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时间:2016-12-15 20:21: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以下的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供大家参考!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1)

  震撼,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期待已久的“陆川”新片《南京,南京》终于搬上荧幕面向广大观众,其四年磨一剑的呕心力作是光芒尽露!

  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

  黑白电影的效果有种复古的真实,配上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加于处理,影片的场景确实很逼真,基本上还原了历吏的一幕!

  没有《集结号》里那种振奋人心的战斗场面,也没有《投名状》里那种浩大的进攻场景,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顾同胞们的生命,而踏在他们身体上逃跑的士兵,心中不免有几分悲愤,但扣心自问。

  到处都是硝烟弥漫,整个南京城一片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惨叫声以及祈祷的眼神,生命在这里如同草介一样微不足道。

  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

  尽管场面十分残忍,但由于是一部黑白电影,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的血腥,“陆川”导演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拍摄手法,演绎了历吏的一幕,既还原了历吏的真实,又不至于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屠杀》显得特别血腥,该片也精致不少!

  虽然在画面上没能给我们带来太大的视觉冲击,但其声响效果却是值得一赞,也许是因为在五星级影院里观看的缘故,6.1声道的杜比环绕声响效果,有种如临现场的感觉,一声声枪响,一阵阵子弹穿梭的声音,感觉就像颗颗子弹都打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是如此的真实。

  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于那些逃亡的士兵,一个个惊惶失措的往城门口爬去时所发出的那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实!

  最让人感动的是德国牧师“拉贝尔”临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为不能保护那些难民而感到无奈,其善良的一面让我们很难跟其它德国纳粹分子联想在一起。

  不过,想不到中国人竟然要靠德国人的庇护,想想还真是一种悲哀!

  最让人揪心的是范伟所饰演的唐先生跟其妻子离别的那一刻,那是一种生死之间的离别,那是一种英雄就义的场景,那是一种肝肠寸断的画面,那是一种淡薄生命的描绘。

  比较庆幸的是,“陆川”并没有把该片拍成是一部三-级-片,影片里并没有出现任何禁忌的镜头,也许出现在面前的是一部经过删减过的删减片也说不一定,但不管如何,“陆川”并没有太刻意的去描绘太多中国妇女被凌-辱的场面,不过还是充分的反应出了当时日本的种种兽行。

  尽管有“刘烨”、“高园园”及“范伟”等大牌明星的加盟助阵,但这并非是影片的看点,其看点在于影片本身的历史题材。

  由“刘烨”饰演的中国士兵,其捍卫家园的一幕令人敬佩。

  而“范伟”所饰演的汉奸其明哲保身的做法固然不该,但其成为汉奸的原因倒也让人同情,所幸最后还算是死得有点尊严。

  “江一燕”所扮演的慰-安-妇却告诉我们,妓-女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也懂得什么叫作挺身而出。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谁说中国就是一盘散沙?

  其实影片的真正主角是一名由日本演员“中泉英雄”所扮演的名叫“角川”的角色,一位尚有良知的日本士兵,据说这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该人物刻画出了战争残酷的一面,以及其无奈的一面,一个厌倦了战争的日本士兵最后还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人生也是一种无奈,有时候我们需要被-迫去杀人,有时候活着却比死还痛苦……

  对于那些比较苛刻且喜欢对影片品头论足的人来说,或许该片的确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整个故事太过零乱,故事内容衔接不够连贯等等,但总而言之,个人认为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毕竟二个小时的片长难以全面的反应出整个历吏的真-相,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乏味的记录片,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陆川”太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日本,我们是应该记住这场仇恨,但或许我们更应该以德报怨,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少数决策者的错误,而并非是整个发动国所有人们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对于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加以惩戒,而对于那些有良知并为慰-安-妇而打抱不平的人,我们应该以礼相待。

  请相信日本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正如中国也出汉奸,比如影片中的“唐先生”。

  其实如果要追溯仇恨,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追溯起,唐朝?宋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远?我想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也会像我们现在这样,忘了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那一场场血腥的战争。

  对于日本人的仇恨不言而喻,但不要只停留在骂的过程中,骂过之后就真的很爽了吗?日本人会因此有什么损失吗?只有弱者才会用骂来泄愤,有骨气就一辈子不要用日货,有本事就团结所有中国人抵制日货!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2)

  活着,再怎么不堪也比丢了生命要强;死亡,在如何残酷亦与“生”无关联。

  这是我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的瞬间感受。

  13亿中国人都知道1937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生存的土地上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到处弥漫着硝烟,从欧洲到亚洲。

  原本富饶的土地一晃儿成了阿鼻地狱,这是战争带给我们的。

  然而--

  战争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个自我反思的契机。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和平共处?仅因为各自的外貌、肤色、意识、观念、形态有所不同?为什么我们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却从未打算听取其他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理由便掀起狂澜大波?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很狭隘的站在自己的国家或是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问题,并且一度乐此不疲?然而我们却很少把全世界全人类作为出发点去考虑人类的将来。

  看,那战火中被死亡与杀戮熏红了的一双双眼睛;看,炮声里生命有如草芥,此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只能抬起头看看前面模糊的图景。

  战地上的胜利呼喊伴随着胜利者的暴虐进入城郭。

  呼喊绝望的是战败方手无寸铁的百姓,兴奋狂喜的是握着刀枪胜利的士兵。

  哭与笑,一样的龇牙咧嘴,确实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

  战争到底是我们所惧怕还是我们所渴望?自古以来,不论西方亦或是东方,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之后便是兵戎相见。

  战场上短兵相接,双方却都有凄美的故事,壮烈的牺牲,都有过胜利和失败,或许还都产生了各自的英雄,然而却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人”的角度讲,孰是孰非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两个概念来归纳。

  不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们却又都是血肉之躯,都拥有各自的家庭。

  当战争让生命变得容易陨逝,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类力量反而得以迸发。

  影片中从被俘的军人陆剑雄只身站起英勇赴死到大伙临死之前发自肺腑呐喊的预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从被包围的难民营里第一个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站出来自愿充当慰安妇的江香君到跟着举起手来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诉说着战争中生命的悲壮。

  那些纤弱的女子怀揣着一丝希望,天真的以为她们的屈辱可以换得大家的性命。

  最后,军营里的板车却拉出一张张扭曲变形了的脸。

  生命在战争的催促下走到了尽头。

  尽头是否有母亲温暖的双手,家人亲切的抱拥?在那动乱的年代,任谁的家乡都变得异常可爱。

  我们不是浮萍,或多或少都有些根基,我们所依恋的,已化为心中的信仰。

  即使是胜利者也依然失声大喊“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日本士兵呼喊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

  当驻守在硫磺岛上的日军俘获了一名美国兵,在念那名士兵随身携带的母亲的家信的时候,所有的日本士兵都感动了。

  但那仅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信啊!平凡的母亲希望儿子可以早日回家团聚,希望战争可以早日结束。

  而这何尝又不是天下所有战争中的母亲的期望呢?儿女们有如何愿意起家不顾呢?是以陆川导演在《南京!南京!》中安排日军某小分队队长角川正雄在战争的空隙想念战友母亲酿制的清酒,想念本土的饭团,想念自己的母亲。

  而那名角川所中意的日籍慰安妇在得到他送给她礼物的时候亦因嗅出了家乡的味道而感动。

  但是,在中国大陆,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双手拆散了不知多少个家庭,杀死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孩子,埋葬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思念。

  当生命遭遇战争,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则留下来看着其他的生命痛苦的离开;麻木的生命也许可以坚强的活下来,而那敏感的,如何忍心?他颤抖过,他犹豫过,但他并不能改变任何事,甚至是自己。

  因为他是一名军人。

  可他也确确实实的属于他自己。

  就这样,在战争中挣扎的理性的自我与感性的自我交替出现,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要知道,自己手刃的是曾经与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啊!最终,他屈服了。

  他违抗了军命擅自放走了小豆子与一名赵姓中国军人。

  随后,他虽然举起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却永远抹灭不了战争带给他的噩梦。

  战争的痛苦与罪恶,并不是哪个民族可以独立承担。

  这种一发而不可收的战争状态自开始后就不受任何人的控制。

  当然,战争中的生命并不是每一个都如角川般敏感。

  战争可以让人冷静,也可以让人丧心病狂。

  记得三岛由纪夫曾经写道“当你杀死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产生恐惧;而在你杀了两个人的时候,你会变得麻木;一旦那你有机会连续杀死三个人,就会有一种快慰的感觉油然而生。

  ”也许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持续。

  战争是人发起的,战争的受害者却依旧是人,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胜利的抑或是战败的。

  人与战争,不知道是谁利用了谁。

  最先发起战争的人到后来却成了战争的奴隶。

  City of Life and Death,希望人们记住的是战争带给我们的反思,而不是仇恨。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3)

  中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书,当时对日本军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痛恨至极。

  《南京南京》首映当天,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画面的冲击下,我哭了。

  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生死之城”,去探寻民族灵魂上血迹斑斑的烙印。

  那蔓延至海平线的尸体,那些遭受践踏的生命,在让我对日本军愤怒和仇恨的同时,更多的是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和以往的抗日电影相比,陆川导演增加了“角川”这个日本兵的角度,让那些“日本鬼子”有了“人性”,有了这部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历史的《南京!南京!》。

  换个方式来讲述,比单纯地从中国人的角度,单纯的描写日军残暴罪行,更能还原它的真实性。

  《南京!南京!》不是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它更要给日本人看,让那些嚣张的日本右翼势力承认历史,让那些被掩盖的真实得以在日本民众中了解、反省,在日本和世界上还30万中华冤魂一个历史公道。

  此后我观看了影片主要中日演员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

  日本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及拍摄结束后,无不像片中的“角川”一样难过和压抑,他们克服了很多日本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接受了被国家欺瞒的事实。

  日本人的战舞和祭祀,几乎是全片最富生机的段落。

  可祭品呢?是中国人的血肉。

  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当时,由于政府的软弱,备受强国侵略。

  相信当时的南京人民中,绝对不乏如刘烨等人所演的热血男儿,少数人的.英勇却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

  陆川在开幕前曾说,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生命权利的肆意践踏,更是对人们身心的极大摧残!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抗日战争最终是胜利了,南京的这段历史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

  它一次次的被重现在各类教科书和影片中,不是要让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加深对日本的仇恨。

  记住血和泪水,它鼓舞我们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发展而奋斗! 中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书,当时对日本军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痛恨至极。

  《南京南京》首映当天,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画面的冲击下,我哭了。

  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生死之城”,去探寻民族灵魂上血迹斑斑的烙印。

  那蔓延至海平线的尸体,那些遭受践踏的生命,在让我对日本军愤怒和仇恨的同时,更多的是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和以往的抗日电影相比,陆川导演增加了“角川”这个日本兵的角度,让那些“日本鬼子”有了“人性”,有了这部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历史的《南京!南京!》。

  换个方式来讲述,比单纯地从中国人的角度,单纯的描写日军残暴罪行,更能还原它的真实性。

  《南京!南京!》不是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它更要给日本人看,让那些嚣张的日本右翼势力承认历史,让那些被掩盖的真实得以在日本民众中了解、反省,在日本和世界上还30万中华冤魂一个历史公道。

  此后我观看了影片主要中日演员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

  日本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及拍摄结束后,无不像片中的“角川”一样难过和压抑,他们克服了很多日本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接受了被国家欺瞒的事实。

  日本人的战舞和祭祀,几乎是全片最富生机的段落。

  可祭品呢?是中国人的血肉。

  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当时,由于政府的软弱,备受强国侵略。

  相信当时的南京人民中,绝对不乏如刘烨等人所演的热血男儿,少数人的英勇却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

  陆川在开幕前曾说,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生命权利的肆意践踏,更是对人们身心的极大摧残!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抗日战争最终是胜利了,南京的这段历史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

  它一次次的被重现在各类教科书和影片中,不是要让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加深对日本的仇恨。

  记住血和泪水,它鼓舞我们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发展而奋斗!

【南京南京观后感1000 】相关文章:

1.南京南京观后感

2.《南京南京》观后感

3.南京南京观后感800

4.南京南京观后感500

5.南京南京观后感汇总

6.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

7.南京大屠杀电影观后感1000字

8.《南京大屠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