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时间:2017-03-07 17:20: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邓希贤便是邓小平早年的名字,《我的法兰西岁月》讲述了青年“邓希贤”赴法国勤工俭学时期发生的一系列曲折而精彩的故事。并描写了邓小平与周恩来的相识相知和为共同理想结下的深厚情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1】

  怀着无以言喻的心情,我又一次看完了《我的法兰西岁月》。

  不知道为什么,影片中的某些角色、某些场景、某些话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

  总是无法忘怀淡氏(邓希贤之母)那回眸一望,那眼神直射我的心底,让我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忧虑,也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依稀也是这般的眼神触动了我心扉,我至今都忘不了……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挑山工》,文字的渲染让我对挑山工的生活充满了同情。

  但《我的法兰西岁月》中,给了另外一群人一个特写:一群赤裸着膀子的汉子(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老人)唱着不知名的歌,四肢攀在泥坡上,艰难前进……这群人就是纤夫。

  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我看到那一幕的心情,只觉得揪心、难受。

  而在希贤、绍圣、德铭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同情和一种坚定的决心。

  所有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初到法国时都充满了求学和工业救国的希望,那样灼热的目光给了我信心。

  记得聂荣臻说过一句话:只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

  这句话不仅振奋了片中学生们的精神,也打动了我。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一个成语——韬光养晦。

  的确,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与西方列国尚有差距。

  我们只有先低头认输,向他国学习,找到救国的办法,才能拯救中国,救四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的中国虽国富民强,也应不断借鉴学习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当时法国也经济萧条、通货膨胀、工厂破厂、工人失业,连法国人都很难找到工作(米歇尔一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更何况是中国人。

  希贤他们处处受欺负,就连在克鲁梭施奈德钢铁厂工作的中国人也难免挨打受气,斯文如聂荣臻不也动手了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希贤、周恩来、聂荣臻、赵世炎等选择做盗火者,他们为的是中华之崛起。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盗火者,中国才能走到现在,才能越来越好。

  那时的中国提倡“革命”,有时难免会采取“以暴制暴”的策略。

  但现在,最近发生的钓鱼屿事件影响之深是我没想过的。

  周围很多人反日情绪高涨,纷纷参与游行、打砸日货。

  对此,我认为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理性爱国;了解历史,用事实说话。

  我曾提到过米歇尔一家,其实就是米歇尔和玛格丽特父女俩。

  至今我回想起他们一家,我仍然充满了同情。

  卖花的玛格丽特沦落到靠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谋生,而退役多年的老军人米歇尔还在卖苦力。

  这不禁叫我想到了曾经深陷水深火热的中国劳苦大众。

  不管怎样,经济不景气或者世界不和平,受苦的总是老百姓。

  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把世界称为“地球村”,我们都向往“和平”与“发展”。

  没有旧政府支持、没有资金提供的情况下,邓希贤他们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求学动力。

  而我们,有国家的支持、政策的保证、师资的后盾与科技的帮助,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方能报效祖国回报党。

  当时,邓小平同志曾说“把一切都交给党”,周恩来同志也说“为中华之崛起”,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坚守着我的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中华之长立不倒。

  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周恩来同志发表了几场慷慨激昂的演说,我记忆犹新。

  我一直对演讲有着独特的兴趣,也一直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

  听了周恩来同志的演讲,我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相信我也可以和演讲家一样用心、用情打动听众,将积极的向上的思想传达给听众。

  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那就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说到的“我会长大的!”,这句话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被多次提到,令人印象深刻。

  可能现在的我羽翼未满、本领不硬、学识不足、经验不够,但,我会长大的,我会长大的……我正在努力学习本领,扩充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总有一天,我会笑着对自己说:“你真的长大了”。

  看完《我的法兰西岁月》,有些曾被我放弃的品质又被我寻了回来,我更加坚定了我要一直坚强、勇敢地走下去的信念。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影片中讲的那样“世间一切都是辩证的”。

  伟大的先驱们在当时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下,不也依靠自己的努力,终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吗?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2】

  《我的法兰西岁月》主要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历时5年艰辛而辉煌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实故事。

  影片并没有下力气去表现这段历史的过程,而是紧紧抓住主人公成长经历中最令人难忘的艰辛、磨砺、苦难和乐观、坚毅、浪漫的几个“支点”,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导演的高明之处是他并没有去仰视一个领袖和伟人的过去,而是以一个常人的眼光去平视一个16岁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坎坷中走过他的青春,看他的青春步伐是如何从蹒跚踉跄走向坚定沉稳的。

  由于导演独到的眼光,他没有过多地选择邓希贤参加革命活动的情节,而是将笔力倾注到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上。

  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以至生命的觉醒,凸显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影片开头展现给观众的是上世纪20年代四川广安的一条老街,这里嘈杂、肮脏、破败,完全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而长江边拉纤的纤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将人世间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转而,一声汽笛,将巍峨雄伟的大油轮和美丽的马赛港推到了人们的眼前。

  这两组浓墨重彩的镜头,对比鲜明,将主人公所处的生存环境强烈地展现出来,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作好铺垫。

  这种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表现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导演很注意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人物跌宕的命运。

  邓希贤在法国只读了几个月的书就失学了。

  在主人公失学之前有两场气氛热烈的戏,一场是篝火晚会,一场是足球赛,这两场戏充满了欢乐和美好。

  而失学后的邓希贤挨饿受冻、流落街头,从幸福的顶峰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两厢对比,令观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重压和命运的跌宕。

  正是这种坎坷不平、瞬息多变的命运,表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些生动的情节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在细节的运用上,导演也独具匠心。

  邓母送儿子远行时让儿子带走三双布鞋,并含泪说:穿坏了这三双鞋,儿子就回来了。

  剧中有几次反复表现布鞋的镜头:在赛纳河的桥上露宿时,主人公拿出布鞋抚摸,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法国朋友米歇尔去工地看望邓希贤时,他脚上的布鞋已经破得露出了小脚丫,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苦难和艰辛。

  人类共通的情感,使得每一次布鞋的出现,都轻轻拨动着观众的心扉,也拉近了观众和主人公的心灵。

  影片不仅塑造了邓希贤这个感人的青春形象,还塑造了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一批年轻革命者的生动形象,他们当时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他们在苦难中探索,在黑暗中追求,他们在身上表现出了可爱的不成熟,也表现出了激情中的不沉稳,同时也再现了他们理想中的浪漫,但这一切恰恰表现了人物的真实性情,而这种真性情将青春衬托得无比美丽。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的心中便被牵动着,也有所感悟,我被片中邓小平爷爷的那种永不言弃,事事留心,为了共产事业宁愿牺牲的精神所深深吸引着。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伟人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我要学习邓小平爷爷那样做个对事有心的人,让自己更加的成熟,做人做事更上一步。

  邓小平爷爷原名叫邓希贤,他十六岁去法兰西留学,是当时的中国人留学法兰西中最小的一个。

  当抵达法兰西,来到法国学校时,有幸碰到了聂荣臻学长,他当即表示了对这批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

  同时在不知不觉也向他们提了两个问题——法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中国四川省的面积是多少?当时只有邓小平爷爷知道,聂荣臻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身旁的叔叔和表哥也赞叹不已,夸他真是有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虽然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留心,但它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或别人的耻笑,甚至它还可以让你赢得大家的敬佩和赞扬。

  在这个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邓小平爷爷的一句最经典的话——我会长大的,这句话也是贯穿全片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十六岁的邓希贤来到了法兰西学校留学,条件颇好,可好景不长,她和叔叔表哥最后甚至沦落为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因此也不得不出去找活干,

  可是又碰上了法国的金融危机,法国人自己都难以找到工作,更何况一个未长大的成人,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国人呢!打邓小平爷爷并不在乎这些,他还是去了一个搬运码头去找活干,当时就碰到了“找茬”的法国人,他不仅侮辱邓小平爷爷,甚至侮辱蔑视邓小平的能力和他挑战扳手腕,

  结果可想而知,邓小平输了,他当即说出一句话——我会长大的。

  不过这位叫米希尔的法国人在邓小平遭遇抢劫时救了邓小平一命并解释了那件事,从此之后他们变成很长有好的忘年交。

  其实,邓小平说的是到法兰西留学,但真正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赶了过来的在法国学校的那段时间,其余要么在为生计奔波,到处找活干,

  以填饱肚子,要么在沉浸于爱国事业中,寻找爱国前辈们——聂荣臻、周恩来、陈富春、蔡和森等等,和他们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在那一段时期,他们忍受了饥饿,忍受了漫漫长夜,忍受了饥寒交迫,但他们的心始终是火热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话——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时间的绝唱。

  的确,邓小平他们在经历过这样一段艰难岁月后,终于成为了一代伟人。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相关文章:

1.光辉岁月观后感

2.《难忘的岁月》的观后感

3.岁月神偷观后感

4.关于岁月神偷的观后感

5.我的1919观后感

6.《我的长征》观后感

7.我的长征观后感

8.《我的姐姐》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