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卧虎藏龙》观后感

《卧虎藏龙》观后感

时间:2017-02-22 14:53: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卧虎藏龙》观后感

  《卧虎藏龙》观后感,这是李安导演的作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卧虎藏龙》观后感,欢迎阅读!

《卧虎藏龙》观后感

  《卧虎藏龙》观后感【1】

  感恩?并不陌生的字眼。

  然又有几人深思过,何为感恩?感恩何在?

  感恩,其实距我们不远,往往我们缺的是一颗感恩之心。

  不,我相信只是尘世的喧嚣遮蔽它,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令安静取代浮躁,用思索唤醒感恩。

  卧虎藏龙不是部专门刻画感恩的影片,然我要说,只要懂得感恩,你能惊异的发现很多,在这个世界上,你漠视掉了的东西。

  很多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单纯在看优雅的打斗场面,更上一层的人则是在欣赏中国的武侠文化情结,然能深入的分析人物的观众,鲜有。

  一代大侠李慕白厌倦江湖,弃剑归隐,但为报师仇,毅然放弃自己的生活追求,放弃自己的信誉,重出江湖,我看到的不是江湖的打打杀杀,而是对恩师的感恩。

  余秀莲,一个默默地支持他的女人,于李慕白而言,情深意重,然他并未告白,或许是一代大侠的傲气,但是从他的言行中,仍可以感觉到其对余秀莲的尊重,感激。

  成功的影片不单在于形式的美,精神上的美才是追求,最难得的是多种类型精神美的煣合,感恩为武侠增加了更多色彩。

  感恩非人特有,但无疑,人该更好地发扬。

  事实却是相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万物之灵,却可以丧心病狂,欺师灭祖,鸡鸣狗盗,欺凌生父生母。

  昔日,王祥卧冰求鲤,感恩是条做人的底线,而今感恩反而成了做人的境界,其可怪也欤?

  感恩是德,如今却当作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用,合适吗?尽管感恩确实有此般作用。

  德为本,调节关系是结果,应居末。

  当前形势,可谓是本末倒置。

  感恩是道,自古至今,中外都在强调感恩,无论是文学,艺术。

  中国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训,西方则有直接有感恩节。

  感恩本就是一规律,每个人都因该遵守。

  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但有高下之别。

  感恩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美的追求,不分意识形态理,故应为一个价值标准存在。

  感恩于社会,犹如鱼与水,不可久分。

  人类社会若独剩利益谋划,而失去了感恩,正如鱼失了水,必将行不久矣。

  感恩于国于家于己都必不可少,且问感恩何寻?

  这个社会终究还是存在着感恩,懂得感恩的那些人,往往善意的劝诫你,引导你学会感恩,这时,希望你克服偏执,试着接纳,并且感恩他们。

  总有一些人,默默地对关注着你,给你关心,你要感恩他们。

  感恩需要独处,需要令自己平静,唯有平静的时候,才不会迷失,才可以记得。

  感恩意味着成熟,当你懂得了审视自我,学会的思考,往往就可以学会感恩。

  感恩不是要你做出什么重大的事,为他人牺牲什么,但有时候确实免不得放弃自己的利益。

  感恩是人文地让他们感觉到你的诚意,你纯洁的情谊。

  爱可以唤醒爱,希望感恩亦可唤醒感恩。

  《卧虎藏龙》观后感【2】

  十年前,五年前都看过《卧虎藏龙》,前几天,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只能说,以前完全没看懂。

  电影的剧情很多人都熟悉了,剑侠李慕白在隐退江湖之前,将自己的佩剑——青冥转交爱人俞秀莲送给京城贝勒爷收藏。

  却不料由此引出一心想要进入江湖纵横的玉府小姐玉娇龙盗剑,在追查的过程中,李慕白和俞秀莲发现玉府中隐藏着杀死李慕白师傅的卑鄙凶手碧眼狐狸。

  一方面,玉娇龙受父命要嫁给京城的翰林学士之子,但是心中却另有爱人,从小娇惯成性,在这摇摆的感情中把持不住自己,而陷入了叛逆与愤怒中。

  另一方面,悖于伦理,李慕白和俞秀莲虽然多年来互相爱慕,感情愈深,但是却不能表达,只能将这份感情藏在心底。

  为了帮助误入歧途的玉娇龙,为了铲除武林祸害碧眼狐狸,两人再度卷入了一场武林风波……

  话语电影圈里,许多导演都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是文人电影,拍的是人文关怀。

  我却觉得,能配得上文人电影这个称号的只有李安的片,从早期的家庭三部曲到《卧虎藏龙》,里面都贯穿了李安作为一个华语导演,有着浸染在中华文化里深沉厚重的情感和含蓄绵密的内涵。

  台湾三大导,杨德昌、侯孝贤、李安(有时候可以加上蔡明亮),杨德昌长于西方式的冷静客观叙事,侯孝贤长于东方式的情感渲染,李安则是聪明的游刃于两方之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安成了华语电影圈里在国际上门路最广的导演。

  《卧虎藏龙》算是李安一次风格上的转换,之前小格局的优雅在此揉入了大量的商业元素,袁和平的加盟,紧张到喘不过气来的飞速镜头切换的打斗场面,增强了整部电影的可看性。

  东方的故事,西方的叙事方式,李安特有的人文关怀情感,共同糅合成了这部非常特殊的武侠电影。

  《卧虎藏龙》的打斗十分出色,剪辑的流畅和动作的华丽飘逸,唯美动人。

  这种既继承了以往武侠电影的动作招式上的扎实基本功,也带入了和影片基调主题一致的.道家式的洒脱飘逸。

  竹林的一场戏,把竹子的刚与柔、韧与逸完美的和武功的套路结合在了一起。

  尤其章子怡的几个镜头,倒十分有向《倩女幽魂》里聂小倩那个惊艳出场致敬的意思。

  这种动作上的优雅和美观,成就了袁和平国际动作指导的美名。

  好的电影,从来不缺乏内涵,优秀的内在才是一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体现。

  李安的武侠里承载的人文情感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无限的深度和空间。

  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爱情,代表了中国两千多封建社会和尽一千年礼教文化以来的东方式的爱情观念。

  比起那种轰轰烈烈、海誓山盟式的激情,这种含蓄、隐忍、内敛体现出来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也许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喜宴》里,西方人在看到中国婚礼的热闹和疯狂时,十分不解,熟悉内情的人说,这是被压抑了五千年的民族的性的爆发。

  《卧虎藏龙》则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对于性与情的压抑和苦闷。

  李慕白作为武当的高徒,一直以来,却难以逾越和俞秀莲的这层情关。

  之前,碍着被订婚的男子的死,一个是人情,一个是道德的压力,两人终究没有说过什么,这么多年来,在别的地方都十分默契了,可是情感终究难以迈出有力的一步。

  周围的人都知道两人的情投意合,但是碍着礼教道德,所以也难以插手太多。

  俞秀莲也许可以默默承受着这份情感的压力,可是李慕白却深受其煎熬。

  所以,他说他闭关的时候,达到了前人未曾进入的境界,是一种无限的寂灭和悲哀。

  其实他放不下心中的情,所以练功进入了走火入魔,因此才提前出关,一听到贝勒爷假托人传话俞秀莲的事情,就不远万里奔来了北京。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只有4个,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和碧眼狐狸。

  一个男人三个女人,三个女人代表的三种价值观和道路,成了这个男人一生的困惑和负担。

  俞秀莲对于道德和情感上的重压十分被动,对于多次李慕白的主动靠拢以及周围人的撮合都极力回避和无动于衷,这一点多年来可以说也深深让李慕白有了某种失望和无奈。

  她身上的情感是最朴素最天然最无私的,她爱着李慕白,却又不愿意这种爱带上一丝的私心和不洁。

  可是这种爱也是隐晦和难以感受的,从俞秀莲一次次和李慕白的接触中,她永远保持着该有的距离和礼貌,“男女授受不亲”比与其他男子还甚。

  而这,深深打击了同样爱慕自己的李慕白。

  玉娇龙的出现,是一个转折。

  这个处于叛逆期的少女身上的灵气和活力打动了李慕白。

  所以,他一次次要调教她,一次次要当她师傅,一次次容忍她的错误。

  当她出格的越来越厉害,李慕白依然要叫她拜师,最后,在瀑布边,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玉娇龙手里。

  李慕白一直压抑的内心的情欲,在俞秀莲身边,他才感受到平静,才能抑制住这种渴望,而在玉娇龙身边,则会在心底燃起熊熊的欲火。

  两个女人代表的两种价值观一直左右着李慕白的心性,煎熬不已。

  玉娇龙开始烦恼于李慕白一直对自己的穷追不舍,所以她大骂“你为什么就是不放过我?”后来,她渐渐明白了李慕白要收她为徒是假,其实想占有她才是真,所以,她说“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能见真心?”,山洞里,则直接问“你要剑还是要我?”玉娇龙爱的是小虎,可是渐渐又被李慕白这样的大侠风范所折服,而父母强加的婚姻所代表的道德重担又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三条路线也折磨了她。

  加上碧眼狐狸的挑唆,她渐渐觉得自己只是别人手里的一颗棋子。

  碧眼狐狸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女人,或者说放下了感情,为了剑谱,不惜以美色勾引了江南鹤并且杀死了他。

  她代表了女人阴毒的一面。

  玉娇龙站在感情的分岔路上,既有可能去追逐真挚的情感而变得幸福,也可能逐渐堕落沦为碧眼狐狸这样的下贱。

  李慕白是深深了解这些的,他痛恨一个女人这样下贱沦落,为了挽救心中的美人,不惜处处追踪玉娇龙。

  玉娇龙在师娘碧眼狐狸的教育下,从小就知道男人很少有好东西,“武当山是酒馆娼寮!”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说错。

  男人都是有欲望的,李慕白的师傅江南鹤死在欲望里,英雄难过美人关。

  碧眼狐狸看出李慕白也受困于情,所以才安排了洞穴里以玉娇龙为饵,一方面消耗李慕白的内力,使得其最终中毒后守不住真气,提前死去;另一方面引来俞秀莲,让她看见孤男寡女,尤其互相有感觉的两个人的一幕,可以以此深深伤害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内心。

  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碧眼狐狸虽然杀死了李慕白,可惜两处都算差了。

  一个是李慕白虽然经历了如此多感情上的波折和左右,最终还是参透了,决定将自己和玉娇龙的情感牢牢框缚在师徒的礼教秩序之下,以礼教道德来逼迫自己退让,所以他才在玉娇龙打伤俞秀莲之后更加严厉的逼迫其拜师,山洞里,虽然万种诱惑,李慕白没有和玉娇龙发生任何可能算计好的事情让俞秀莲撞见。

  俞秀莲其实一开始也十分担心自己看到不想看的东西,结果没有,这才是解开她的心锁,最后和李慕白赤诚相见的一道催化剂,也是她最终原谅玉娇龙,再次以姐姐的身份将幸福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她身上。

  另一个是玉娇龙没有被杀死,成了自己的遗恨。

  李慕白的死,是一种解脱,从这种多年自己难以逾越的煎熬中释放出自己来,从悲哀的幻灭中找到一种安慰,死的时候,他才第一次吻到了俞秀莲,两个人才真正赤诚的将情感第一次碰撞,这也是死的最大安慰了。

  李慕白也真正此时才真正放下了内心的包袱,他所憎恨的,他所爱的,他所迷惑的。

  俞秀莲虽然知道玉娇龙和李慕白直接的纠葛,但是她最终没有怪玉娇龙,而是将自己这一代人得不到的爱的希望寄托给了年轻的一代,才让她去武当见小虎。

  在小虎和小龙的传说故事里,为了家庭的和乐,那个人从山上跳下去,得到神仙的救赎。

  玉娇龙最终从武当上跳下,这也是一种自我的救赎,一方面是李慕白和俞秀莲感情终究不能成圆的巨大遗憾和牺牲,一方面是李慕白之死的巨大伤痛。

  她究竟不是昔日青春年少的小女孩了,她爱的不再是小虎那样的纯洁情感,而是更深更成熟的感情。

  为了一个成全的美好愿景,她毅然跃下了武当。

  这不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一如李安的其他电影一样,那种绵密的忧伤还会一直笼罩在全片里,最后武当那个云无不散的全景,就是这种亦幻亦真的伤感。

  余韵无穷。

  《卧虎藏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武侠,虽然之后无数国内导演都开始扎堆拍武侠,却再也没有任何一部能够包含如此隐忍伟大的情感在里面。

  和家庭三部曲一样,写尽了中国人的内心真情。

  “卧虎藏龙”不仅是那个剑雨纷飞的江湖,更是中国男人和女人几千年来的情欲的挣扎。

  谁又能真正参透和解脱呢?

  《卧虎藏龙》观后感【3】

  看完这部电影,李慕白的那句台词还一直回荡在耳边,"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

  "李慕白和余秀莲的爱情深沉又耐人寻味,它若隐若现,又时时存在。

  江湖上的是是非非使他们不易过近,却又彼此保持着心里的真情。

  爱情应该怎样对待?难道非要到了一息尚存才能放下所有的一切表白吗?难道只是怕世俗的偏见才隐藏真实的情感吗?这样的真情也是卧虎藏龙,这样的爱情实在是太凄美,太单纯,太伤感。

  正是这样一位英雄才能做出这种抉择,可能要是我是李慕白,也会做出这种决定,在一息尚存之时再说出心中的真爱。

  片尾玉娇龙问小虎,"还记得你说的那个故事吗?""心诚则灵""许个愿吧""一起回新疆",玉娇龙就这么轻轻的跳下山崖。

  这是段心灵的寄托,寄托着对自己的未来的向往,寄托着江湖上怨恨情仇的消亡,寄托着对一切最好的解脱。

  玉娇龙一直追寻着那把青冥剑,她曾盗来那把剑,又为剑而斗。

  在我看来她已经不是在追寻一把剑,而是对另外一种生活的渴望。

  正是这种渴望才使她卧虎藏龙,藏而不露。

  可到了关键的时候,她就毫不犹豫,拔剑走人。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是被迫于世俗还是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固然会有遍体鳞伤,固然会有荆棘遍野,可人生一世来之不易,为何还要在世俗的眼光下虚度,那不应该是我希望的。

  面对着嫁给一个名门望族,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我宁愿像玉娇龙一样选择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也曾经有梦,也曾经有过西域般浪漫的往事,虽然那些已经随风而过,但它迟迟不能消退,一直影响着我对生活的向往。

  我所渴望的,正是那雪山上的一跃,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上天给满足的一个愿望,就算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愿望。

  到那时我也会毫不犹豫,纵身一跃,就算掉进万丈深渊,我也会毫发无损,因为我记得那句话:"心诚则灵"。

  这些使我回忆起一个美丽的传说: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在最晴朗的天气,阳光也很难穿透云层,传说每年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日子,只有在特别偶然的时刻,才能看到有一米长的阳光照在山顶,那场面非常宁静,非常壮美。

  而神灵会在那天赐予人间最完美的爱情阳光。

  如果有情侣可以沐浴到这短暂而可贵的阳光,就可以得到永久的爱情.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真正灿烂、终生难忘的爱情一闪即逝,正如这"一米阳光"般短暂!"一辈子无法成就的永恒,或许在某一点便凝成;一辈子无法拥有的灿烂,或许只在那一米之内。

  站在情人跃,纳西族的姑娘和小伙子面对面弹奏着口弦琴,他们弹奏着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美好回忆,弹奏着对这个苍茫世界的哀叹,弹奏着心中最永恒的旋律。

  也许就在这一曲后,他们就会默契的从那山崖跳下,共同飞向另一个世界。

  那种世界也许就是短暂的永恒,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向往这种选择的同时又在现实中默默挣扎。

【《卧虎藏龙》观后感】相关文章:

1.歌剧魅影观后感-观后感

2.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3.《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4.钱学森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5.1942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6.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7.华尔街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8.《阿甘正传》观后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