦风情。

  还有出现三次的鸽群,帕丁顿初到伦敦、离开布朗家、对抗大反派,对待鸽群的心理从单纯到无奈再到共赢,这也是他融入伦敦的不断升级。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影片的表现手法非常直接,快乐舒适的心情就用暖色调渲染,伤心难过的场景就用冷色调衬托;帕丁顿离开布朗家后墙壁上的花朵纷纷凋零,帕丁顿重新回家后花朵更为繁盛地绽放。

  虽然是商业制作,但影片也讲究呼应,注重细节。比如以小熊一家人熬制果酱开始,也以布朗一家人熬制果酱结束;女主人漫画的留白,让后面男主人的救赎极具喜感;帽子不仅是片中寻找探险家的关键线索,还有更深层意义——导演保罗•金希望借帕丁顿唤回今天已经被伦敦人遗忘的脱帽问好的礼节。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还有很多英式自嘲和致敬桥段。比如会说英语的小熊根本没有在伦敦引起轰动,表现大英国人民的见多识广;地理学家协会和古董店的装潢,令人惊叹工业革命的神奇;布朗先生男扮女装混进资料室的行为颇像搞怪的憨豆先生;帕丁顿熊用手持吸尘器逃生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碟中谍》主旋律。

  印象最深刻的是临行前,熊婶婶给帕丁顿挂了个胸牌,上面写着“请照看好这头熊,谢谢”,这是在向二战的一个传统致敬——伦敦遭遇闪电战轰炸,城市家庭的孩子们被疏散到乡间避难,这些儿童的家人在他们胸口挂上类似胸牌,许多家庭也慷慨地向这些陌生人的孩子敞开怀抱。

  这一温情传统在儿童小说中多次出现,比如《纳尼亚传奇》的佩文西家四兄妹。

  《帕丁顿熊》虽然不像《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完美对称构图和极致细节考究,但在视觉色彩构建和场景设计上还是别致趣味,影片里帕丁顿熊两次给秘鲁的熊婶婶写信,提到布朗一家时就像打开一个神奇的盒子,呈现出楼上楼下每一个房间的主人动态,以此塑造出虚实交错的童话氛围。

  影片更精巧的设计是每个出场人物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各自代表着英国社会中几类典型人物。

  布朗先生有了孩子后就从从嬉皮士变成了分析师,将英国人的绅士与严肃、英式冷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布朗太太代表普通的英国全职太太,善良有爱、文艺作派;朱迪和乔纳森则分别代表青春期少女和熊孩子期少年;经历过二战的奶奶戏份不多却颇有见识;而大反派具有旧殖民时代的狭隘观念。

  布朗家的邻居大叔对异乡人的态度转变颇具戏剧性,或许这正是部分英国人接受外来者的心理过程;而给萌货帕丁顿配音的是本▪威士肖,逗趣又富有质感的声音自然吸引了不少粉丝前来观影。

  从主题来看,电影最大的特色在于没有将帕丁顿真正当做一个熊来对待,而是通过幻化成熊的形象来展示伦敦的.社会百态,传达了一个异乡人想要被接纳的渴望与无助,以及跨地域的身份认同之旅总是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才能完成。

  秘鲁丛林里走来的异乡人,心怀憧憬闯入现代伦敦城,正像一个怀揣着英国梦的小镇青年,牢记家乡长辈再三叮嘱的“在大城市要讲文明懂礼貌”的话。因此帕丁顿彬彬有礼,但他不知道文明还有高傲和排外的一面——文明因为他的出身和种族差别保持着距离。

  这种距离感正是帕丁顿初到伦敦遭遇的文化冲击:一种是他从小接受的古典文化与现代伦敦城市文化的差异;一种是落后遇到先进,正如刘姥姥进大观园。

  因此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插曲:帕丁顿不敢踏上电梯,直到自以为是地解读了标语,抱着一条狗还金鸡独立。

  我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小熊的心理,而是一个异乡人在伦敦的心理,这种心理既有无知者的无畏,更有无助者的困惑——帕丁顿或许可以理解自己勇敢的“捉小偷”行为登上报纸头版,赢得了伦敦人的“尊

  重”,但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脱帽行礼和问候无法得到等价的尊重。

  《帕丁顿熊》也可以说是伦敦的城市名片,纯正的英伦元素异彩纷呈:璀璨亮丽的伦敦眼,古朴厚重的伦敦塔桥,别具一格的圣保罗大教堂,宏伟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白金汉宫门口的皇家卫兵,神奇的伦敦下水道王国,街角的红色电话亭,甲壳虫黑色出租车,果酱三明治,又胖又贪吃的鸽子,爱打板球、喝茶和玩填字游戏的伦敦人……

  “Everyone is different,that means everyone can fit in.”影片结尾的点睛之语耐人寻味,融入和接受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许你曾经是“帕丁顿熊”,但城市的温情一面终会治愈你的心灵。

【看帕丁顿熊观后感】相关文章:

1.帕丁顿熊观后感

2.帕丁顿熊观后感英文

3.帕丁顿熊观后感600

4.帕丁顿熊观后感500

5.帕丁顿熊观后感300

6.帕丁顿熊观后感400

7.帕丁顿熊观后感200

8.电影帕丁顿熊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