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

时间:2024-04-15 11:40:3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1

  [教学目标] 1. 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虾”2个生字。2. 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 重点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涛涛家乡的美。4.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家乡的美。

  [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吧——

  (课件展示:各地风光图片) 配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看了这么多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高山、绿水、草原、城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有几个小朋友呀还把自己的家乡画了下来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课题——《画家乡》

  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2、质疑:读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谁在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要画自己的家乡呢?……

  (板书:谁画?在哪里?为什么画?)

  3、师:你们都很好奇,沈老师也很想知道,那就让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

  (2)想一想,谁画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啊,我们的生字宝宝要来考考大家了,你能认出它们吗?

  (1)自己先读一读。(生字出示在大屏幕上)

  师:你读下来,在字音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呢?

  (2)开小火车检查生字的认读。(利用生字卡片读)

  随机分析部分字的字形,如:虾、捡、原、贝等。

  3、检查课文朗读

  师:小朋友们的生字读得真好,现在生字宝宝躲进了句子里,你还能准确地读好它吗?

  (1)出示句子:

  A、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B、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C、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指名读,对于错误的句子可以齐读。)

  4、课文内容梳理

  师:句子也读得这么正确和流利,小朋友,你们真棒呀!那么,课文里讲了谁画家乡?

  (指名说一说)

  师随机板书:涛涛 山山 平平 青青 京京

  师:你能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课文里讲了 、 、 、 ,还有 在画家乡。(指名说)

  那么,他们各自的家乡都在哪里呢?(指名说一说)

  出示句子: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齐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师:是呀,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乡,可是他们为什么要画下来呢?

  (生:因为美丽、爱)

  出示: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谁来读一读?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让学生理解“爱”和“美丽”)

  齐读

  四、精读第2自然段,指导感悟:

  1、师: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会说:蓝蓝的`大海,捡贝壳的涛涛,海鸥在飞来飞去,一艘艘的轮船,五颜六色的贝壳等等)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说得多好啊,那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2、出示第2自然段: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师: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并想想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美?

  3、指名交流,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师:你觉得哪句话很美,美在哪?(这里的学习次序可以随着学生的回答来呈现)

  句A: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那么……那么……”在这里说明了不是一般的“蓝”和“宽”,而是非常的蓝,非常的宽,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理解“蓝”写出了海水的颜色,“宽”写出了大海的无边无际。

  师:你能用“那么……那么……”说话吗?

  句式训练: 那么 ,那么 。

  再回到课文中的句子,齐读。

  句B: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理解“一艘艘”和“装满” (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 )

  谁能把鱼虾的多带给大家呢?(指导朗读)

  句C: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

  看图让孩子们说说,如:“金黄的海滩”“美丽的贝壳(说说贝壳的样子)”“赤着脚”等来感受涛涛的快乐心情。

  读读句子,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4、师:小朋友,你喜欢涛涛的家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5、师: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 让我们帮助涛涛把他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吧——

  (齐读第2自然段)

  6、小结(师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涛涛的家乡在——海边(板书)。……那么,其他几个小朋友的家乡又美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调皮的生字宝宝也喜欢上了美丽的贝壳,你还能正确地读出它们吗?

  (指名读)

  2、指导书写:“贝、虾”

  六、回到质疑,擦去问号: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知道了“谁画家乡?”(生: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擦去第一个问号)“他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生齐说梳理课文内容时的五句话)(擦去第二个问号)至于“为什么要画?”我们已经知道了涛涛画家乡的原因是——生:他的家乡很美,想让大家一起来看看。不过,这个“?”沈老师还不能把它擦掉,等我们了解了所有的孩子画家乡的原因时再擦掉它吧。

  七、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谁画?

  山山 在哪里?

  平平 为什么画?

  青青

  京京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2

  教学目标:

  1 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写字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家乡,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谈话: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吗?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 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3 学生再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并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4 小组合作,组长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5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6 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7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

  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宽大 鱼虾 小脚 捡贝壳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认读词语:

  宽阔 鱼虾 大脚 贝壳 原来 奔跑 秘密 一匹 城市 高楼

  2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课文

  1 回忆前几段的学习方法。

  2 学生在四、五、六自然段中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3 汇报自学情况:

  (1)抢认生字:奔、原、密、匹、市、楼

  (2)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4 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三、看图,指导背诵。

  1 看图提示背诵。

  2 看文听老师朗读。

  3 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指导书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3

  一、平平的家乡

  a.谁来交流?你去了谁的家乡?请你先把他读一读b.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的,站起来一起读一读c.读了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交流(我知道了平平的家乡在平原、我知道了平原很平坦也很宽广-------书上用了那么平坦、那么宽广写出了平原的美丽,你能不能读好他呢?随机指导读好第2句话(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我知道了那个小女孩就是平平-----是呀,看平平怎样?(开心、高兴)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学生说

  谁也能高兴的读读这句话)

  b.随机指导第3句(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c.颜色真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二、青青的家乡

  京京的家乡其他小朋友你去了谁的家乡呢?知道了什么呢?快来说说吧!学生交流并读读有关句子

  1、城市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站起来读读吧!你们知道了什么呢?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

  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城市里也很美,京京也画不下,他也想请你来说说,还有哪些景色?随机出示图片让我们也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2、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小。青青的家乡还没去呢,哪些小朋友去了呢?快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吧?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

  一眼望不到边草长的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草原景色很美很美,青青画不下,她拍了几张照片,让彭老师带来了,随机出示蒙古包

  骆驼青青家乡美吗?请你自己喜欢的形式美美的读读吧![我有意识的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等环节,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课堂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 齐读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

  小伙伴的家乡多美呀!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这个环节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四、指导背诵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家乡,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指名背

  同桌互相背[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自由读,尽情表达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五、拓展训练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

  涛涛 山山 平平青青京京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夸家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学生自由说

  (1)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彭老师知道小朋友在美术课上也把他画下来了。

  (2)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家乡很美,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学着这五位小朋友的样子把家乡介绍一下吧!

  (3)学生自由介绍、指名上台说。

  (4)课文中小朋友的家乡很美,我们小朋友的家乡也很美,希望我们小朋友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5)听歌曲[新课程,新理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让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再现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丰富课文内容,感受盎然的情趣,启动创造,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画家乡大山大海 平原城市 我的草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4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脚”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汉字。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教师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赞家乡,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家乡。

  教学重点:识字和热爱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挂图及分组绘画图片。

  教学时间:40′×2

  具体安排: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感受美丽的景色。背诵课文。

  3、画家乡、赞家乡。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导言:同学们,每当明日当空时,我们不由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大家一起背给老师听一听。(齐背)是呀!每个人都有生育养育的地方,那就是家乡。现在,我们一起跟随孩子们到他们各自的家乡去看一看、逛一逛。

  2、板书课题,提出疑问。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言,生看图欣赏(感受语言的美)

  2、师提问①哪些孩子们画了家乡?②他们的家乡在哪儿?

  相机板书:

  涛涛

  山山 画家乡 青青

  平平 京京

  热爱 赞美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师板书。(孩子们 、 画家乡)

  (过渡)他们是怎样画自己的家乡同时赞美家乡的`?

  2、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图画。想想:涛涛画了家乡的哪些景物?(指名说一说)

  ②出示生字卡片、认记。

  ③读相学句子、感悟。

  ④画一画他的家乡a、标句子。

  b、体现家乡美的句子用“﹋”画出来。

  ⑤指导朗读句子并体会,“那么……那么……”等句子含义。(喜爱之情)

  ⑥(过渡)面对这么美的家乡,涛涛在干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⑦(过渡)我们一起到涛涛的大海边玩耍,好吗?(齐背第二自然段)

  3、分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

  4、汇报学习(出示挂图——生纷纷描绘声绘色家乡之美——他在干什么)

  5、相机板书内容,据板书

  ①分段背诵课文

  ②练习用“那么……那么……”说话。

  ③词型a、又 又 , 来 来

  b、( )的稻子,( )的棉花……

  四、课外延伸

  课文从五个孩子画家乡的角度描绘了浩瀚的大海,连绵的群山,辽阔的平原,茫茫的草原,现代化的都市,展现了祖国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表达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1、展示图画(花园、果园、菜园、池塘、庄稼……)

  2、夸一夸,我的家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5

  教学要求:

  1、向学生展示祖国北方的迷人风光,表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2、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课文

  3、培养读书能力

  重点:识字和写字

  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并合理想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导学生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喜欢的句子

  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见过什么样子的山村?

  2.这节课,我们一起到作者的家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下读不准的字

  2.再读课文,不仅把字音读准,还要想一想小山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子的'印象/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

  3.指名一学生读课文,另一个学生指图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

  小结:观察图画的方法,从上到下,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一片、开满”想象满山鲜花。

  5.教师范读

  6.这就是你的学校,你想对城市的孩子说什么?

  7.读出你此时的心情来

  8.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⑴.自由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⑶.集体读课文

  三、扩展想象:

  弯弯曲曲、伸向远方的山间公路,会给小山村带来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6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宽阔的钢铁大街车水马龙;夜晚的银河广场流光异彩;广阔的草原一碧千里;羊群悠然漫步,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包头。你们爱我们的家乡吗?有几位小朋友用画笔也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一同走进24课《画家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质疑(谁画?在哪?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教师出示预习锦囊,学生自由读课文。

  预习锦囊:

  画出生词

  2标出自然段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生字闯关

  第一关:带音词

  第二关:去音词

  第三关:单独字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三、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一)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前质疑的问题。

  (二)解疑。师相机板书。

  解决问题一,谁画家乡。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解决问题二,他们的家乡在哪?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问题三,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解决

  (三)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你最喜欢哪个?生自主选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海边(第2段)

  1、找到描写海边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海边图及课文。师范读。

  3、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一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从哪知道海很蓝很宽。指导朗读“那么……那么……。”

  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

  出示对比句“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说说喜欢哪句?为什么?“一艘艘”说明船多。“满”说明鱼、虾多。

  读出船多、鱼虾多

  那个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如果你是涛涛,心情会怎样,(高兴),高兴地读读这句

  6、回读全段,指名配乐美读

  B、平原(第四段)

  1找到描写平原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平原图及课文

  3数一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为什么喜欢?从哪知道平原很平坦,宽广?指导朗读好“那么……那么……”

  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颜色美,“金黄”“雪白”“碧绿”读出色彩多的样子,菜地很大。指导朗读“一大片一大片”

  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鸡、鸭”要读出喜欢,高兴

  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读出高兴的语气

  6全段回读

  C、其他段落指导方法同上

  (四)除了XX的家乡还喜欢哪儿?生自选

  (五)出示第2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读读本段课文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3与小组内伙伴交谈

  4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六)小组合作学习本段(由学生兴趣的选择)

  (七)小组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方法同上

  四、学习生字

  出示本课学习的两段课文中的生字,生齐读。

  说说怎样记字形。

  师范写难写或易错字。

  组词。

  生描红。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XX和XX家乡的美丽,下节课我们还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感受XX、XX和XX家乡的美景。

  六、作业

  继续读熟这篇课文。

  搜集自己家乡的图片,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二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继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剩余三个小朋友的家乡,指导方法同上。

  指导段落朗读“那么……那么……”时进行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海边的贝壳那么___,那么____。

  那里的海水那么___,那么____。

  _____那么___,那么____。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积累背诵。

  三学习其余生字

  生认读生字,齐读

  说说怎样记字形

  师范写难写的字或容易写错的字。

  组词

  生描红。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夸夸我的家乡

  六板书设计

  涛涛海边图

  山山海边图

  平平平原图

  青青草原图

  京京城市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7

  教学要求:

  1、了解自己的家乡——西塘的民俗风情,文化环境。

  2、会说我的家乡在西塘,我家乡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

  3、培养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了解家乡西塘的特色。

  教具准备:部分土特产的实物。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周末的时候都在哪儿玩?

  (学生七嘴八舌,一般回答会有:在家里做作业,在辅导班学琴棋书画,跟妈妈逛街……抓住部分延伸:在街上你看见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多样,兴致勃勃谈见闻,有学生谈到游客就顺势带出,如果没有提及则教师可做倾向性引导:你们说大街小巷里那些垮着个大报,带着相机的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公公婆婆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呀?(旅游)

  我来当当小导游

  1、咱们家乡真是太美了。引得这么多外地游客们纷纷来这儿旅游,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呢!那么,当我们碰到这些外地来的客人咱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

  3、反馈。师小结:小朋友们想法可真多,不如咱们来当当小导游吧,你们愿意吗?

  分板块进行

  水乡风情

  集中几处小桥流水景致介绍

  a、送子来凤桥——它名字的来历

  b、烟雨长廊——西塘的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中外游客。西塘街道大多有廊棚覆盖,使商贾贸易、行人过往无雨淋日晒之忧。廊棚沿河一侧有的还设置靠背长椅,供人休息。廊棚多为木架瓦顶,一般宽2-2.5米,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总长达近20xx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其中有一段最为雅致出色,有翻轩两层雕刻花纹,令游人叹为观止。(师生合作讨论、介绍)

  c、弄堂文化——石皮弄为代表,快度、深度介绍,去过的同学描述描述。

  2)古镇历史

  西塘历史上民间风俗十分活跃,有逛圣堂、城隍庙会、护国随粮庙会等,这些传统风俗均以民间的文化活动为基础,所表现的形式有舞狮子、跳加宫,打莲湘、麟麒送子、财神送元宝、踏白船、抢轿等。(围绕一个较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讲讲你知道的故事)

  3)特产集锦(结合实物展开)

  说说你所知道的咱们西塘的特产有哪些?

  ——八珍糕。(小资料:八珍糕选用山药、茯苓、芡实、米仁、麦牙、扁豆、莲肉、山楂等八味草药以优质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此糕青黑发脆,初以能消小儿疳积而走俏,后由于选料考究、加工精细、口感香甜,且益脾胃,成为江南名点,享誉百余年而不衰。)

  ——荷叶粉蒸肉。(小资料:荷叶粉蒸肉为古镇的传统名菜,五味调百味香。采用适宜的五花肋肉、五香炒米粉、豆腐衣和新鲜荷叶,配上丁香、八角、酱油、甜面酱等调料精制而成,此菜风味独特,肉质酥糯,清香不腻,既可下酒,又可作点心,且充分发挥荷叶解暑清热,散淤止血的药理作用。)

  ——熏青豆。你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吗?味道怎样?

  ——黄酒。做个“小小创意家”:为我们家乡的酒想一条广告语。

  4、课堂理论

  老师是从遥远的大西北来的一位游客,你打算怎样给我介绍你的家乡?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以游客身份询问、引导并作评价鼓励)

  三、课外延伸

  说一说:把你知道的动人西塘说给你的亲戚朋友听。

  画一画:把你看到的美丽西塘用五彩的笔画在纸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8

  【教学设计思路】

  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 、(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重点突破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要求:

  ⑴ 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⑵ 读后标出自然段。

  思路: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⑴ 内容: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⑵ 形式:

  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

  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2、读课文,感悟语言:

  ⑴ 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② 说一说:指出联系。

  ③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说明:

  第二、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二)

  ① 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 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③ 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 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① 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三板块:

  3、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 自读后指名读。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家乡》】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4

小学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案11-03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04-03

小鱼的梦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4-0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15篇11-04

小学语文教案11-19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6

小学语文教案11-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