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美国美人》观后感

《美国美人》观后感

时间:2017-02-22 14:40:2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美国美人》观后感

  《美国美人》观后感,这是一部已上映了十多年的经典电影,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美国美人》观后感,欢迎阅读!

《美国美人》观后感

  《美国美人》观后感【1】

  “少年爱上红玫瑰,荒野上的玫瑰”,看完《美国丽人》,便想到这句歌词,只不过少年换成中年人,爱上红玫瑰的,是电影中四十岁的父亲。

  爱上自己女儿的同学,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可是对于父亲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爱情给了他勇气,使他终于辞掉了讨厌的工作,终于可以不再唯唯诺诺地做人。

  虽然爱情让他最终死去,可是在死的瞬间,他的眼中反射出所有人生的亮点。

  “我为自己愚蠢而渺小的生活自豪”,他说。

  一个人如果能在死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即使算不上高大,至少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四十是让人沮丧的年纪,一切似乎都开始走下坡路。

  日复一日的工作,讨厌透顶的上司,不再相爱的家庭,相信很多人都和父亲一样,在那个年纪,经历着人生荒凉冷漠的一段。

  这时候,美丽的女中学生突然出现了。

  父亲对她的向往,不只是性的期待,还伴随着玫瑰的色彩。

  他想象着女孩躺在玫瑰大床上,躺在玫瑰的澡盆里,脱下衣服,胸前飞出无数的玫瑰花瓣。

  这些玫瑰的存在,使父亲对女孩的情感,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欲望,也闪烁着一点与他年纪不相称的浪漫。

  落寞与诱惑的组合,撩人如荒野上的玫瑰。

  记得有谁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的时代。

  电影中的几个人,就如同几块碎片,折射着现代生活的稀奇古怪:中年危机的父亲。

  疯狂追求成功的母亲。

  感性而叛逆的女儿。

  冷静而吸毒的男孩子。

  听起来真是一个让人丧气的故事,可是导演却将它处理成一部黑色幽默剧,几乎每个场景都滑稽可笑,只是在笑过之后,嘴角会留一点干巴巴的味道,也会有些莫名的伤感,从黑暗中慢慢包抄过来。

  这种感觉很象美国画家EdwardHopper的画面。

  他的画色彩总是非常明快,只是画上的人物,在明亮中显得异常孤单。

  影片原名叫做AmericanBeauty,我觉得并不能简单地翻译做“美人”或“丽人”之类,beauty在这里,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

  每个人感受到的美是不同的。

  在电影中,父亲迷恋年轻可爱的肉体;母亲追求成功,哪怕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功;而那两个年轻人,则会坐在黑暗中,看白色的废纸在风中飘舞15分钟。

  这些美其实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归根结底,美是一种被打动的感觉。

  在我们对一切变得漠然的时候,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让我们忽然明白,原来自己也可以生动地存在。

  《美国丽人》得到了奥斯卡很多奖项的提名,我觉得它极有希望最终得奖。

  在一个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在我们日益脱离理性的时候,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可以愉悦感官,同时又将我们推入到思考之中。

  毕竟,“思想的头脑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语),虽然这样的美,在我们看来显得比较郑重。

  《美国美人》观后感【2】

  《美国美人》是第72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得主。

  影片以美国中产阶级的居住地———城市郊区为背景,展示了以莱斯特61伯纳姆命名的美国中年一代、同时也是中产阶级的代表者最后的悲剧命运。

  它在现代情节剧的范式中融入了一种黑色喜剧的风格,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四分五裂的家庭和分崩离析的社会中贪婪的妻子和危机中挣扎的丈夫,叛逆的女儿和玩世不恭、离经叛道的少女,邻居家暴虐的父亲和乖戾的儿子,期间所交杂着的种种正常和非分的欲望、各类任务对自身的拯救和对平庸生活的反抗,以及主人公们对自我生活盲目的执迷或反省。

  有着这样沉重主题,影片在美术设计方面,尽管看似不露声色,但实则却十分精准和值得推敲。

  既不是贾幛柯式的几乎不做任何设计的生活图景,也不是彼特61格林纳威那样光怪陆离的超现实场景,〈〈美国美人〉〉这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在现实图景再现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些超越真实生活的点睛之笔。

  这让影片在浓重的黑色阴影中,涂抹出点点亮色,给观众和剧中人物一丝喘息的空间。

  压抑的空间色调

  影片表现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压抑沉闷直到爆发的崩溃过程。

  影片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色调,烘托出这样一种压抑沉闷、自私冷漠的空间氛围。

  灰白的主色调贯穿衬托这个压抑的环境,最终在鲜艳的血红色的冲击下,灰白的色调与压抑的氛围一同分崩离析。

  影片开头纵览整个社区的全貌,,一条青灰色的公路从钢筋水泥的城市蔓延到郊区,道路两旁是黄绿色的树木,发枯的黄绿色并不显得富有生机。

  道路两旁是裸露的赭石色泥土。

  赭石、枯绿、青灰的搭配使得整个画面色调灰暗。

  道路一直延伸到一个中产阶级的别墅区。

  各自独门独院的楼房,一律的白色墙壁和砖红的屋顶。

  白色的栅栏隔出各自的区域——看似优雅文明的住宅,实则单调重复。

  每一幢别墅都相隔很远,仿佛暗喻着居民之间的关系,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实则也十分的自私和冷漠。

  主人公家里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之家。

  怀旧样式的室内装修,昂贵的家具,优雅情调的装饰品,但是老旧的式样让气氛沉闷压抑,白色的主色调让屋子看上去清冷惨淡。

  独生女儿的房间色调是这个惨淡的家庭环境中唯一的亮色。

  鲜艳的橙红色,使得房间感觉明亮,但是却也衬托出女儿那种少年狂躁的心态。

  男主人公工作的地方是报社,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整齐划一的格子间里,各自忙碌的员工彼此之间很少交流和互相关心。

  依然是白色的主色调,惨白的日光灯照着一群蚂蚁般忙碌的人们,烘托出一种冷漠的人际关系。

  在监督员的房间里,几乎全白色的空荡房间里,虚伪的监督员拐弯抹角的解雇男主人公,灰白色的房间仿佛预示着十四年的老员工最终被炒的惨淡命运。

  隔壁邻居家的父亲是一个暴戾的退役军官。

  他的私人房间是灰暗的白色墙壁,方格框投射的阴影使得房间仿佛一个审讯室,——这里是他殴打和虐待儿子的地方,压抑的空间一如他压抑的暴力,儿子额头的鲜血仿佛是冲击这铁窗般的生活的一种极端的发泄。

  儿子里奇的房间单调的如同囚房,大片裸露的白色墙壁,空荡荡的房间很少装饰,只有一墙壁的录影带和一套银灰冰冷的摄象器材。

  这样的环境暗喻着父亲令人窒息的高压政策。

  当然,白色压抑的环境在男主角的幻想里又是另一个世界。

  在他的性幻想中,光线充足的浴室里,白色的釉面材料在落地窗透过的充足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泽,白色仿佛圣洁的象征,他俯身在浴缸旁,望着洁白的浴缸中美丽的少女的胴体,鲜红的蔷薇花瓣撒满整个浴缸,这个白色的明亮的视野与先前的白色不同,但是这个美丽的幻想最终绝望的幻灭了,梦醒之后的男主人公重新堕入了灰暗的卧室空间里,面对妻子的不屑。

  灰白的色调,压抑的空间。

  仿佛最为寻常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在这样的场景表现下,展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嘲笑和反讽的意味。

  贯穿始终的红色意象

  影片的片名“AMERICAN BEAUTY”,实际上是指一种原产于美洲的一种红色的蔷薇。

  它颜色鲜艳,娇艳刺目,在影片中,导演和美术师赋予它新的意义——它代表着欲望的冲动,致命的诱惑,血淋淋的暴力和美丽的人生。

  影片开始,这些红色的蔷薇就在主人公的花园中不经意的出现。

  后来,在男主人公的性幻想中,蔷薇花瓣从少女的敞开的领口喷薄而出,洒满少女沐浴的浴池。

  到最后来,主人公被枪杀后,喷洒的鲜血一如蔷薇花般殷红。

  红色仿佛主人公命运的色调,也同样象征着我在我们日常平凡琐碎的生活表象下所掩盖的`种种惊心动魄的场景。

  青春的模样

  影片中表现中年人的少年的叛逆和堕落,在美术方面主要表现在服饰形象上。

  遭遇家庭暴力的男孩里奇在父亲的压制下,永远是一身制服式样的服装,校服、衬衣、毛衣背心,循规蹈矩。

  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吸毒贩毒的生意人,少年在社会和成年人身上继承自私冷漠和油滑世故,并且继承道貌岸然。

  珍妮憎恨父母和家庭,自我封闭和厌世倾向。

  她的衣着总是黑色或者深蓝,头发也是束在脑后的黑色马尾。

  她眼线画的很浓重,深红的唇彩,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压抑和沉闷。

  而不甘心平凡的安吉拉则是漂亮的金发女孩,她不甘平凡,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

  在衣着上表现为时髦的打扮,并喜欢穿着略显得成熟的服装,拥有自己的汽车。

  但是最终她还是一个孩子,她总是吹嘘性史但是却仍然是处女。

  她勾引男主角试图与他发生了关系,男主角却最终在道德面前却步了。

  这个时候安吉拉穿一件白色衬衣,衬托出她仍是小女孩幼稚,也表现了她尽管表面放荡,但实际上却依然纯真,并非她一贯表现的那么世故和老练。

  男主人公在对安吉拉产生了性幻想之后,唤起了他青春的感觉。

  陈旧的生活让他需要寻找一点青春的活力和温情的美好的东西。

  他开始暗恋安吉拉,偷偷的锻炼身体,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青春状态。

  这时候他的衣着也有所改变。

  开始的他上班穿古板的西装,在家里穿衬衣或者灰色肥大的T恤,用以掩盖他发福的身体。

  在他重新焕发青春的时候,他锻炼肌肉,并开始穿米黄色的紧身T恤,仿佛年轻人一样的奔跑。

  他买的红色跑车也是一个表意性很强的道具,红色跑车象征着青春的感觉,就像男主人公曾经羡慕过的潇洒的表哥所驾驶的宝马红色跑车,代表的是主人公对青春的追忆。

  但是在他放弃了与安吉拉的不伦之恋的想法之后,他又重新穿回了那件肥大的灰色T恤,仿佛预示着他对于传统的家庭道德之间的回归,但是邻居父亲的一把枪,永远的阻挡了他回归的脚步。

  细节的精准

  影片在许多细节的美术处理上,都有着精准的设计。

  比如,妻子与人在在廉价的汽车旅馆开房间偷情,旅馆房间的装修陈设廉价而庸俗,仿佛预示着他们之间龌龊的关系。

  妻子的内衣是暗红色,外面穿的则是一丝不苟的灰色职业女装,仿佛暗喻了她闷骚的性格,为她的出轨埋下了伏笔。

  她与情人外出,穿着一身红色的套裙,却遭遇情人提出的分手。

  本来红色的喜悦转化为红色的狂躁,她的歇斯底里通过一身红色的衣服外化的表现出来。

  当里奇暴戾的父亲误以为儿子为男主人公提供性服务,并以为男主人公是同性恋之后,他向男主人公暴露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却遭到了拒绝。

  此时,他的眼睛中交织着被暴露身份的羞辱和误会儿子的悔恨,他身后红色的车库灯映红他的脸庞,让人更加准确的看到了他眼神中烧灼的仇恨和心痛。

  影片的以男主人公的死结束,他的鲜血喷洒在灰白的釉面砖上,殷红的鲜艳对抗着生活的苍白和灰暗,衬映的男主人公仿佛一个另类的英雄,最终以死亡逃离这压抑沉闷的环境。

  最后一个场景,仍然回到那个灰色单调的社区全景,青灰的街道,赭石的泥土,枯绿的树木。

  如此的沉闷,但又如此的无可逃遁。

  《美国美人》观后感【3】

  “应该有个人把他干掉!”这是《美国丽人》开始的第一句话,这句话作为开头不得不说导演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很大的悬念,这个妩媚的女人是谁?她口中的“他”是谁?那个回答她的男人又是谁?这是一个多么巧妙的设置,开篇便吊起了我们的胃口。

  电影是由一个全景带入,然后镜头慢慢拉近,最后拉到一个街道,一间屋,一张床,一个步入中年的男人,故事也就由此展开。

  “在沐浴是自卫,这是我每天的高潮。”这为我们展现了寂寞、失落、猥琐、对性有着强烈欲望的男人,当然这也为后面莱斯特迷恋上女儿的同学做了铺垫。

  不得不说电影开篇便有一物贯穿始终——那就是美丽、热情、娇艳的名叫“美国丽人”的玫瑰。

  玫瑰有刺,但很多人却依然为了它,不息被刺而想拥有它。

  莱斯特仿佛也是为了摘这朵玫瑰,而不停的突破这自己、打破这自己,让自己不再受着捆绑,让自己能够脱离出来,追求自己想要的。

  电影中展现了对于自我的抽离,对于幸福的思索,对于性的欲求,对于婚姻的审视,对于亲情的思考。

  两个徒有其表的家庭,三个对于社会人生还在迷茫探索的青年人,四个经历过婚姻并且只是维持这段关系的中年人,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靠着自卫、幻想满足自己欲望的莱斯特在最后有机会获得自己一直想摘下的那朵玫瑰时他止住了,仅是因为安吉拉那句“这是我的第一次”,其实我想莱斯特是知道安吉拉的欺骗,我想他只是突然想起了他的女儿,所以他选择了保护那个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孩子。

  里奇之父,对着纳粹有着莫名崇拜,一切的军人主义,一切的顽固,他厌恶一切超出常理的事物,他厌恶基佬,其实他确实实实在在的基佬,最后出于羞愧他结束了莱特斯的生命。

  里奇,一个暴力之下长大的孩子,不得不说他或许心里某处真的有些病态,不然他不会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他其实是想要有所自由,所以他才会去拍那个被风吹起的塑料袋;他很幸运最后可以得到珍妮的爱,最后他可以有一个为了他愿意与他远走追求自由的女人;其实一直觉得看着死去的莱斯特他那一抹微笑,就像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微笑一般,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珍妮,一个有着些保守思想却又想有所突破的女孩,她恨她的父亲,他认为她的父亲猥琐、变态,其实这也是一种对于父亲爱的渴望,其实她一直渴望着父亲能够关心她,爱护她,只是他和她的父亲却一直疏远着一直越走越远。

  珍妮的母亲和里奇的母亲,两个同为婚姻失败的女性,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打破婚姻的束缚,在外面与其他男人厮混,满足自己心里面那对性、对爱情、对婚姻的最后的追求,最后东窗事发,她有做着漫长的心里挣扎是背信弃义还是墨守成规,可是由不得她选,莱斯特已经死去,最后她的嚎哭,或许有着对于莱斯特最后的留念,或许也是心里的一种解放;可是同为女人,里奇的母亲显得分外保守,一直忍受、忍受、忍受,其实我想做一个大胆的猜想,会不会最后会是这位沉默的女人揭发了自己的丈夫?

  故事,就这么周旋于几个人,就这么结束了,故事结尾,莱斯克是笑了,有苦笑、有对过去幸福过的笑容、其实想想过去、展望未来或许我们都是幸福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活在死循环里,痛苦会有的,幸福当然也会有的。

  电影结束,从一个张桌,一个死去的男人,一个家,一个街道,到一个全景、

  或许我们都不过是这博大世界中渺小的一点。

【《美国美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1.美人鱼观后感

2.《美人鱼》观后感

3.美人鱼观后感600

4.美人鱼电影观后感

5.【热】美人鱼观后感

6.周星驰《美人鱼》观后感

7.美人鱼观后感1000字

8.美人鱼观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