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

时间:2024-06-04 14:58: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页例1、例2的内容。及练习一2、3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几何组合体。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吗?现在和老师一起来搭一搭积木(用积木摆了一个几何组合体,)观察这个几何组合体,你知道下面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吗?(出示课件找生回答)

  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把练习一的第一题在这里以动态形式出现,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眼观察了一组几何组合体,想不想亲自动手摆一摆呀?别着急,让我们来看一看大屏幕,看题中给提出了什么要求。(出示课件例1)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认真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摆的。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①、呈现摆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摆法?(指定学生上台展示,反馈全班同类型的摆法有多少)

  ②、观察验证。(出示课件)

  ③、揭示方法。

  (4)应用体验。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到的还是3个正方形,你会摆吗?快动手试试吧!摆完后小组交流你的摆法。

  预设:放在后面被遮挡住或放在前面遮挡都行。

  师:刚才我们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组合体,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几何组合体,摆法是多样的。摆法虽然很多,但是有规律可循。都是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摆正方体,然后只能在它的前面和后面添加小正方体,不能添加在上、下、左、右面。

  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下面用我们的发现来解决问题吧!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2题(学生进行操作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只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增加体验练习,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 、根据三个面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下面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形状吗?(出示课件教材例2)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教师:现在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可以怎样摆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后再动手。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的经验,这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还原的逆向思维。)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教师:谁来介绍你的摆法?(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

  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摆出来的图形一样吗?

  教师:通过拼摆,大家了有什么发现?

  小结: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通常有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这里根据看到的三个面摆小正方体方法的确定性,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后结果的确定性,注意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过渡到空间想像与分析推理。当然,有时候有三个面摆放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还需要结合进一步的信息去确认,这里不作要求。)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下面你能用自己的发现来完成挑战吗?我们来动手试试吧!

  1.完成第2页“做一做”

  教师:可以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再动手摆一摆。

  2.完成练习一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视图通常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形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分享收获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内容

  教学反思

  例1和例2的教学,是从把一个或一组立体图形从固定摆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决定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样子及形状。而通过例3的拼搭活动、实践操作,学生对原来的想想变成了现实,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提升。学生也明白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就学生来讲,本单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学更觉轻松,教学效果也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物的展示,作为学生来讲,无论是单个立体物体还是简单的组合立体物体,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准确辨认。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24

《给物体分类》教案03-09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05-02

五年级单元作文11-08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10-29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06-04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04-3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23

五年级下册作文12-2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