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12-13 14:15: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激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之后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期望父亲会来接他。之后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之后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以往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电影中,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在国庆的八天长假里,我看了许多部电影,有《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但最让我意犹未尽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放牛班”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指一帮有问题的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都表现了他们对这个学校有多恨,对这个学校的院长有多恨!而“春天”在这里指“重新”的意思。就像冬天离开了,春天又来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克来蒙·马修是一位失业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这是一所由粗暴残忍的哈善院长、一帮有问题的少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师组成的平静而又冷漠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条规矩:一犯错,就处罚。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三次逃学,经常被院长打骂,最后跳楼自杀了。

  马修老师改变了这一切,他在自己的班级里组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在调查学生是否会唱歌时,一句都不会唱的贝比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一位五音不全的同学被光荣的任命为“乐谱架”。

  马修老师对自班学生犯错的处罚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次,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刺伤了麦神父的眼角,马修老师没有把这位学生的姓名告诉院长,而是叫这个学生每天都陪在麦神父的身边,直到他的伤全愈合才行。

  这部影片深深地感触了我,让我懂得了:打、骂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用爱或其他方式去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这些阳光、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电影感情深刻,内容丰富。

  电影的开头以莫朗杰和佩皮诺两人的对话带入了主题。马修到塘底寄宿学校当学监老师,学校中有很多学生是难缠的问题儿童,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现状。于是他组成了合唱团,用音乐打开学生们的心灵之门。马修走时,孩子们都用纸飞机来送别他,在上面写上了真诚感谢的送别语。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就是马修美好的精神。他让我不禁想到了我的老师——董老师,而我就是电影中的莫朗杰。

  董姐她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我是体特生,董姐对我的爱和要求也丝毫不减——自从开始晨跑,她怕我们没吃早餐,经常给我们发鸡蛋,补充营养。每当咬着热乎乎的鸡蛋,听着她摸着我的头,笑着说:“看你瘦的”,便立刻感到一种温暖萦绕心头;她怕我思想上对学习松懈,于是中午请我吃饭,找我谈话。饭桌上,她坚定而严肃的说:“放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但是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学习一定不能落下!这样你就会赢!”老师的耳提面命,我一刻也不敢忘。所以,我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马修对孩子们充满了希望,这份希望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明灯,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让他们感到了生命的意义。他本着这份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精神,迎来了放牛班的春天,也为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一个用爱和音乐救赎心灵的故事。随着孩子们纯真的歌声与满天纸飞机,春天已到,温柔的风将他们的歌谣吹响远方,我的心伴着歌声,随风飘扬,飘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读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强大,值得尊敬!使我又一次受到了良好的师尊教育。“池塘之底”是一个住满调皮孩子的学校,因为里面有许多都是父母离异,没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调皮。

  马修是一名刚被调到这所学校的新学监,校长是一个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会有这样的校长,他虐待学生,大家都讨厌他,但是太怕了。马修以前是一名音乐家,他总拿着一个包夹,因为他决定教孩子们音乐,马修很幽默,对孩子们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兴趣地学,如果马修看见哪个孩子要被校长罚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

  贝比诺很可怜,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长就骗他星期六父母就来了。马修发现莫安琦很有音乐的天赋,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团的独唱。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谁知道呢?一场大火就灰飞烟灭了,其实马修救了孩子们,因为他带他们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长却为他没有看守学校而解雇了马修。之后,其他的老师投诉了校长,这所学校就这样消失了。贝比诺无处可归,执着的请求马修带他走,马修心软就带他走了。

  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们,我为哈山校长的残忍而感到十分愤恨,对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对孩子们遇到马修而感到十分开心,对被比诺的执着而感到十分快乐!我还是不能忘记马修临走的那天,孩子们把门锁起来(不让校长阻止)对着窗口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给马修,对着窗口合唱送行!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泪,他曾说过,虽然他没有妻子,但他有六十个孩子!?这部电影真的很励志,他告诉我,要看准自己的优点,有了梦想,就去追梦,只要真心的对待一个人,就一定有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国电影,故事情节虽不是跌宕起伏,但是也令人感动。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中有着品行恶劣、调皮捣蛋的学生,冷酷的老师以及残忍的校长。因为学生的捣蛋,校长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管教这帮学生,结果只是适得其反。其中有一个叫贝比诺的孤儿,每周六都会在门口期待永不会来的父母一起回家。马修看见这种情况,就想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变。马修还惊奇地发现这帮坏学生非常喜欢唱歌,于是他自发组织了一个合唱团,自己教他们唱歌。因为热爱,他们一点也不闹腾,积极配合。渐渐的,学生们开始懂事。后来学校中着火了,而此时马修带着孩子们在山上玩耍,救了孩子们。而校长认为是马修的失职造成了大火,辞退了马修。临行前,孩子们唱起歌,飞出纸飞机,纸飞机上写着每一位学生的寄语。同时,贝比诺背着行李跟着马修一起走了,这天是星期六。

  校长是非常残忍的,当学生犯了错误,他就以体罚禁闭的方式来处理。我觉得这样只会增加他们逆反的心理,让他们更加过分的调皮下去。虽然不能用体罚禁闭这种手段,但也不能不惩罚。有一位学生他扎破了麦神父,被马修抓到,准备送给校长,可学生很害怕,于是马修就罚他去照顾麦神父,我就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好,既惩罚了该学生,也让他弥补了自己的错误。马修也是个非常宽容的人,调皮的学生几次冒烦他,他能忍让,一次一个学生向他泼墨水,他并没有生气、追究,我想即使是现在的老师对学生这种过分的行为容忍,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再来马修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他们,并从这个突破口渐渐地改变了孩子们。就是马修这种耐心、宽容与仁爱得到了孩子们的尊敬与喜爱,最后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证明。之前,我特地介绍了贝比诺,最后他与马修一起走,显然是把马修当做了父亲。

  因为我自己想做一名老师,看了这部电影,我也收获了很多。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就在上个星期,许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引发了我的无限思考。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级长,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慈爱心对待这些孩子,第一次进课堂,皮包被调皮的孩子们抛来抛去,但在校长的责问下,他选择了撒谎,庇护了孩子们。

  而莫朗因关禁闭,没能见到来探访的妈妈,他撒谎说莫朗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了孩子。马修老师的撒谎不是软弱,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爱。爱是会传染的,马修老师的博爱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当莫桑大叔叔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雀跃着迎上去,孩子们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了。而且马修还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非常痛恨。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勒山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皮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并且去教育,只有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今天下午,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作为一名学习教育并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言,看这部影片还是有许多感受的。

  故事其实还是比较老套的,讲的是一群顽劣的孩子在一个新来的老师的引导下“化蛹成蝶”的故事。影片说的也是教育的真谛:爱学生、信任学生、有耐心。不过,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清澈、绵延、让人回味。

  其实,教育有时的确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有爱心和耐心就可以。但教育也是最复杂的事,因为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个不同。对于老师而言,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力是关键。

  这部影片还使我看到,一名教师无论在何种件下都不是无可作为的,哪怕使一个学生看到真、善、美都是成功。因此,生活中有不少人将中国教育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体制是不全面的。作为一个人而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有选择的,关键在你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就像影片中的马修到底是要一份工作还是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从影片中,我还体会到教育中处处存在的贴标签现象。因为学生的调皮和成绩不好,就对学生施以处罚不可或归为无可救药,这是一种多么简单化的方式。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因为某些人的一个特征,就把整个人否定了。用社会业已存在的标签去定义一个人,而不是去走进一个人。这种标签可以是性别的、性倾向的、职业的、出身的……这都是不全面的。要真正地评价一个人,只有通过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来判断。所以,现在我一般都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一件事评价整一个人或这个人做的全部事情。

  任何时候人都有选择,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遵循内心的声音,这是一个人所面临的人生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使,但谁来发现这个人身上的光芒,这需要智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春天不仅意味着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候鸟一路向南,它更是一个友好的季节,我们大可以欢天喜地,穿红戴绿。所以人们总是习惯用“春天”来形容美好,代替开始,讴歌希望。

  一群叛逆的孩子,一个暴虐的校长,当他们遇见仁慈的校监,整个校园奇迹般地度过阴霾,迎来了春天。

  校监马修善良而不失严谨。他懂得人的尊严,因而慈悲为怀。他是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不苟言笑,然而却执着于音乐能使“坏小孩”转变,给人带去快乐。自然而然,同学们都成了小小合唱团的一员。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唱歌。学着配合,学着使歌声美丽,学着安定。

  孩子们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调,到最后的自信与默契,这一变化是深谙音乐魔力的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花苞是否绽放,权可以静待花香四溢。

  春洗脱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怅,当早晨八九点钟,太阳高挂,温暖便在心里静静流淌。人们会莫名地抬头仰望蓝天,并不是为了思念,而是一种祈祷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单纯地停驻,去欣赏向来被遗忘的风景。简单使得春天拥有着可以高歌的权力。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快乐显得纯粹。有歌声,微笑便装满胸膛。就像一场春雨后的彩虹,那样自然,又很可贵。

  春天似乎有点短暂,来得静悄悄,去得也无影踪。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原来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学校着火了,学生们安然无恙,这个像是故事的事故却导致了马修的离职。“我盼望着能看见孩子们涌到门口和我道别”,这是马修心底里卑微的愿望。可惜并没有。然而在路的转角,孩子们用他们引以为傲的清脆的歌声铺满了整条街,覆盖了临别时的忧愁。挥动的双手,是在道别,更像是无助的表达,也在宣告着,从此后要独自飞翔。

  还在念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转眼,春天已掠过身旁。不经意地,我们竟看见小鸟欢唱、柳枝嫩绿、蝴蝶翩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看完电影,这首《voissurtonchemin》依然在我耳畔回响,莫朗干净的嗓音,澄澈的眼神在我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虽然我的教育旅程已接近尾声,但这部影片仍引发我深思与反省,马修老师是“溏底”的贵人,我也想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应该这样做:

  一、用真心交换真心

  所谓真心交换真心,就是老师用心去关爱学生,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并会用行动回报老师的真心。近十年来,我一直教一年级,孩子们很好动,根本管不住自己,甚至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刚开始我对他们非常严厉,却忽略了“过犹不及”。我换了一种教学方式,放下身段和他们肩并肩,说说心里话,不时夸夸他们,我渐渐发现那些“个性”孩子的改变。

  二、用爱和智慧软化坚硬的心。

  面对犯错的孩子,一味地粗暴指责,只会教会孩子以暴制暴,在孩子心里埋下阴暗的种子,马修老师音乐软化了孩子的心,抹去了孩子们心中的尘埃,给孩子们带去了希望和光明。

  三、用耐心擦拭尘埃

  在与学生相处中,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不可能一切按照老师希望的来,这时需要老师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坚持。班上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有所进步,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如果我们继续斥责他,恐怕只会抹杀他心中仅有的一点愧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呢?耐心,对,就是多一点耐心,多听听他的心声,对他的行为不要妄加指责,让他在我们耐心的呵护下,逐渐抹去心中的尘埃。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用真心交换真心,用爱和智慧软化坚硬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故事讲的是在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主要讲的是这所学校一位名叫马修的代课老师,在马修先生还未到来之前,那些学生内心十分冷漠,天天专干一些坏事,校长时常惩罚学生,犯了一些小错误就要到处罚室关上六小时。因为校长的粗暴,让学生们的内心更加黑暗,而马修先生的到来,好似一盏明灯,为孩子们指路,他还创办了一个合唱团,马修先生每天晚上创作歌曲,早上来教学生。在其他老师看来,学生一但有错,就该送到校长室,让校长把学生关禁闭。而马修先生发现学生犯了错只会让他们下次改正,不告诉校长。在一次合唱会上,因为合唱团的表现不错,就请校长去吃庆功酒。当时只有马修先生和其他几名教师在学院里,意外的是有人放火,校长回来以后,就把这事故意推到马修先生身上,并让马修先生辞职,在走之前,还不许马修先生在看一眼他的学生。马修先生痛苦急了,他再也不能看到他的学生了。这时,学院的窗口落下了带着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改变他们一生的人。

  在纷飞的序曲中,他用那炽热的心,融化了孩子们心中的冰封的海洋,展开了风帆,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之中,打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马修先生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散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用音乐唤醒了孩子冷漠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我觉得适宜的教育方法,才是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的成功所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这个寒假,我参加了滨江街道海东社区的一个活动,就是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为了让我们懂得享受生活、发现身边美好的东西。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一所寄宿学校里,有一堆淘气的学生,他们喜欢搞恶作剧,可自从马修老师来了以后,用音乐感化了他们,让他们懂得了信任和感激。在这群孩子中,有一位叫皮埃尔的男孩,以前因为喜欢偷窃,屡次逃学,可后来马修老师发现他有音乐天赋,让他去里昂音乐学院上学,使他成为了法国有名的音乐指挥家。

  马修老师是一个内心善良的小人物,在多年颠沛流离仍然无法在音乐上取得成就后,来到学校当老师,面对一群无法无天的同学,选择了用音乐来感化他们,在音乐的感召下,孩子们内心中阳光的一面慢慢呈现,但他最后却被无能而残暴的校长赶走。他对大家很好,允许我们犯错,从不用粗暴的手法来对待我们的胡闹,善于发现我们的优点与潜力,并且鼓励我们,指导我们。

  校长一直混在校长职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时时刻刻都在将自己的权力运用到极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选择服从,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马修老师刚到学校时,见面几句话,就将他的性格暴露无遗,比如回话时候要加上校长大人。在他的世界,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对自己有威胁的,那就是坏的。我们小心翼翼的生活着,防备他的“犯错,处罚”原则,但是私下里我们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他,偷他的钱,烧他的房。虽然这斗争是破坏,但是只要能让他焦头烂额,大发雷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就像刚上学时,我一直不爱唱歌,但姜老师反复让我们去听,让我们体会,终于让我可以大胆去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在那所“地狱”学校,一群愤世嫉俗的孩子脆弱的心被一点一点吞噬和摧毁。命运似乎对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他们大多数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在普通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受到冷遇,被一个接一个地谈论。他们不知道向谁倾诉他们的不满。可恨的人必须有怜悯,他们的行为在别人眼里是非常可恨的,但他们可能只会用那些极端的方法来发泄他们的不满。

  这时,一位好老师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一位拯救了他们生命的导师,那个人就是马修。他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他知道“错误惩罚”只会再次伤害那些孩子的心。尽管他的同事多次提醒他,孩子们是魔鬼,哈尔滨校长也多次向他证明“犯错误——惩罚”能让孩子们听话,马修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脸和灵魂。他用他的爱、他的关心、他的宽容和他的信任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的心灵,打开他们被藤蔓深深禁锢的纯净心灵。

  当离开时,纸飞机在空中飞翔,向马修告别。一双小手在窗前挥舞着,向马修挥着无限的感激之情,还有歌词,组成了他们对马修即将离开的关心和关心。

  “犯错误——惩罚”似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它让孩子们过着像死了一样的监狱生活,没有感情、温暖、幸福和幸福。整个学校充满了冷漠和黑暗。马修的到来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他带着一颗挥之不去的心离开了,但他拯救了孩子们原本破碎的生命和冷漠的心。这也是他作为导师和老师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并不容易。

  在电影的结尾,佩皮诺和马修一起离开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有一次,佩皮诺每周六都会站在门口等他的父亲,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死了,但他仍然坚持着。我认为佩皮诺一直在等待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一个像父亲一样爱他的人。他等着,那个人是马修。

  整部电影紧密相连,微小的细节更加感人。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人性、人情、人生和人心。

  那些愤世嫉俗的孩子也开始了他们独特而精彩的生活。尽管马修先生去世了,但记忆只属于他和他的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诚哉斯言,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灵魂的唤醒、对精神的塑造!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们来说,马修给予了作为老师全部的爱,他犹如牧师一般,引领孩子们走向光明。由此可见,教育,要从爱开始。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君知否?张玉滚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五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君知否?格桑德吉十二年在极危险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毅然上路。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大学。

  扁担窄窄,道路险险,是爱让孩子们成长。他们像马修一样用爱去唤醒、感染学生,春风十里,桃香李艳。

  梦随风万里,一池浮萍碎。好的教育,是引领孩子向上的动力。

  汝可知?支月英在只有十九岁的年纪,独自一人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当教师,三十六年始终坚守在偏远山区,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两代人。汝可知?王丹霞是一名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师,“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是她的追求,她经常教育学生说:“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上职业学校同样有广阔的前景。”

  其实,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一味地教授课本知识,而是要像马修老师一样,正确引导,因材施教,使之走向成功的彼岸。

  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也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没有比爱更好的教育方法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是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的爱心。让我们永远记住:教育,从爱开始!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回到法国家乡出席母亲的葬礼,当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忆。

  克莱门特是一个生不逢时的音乐家,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根本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代课老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畔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他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暴力的手段管这些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一开始,他遇到了种。种困难:一个不愿开口唱的天才、一个暴力、变态、处于危险边缘的学生、校长的阻拦、一个父母在二战中双亡的可爱小孩还有一个不会唱歌的学生。

  但他以他坚忍不拔、沉稳、谦让的性格以及他敏锐的观察力,战胜了种。种困难,组成了一个合唱团。

  他每天晚上都给孩子们写一些适合他们的乐谱。他从简单到很难。但是学生们都学会了。有时候学生犯了错,他还会包庇学生,以防遭到校长的毒打或禁闭。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学生们用天籁的嗓音取悦了他的心灵。可是好景不长,校长在一个星期六把他赶走了。但是,那个父母在二战中双亡的可爱小孩却因为老师们善意的谎言:你的爸妈会在星期六来接你哦。,而每个星期六都在校门口等他爸妈。这次,他又在门口等爸妈的时候,马修老师出现了。于是,马修因为禁不住孩子的请求一次寂寞的孤独,带走了他。让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终究是值得的。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报,就得付出努力。因为努力有时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与一个大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08

【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1-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2-0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荐】06-0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01-2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01-1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篇01-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篇07-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00字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