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

时间:2017-03-01 16:18: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对于一些历史爱好者来说,百计讲坛并不陌生,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百家讲坛观后感,欢迎阅读!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1】

  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

  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

  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

  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

  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

  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听信术士的邪说歪道,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他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虽然保卫了领土,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却也埋葬了无数的生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百姓们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

  王立群教授还告诉我们,“焚书坑儒”这个典故也是有争议的。

  “焚书”应该是指焚烧经书,“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读书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经书,坑术士”,这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

  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与秦朝有关的“奇货可居”、“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等成语的由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呢?那么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们就相约《百家讲坛》吧!

  百家讲坛观后感【2】

  我们班一起看的这个节目,感觉相当精彩。

  因为《百家讲坛》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在这里,教授们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演讲,常常使我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以前我看过了《百家讲坛》的一个系列片,是《跟司马懿学管理》,主讲是赵玉平。

  其中的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计”这个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

  别人看了这个故事,都只为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而称赞不已,但谁会想到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一个特点——谨慎。

  他是因为害怕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万大军,被仅仅拥有两千余人给吓走了。

  这足以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去冒险去做任何事。

  若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领死工资过日子,积攒下来的钱,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国债,连房子有时都怕贬值不敢买。

  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资的人,这种人占社会的小部分,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搏一搏,这种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举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这种人是敢于冒险的。

  司马懿就是现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当他听说诸葛亮的实际兵力时,就像一个不肯投资的小市民,当听说自己不肯投资的东西现在能够赚一大笔钱一样,肠子都悔青了。

  司马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忍耐。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便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的部下纷纷要求出战,可是司马懿却忍住了,一直等到诸葛亮死,司马懿才放心大胆地调兵攻击。

  同样,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司马懿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缩。

  有时能有大丈夫的气概,有时又能给人装孙子,等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这种人,用“心狠手辣”来形容毫不为过,可正是这种像司马懿一样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当今社会才是干大事的人。

  《百家讲坛》是一个精彩的节目,它让我们收获知识,做人的道理,我爱看《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观后感【3】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腾飞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

  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

  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

  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

  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

  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

  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百家讲坛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

  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

  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爆动。

  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

  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

  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

  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

  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

  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

  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

  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

  他不提倡以怨抱怨。

  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

  他说那是一种浪费。

  是对人生的浪费。

  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

  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

  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

  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

  纪连海讲的《纪晓岚之谜》最好看,通过《纪晓岚之谜》我知道了纪晓岚先当官,然后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新疆。

  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写了好多好多文章,后被编成《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在新疆待了两年,因为要编《四库全书》,又被调回到北京。

  《四库全书》编了十年,编书特别辛苦,十年中还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纪晓岚没死。

  这部书总共写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国的七个地方,有北京颐和园,北京故宫,台北,沈阳等。

  后来,有几个地方的书因为外国人的侵略被烧毁,还有几个地方的书全部保存到现在。

  通过这个讲坛,我的脑子里又增加了许多知识。

  我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登上讲坛,为大家讲知识。

【百家讲坛观后感】相关文章:

1.《百家讲坛》观后感

2.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

3.《百家讲坛》观后感15篇

4.百家讲坛观后感1000字

5.小小百家讲坛演讲稿

6.歌剧魅影观后感-观后感

7.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8.《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