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永远在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在路上观后感

时间:2017-03-24 12:21: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永远在在路上观后感

  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永远在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

  纪录片中可以看出这些纷纷落马的高官如何从一个个有志于为党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有志青年慢慢堕落、腐化成为人心向背、背离民心、蔑视群众乃至成为人民群众厌恶和历史唾弃的人间“蛀虫”。

  在镜头前,我既为这些人间“巨贪”被绳之以法感到欣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反法律的人终究受到法律制裁,任何人都不能凌驾在法律之上。

  除此之外,这些“巨贪”在镜头前懊恼、忏悔,甚至留下追悔不及的泪水,花白的头发和浑浊的泪水的镜头在我脑海里胡子还不散:这些曾经立志为中华复兴挥洒青春的人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他们自己也讨厌的人?哪些曾经热血的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怎么这么快就被遗忘?

  关掉纪录片,我久久不能平息,我想造成他们腐化堕落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

  内因是说一部分官员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人的自我修养、对党和人民的信仰意识在弱化、退化。

  首先,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人之初,性本善,同样,人的浩然之气也是中华民族与身俱来的品质。

  一个人只有时刻怀有一颗正直、公正的心,他的基本的是非观和正义感会敦促他远离违反法律的事物,他就更不会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而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和信仰是一个人价值观的深化和具现化,当一个人心里装着正义、真诚、善良,当一个人时刻怀着对人民深沉的爱,愿意躬耕于人民群众中,把人民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快乐之源,把人民的利益当作自己的信仰,不求“治国平天下”,但求“修身齐家”。

  作为人民公仆,照顾好自己的小家,甘愿贡献“社会”这个大“家”。

  这些官员没能贯彻始终地加强对自己的个人修养,甚至舍弃了对党和人民的信仰,最终在违法乱纪的路上越走越远,需要“白头搔更短”地在冰冷的高墙内度过余生。

  外因则是外界繁复的诱惑和监督的缺乏。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的岁月里,经济的腾飞催生了丰富的物质生活。

  一部分官员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付出了很多,可是得到的仅仅是远远低于富商的工资待遇,心里失衡,这就为贪腐埋下隐患;同时,权力越大,所面临的.外界诱惑也就越多,金钱、美女、豪宅、豪车,琳琅满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迈出伸手贪腐和享乐的第一步,就只会越陷越深,无法回头。

  除了外界诱惑之外,缺乏足够的监督也是这些“巨贪”肆无忌惮的主要原因之一。

  权力越大,级别越高,官员受到的内部监督还是社会监督就越来越弱。

  诱惑增加,监督减少,恶性循环,官员腐化就自然而然了。

  看完纪录片后,我深深自省以后,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党员、一名“及格”的国家工作人员,就必须外治法器,内修灵玉。

  时刻将党纪国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严守纪律、崇尚敬畏法律;此外,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强化对党和人民的信仰,在为社会奉献中享受快乐,无愧于党和群众,更无愧于自己的心,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

  “基层嘛,抽抽烟、喝喝酒,以前在这一块大家都是很正常,感觉很正常。

  ”这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审计局局长万小保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讲的一段话。

  因为接受当地一名村干部送的一条香烟,区纪委约谈了万小保,但他“开始时有点想不通”,认为自己并没有给对方办事,只是平常的礼尚往来。

  被约谈后,万小保“才很警醒”,认为“这件事可能对我后半生起很大作用”。

  因为那个村后来出了事,他是搞审计的,村里可能想让他在审计方面关照一下。

  因为一条烟被约谈,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可能会认为小题大做,甚至是多此一举。

  实际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正如约谈万小保的区纪委工作人员所讲,“这种所谓的礼尚往来,其实是很危险的”,是“权力的一种变异”,或是“腐化的一种变异形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针孔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不仅老话如此讲,活生生的例子也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还以片中的内容为例。

  “我现在想真的有一点点的放松、放纵,最后那种真的就,真的后头是万丈深渊。

  ”“就有些事它不当事儿,它有可能后面跟着很多挺可怕的事儿。

  就是你可能不经心一个事儿,后面跟着不知多少利益周转呢!”这是身陷囹圄的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在片中说的一番话。

  正是这“一点点的放松、放纵”,还有那些“不当事”的事,使曾经拥有辉煌人生的最终跌入“万丈深渊”。

  此时的,“真的觉得后悔死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可惜,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

  事至如今,留给的只有无尽悔恨。

  一开始是小毛病,后来演变成大问题;一开始只是轻微违纪,慢慢却走向违法,这个渐进过程被无数贪腐案例验证。

  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防止昨天的好同志变成今天的阶下囚,必须抓早、抓小。

  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从关心爱护同志的角度出发,绝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小事也不能小视。

  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理念发生的重大变化,就是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这一形态加上其他三种形态,就是被称为“四种形态”的全新监督执纪模式。

  这一监督执纪模式只是刚刚开启,但效果已经显现。

  我们相信,在未来正风反腐实践中,这一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科学提炼出来的有效做法,必将更加深入持久推进。

  对此,各级党委、纪委不仅要有清醒认识,更要积极践行。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

  公司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从严治党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将再度成为观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从《人心向背》、《踏石留印》到《利剑出鞘》、再到《拍蝇惩贪》,《标本兼治》,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的典型案例剖析,将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四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相信接下来的七集和第一集一样每集都是“镜”,每案更是“鉴”。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十八大”四年多来,从严治党“收获”颇丰:一竿子插到底”的向基层延伸,全面“体检”基层政治生态的“拉网式全覆盖”,查处群众身边腐化问题“拍苍蝇零容忍”,“扎篱笆谋长远”的健全防治基层贪腐长效机制。

  那些从严治党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新旧对比“两重天”,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从严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全国民众将通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领悟“支点”: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化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化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面从严治党更是任重道远。

  如果把全面从严治党比喻成“千斤重担”,最给力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这个“支点”。

  只有将“支点”立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才能真正把这个“千斤重担”扛起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广大观众将从专题片中感悟之深:遏制腐化蔓延,用好巡视监督利器,形成高压威慑的“利剑出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化分子和腐化资金的 避风港 ,不应成为他们的 避罪天堂 ”再现反腐化国际合作“永远在路上”的“天网追逃”;可见从作风建设到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惟有把“纪律挺在前面”,才会不断形成清风正气的大势,只有“踏石留印”抓常、抓细、抓长,才能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压缩歪风邪气的空间。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从严治党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以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以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为“鉴”,通过“标本兼治”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播放此部专题片,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将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永远在在路上观后感】相关文章:

1.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2.《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想

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言-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4.观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5.教师《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6.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7.银行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8.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