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情事》观后感

《情事》观后感

时间:2017-02-25 16:35:5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情事》观后感

  《情事》观后感,情欲心理的营造十分扣人心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情事》观后感,欢迎阅读!

《情事》观后感

  《情事》观后感【1】

  三个月了,雪冬的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网上来来往往,偶遇这本韩剧,大呼情色来头,我看后有点感慨;片名是《情事》也叫《汉城晚娘》,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爱情的事件。

  一个男子爱上了自己未婚妻的姐姐——一个有丈夫、有孩子的女人。

  这便不仅仅是一段爱情,而成为一个事件。

  1998年韩国电影,这部片子我在以前大学时市面上见过,但没能及时观看,现在偶然从网上下到。

  感觉绝不一般。

  整部片子弥漫着一股从容沉静的气质,从人物状态、情感变化到节奏气韵,莫不如此。

  这并非一般韩片的冗长拖沓,你能感觉到男女两人视线的停留,动作的缓慢,心思的游走都是因为一次意料之外的一见钟情,一场沉静的爱情便在两个非常安静的人身上慢慢发酵,生长,升腾,燃烧。

  片中有两个情节颇有意味:男人发烧在熟睡,女人在窗边静静凝视窗外的树木,等待男人的醒来;女人在乡下小屋里熟睡,男人悄悄到屋外的林子里漫步……两个细节微不足道,却又让真正爱过的人心生震撼:有时,守住时间,其实只是为了守住自己所深爱的人,守住跟她在一起的感觉。

  干什么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该片常以情色片被人提及。

  其实,其中的色与欲意味颇淡,基本没有完整、动态的性爱场面,只有几处两人合抱裸睡的全景静态画面,淡入淡出,像油画,又像剪影。

  比起其他的情色片来,这部片子是更往爱情片倾斜的。

  然而,经典的韩国爱情片是绝对排斥情欲的,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影片中男人提到他曾经在巴西的一个湖边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那里时间仿佛停止了流逝,他的梦想就是四十岁以后去那里渡过余生。

  而影片结尾,男人女人不约而同地登上了飞往巴西的飞机,与其说他们奔向了爱情,不如说奔向了一片可以逃避死亡的乐土。

  因此,片中静态、凝滞的性爱画面便可能呈现出这样的意义:我们爱,不仅为了快乐,更是为了留住时间,延长生命,进而延缓死亡!

  这部片子里饰演的安静的男主角时常沉默,却能用动作和眼神与你交流;他经常不动,却又在关键时候突然间移动山峦。

  女主角的状态亦是如此,影片用了很多静态的坐卧镜头来表现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并在最后毅然弃家出走。

  男人说:我知道爱上你是错误,可我就是情不自禁。

  女人说:如果遇上了你真正深爱的人,一定要自私一些,把他留住。

  巴特勒说:道德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及人对其周围人群当下的感觉。

  在食人族的国家里,吃人就是道理。

  福柯说:人的生活应当成为艺术品。

  《情事》观后感【2】

  那些不为人知的情房韵事每天都在发生,在每一座城市的角角落落。

  它们在街心花园的一场畅谈中酝酿着,在路边咖啡馆深沉的爵士乐中躁动着,在寒冬夜行的人群中一步步回索着,在无人知晓的巷道中狂烈地追寻着。

  在我以为,那是“后性解放”时代的望眼欲穿,当一种肆意妄为的昭示被另一种暧昧难明的熨帖所替代,影像的尺度降下体温,内质的气息却犹然颠沛流离地狂热着。

  --陆支羽

  注:影片获得第五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奖;并成为那届威尼斯电影节最富争议的参赛影片。

  (抛开这些奖项不说,我以为这部电影并不是那么地道的佳片,或而,只是因为它出现在《亲密》之前,出现在《九歌》之前。)

  修罗场,极乐界,伊甸园。

  那些白床单上殷红色的蝶影,那些飞翔的呓语,一如当初地浮华若梦。

  同样是关于探讨一对男女之间的“性”,从一无所知到彼此习惯,从一见钟情到灵肉相依,牵系在一起的却唯是“性”这一条主线。

  在“性爱”中开始,在“性爱”中结束。

  它是唯一,亦是所有。

  在我以为,如是架构的电影早已泛滥成灾,经典的有诸如《巴黎最后的探戈》《亲密》《九歌》《爱你九周半》等异色风月,又有如《极乐人生》那般俏皮的效仿之作,尽管偶有独创的妙趣,总体而言却已然式微,甚而已至穷途末路的困境。

  原来,文艺片发展到一定阶段,同样也会出现如好莱坞类型片那样的创作危机。

  这一部《情色韵事》采用的是“性访谈”与“回忆录”相互穿插的结构模式,整个故事兜旋于“他”和“她”之间,而主导访谈的记者则是牵系彼此的一条“红线”。

  当然,这条“红线”只关乎一段过往情事的重述,而并不妄图去重新撮合男女主角。

  倘若越过了这一“沟通”雷池,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一个“好模本”的造影力度,而整个故事的普遍价值便也将大打折扣了。

  记得谁说过,悲剧的力量终将较喜剧来得骇人,尽管类似的电影模版并不陷于纯粹的“悲”,但“喜”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因而,揣摩下《情色韵事》的创作初衷,则是:即便陷入最俗套的“肉体窠臼”,亦不可借“巧取豪夺”之名而妄自去破毁一种叙事规则。

  因为试图“破毁”一样东西的代价是必须“重建”一样东西,这对大多数电影人而言,是一个难以打通的创作瓶颈。

  于是,本片除却人物角色不同外,任何情节都无可避免的带有复制粘贴的嫌疑。

  同样的,这亦是情色电影的困境,无论你是衣冠楚楚的绅士,抑或一文不值的叫花子,脱了衣服上了床,你就是“两性”的一个“极”,大同小异的“极”,它迫使你抛却了本能之外的任何社会身份与额外价值。

  情色,再怎么玩都逃不开肉体的窠臼。

  除却整体架构上的惯性“抄袭”,影片在光影气息上的技巧把握同样显得力道不足。

  看片过程中,我唯独记住了一个略具深意的细节,即那个走错房间的老头,那确乎是一个极近弥留的悲伤的隐喻。

  人说,偷情是注定将陷入“罪与罚”之囧境的悲剧。

  恍如他和她从那苍老的男人身上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影子,那是一段陌生爱恋的残酷的未来式,那是藏匿在一枚同样苍老的戒指中的不可说的秘密。

  于是,终于彼此罢手,一切停留在最美好的时刻。

  于是,回忆不再继续苍老。

  冬日的大街上,他们彼此拥吻,像开始一样结束。

  折录影片中的些许独白,偶有哲学的韵味匿藏其中。

  在我以为,这样的话语优势亦是如今的大多数欧洲电影唯一值得自耀的资本了。

  (他)“渐渐地,我开始对她有所习惯,起先,我发现她很好看,后来我开始看到她的缺点,然而后来,缺点渐渐消失,美貌也开始熟视无睹,我开始习惯于她的存在,习惯他的脸,他的呼吸,她的声音……”(无可避免的,再柔情蜜意的男女之间都会偶有无谓的淡漠。)

  (他)“这时候,我才明白过来,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她住的地方,她的电话号码,什么都不知道,如果她星期四不来,我再也找不到她。”(这段关于男主角的心理活动与《巴黎最后的探戈》及《亲密》中的冲突架构是何其相似,我无畏于定其为“致敬”,却是何其虚缪之事,反倒显得矫情。)

  (她)“曲调开始变奏,我们无力维持皂泡幻影。

  对我而言,这不是偶然,它昭示着一些东西。”(这是临近影片结尾时的一段呓语,略有深意,恍若是昭示着一种“距离之美”,那是隔着喷泉远远观望的回忆式的心满意足。)

  《情事》观后感【3】

  今天看了部韩国电影,情事,看完后内心很复杂,思潮涌动,决定写篇博客,抒发一下内心惆怅的心理。

  电影拍的不错,男女主角演的不错,画面很唯美,音乐很忧郁,符合影片的复杂情境。

  通过本片,我一直在思考,爱情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相互间的情投意合,一见如故,美妙感觉?是一种对性的执着追求与依赖?还是为对方无理由的付出和放弃?也许三者结为一体,就是至高至圣的爱情了吧。

  影片的结尾,没有最终的定论,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或许连导演都很迷惑,作为人类,到底是应该为了追寻真爱,快乐,自由,激情,放弃社会赋予人各种角色的责任感呢?还是为了责任为了使命,为了不违背伦理,一辈子过平庸,重复无聊的日子,埋没真实情感,委屈自己呢?

  就像前不久赵子琪与出版人路金波完婚,这段婚姻不被人看好,网上骂声一片,路金波为娶赵子琪,抛妻弃子,净身出户。

  可怜的路金波没错,为了真爱,为了给赵子琪名分,为了不脚踏两船,玩弄感情,离婚算是很有责任心的举动,比起外面那些小三也要,名声也要的披着羊皮的狼们好的多了。

  可怜的结发妻子有何过错呢?又无红杏出墙,又不无理取闹。

  无非是岁月不饶人,老了,思想跟不上时代,无共同语言了,作为女人就因为这个两个原因,人到中年还得受离婚之耻辱。

  男祖宗们都开这样陈世美的先河,后时代的女人还有必要结婚吗?

  在爱情的世界里,本身就没有对与错,爱情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让一部分人幸福,一部分人伤痛,因为它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并且做正确的事情,总有一些意外发生。

  也惟独这种爱情让人印象深刻,矛盾重重,内心纠结,难以权衡。

  也惟独在这样的爱情里才能看透一个人真实的内心,在面对灵魂和现实时,孰轻孰重?

【《情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1.歌剧魅影观后感-观后感

2.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3.《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4.钱学森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5.1942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6.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7.华尔街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8.《阿甘正传》观后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