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时间:2024-06-01 08:19: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国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三角形。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1)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补充:顶点

  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

  二、探索三边关系。

  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

  (2)生围

  (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

  (4)质疑: 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

  (5)小组合作研究

  (6)交流:有时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探究第一个条件:

  (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边围成三角形?

  (3)交流并检验

  (2)小结: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红边和黄边的长度和就必须要大于蓝边。

  3.探究第2个条件。

  (1)固化条件1:4组判断

  (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

  4.探究得第3个条件:

  (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

  (2)讨论并验证

  (3)小结:还要符合第3个条件,黄边和蓝边的和要大于红边。

  5.形成结论。

  (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

  6.优化判断

  (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

  (2)优化判断:

  长边+短边>中边 长边+中边>短边 短边+中边>长边

  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

  b.判断说理

  c.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

  (3)巩固

  三、全课总结。

  四、解决实际问题。

  路线判断。

  五、拓展提高。

  固定边7厘米、3厘米,配一条活动边。活动边可以是几厘米?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角形的认识】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线段12-21

认识三角形教案06-22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06-14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05-17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03-28

幼儿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01-29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梯形01-17

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认识时钟01-09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粗细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