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
以下范文分享的是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更多热点范文网欢迎访问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1)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CCTV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序言,这部翔实又深沉的影片给予了我极大地震撼。
复兴之路,平辱之途。
曾几何时,康乾盛世让中国人沉溺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不愿清醒,当被西方列强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制造出的大炮轰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惊醒了,却以无力抵抗。
自第一次中英战争以来灾难遍布中华大地,炮火燃尽美好河山,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眼睁睁看着华夏大地一点点纳入他人怀中,支离破碎。
这股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是中国三千年以来最大的变局。
在面对资本主义的疯狂扩张和贪婪掠夺之时,在中华大地面临生死抉择时,幸而有得一批批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
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这一个个浓墨重彩的姓名,这一次次感人生动的壮举,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正是这一批批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才迎来如今这安宁平静的幸福安康与团结和睦。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乃生存之本,虽然现在中国已经强大繁荣,我们足够可以自豪与自信的屹立在各国之林,但我们不能忘记先烈前辈曾经走过的那段漫长艰难的道路。
遍观世界之史,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列强入侵,无力回击。
这并非敌人过于强大,因为每个国家都曾有过扩张版图侵略的野心,真正的原因是旧中国自身思想的零乱粉碎,是清政府自身的腐朽无能,是自己的弱点过于巨大最终导致零星之火而以燎原!
大清闭关锁国,孤立自己,在阿谀奉承和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迷醉,使自己在世界上落伍,而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之中;清朝军队提着红缨枪,还在马背上前进,而西方已有了坚船利炮,朝发夕至。
所以最终导致,曾经的东方大国被轰开了国门,蒙受了百年屈辱。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记住祖国的历史,这不只是为了要更好地与篡改歪曲历史的世界上的邪恶势力继续斗争,也更是要以史为鉴知己之兴衰,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将前车之鉴作为后事之师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当然,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而麻木的灵魂丰富充实情感,对历史的铭记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该往哪个方向前进,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才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如今我们就已经明白,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自己的人民,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我们也在行动上证明决心——人民军队如今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像座钢铁铸就的新万里长城。
如今的新中国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试图作为一个和谐的中坚国家与他国相处,而爱好和平就必须拥有维护和平的力量,国防的强大在于军队,军队保护着国民,维持着安定,为了震慑境外还蠢蠢欲动的反华势力,歼十战斗机、九九新型主战坦克和战略战术导弹的集体亮相给予世界如此之大的震撼,为何我们不害怕各国军事装备专家做出研究以及针对性防御呢?因为如今的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全世界的军备挑战,我们再也不是1840年的中国,我们有准备能够应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且不会吃亏。
中国日渐成熟,日渐优秀,我们会继承先烈的意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但穿越千年的磨砺后,我们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范文(2)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
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
即如片中所言,中英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
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
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
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X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
“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
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我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富强!
复兴之路观后感(3)
为了迎接党的17的胜利召开,CCTV最近在播出纪录片《复兴之路》,片中详细解读了1840年以后至今中国人民的战斗与建设历史。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年代,我们现在年龄在30以下的这一辈对于文-化大革命是陌生的,甚至好奇的。
2000年有幸来北京发展,我就刻意的研究起这一段历史,我看了国家图书馆公开的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02年住院时候结识了一个70岁的老病友,从他那也知道了一些他们理解的这10年。
我崇拜毛主席的,我家里现在还供着中国计算机报L主编从韶山“请”来的主席铜像。
对于这10年浩劫,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主席是个人,不是个神,其次主席是个诗人,再次主席才是个主席。
在革命战争年代,主席是伟大的,他一手缔造的新中国。
但是在49年以后,和平时代来了,主席的治国不断的被证明偏离轨道。
我理解的就像拔河,这边过了红线拉过去了,其他同志给拉回来。
但是主席毕竟是个诗人,以及权利的拥有者,诗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是诗,因此,66—76的这10年就被灌上了“文化”的头衔,我理解的是,这10年主席以文化的名义与自己斗争了10年,但是在后期他自己也证明与自己斗争的失败。
这个斗争中,主席是肯定自己也是否定自己。
在《复兴之路》中,我还激动的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且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之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可以看出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这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样。
我小时候父亲去世,家里老屋连楼板都没,还拉了一笔看似不小的债务。
后来大姐工作以后努力挣钱还债,再后来家里老屋铺上楼板,家里用上煤气灶,买来西湖牌黑白电视。
到以后2姐在北京读完大学,做了白领,以及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家里造了新房子,在北京买房子。
在中国,在我那个村子里,很多乡亲都是这样从贫穷走到小康,从物资的丰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满足。
一个家的复兴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们伟大国家的强大之路吗?
“复兴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最近,一部大型历史政论片引起关注。
“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动。”“从历史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的幸福”……民众口口相传,媒体热烈评议、网络跟帖如潮,说的就是它:《复兴之路》。
在娱乐节目竭力挤占社会生活空间,海量资讯不断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时代,一部理论性极强的政论片热播绝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之所以散发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于它以力求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真理的深处,走进当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说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心里话:历经苦难、牺牲和奋战,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幸福理想的伟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
但找到一条能够让一个曾经深陷苦难的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却是那么的艰难!《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中英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杰,但《复兴之路》以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从戊戌维新到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争……都没能真正找到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
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可“老师打学生”,行不通!袁世凯之流复辟帝制,但人民不答应!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
【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相关文章:
2.复兴之路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