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
廉洁是立身之本
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篇首集以“人心向背”命名。
主要讲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一大批腐化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赢得了党心民心。
“人心向背”一词出自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是。”总书记曾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
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什么?那就是凝聚民心党心。
“得民心国家必安、失民心国家必危。”总书记“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论述,道出了数千年来人类社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深层镜鉴和历史真谛,给人以深刻启迪。
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
总书记明确的提出: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化?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化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
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其作风。
“日穿草鞋,夜打灯笼”的苏区干部,唤起了工农千百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长期锤炼,锻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
当年,解放军进入大上海时,指战员们不扰民,和衣而卧露宿街头。
这样的一幕幕深深震撼了惯见官骄兵逸的上海市民,使新政权迅速站稳了脚跟。
毛主席一句“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道出了共产党人创造历史的奥秘:以优良作风感动人民、赢得人心。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繁荣昌盛的同时,“四风”也开始四处滋生蔓延,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其结局和教训是惨重的,不仅对个人家庭,更是对党和国家。
腐化伤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放到空前的`高度,推出一系列举措来治理腐化问题,这不仅仅是在制度上把权力制约在笼子里,更是在党员干部队伍里开展预防腐化体系建设,从而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机制。
当一个个曾经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成为阶下囚面对审判流下忏悔的泪水时,我们不难发现,“廉洁”是当好一个党员干部的前提条件,“廉洁”才能造就一个真真正正、切切实实为民办事的好干部。
古人云,“官者,以廉立身于民。”一个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立身之本“廉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在思想上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纯洁性,才能在工作中有尽职尽责为民服务的心。
“莫伸手拿、莫办事卡、莫张嘴要”, 管好自己的“手”、“脚”和“口”,这些浅显的做人道理只要不断的加强廉政教育才能时刻牢记心间。
“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 可以说廉洁对于一个人乃至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云:“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廉洁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精神,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
一个兴廉洁清正之风的党员干部,肯定受百姓爱戴,一个为政拥公仆之心的党员干部,肯定受民众拥护,一个造福群众,惠及天下的政府,肯定政权牢固。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