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玉堂春观后感

玉堂春观后感

时间:2017-12-21 12:42:5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玉堂春观后感

  闲来看看邵氏的老片,真是惬意又得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玉堂春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玉堂春观后感

  玉堂春观后感一

  近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许翠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全部《玉堂春》。全场爆满,掌声雷动。虽不是老戏新演,许翠却以自己对角色的解读,让人在极熟悉中时时有着陌生感。有如轻舟沿着固有的河道走,却不断寻找着自己的航线。

  许翠是文武兼备的演员,身手矫健,工架秀美。在北京风雷京剧团时,她主演过新编历史剧《冯婉贞》,众多观众曾为许翠塑造的这位女英雄形象而倾倒。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武功身段潇洒,唱工同样堪称上乘。尤其是她演出的《白蛇传》更加完美体现了她唱、念、做、打的全面功底。细加体味,却还有着梅派的神韵,看来她曾有过私淑梅大师的努力。从北京风雷京剧团到中国京剧院应是一次转机,先后主演的《玉簪记》《玉堂春》《金玉奴》等剧目,更是展现了她丰富的艺术素养,艺高往往多是步履维艰。这样一位颇有前途的青年演员,舞台并未付予她更多空间。给不少熟悉她的观众留下了遗憾。后来她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任教。人们曾惋惜她过早离开舞台,远离了观众。继而又为孩子们欣喜,能有良材作良师何愁不出高徒。

  1991年许翠拜荀慧生高足孙毓敏为师,作为荀派传人孙老师的得意弟子,归于荀派,她的才艺潜能得到了别样的开发。许翠在乃师指引下,凭她的文学功底,审美能力与孜孜苦学,将荀慧生开创的荀派,至乃师孙毓敏的传承与发展了的荀派艺术,由入门而渐入佳境。《玉堂春》正是她学习荀派的一个新高度的攀升。

  荀大师花旦青衣双兼。戏路宽,正剧、喜剧、悲剧皆能。行腔婉转多变,情思充盈,赏目、悦耳、动心。荀派戏多以市井小民为表现主体,通俗化或称市民趣味为其特色。但荀慧生做到了化雅为俗,俗中蕴雅,下能俘获草根,上能震撼娇骄。由于耳目巧用,声色兼施。观众虽是层次不一,受众多多,荀派艺术通吃。根本原因,如明代戏曲家王骥德所强调的戏曲功能“不在快人,而在动人”。

  有人美称荀派为娇憨,有人恶批为狐媚。见仁见智,各有所本。平心而论,其实荀派似娇而守正,似憨而内慧。至于媚,当是媚而不妖。恰是玲珑俏爽少女的极致,是这类女性的自我欣赏的尽性流露。封建社会里,女性从空间闭锁到身心禁锢,端正严整成为范式。舞台上多是她们的天下。而荀派为女性或称为另类女性别开生面。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别样开掘的勤奋。孙毓敏继承了,许翠也表现出这样的进取心。

  荀师之后,传承荀学者众多,而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当是学习荀派,恪守荀师风范的接力者。她在舞台上不仅为荀派培养了众多观众与荀迷,并且致力于培养荀派新生力量。她身兼双重使命:我是荀派传人,我为荀派传人。虽是一字之差,知与行颇难,透支了孙毓敏许多心血。

  她弟子众多,许翠当是其中佼佼者。忽闻许翠将演出荀派骨子戏全部《玉堂春》,令许多知悉许翠的观众十分兴奋。距开演还有半个多小时,观众已是挤满大厅。一出老戏、熟戏,如此盛况,可见观众期待之殷。

  这出荀派看家戏,融入了荀慧生大师,孙毓敏老师两代艺术家的心血。剧本作了删繁就简,仍是长达近三个半小时。令人惊奇的是,少见的客满,少见的几乎无人提前退场。

  苏三形象最为大众熟知。“苏三离了洪洞县……”的那段流水,几乎是大众初学京剧的入门门票。因而给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是熟戏演出陌生感,老腔唱出新韵味。守成易,突破难。这是演员艺术创作的瓶颈,当然也为有创造性的演员打开了广阔天地。这是观众看熟戏普遍的审美期待。

  苏三7岁卖入娼门,衣食无虞,却是在至丑至恶的,唯是肉体狂欢的精神牢狱中渐渐长大。她无知而有识,受尽屈辱,却痴情等待一个好人从一而终。16岁时遇到了王金龙,从以貌取人的初喜,到彼此身世相知,心灵相通,从而订下终身。苏三终于让朦胧的幻影化为可以寻见的生活远景。她无从深知,前景很是渺茫,路上更是艰危莫测,但她与王金龙的一年厮守,已让她走向成熟。这是她命运的第一个转折。

  第一次出场。被老鸨唤出接客,她的眼神内蕴凄苦,那迟疑的台步,那无奈的应答,让人顿生怜悯。可谓先声夺人。她十几年的生活处境,浓缩在这出场亮相的瞬间里。当她喜见王金龙之后,方才复活了少女的矜持。爽快地去备香茶,然后轻捷地上场,久久压抑的少女的'情性释放得鲜活剔透。这犹如凤头的开场,把苏三十几年的生活处境之艰,期盼之切,暗示得清晰透亮。

  沈燕林的出现,把她引入一个更为险恶的人生漩涡。从半封闭的妓院走进开放的社会空间,她陌生、孤独、无助。终于身陷囹圄,在命运悲剧渐近终结中,她的视野大开,从最本能的自我看守,保护,转向了对社会的控诉。仍是个弱女子,却敢于向邪恶势力发出挑战。这是她生命的第二个转折。

  起解的一折,是苏三第一次公开地挑战邪恶,直抒愤懑。历数置她于死地的各种恶势力,直到洪洞县内无好人。这愤恨是她对十几年人生境遇归纳后,发出的第一次呐喊。最后,“无好人”的全称命题惹恼了崇公道,为这段行路作了较为轻松的收束。苏三递进式的情感变化,不仅融进唱腔里,也体现在表演的层次感上。

  会审到监会而终成眷属,悲剧人生,喜剧终结。此时的苏三,在命运的不可知中,她感受着,那一线希望的明天与它时远时近。她更被她所爱王金龙的时近时疏而难以自拔。苏三被不可知的命运折磨着。苦难的历程让她有了定力,被模糊了的自我,渐有了自我,真我的朦胧自觉,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是她生命的第三个转折。

  公堂之上,苏三从认出王金龙的惊诧,到命运不可知的喜忧参半,再到她小心翼翼回答着善意的、恶意的、戏弄的各种审问,她心里那种渴望与无望始终交织在一起。许翠唱、念、表,把苏三复杂的内心活动细腻地展示在舞台上。三堂会审王金龙等三人官场惯有的明争暗斗,和苏三的内心种种变化交相呼应着。四个人的戏,苏三处于被动,然而机警的苏三巧妙应对,保护着旧日情人和自己。尽管许翠跪着,表演受到极大限制,她的唱情,唱内心冲突,都能准确地恰到好处地呈现给观众,从而获得了多次掌声。会审中的苏三仍是绝对的弱势,而许翠把握住了这时的苏三,在人生最后一搏中的坚韧、机智与自信,让观众看到了她内心世界的一线曙光。

  这三个人生阶段,只是短暂的三年多。却是苏三的人生,从幼稚少女到成熟女性的大转折。舞台的魔力就在于将生活的不可能,转化为艺术的真实,让观众在神秘的舞台时空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并相信它。

  令我叹为观止的是,许翠将苏三的三段命运的不同内涵和角色心理的不同变化,都能准确把握,并通过表演具体而微地呈现给观众。

  结尾,婚礼之上,许翠的表演是戏剧高潮的内在关键。苏三,从非人到人的本位的回归,从无知少女到苦涩历练后成熟少妇的蜕变,许翠的表演细致入微,一转身,一回眸,都有着准确的心理根据。整个表演舒展而有度,喜悦而有节,把一个重获新生的女子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许翠在生活中,目光宁静,严肃。悄然一瞬,飘然一瞥,与许翠眼神无缘。而走上舞台,她的双眼却出神入化,能传心声,能表隐情,能摄人心。悲则摧人五内,喜则激扬共鸣。身边有位观众轻声说:许翠这双眼睛,真绝了!

  荀派特有转身回眸,怒指侧目,喜而翩然下场,悲而踉跄而去,都是荀派身段可人之处。许翠的身段,把握住了荀派特点。由于青衣刀马的功底,做起来更加节奏鲜明,更有内在的力度。有些演员程式动作烂熟,只须拿来为我所用。无须意念情感的参与。裘盛戎先生《走出第一步——〈杜鹃山〉演出心得》中说:“传统戏有时可以用表演程式来掩盖对人物理解的不够和内心的空虚。尤其表演程式掌握熟了,好像有恃无恐,不发愁能动起来。”角色创造,不是程式的堆砌。倘背弃了情动于衷而发乎形外的创作原则,程式再美,不过是失去生命的瓶里的插花。一时炫目,终归灭亡。

  许翠的身段动作不只娴熟漂亮,是浸润着情的美的组合。可贵的是那外在的美,更是情感的引线,能把观众带进角色的心灵深处。

  美学家称充实之谓美,内心的充实,被心灵的主宰的程式,才内蕴着心灵的律动。才会触及观众心灵,并借助于它那美的每个瞬间,诱使观众进入了角色的心灵之中。

  《玉堂春》唱段多,多样化。唱出情,更要唱出人物。许翠的唱可用情韵相谐予以概括。情是人物的情。许翠把人物外在矛盾,内心纠葛激荡起的人物的情,恰如其分地宣泄出来。声因情发,声美情浓,声声入耳,字字含情。韵,决定于演员对唱的审美把握的程度。作为荀派传人,荀派唱腔特有的神韵是观众的期待。许翠做到了不造作,不夸张,不瘟不火,恰如其分。在唱腔的迂回处,张弛间,有时是隐含着似梅(兰芳)似张(君秋)的元素。这是流派发展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必然呈现。

  许翠的唱和她念与做一样,是从人物出发。苏三在生存的困境中寻求自己的爱情归宿。凄婉欲绝,失意彷徨,悲愤无助是情感的主旋律。全部唱段都尽管在不同的人物关系中,不同时空情境中,又必须展示出同中之异。在这一方面,本是精微处,却让人看到了许翠细致推敲的精神。回听她在《玉堂春》的全部唱段,同一板腔在重复着,却都在人物特定的环境与心境中,而有着微妙的变化。没有一道汤的重复感。整出戏掀起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近50次,而且都是大满堂。这不仅是天生的条件好而更多的是,许翠的唱不只是喉咙的给力,而是用心来唱,达到感染人。

  许翠作为戏曲教授,她的舞台实践及演出后的各种评议,对她的教学实践无疑是一种动能,这必将成为她更能动地培养京剧艺术的接班人的宝贵财富。

  玉堂春观后感二

  病愈出院的当晚,饶有兴趣地欣赏了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旦角演员赵秀君主演的传统启蒙开箱京剧《玉堂春》(起解、会审)两折。更有名家叶少兰先生(饰王金龙),及国家一级演员刘树军(饰崇公道)、马连生(饰刘秉义)、房志刚(饰潘必正)联袂。绿叶衬花,花更红。

  赵秀君是张君秋大师之关门弟子,并有幸得张先生生前亲授了此传统名剧。多年来赵秀君谨遵师傅谆谆教诲,不仅注意声腔艺术的发挥,还用心体会人物内心。苏三是个遭陷害的女囚犯,《起解》中是身带刑具演唱,《会审》中是几十分钟的跪唱,都没有水袖、舞蹈等大动作的表演,讲究运用演唱、表情、身段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赵秀君在演出中超常的发挥,做到了声情并茂,不论是“起解”中的反二黄、西皮唱腔,还是“会审”中大段,整套的西皮唱腔,跪着唱了40对分钟,80多句,始终是韵味醇厚、委婉动听;声腔华美、高低自如;不变形,不走调,圆润饱满,显示了赵秀君扎实的演唱功底,也充分展示了张派声腔的艺术特色。

  在表演上,赵秀君注重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苏三的内心世界。《起解》中,她边走边唱,与向崇公道一唱一念,相互配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不幸身世与所遇冤情。将苏三对王三公子的“盼”,对父母的“怨”,对沈燕林的“恼”,对皮氏的“恨”,对春锦的“怒”,对县令的“憎”,对衙役们的“气”,表演得淋漓尽致,把冤情的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再加上崇公道劝解式的念白,使剧情更加生活化,富有人情味儿。特别是苏三因气愤失口唱出了“洪洞县内就无好人”而惹恼了崇公道,苏三马上“把好言奉敬”来哄劝崇公道,赵秀君和刘树军两人的表演投入、到位,妙趣横生,十分精彩。

  在会审的大堂上,苏三是含冤带恨,忐忑恐惧,面对三位大人的轮番审问,讲述了自己与王三公子的恋情和遭陷害的冤情。把对王三公子的爱恋、对鸨儿、皮氏、王知县等人的怨恨、对审讯大人的恐惧、对问及自己个人私情时的羞涩,都有分寸,有层次地表演出来,收到较好地效果。

  整场演出,除了叶少兰先生,以及刘树军、马连生、房志刚等先生联袂相衬外,剧团乐队的默契配合亦功不可没,尤其是司鼓崔洪,操琴朱建中,京二胡孙文庆等乐队成员扎实的功底为整场演出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让不佞等享受到了一场丰盛的传统京剧文化晚宴,着实过足了戏瘾。

【玉堂春观后感】相关文章:

1.《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2.大鱼海棠观后感-观后感

3.歌剧魅影观后感-观后感

4.华尔街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5.1942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6.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7.钱学森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8.水火无情观后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