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装糖果年龄段:小班
活动目标:
1、区别糖和盘的颜色、形状的不同,进行颜色、形状的对应归类。
2、有兴趣的装糖,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绿)和(圆、方)盘子若干,各种糖果剪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糖和盘”
1、老师这里有许多糖,这些糖一样吗?
(1)引导幼儿说说糖在颜色和形状上的不同
(2)发挥想象:猜测每种糖的口味
一、装一装:糖果
1、出示盘子(红、绿;方、园的盘子)
2、观察盘子的不同:请你帮老师将这些糖果装近糖果盒里,好吗?
(引导幼儿说一说:如何分类放糖?)
3、个别幼儿操作:
红(绿)的糖装在什么糖果盒里?
圆(方)的糖装在什么糖果盒里?
4、儿歌:红的糖装进红的盘(方的糖装进方的盘)
绿的糖装进绿的盘(圆的'糖装进圆的盘)
5、难点:还可以怎样装糖果?
(1)图案一样的糖果装在一起。
(2)每个盘子放相同数字的糖果。
三、吃糖果
1、小朋友,谢谢你们,老师要分糖给你们吃。
2、你一个,你一个---;许多糖分成了一个一个
(对“1”和许多进行巩固)
3、请小朋友来分糖,一个糖分给你,你一个、你一个??
活动名称:《送礼物》年龄段:小班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的游戏情境,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能按大小进行相应的匹配。
活动准备:大小娃娃各一只、大小椅子各一把、大中小盘子各一个、同类不同大小的蔬菜、大小锅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情境:今天,小四班来了两位客人
(1)出示大、小娃娃:“它的名字叫大大(小小)”
(引导幼儿礼貌用语,向大大、小小打招呼)
二、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1、“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
2、“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三、送礼物
要求:幼儿目测比较礼物的大小,对应送给客人
(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材料,个别幼儿进行操作
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游戏结束: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1是2。
2、理解2的实际意义,能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学习数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内容】
学习2的形成,知道1添1是2,理解2的实际意义,2代表任何数量是2的'物体,如2可以代表2个娃娃,2个皮球等。
【活动建议】
1、准备每人一套1和2的数字卡片;2个娃娃,2个皮球,2盒积木;画有数量为1、2的不同物体的图片一幅。
2、重点是学习2的形成,理解2的实际意义。
3、组织形式
(1)教师演示玩具,幼儿点数,知道1添1是2,如教师先出示1个娃娃,幼儿点数后再出示1个娃娃,问幼儿现在是几个娃娃。处幼儿点数后说出是2个娃娃,教师告诉幼儿1个娃娃添上1个娃娃是2个娃娃。1添1是2,并用数字2来表示。出示皮球、积木等以同样方法进行。
(2)寻找游戏,理解1、2的实际意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寻找相应数量的物体,如让幼儿说说画面上是什么,并找出画面上什么是1个,什么是2个,并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还可以寻找自己身上什么是2个的,如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2、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活动准备
兔子、萝卜、蘑菇图片,幻灯片,图形拼图2幅,各类几何图形散放到桌子上,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体态动作复习3的数数。
拍手拍手,123;拍头拍头,123;拍肩拍肩,123;拍腿拍腿,123。
二、小兔子找食物。
“小兔子出去找食物,走着走着,采到了一个大蘑菇。又继续走,找到了一个大萝卜,小兔子带着蘑菇和萝卜,高高兴兴回家了。”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找食物所走的'路线,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三、认知三角形特征。
每人从各种图形中找出一个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
四、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哪些物品像三角形。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像三角形的物品。
2、观看教师搜集到的像三角形的物品图片。
五、小小魔术师。
1、观察三角形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2、我是魔术师。
幼儿用三角形拼摆,教师巡回指导,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3、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体现了生活的观念,从生活的视角关注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活动内容进行教学,确实能让幼儿很富有兴趣地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地探索知识经验,能获得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相应的综合能力,并反过来用获得的数学经验服务于生活。数学活动“礼物”,也是来自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经验是这样的:到别人家去做客,一般会给主人送上一份礼物,于是,我就从这一礼物入手设计了一堂送教下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表述礼物——感知礼物——分享礼物的情景中来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会把实物与图片对应归放在一起,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体验分享礼物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实物与图片对应归放在一起。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体验分享礼物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自备各种礼物,相应的`实物卡片、数卡。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表述礼物。
(1)王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包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礼物?
(分给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礼貌地说“谢谢!”)。
(2)和旁边的宝宝说一说,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大胆完整表达礼物名称、颜色、形状等,并能正确使用量词:根、盒、瓶、包等)
2、按图归放,感知数量。
过渡:王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糖、巧克力、火腿肠、酸奶、马蹄酥(一一出示图片),那每一样礼物有多少呢?(建议幼儿按图片来归放礼物,以便数清楚有多少。)
(1)请宝宝们按照图片把手中的礼物归放在一起。
(2)一起来数一数、说一说,每样礼物有多少。
(感知礼物的数量,大胆说出每样礼物的总数:一包珍果糖、两盒巧克力、三根火腿肠、四瓶酸奶、五个马蹄酥,老师送上相应的数卡。)
3、分享礼物,体验快乐。
(1)宝宝们喜欢这些礼物吗?好,我们先来分享我们江阴的特产——马蹄酥,其余的礼物呢,我们带到教室里去分享。
(2)什么叫分享?(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吃,有玩具、图书大家一起玩一起看等。)
(3)这么多人怎么吃圆溜溜的马蹄酥呢?(用刀切一切,分一分,变成许多一小块。)
(4)分享马蹄酥。(鼓励幼儿两人合作:一人端马蹄酥,一人戴着一次性手套发给客人老师品尝,并说一句话:请吃江阴特产——马蹄酥。)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比较 5 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为每名幼儿准备一份教具, 包括:4 只兔子纸偶、一个篮子, 篮子内有3 个胡萝卜。并把一些胡萝卜藏在娃娃家内。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 告诉幼儿,农夫带来了一篮胡萝卜给兔子吃。请幼儿从篮子逐一取出胡萝卜放到兔子纸偶面前。
2.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
3.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有多少只兔子?
有多少个胡萝卜?
兔子比胡萝卜多还是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胡萝卜比兔子多还是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胡萝卜足够分给兔子吃吗?
4. 告诉幼儿原来农夫不小心丢了一个胡萝卜,现在不够分给 4 只兔子吃,请幼儿到娃娃家找一个胡萝卜出来,分给第四只兔子。
5. 请幼儿完成主题书第 17 页的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饼干的种类,形状很多,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
知道饼干的种类,形状很多,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并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方形饼干的小包装),食品盘子5或6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3或4个几何图形片),瓶子娃娃(雪碧瓶子制作的瓶娃娃,嘴巴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认认、尝尝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2、教师:饼干宝宝真多呀!看看饼干宝宝长得一样吗?(幼儿打开小包装饼干,仔细观察。)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方形;有不同颜色;有的上面还有花……
4、教师:闻一闻饼干香不香?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饼干吃在嘴巴里有什么变化?
二、瓶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瓶宝宝嘴巴的形状。
老师出示瓶宝宝: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瓶宝宝,看看这些瓶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瓶宝宝,发现瓶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三、瓶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教师出示图形片:瓶宝宝肚子饿了, 我们一起喂它们吃"饼干"吧!这是瓶宝宝吃的"饼干",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2、喂瓶宝宝吃"饼干"。教师:这么多的瓶宝宝要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3、幼儿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瓶宝宝,给你吃"**"饼干。
4、幼儿自主地选取一个小盘子和几块饼干,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应形状的"饼干"。(幼儿把小盘子里各种形状的"饼干"喂完)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做分饼干、尝饼干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4
小班数学教案糖果11-03
小班数学教案:修路07-19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7-21
(优选)小班数学教案07-26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03-28
小班数学教案:找朋友06-09
小班数学教案 15篇02-16
小班数学教案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