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建议书>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

时间:2017-06-20 11:05:26 建议书 我要投稿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

  大学不是幻想,不是梦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们伟大的理想。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会满载而归的!而大学老师更是我们梦想实现的领路人!下面小编整理了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欢迎参考!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一

  给老师的建议书

  ——关于如何实现传授知识并提高大学生的能力

  尊敬的老师:

  您好!经过大学一年多的学习和对于现在中国大学教育的些许了解,我有一些关于您在教学上的建议,希望能在您以后的教学中有一点帮助。

  1、在开始一门课的教学时,应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门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以后工作或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是否会为以后的一些课程提供知识准备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得更有方向和动力;

  2、合适的讲课速度。由于大学的一些课程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老师讲课的速度稍微快了点,

  知识点难以理解,自己看课本又比老师讲的少了一些知识点,

  所以希望老师能在课上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讲课速度,毕竟讲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听懂,而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

  3、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最好能声情并茂,至少要有笑容,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一些课程,尤其是工科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老师还死气沉沉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4、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更偏向于思考性的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只顾课本内容。

  对于一些文科课程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像我们学习管理的目标是学会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上课多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培养我们的思考意识,也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更专注;

  5、课本上的内容更新的速度很慢,有很多新的内容课本上没有,所以老师可以向我们介绍您所了解的前沿知识,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

  6、在不影响您的情况下,在下课后可以尽量多留一会,可以让学生去找您讨论问题,因为一些问题当堂解决会更好;

  7、老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在课间时间可以与学生交流,询问在关于课业的问题,

  也可以让我们做一些反馈,这样可以让您更有效率地上课,而且可以让学生和您的关系更亲近;

  8、可以在课上提一些即将或正在举行的相关专业的竞赛,让学生及时了解和做一些准备,也可以做一些简单指导;

  9、应该让有些实习内容更具体,更实在。

  目前学校的有些实习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拿到实习学分,实际的内容名不副实,过程也过于简单,

  结果根本没有达到实习该有的效果。在我看来实习比有些课程更重要,因为亲身经历印象会更深刻,学到的东西会更多。

  以上建议仅仅是我个人拙见,当然也是对自己上课经验和同学们反馈的一些信息的总结,

  真心地希望上面的建议有能帮助到老师。如有什么不合理之处,望老师谅解。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书二

  要开学了,三尺讲台附近,即将是一片书声琅琅。

  大学老师是大学课堂的核心,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更是人文性的。

  天下之大,人各不相同。

  要成为一位好的大学老师,也许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锦囊妙计”,然而,以下10条许多优秀教师总结的经验,相信也值得参考。

  1 尽快记住每个同学的名字

  相信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个画面:

  “这位穿黄衣服的同学,对对,靠近窗口的,你回答一下……”

  对于许多老师来说,只要措辞得当,他们并不介意把这种“点名”方式维持下去。

  然而,我们也许忽略了一种教学愉悦—— 学生被老师叫出名字时的专注、兴奋,这种积极的教学反馈应该得到大学老师的重视。

  现代大学课堂,本科大课动辄200-300人,要记住所有同学的名字,确实很困难。

  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去实现:

  1.记住班级中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同学的名字。

  以这两类同学为起点,慢慢把关注扩展开来。

  直呼其名的表扬比不指名道姓的赞赏,效果要好得多;同样,指名道姓的提醒、批评,效果也比“这位同学”之类的“泛称”要好得多。

  2.了解同学们的家庭、教育背景。

  每位同学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都不同,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大学老师更快聚焦到每一位学生。

  试想一下,如果班里一名同学,父母都是80年代的大学生,家学底子很好,这一信息就会非常吸引老师的关注,老师自然而然就会记住这位同学的名字。

  2 不要迟到

  老师要不要在上课铃响起之前来到教室?

  对于大学课堂而言,得到的答案并不唯一。

  有些老师担心,自己过快来到教室,会使同学们有些拘束,课间的教室氛围过于紧张,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这种担忧很有道理,但也许该“担忧”的并不是“早到”这一行为,大学老师“早到之后做了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上课铃没响,老师应该赋予学生自由和活力,尽量不要用课堂秩序的标准去评判他们。

  同学们也许会对你视而不见,嬉戏吵闹,这时候你不要发脾气,用和善的目光静静观察每个同学,

  坚持几次,同学们会知道,在下课时间,你和他们是可以打成一片的。

  我们要明白,早到之后静静观察学生,是老师为自己争取教育资源。

  在学习压力不大的大学里,课间往往是同学们思维、社交最活跃的时候。

  对于老师而言,观察许多机灵的小脑瓜同时运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果班里几位同学在策划“文化周”活动,其中一个同学突发奇想,解决了问题,

  老师观察到了,在课堂上表扬他“思维开阔”“做法积极有效”等等,绝对会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3 教学形式和手段要富于变化

  前些年,一所211大学的学生发动了一场“课堂革命”,这一事件令我印象尤深,他们的旗帜也极为鲜明——

  “让PPT滚出教室”。

  应上课、考核、备案的要求,PPT教案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课堂的“标配”。

  PPT在课堂的`推广才不到10年,它可流通、可编辑、内容全、表现力强等特点远胜于传统板书,为什么它会受到排斥?

  在现代大学里,会用PPT的老师太多,而会教学的老师太少。

  一切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核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给任意一方提供方便。

  真正的大学老师,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关爱学生的“多面手”,不仅在教室里能上课,在教室外也能讲学。

  形式、手段的变化,也是师生一份难得的感动。

  我曾经见过一位中年教授,一天晚上上选修课,突然间停电了。

  这位老师非但没有被打乱节奏,反而抛开书本、天马行空,讲得更生动灵活,富有情感。

  一片黑灯瞎火之中,学生们举着亮屏幕的手机,专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那一刻,时光美好得仿佛停止了一样。

  过了许多年,这位老师依然感叹“从今以后,也许再也碰不到这样夜晚了”。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热闹的课堂,有可能是哗众取宠的“虚假繁荣”“泡沫经济”,教学效果不一定很好。

  一个让学生受益颇多的课堂,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要时刻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细细体味课本的文章、案例。

  老师的提问必须精心结构,保证思维的深度、严谨性、讨论性。

  比如论述“小提琴手”在一个乐队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然后提出“小提琴手是一个乐队中最重要的构成”的结论,号召同学们进行思考。

  在逐渐讨论中,他们从起初的“感觉不妥”,会深入到逻辑领域,得出“ ‘必不可少’只能论证必要性,

  不能得出‘更重要’的比较结论”这一信息。

  通过类似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5 第一堂课很关键

  大学课程的第一堂课包含着许多信息:

  1.老师和学生相互了解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3.学生对老师教学特色的了解

  4.老师对学生知识接受模式的探索

  ……

  上好第一堂课,往往为今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定下一个基调。

  所以,老师一定要精心备课、把握好教材和相关材料,对整个课堂的转承起落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好教具。

  在课堂上,尽量保持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才能,彰显观点。

  上好第一堂课,意味着这门课程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6 趣例和笑话,成就一个好课堂

  幽默是沟通的艺术,它对于一个成功的大学课堂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真正的“趣例”和笑话,和哗众取宠、讲段子等等,完全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趣例是教学的延伸,它可以活跃课堂、促进接受效果。

  老师讲一个非常贴切的趣例,学生会记得很久很久,忘不了这个趣例,就忘不了其中的知识点,也就忘不了这位老师。

  讲趣例,能让同学与老师的距离更为贴近。

  一方面会促进此前的知识吸收,另一方面也会创造出师生交流的机会。

  7 多给自己充电

  “成为大学老师”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相反,它意味着你“有章可循”的学习已经基本走到头了,接下来你提升自我的路,将更为艰难。

  曾经有一位前辈和我说,大学老师无非就是做到两点:第一、关爱学,第二、知识水平过硬。

  大学老师需要关注许多领域,比如“学生”这一群体,有追求学术的同学,也有一般同学。

  这就要求一位导师能上好普通的课堂,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术水平,去帮助想要追求学术的同学。

  针对课堂,老师需要翻阅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

  并主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把阅读所得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

  或许有些老师会问“我又不是教育学院的老师,这么多领域,我怎么兼顾得过来?”

  知识到了一定层面,总是相互打通的。

  关注这些杂志,不仅能促进老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还有可能为你本专业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新思路。

  8 知错就改,不怕向学生道歉

  “言多必失”,在课堂上的另一种衍生,很有可能是“学多必杂”。

  学杂了,就容易混乱。

  比如李白和李贺搞混了,杜甫和杜牧搞混了等等。

  如果你讲错了,或者某些做法处理错了,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被影响人认错,向学生们道歉。

  但如果不知错就改,今后无论再怎么努力,你都无法再赢回学生对你的信任。

  男儿膝下有黄金,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更胜黄金。

  当老师承认错误公开向学生致歉,做人、做事、歉意的内容,都会成为一种鲜活、可贵的教育资源,它带来的积极效果是非常大的。

  9 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私

  聪明、诚实的学生谁都喜欢,但作为老师,学生的情况是不可控的。

  退一步说,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就大学4年。

  有的同学起点很高,但成长的高度有限;有的同学起点很低,但前途无可限量,4年时间,作为老师又能看得多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