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教案频道 /jiaoan/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教案频道 /jiaoan/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曲折线、波浪线、弹簧线等几种常见线条的名称及绘画技巧。
2、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积极参与活动。
3、感受色彩的美丽,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油画棒人手一盒。
2、各色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出示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
(2)提问:“作品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你认识哪些线条宝宝?”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示范不同线条的画法。
(4)幼儿跟教师徒手练习画不同的线条宝宝。
2、教师示范完整作画。
(1)用自己喜欢的`蜡笔画不同颜色的线条宝宝
(2)强调使用颜料的时候先让刷子先生喝点水,舔舔毛,从一头刷向另一头。
3、幼儿作画,家长适当参与。
4、评价作品
(1)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设计制作能力。
2,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技巧。
教学准备
(1)搜集并压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树叶数十张。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情况)。
(二)导人新课:
1。树叶的形状,老师带你们到秋天的小树林里找树叶,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树叶形状最多。(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
2,认识树叶的不同形状。教师:我们把常见的树叶概括成几种基本形体。同学们也动手找一找自己带来的树叶的不同形状。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教师: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卵形、掌形、针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树叶为材料,拼制、粘贴成一幅漂亮的工艺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树叶贴画。
2.读画:出示课本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叶贴画。
1。首先让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及构思。
2,接着分析各种图形是由什么形状的树叶拼贴而成。
3。最后注意画面的完整、构图的合理性。
(三)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
1,构思设汁画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让落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从两条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画面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把构思设计好的主题,用铅笔先画出草稿,布局应注意均衡、大小适中、画面合理。
3,选择与主题相应的树叶,有的.还可以进行修剪加工。根据情况利用好树叶的背面及叶柄。
4,拼摆,用胶水或双面胶粘贴在卡纸上,压平。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顺序。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一张有生命的小动物的画,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路。
(五)展评作品,欣赏小结。
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评议D
2。总结并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精美的美术工艺品,装扮我们的家或教室。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①幼儿喜欢美术创造,积极思考,乐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②幼儿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沟通,交流。
【活动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太阳、房子,刺猬、鱼的图片各一张,白纸若干,双面胶,《魔法宝宝捉迷藏》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魔法宝宝捉迷藏》(利用故事情景把孩子们引入主题)
师:调皮的三角形宝宝找不到哥哥姐姐了,这时正伤心的哭了起来……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三角形宝宝找到哥哥姐姐吧!
2、找一找(找朋友的方式给三角形宝宝找哥哥姐姐)
师:小朋友们我们左边是三角形宝宝,右边有太阳、房子、刺猬、鱼,你们猜猜哥哥姐姐藏在哪里了?
小结:通过自主交流发现物体的共同点,由三角形变形而来(三角形变成的房子、刺猬、鱼便是三角形宝宝的哥哥姐姐)
3、想一想(开动脑筋,想一想三角形还可以变成哪些东西?)
例如:雨伞、蘑菇、花朵等
小结: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哪怕她想象出来的东西你无法理解,她敢想就值得肯定!
4、变一变(孩子们动手操作,画一画属于自己的魔法图形)
5、看一看(图片展示,看看三角形都变成了哪些东西,也对爱思考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肯定)
结束部分:魔法宝宝办聚会(利用“聚会”活动,让孩子们找到更多的魔法宝宝)
教师总结:教给孩子异想天开的能力往往比完成一副美术作品要困难的多,然而这才是作为幼儿教师真正应该给予孩子的东西,是能力而不是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边,体会花边的秩序美、
2.能描绘出或剪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纹样;
3.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刻苦、认真、细心的好学风。
教学重点:设计好单元形,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表现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案的图片,螃蟹图片6个。学生:彩纸、剪刀、水彩笔、各种瓶子、杯子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实物,接触花边。
1、出示一块印有各种花边的围巾和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小包,让学生观察;
2、说出共同特点:都有美丽的.花边装饰。
(二)课件欣赏图片,寻找花边。
1、《古代帝王画像》,让学生寻找花边。
(领口、袖口、长袍、鞋子、坐垫、地毯等地方)
2、《古代建筑》。
(屋檐、墙壁、门框等地方)
3、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
(三)寻找生活中的花边,了解花边的作用。
1、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用花边装饰的东西。
2、学生讨论,回答。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边装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那么漂亮,那么精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美丽的花边》。(屏幕出示课题)
活动二:寻找花边的规律
(一)单独纹样
1、(电脑演示)蝴蝶带着蝴蝶花边出现。
2、问:这条花边是有什么组成的?(蝴蝶)
3、(电脑演示)将单独纹样用框表示出来。
4、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
(二)一定的规律
1、(电脑演示)出现另一条蝴蝶花边。
2、问:有什么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
4、师用箭头表示出排列的规律。
5、问:还有没有别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并用箭头板画规律)
6、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用心,就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花边。
问:是不是单独纹样只能是蝴蝶之类的图案?有没有别的图案可以当做单独纹样?
2、学生讨论、回答,师出示教具。
3、小结: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呢功能给人带来美感的图案都可以当作单独纹样。
4、快速欣赏多条花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三、讨论花边的绘制方法。
1、学生回答,师补充。
2、播放录象
(1)橡皮泥制作花边;
(2)毛芋雕刻成一个单独纹样后排列印成花边;
(3)毛线编织花边;
(4)复写纸画花边。
(5)剪花边。
活动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贴到瓶子或杯子上。
学生作业。
活动五: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师评。
札记:
曾经听过上海的特级教师陈寿亭老先生上过这一课,当时他将一张长纸条经过折、剪、刻等造型手段,使其成为一段镂空的花边。然后他用湿抹布均匀的擦了一下黑板,把镂空的花边按在上面,然后他用黑板擦在黑板槽里用力的蘸了些粉笔末,轻轻的在花边上面和四周拍了拍。待他小心的揭下花边时,黑板上便出现了一条清晰的花边,而且等它干了后用黑板擦很难擦掉。当时我对这个环节印象很深,所以在上这一课时便把这项“表演”借用了过来。学生们果然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要求:“再来一遍”。这一次我特意把制作花边的要领加以强调,由于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看,所以听得特别认真。等到制作的时候,作业效果非常好。这使我反思:陈老师在多年以前就能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在课堂上设计许多蕴含着美术知识或技法的、让孩子们“拔不下眼”的小游戏或小魔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大张旗鼓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却在模仿他的做法,真是惭愧。教师的素养和专业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面对新课程,我们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了……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8-05
美术教案[经典]09-11
美术教案【精选】09-29
大班美术教案11-14
关于美术的教案06-21
创意美术教案07-23
(优秀)美术教案01-14
大班美术教案01-24
美术教案【热门】01-10
美术教案(集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