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谷雨的教案

谷雨的教案

时间:2024-08-02 13:21:27 教案 我要投稿

谷雨的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谷雨的教案

谷雨的教案1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欣赏谷雨美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重;

  3. 能够通过童话剪纸的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1. 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差异大,不同的孩子们,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认知层次也不同。

  2. 剪纸活动难度较大,有些孩子可能需要老师的`辅导。

  教学方法

  本次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点:

  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与书中的描写产生联系,帮助孩子们形成“形象思维”。

  2. 语言表达:通过询问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然环境中的美丽和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剪纸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可以对孩子们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评价。

  2. 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了解和评价孩子们的表达和思维水平。

  3. 通过孩子们的制作作品,对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谷雨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谷雨节气的自然气息和文化氛围。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一、谷雨节气的含义与特点

  1、介绍谷雨节气的含义,即“雨生百谷”之意,强调此时降水对农作物的重要性。

  2、描述谷雨节气的特点,包括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农作物生长旺盛等。

  二、谷雨节气的习俗

  1、讲述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如摘谷雨茶、吃春、赏花、祭海等。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含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

  1、观察记录:让学生观察谷雨节气期间自然界的变化,记录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剪纸牡丹、谷雨节气卡片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种植花卉、蔬菜等农作物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节气知识,引出谷雨节气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

  1、教师讲解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谷雨节气的自然景象和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谷雨节气的特点。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项活动进行实践。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总结提升

  1、总结谷雨节气的知识点和实践活动的内容,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责任感。

  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与家人分享谷雨节气的知识和习俗,增进家庭间的文化交流。

  2、鼓励学生创作与谷雨节气相关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及相关习俗。实践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谷雨节气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谷雨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的含义及习俗。

  2、学习有关谷雨的古诗和谚语。

  教学重点

  了解谷雨的传统习俗;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以文化沐浴心灵。

  教学难点

  深切感受谷雨的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谷雨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24节气歌,出示图片,学生简单了解24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了解谷雨的知识 。

  1、交流:为什么把这一天称为谷雨呢?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19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2、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三、学习古诗《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谷雨的诗。

  谷雨 (左河水)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1、雨频:指谷雨节气里江南地区阴雨频繁,雨量充足。

  2、霜断:指时间到了谷雨时节就不再有霜了。故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

  3、清和:指天气清明和暖。

  4、茶香: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5、燕弄梭:燕,指燕子。燕弄梭喻指燕子在衔泥筑巢和捕虫的过程中穿梭于田边树木之间的情形。

  6、布谷啼播:布谷,指布谷鸟,也称杜鹃鸟、子规鸟。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有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7、春暮: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暮春。谷雨节气里,此时雨水较多。

  8、栽插种管:指农业生产活动,包括移栽蔬菜、苗木,插秧及田间管理等农事。

  9、诸多:指许多、很多;好些个。

  同学们,现在我们用三读法,即:读准,读懂,读会学习这首诗,感受谷雨这个节气的特点。

  ※读准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读。

  (3)全班齐读。

  读懂

  (1)同学们,我们再来自由读读这首诗,谁能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品描写了在此节气里,中国大部分地区“雨频霜断”的天气、“柳绿茶香”的碧野,莺歌燕舞的田地等暮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在这春末之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别繁忙,栽插种管之农事多的农业生产情况。)

  (2)根据注释,小组讨论句意,请小组汇报

  (3)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谷雨时节,一是江南等地区阴雨频繁,雨量充足;二是不再有霜了;三是天气已变得清明和暖了。柳树从3月发芽到进入谷雨节已经碧绿依依。同时,从海岛回归农家的燕子,不断穿梭于桃柳之间,捕捉昆虫,衔泥营巢。此时布谷鸟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催人播种。正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有的在移栽蔬菜或苗木,有的在插秧,有的已在进行耘禾、施肥等田间管理方面的工作,总之农事项目繁多。)

  读会:让我们再次带着感情来读读这首诗。

  四、谷雨习俗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谷雨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谷雨祭祀文祖仓颉

  据说,“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至今陕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此风俗。

  洗澡消灾避祸

  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五、拓展。

  1、出示其他有关谷雨的古诗,学生齐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谷雨的谚语。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玉米花生早种上,地瓜栽秧适提前,谷雨天,忙种烟。谷雨有雨棉花肥。谷雨有雨好种棉。谷雨种棉家家忙。过了谷雨种花生。苞米下种谷雨天。

  六、小结。

  同学们,过了谷雨,雨水频繁,蛇蚁蚊虫的繁殖和活动也变得频繁,小伙伴们尽量穿长衣长裤,喷抹驱蚊水,以免被叮咬。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可谓乡村四月闲人少。孩子们,我们也要像农民伯伯一样,不要闲着,抓紧时间好好读书。

谷雨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谷雨节气有观赏牡丹花的习俗。

  2、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并用语言表述。

  3、感受牡丹花的美,愿意爱护牡丹花。 重点难点

  重点:

  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古人和现代人赏牡丹的图片各一张,相机、ipad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谷雨节气有赏牡丹花的习俗

  教师出示游人在赏牡丹花的照片,师:今天早晨我发现公园里的人很多,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一张古人赏牡丹的图片,师:这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在干什么?

  小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古代人和现代的人在谷雨节气这天都会观赏牡丹花。我们也去公园中观赏牡丹花吧。

  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山公园中的牡丹园观赏牡丹花,出发前提出出行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

  (1)幼儿观察牡丹花花朵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师:公园中的牡丹花有哪些颜色?你看到过其他颜色的牡丹花吗?牡丹花的.花朵什么样?像什么?牡丹花有香味吗?

  小结:牡丹花的花朵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每一朵花都有好多层花瓣,花朵是圆形的,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香味。

  (2)幼儿观察牡丹花花叶的'颜色和形状? 师:牡丹花的叶子什么样?像什么?和你的小手比一比。

  小结:牡丹花的叶子是大大的,像一个手掌,像一把小扇子

  (3)幼儿用相机和ipad记录自己喜欢的牡丹花 3、引发幼儿爱护牡丹花的情感

  请园林叔叔向幼儿宣传爱护牡丹花的做法:牡丹花很漂亮,我们小可以用眼睛看,用相机把漂亮的牡丹花照下来,可以闻一闻,但是千万不能用小手摸,因为手上有小细菌,小细菌会使牡丹花生病,生病了牡丹花就谢了。

  4、师生交流观赏牡丹花时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带领幼儿回到班级中,将幼儿记录的牡丹花照片滚动播放。

  师:这是谁拍摄的牡丹花?你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哪里?或你觉得它哪里最美?

  换问法:这朵牡丹花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们猜猜这是谁拍摄的?等

  延伸活动:

  幼儿欣赏感受牡丹花的美后,尝试用多种材料颜料、毛笔、毛刷、报纸团、海绵、瓶底、自制粉扑等多种材料作画表现牡丹,进一步感受牡丹的美。

谷雨的教案5

  教学目标:

  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知道谷雨前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能够与同伴合作种植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农作物有一定认识。

  2、课件准备:“农作物”组图;《谷雨到了》故事视频;《种豆子》手工视频;

  3、纸面教具:《种植牌》;《种植记录表》。

  4、材料准备:各类豆子、铲子、土培容器、浇水工具。

  教学过程:

  (1)出示组图“农作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也可在本环节出示农作物,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农作物你都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种出来的)

  ——哪个季节比较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呢?(春季)

  (2)播放故事视频《谷雨到了》,引导幼儿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活动建议:教师可重复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从视频里寻找答案。

  ——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候,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打算去田野间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农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绍了哪个节气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几个节气?(最后一个)

  ——为什么谷雨到了,适合播种农作物?(天气变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农作物)

  小结: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天气变暖和了,雨水也变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农作物,所以“种瓜点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3)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1.师幼互动,了解幼儿有关种植豆类的已有经验。

  ——谷雨到了,我们也来种一种豆子吧。你种过豆子吗?

  ——你知道种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准备吗?

  2.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种豆子前要准备什么呢?

  ——具体的步骤你都记住了吗?

  3.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教师演示种植,引导幼儿巩固种植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种植的步骤,幼儿回答一个步骤后,教师演示一个步骤。

  ——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帮老师回忆一下种植豆子的步骤吧。

  在小组内发放种植工具、纸面教具《种植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种植各类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1.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种植工具及不同种类的豆子,如黄豆、绿豆、花生、蚕豆等。

  2.带领幼儿到种植区,按小组进行种植。

  3.分发纸面教具《种植牌》,请幼儿做好标记插放至盆栽中。

  活动延伸:

  在种植区,投放种植工具和纸面教具《种植记录表》,请幼儿照顾、记录豆子们的生长。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在家探索更多有关种植豆子的方法,通过拍照进行记录、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赏牡丹”的习俗,家长可在谷雨前后带幼儿摘茶、赏牡丹。

  3.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谷雨节气: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谷雨的教案6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谷雨”的集中活动以“雨生百谷”这一节气含义作为核心,展开介绍了谷雨时节多雨的气候特点、“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活动,并结合《谷雨到了》的节气故事视频、“种豆子”的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谷雨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知道谷雨前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能够与同伴合作种植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农作物有一定认识。

  课件准备:“农作物”组图;《谷雨到了》故事视频;《种豆子》手工视频;

  纸面教具:《种植牌》;《种植记录表》。

  材料准备:各类豆子、铲子、土培容器、浇水工具。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农作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也可在本环节出示农作物,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农作物你都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种出来的)

  哪个季节比较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呢?(春季)

  播放故事视频《谷雨到了》,引导幼儿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活动建议:教师可重复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从视频里寻找答案。

  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候,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打算去田野间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农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绍了哪个节气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几个节气?(最后一个)

  为什么谷雨到了,适合播种农作物?(天气变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农作物)

  小结: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天气变暖和了,雨水也变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农作物,所以“种瓜点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1、师幼互动,了解幼儿有关种植豆类的已有经验。

  谷雨到了,我们也来种一种豆子吧。你种过豆子吗?

  你知道种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准备吗?

  2、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种豆子前要准备什么呢?

  具体的步骤你都记住了吗?

  3、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教师演示种植,引导幼儿巩固种植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种植的步骤,幼儿回答一个步骤后,教师演示一个步骤。

  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帮老师回忆一下种植豆子的步骤吧。

  在小组内发放种植工具、纸面教具《种植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种植各类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1、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种植工具及不同种类的豆子,如黄豆、绿豆、花生、蚕豆等。

  2、带领幼儿到种植区,按小组进行种植。

  3、分发纸面教具《种植牌》,请幼儿做好标记插放至盆栽中。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种植区,投放种植工具和纸面教具《种植记录表》,请幼儿照顾、记录豆子们的生长。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在家探索更多有关种植豆子的方法,通过拍照进行记录、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赏牡丹”的习俗,家长可在谷雨前后带幼儿摘茶、赏牡丹。

  3、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谷雨节气: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季节划分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以“四立”为四季的起始适用于反映我国的气候与物侯。由于地域差异,西方国家入春比我国迟。在西方,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起始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地处较高纬度,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气候与物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节气农事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这时,中国南方华南大部分地区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华南外的南方其它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全年降水量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干旱,春旱严重;应及时春灌。

  谷雨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古时,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北斗七星是北半球的重要星象,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会出现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它是古人定方向、季节节气的标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自东向西转的规律,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把它形象地叫做“斗转星移”,而通过“斗转星移”的规律,人们能够判断季节节气时间。即所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由于二十四节气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因此这个历法也称作“星辰历”。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运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均时间法”(又称平气法)划分节气。用立杆测影(土圭)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从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每15°为一个节气。

  史料记载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谷雨典故

  这谷雨二字为什么用它做节气名,还得从仓颉造字说起。

  开天辟地以后,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到黄帝时代,朝中出了个能人仓颉。他立志要使人间摆脱没有汉字的苦难,辞官外出,遍访九州,回到家乡杨武村,独自一个住在沟里没人处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听到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奖啥呢?奖了个金人。

  那一天晚上,仓颉正在甜睡,忽听有人喊他:“仓颉,快来领奖。”仓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却见满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这是啥缘故,急忙坐起来四下里看。这一看不要紧,却看见地上立着个金人。他心里嘀咕了:这是咋搞的,哪儿来的这金人?莫非是在做梦?正想着,东邻西舍的公鸡呜呜啼叫,不一会天亮了,金人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地上。他想起梦中听见的.喊声,明白了这金人是天上神仙给自己的奖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应该做的事,不配受这样的奖励。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对神灵的感谢。第二天,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连抬带推地把金人送到黄帝宫中。黄帝问起金人来历,他只说偶然捡的,并说这是天下之物。理应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捡的,不敢占为私有,特来晋献。黄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着收受了。可是,过了四五天,正当黄帝和群臣观赏金人时,突然飞来一道霞光,金人不见了。黄帝心里非常难受,却弄不清金人哪儿去了,便派人去给仓颉报讯。

  却说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又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给你奖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仓颉在梦中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又说:“好,我去报告玉帝让他把金人收回去,给你送些谷子。”听到这儿,仓颉醒来了,一看窗外,只见满天繁星,知道是在做梦,也就没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仓颉正要出门,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点还密,足足下了半个时辰,地上积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仓颉既奇怪又高兴,急忙跑出门去,只见那谷粒铺遍了整个村子,铺满了山川平地。乡亲们也十分惊异,个个人都向家里揽谷子。

  这时,仓颉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急忙去报告给黄帝。他走到半路,碰见了黄帝派来的人,相互说清情况,又一块去见黄帝。黄帝听了仓颉的一番汇报,也深感仓颉的功劳是应该大力表彰的。于是,他把下谷子雨这一天作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从此,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白水人民都把这一天作为祭祀仓颉的节日。

  谷雨的习俗

  禁杀五毒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渔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

  谷雨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

  谷雨祭祀文祖仓颉

  “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洗澡消灾避祸

  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

  节气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降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

  且谷雨节气气温偏高,雨水频繁,蛇蚁蚊虫的繁殖和活动也变得频繁,小伙伴们尽量穿长衣长裤,喷抹驱蚊水,以免被叮咬。

谷雨的教案7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又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正值谷雨节气,幼儿园可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谷雨”节气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节气、关注时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活动一:认识谷雨节气

  活动中,老师组织幼儿观看谷雨节气的视频和图片,给孩子们讲述谷雨节气的由来和习俗。通过ppt教学,引导幼儿了解谷雨节气对农事和民间习俗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谷雨天忙种豆

  谷雨时节,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同时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们一起认识种子,种下希望,感受春天里生命的力量。大大小小的种子有:黄豆、红豆、黑豆、青豆、绿豆等。老师们以绘本和观察的方式带领小朋友认识种子以及种植的工具,并让宝贝们自己完成松土、挖坑、播种和浇水。完整的种植过程,使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三:食香椿

  谷雨前后是香椿树萌发嫩芽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老师组织孩子们分工有序的做香椿鸡蛋饼,让孩子们择取、清洗香椿、打面糊,老师在小小电饼铛边烹饪。让孩子们品尝自己亲手做出的.美食,体验劳动的快乐!还可以用老师提前焯熟的豆腐和香椿,凉拌美味的香椿拌豆腐,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活动四:饮谷雨茶

  谷雨节气,古时人们“品谷雨茶”的习俗。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调制养生美味的茶水,如蜂蜜柠檬茶、山楂枸杞茶、玫瑰花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配料,完成冲泡。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了解每种茶水的功效,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水品尝饮用,让谷雨节气携着沁人心脾的茶香印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活动五:赏“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也是牡丹开得最艳的时候,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说。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在午后观赏幼儿园的牡丹花开。 如果园所没有种植牡丹花,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亲手制作手工牡丹花,让教室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姹紫嫣红的牡丹园。

  活动六:吟唱谷雨诗歌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吟唱了有关谷雨的古诗词,从字里行间感受古人眼里的传统节气。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已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七言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牡丹图》

  明·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幼儿园通过谷雨节气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谷雨节气的丰富知识,体验种植的乐趣,激发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科学探索精神。

谷雨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谷雨节气有观赏牡丹花的习俗。

  2、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并用语言表述。

  3、感受牡丹花的美,愿意爱护牡丹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

  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古人和现代人赏牡丹的图片各一张,相机、ipad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谷雨节气有赏牡丹花的习俗

  教师出示游人在赏牡丹花的照片,师:今天早晨我发现公园里的人很多,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出示一张古人赏牡丹的图片,师:这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在干什么?

  小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古代人和现代的人在谷雨节气这天都会观赏牡丹花。我们也去公园中观赏牡丹花吧。

  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山公园中的牡丹园观赏牡丹花,出发前提出出行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

  (1)幼儿观察牡丹花花朵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师:公园中的牡丹花有哪些颜色?你看到过其他颜色的.牡丹花吗?牡丹花的花朵什么样?像什么?牡丹花有香味吗?

  小结:牡丹花的花朵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每一朵花都有好多层花瓣,花朵是圆形的,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香味。

  (2)幼儿观察牡丹花花叶的颜色和形状?

  师:牡丹花的叶子什么样?像什么?和你的小手比一比。

  小结:牡丹花的叶子是大大的,像一个手掌,像一把小扇子…

  (3)幼儿用相机和ipad记录自己喜欢的牡丹花

  3、引发幼儿爱护牡丹花的情感

  请园林叔叔向幼儿宣传爱护牡丹花的做法:牡丹花很漂亮,我们小可以用眼睛看,用相机把漂亮的牡丹花照下来,可以闻一闻,但是千万不能用小手摸,因为手上有小细菌,小细菌会使牡丹花生病,生病了牡丹花就谢了。

  4、师生交流观赏牡丹花时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带领幼儿回到班级中,将幼儿记录的牡丹花照片滚动播放。

  师:这是谁拍摄的牡丹花?你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哪里?或你觉得它哪里最美?

  换问法:这朵牡丹花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们猜猜这是谁拍摄的?等

  延伸活动:

  幼儿欣赏感受牡丹花的美后,尝试用多种材料颜料、毛笔、毛刷、报纸团、海绵、瓶底、自制粉扑等多种材料作画表现牡丹,进一步感受牡丹的美。

  总结:

  有四个巧妙之处:

  第一: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比一比,通过亲身感知去认识牡丹花,解决活动的重点认识牡丹花的外形特征。

  第二:引导幼儿分层次有目的的观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时间较短,观察外形特征时分两次去观察,一次观察花朵,一次观察花叶,幼儿带着观察目的有效的观察,对牡丹花外形特征的认识更加充分。

  第三:通过电子设备辅助幼儿表达。幼儿不仅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幼儿通过电子设备相机、ipad等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收获,结合图片进行表达与分享。

  第四:巧妙利用园林叔叔。通过边看园林叔叔的修剪照顾牡丹花边听园林叔叔讲解爱护花草的知识,幼儿体会到了园林叔叔的辛苦同时会激发幼儿爱护牡丹花及身边的花草。

谷雨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学生能够知道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和与农业的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谷雨节气的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谷雨节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相关物品,如谷雨茶、五谷杂粮等。

  3、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种子、花盆、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谷雨节气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节气吗?谷雨节气有什么特点呢?”

  二、了解谷雨节气

  1、讲解谷雨节气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展示谷雨节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谷雨节气的气息。

  3、讲解谷雨节气与农业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探究谷雨习俗

  1、讲解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如喝谷雨茶、吃五谷杂粮、赏牡丹等。

  2、展示相关物品,让学生感受谷雨习俗的文化内涵。

  3、组织学生讨论:“你们知道谷雨节气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你们家里是怎么过谷雨节气的?”

  四、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种植花卉或蔬菜,体验农耕文化。

  2、指导学生制作谷雨茶,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3、安排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

  1、总结谷雨节气的特点和传统习俗。

  2、强调谷雨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解、图片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谷雨节气的含义、特点和传统习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体验了农耕文化的乐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谷雨的教案10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谷雨”的集中活动以“雨生百谷”这一节气含义作为核心,展开介绍了谷雨时节多雨的气候特点、“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事活动,并结合《谷雨到了》的节气故事视频、“种豆子”的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谷雨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知道谷雨前后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能够与同伴合作种植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农作物有一定认识。

  课件准备:“农作物”组图;《谷雨到了》故事视频;《种豆子》手工视频;

  纸面教具:《种植牌》;《种植记录表》。

  材料准备:各类豆子、铲子、土培容器、浇水工具。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农作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也可在本环节出示农作物,进行实物展示)

  ——这些农作物你都认识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种出来的)

  ——哪个季节比较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呢?(春季)

  播放故事视频《谷雨到了》,引导幼儿了解谷雨的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活动建议:教师可重复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从视频里寻找答案。

  ——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农作物的好时候,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打算去田野间走走,我们也去看看吧。

  ——农民伯伯向奇奇和妙妙介绍了哪个节气呢?(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第几个节气?(最后一个)

  ——为什么谷雨到了,适合播种农作物?(天气变暖、雨水多了)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中,“瓜”和“豆”指的.是什么呢?(农作物)

  小结: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了,天气变暖和了,雨水也变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农作物,所以“种瓜点豆”是谷雨前后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1、师幼互动,了解幼儿有关种植豆类的已有经验。

  ——谷雨到了,我们也来种一种豆子吧。你种过豆子吗?

  ——你知道种豆子需要哪些工具?做哪些准备吗?

  2、播放手工视频《种豆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土培种植豆类农作物的方法。

  ——种豆子前要准备什么呢?

  ——具体的步骤你都记住了吗?

  3、出示种植工具与材料,教师演示种植,引导幼儿巩固种植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种植的步骤,幼儿回答一个步骤后,教师演示一个步骤。

  ——老师也准备了这些材料,请你们帮老师回忆一下种植豆子的步骤吧。

  在小组内发放种植工具、纸面教具《种植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种植各类豆子,体验谷雨时节种植的乐趣。

  1、将幼儿分组,每组提供种植工具及不同种类的豆子,如黄豆、绿豆、花生、蚕豆等。

  2、带领幼儿到种植区,按小组进行种植。

  3、分发纸面教具《种植牌》,请幼儿做好标记插放至盆栽中。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种植区,投放种植工具和纸面教具《种植记录表》,请幼儿照顾、记录豆子们的生长。

  家园共育

  1、请家长与幼儿在家探索更多有关种植豆子的方法,通过拍照进行记录、分享。

  2、谷雨有“摘春茶”“赏牡丹”的习俗,家长可在谷雨前后带幼儿摘茶、赏牡丹。

  3、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谷雨节气:一起去看牡丹吧》,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节气传统文化。

  附【故事】

  谷雨到了

  奇奇:下过雨的田野真舒服啊。

  妙妙:奇奇你看,田里有人在劳动呢,我们去看看吧。

  奇奇:农民伯伯,您在做什么呀?

  农民:谷雨到了,我们在播种呢。

  奇奇:谷雨?是什么?

  农民: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表示这个时节天气变暖和了,雨水多了,特别适合播种各种农作物。

  妙妙:哦……我想起来了,爸爸说过“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俗语咬字清晰、念慢一些)

  农民:哈哈哈,对的。瓜和豆都指农作物。每年谷雨前后,农民们就会开始种植玉米、黄豆、花生、黄瓜、南瓜……盼望着丰收的到来。

  奇奇:哎,又下雨了!

  妙妙:太好了,田里的农作物们喝饱水一定可以长得更好。

  附【小知识】

  谷雨

  谷雨,时间点在4月19—21日之间,处于暮春时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来自“雨生百谷”的说法。这个时节,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持续增加,为谷物带来勃勃生机。此时也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三候:

  1、第一候萍始生;

  2、第二候鸣鸠拂其羽;

  3、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习俗:

  1、摘谷雨茶: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泡水饮。

  2、祭海: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作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3、赏花,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赏牡丹成为谷雨时节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描述:幼儿园大班科学《谷雨》优质教案设计意图“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

谷雨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谷雨节气有观赏牡丹花的习俗。

  2、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并用语言表述。

  3、感受牡丹花的美,愿意爱护牡丹花。

  重点难点

  重点: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古人和现代人赏牡丹的图片各一张,相机、ipad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谷雨节气有赏牡丹花的习俗

  教师出示游人在赏牡丹花的照片,师:今天早晨我发现公园里的人很多,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出示一张古人赏牡丹的图片,师:这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在干什么?

  小结: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古代人和现代的人在谷雨节气这天都会观赏牡丹花。我们也去公园中观赏牡丹花吧。

  教师组织幼儿到中山公园中的牡丹园观赏牡丹花,出发前提出出行安全要求。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牡丹花的明显特征

  (1)幼儿观察牡丹花花朵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师:公园中的牡丹花有哪些颜色?你看到过其他颜色的牡丹花吗?牡丹花的花朵什么样?像什么?牡丹花有香味吗?

  小结:牡丹花的花朵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每一朵花都有好多层花瓣,花朵是圆形的,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香味。

  (2)幼儿观察牡丹花花叶的颜色和形状?

  师:牡丹花的叶子什么样?像什么?和你的小手比一比。

  小结:牡丹花的叶子是大大的,像一个手掌,像一把小扇子…

  (3)幼儿用相机和ipad记录自己喜欢的牡丹花

  3、引发幼儿爱护牡丹花的情感

  请园林叔叔向幼儿宣传爱护牡丹花的做法:牡丹花很漂亮,我们小可以用眼睛看,用相机把漂亮的牡丹花照下来,可以闻一闻,但是千万不能用小手摸,因为手上有小细菌,小细菌会使牡丹花生病,生病了牡丹花就谢了。

  4、师生交流观赏牡丹花时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带领幼儿回到班级中,将幼儿记录的牡丹花照片滚动播放。

  师:这是谁拍摄的牡丹花?你的牡丹花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哪里?或你觉得它哪里最美?

  换问法:这朵牡丹花漂亮吗?哪里最漂亮?你们猜猜这是谁拍摄的?等延伸活动:

  幼儿欣赏感受牡丹花的美后,尝试用多种材料颜料、毛笔、毛刷、报纸团、海绵、瓶底、自制粉扑等多种材料作画表现牡丹,进一步感受牡丹的美。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有四个巧妙之处:

  第一: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比一比,通过亲身感知去认识牡丹花,解决活动的重点认识牡丹花的外形特征。

  第二:引导幼儿分层次有目的的观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时间较短,观察外形特征时分两次去观察,一次观察花朵,一次观察花叶,幼儿带着观察目的有效的观察,对牡丹花外形特征的认识更加充分。

  第三:通过电子设备辅助幼儿表达。幼儿不仅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幼儿通过电子设备相机、ipad等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收获,结合图片进行表达与分享。

  第四:巧妙利用园林叔叔。通过边看园林叔叔的修剪照顾牡丹花边听园林叔叔讲解爱护花草的知识,幼儿体会到了园林叔叔的辛苦同时会激发幼儿爱护牡丹花及身边的花草。

谷雨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和习俗。

  2.培养学生的节气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谷雨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点。

  2.了解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节气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庆祝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谷雨节气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了解谷雨节气的含义和气候特点。

  二、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谷雨节气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谷雨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三、活动(25分钟)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谷雨节气的意义和庆祝活动,每组设计一个庆祝活动方案。

  2.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设计的庆祝活动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谷雨节气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播种、浇水等。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谷雨节气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珍贵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谷雨节气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谷雨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谷雨节气的含义和习俗,培养了他们的节气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谷雨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征。

  2.了解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节气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

  1.节气知识:介绍谷雨节气的时间、气候特征等。

  2.节气习俗:介绍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3.节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活动,如制作谷雨饼、画谷雨图等。

  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谷雨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征。

  2.讲解谷雨节气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组织学生进行与谷雨节气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总结谷雨节气的意义,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学反思:

  谷雨是一个重要的节气,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谷雨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通过四季的产生,知道节气的由来。

  2、知道“谷雨”节气的时间、由来及含义。

  3、能通过图片及老师的讲解明白谷雨节气的“三候”指的是什么。

  4、通过谚语的学习,知道谷雨节气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某些天气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5、通过学习谷雨习俗,知道牡丹花是中国的国花;在老师的帮助下读懂古诗《牡丹图》。

  教学重难点:

  1、“节气”的由来。

  2、“谷雨”节气的含义。

  3、谷雨“三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学生熟知的四季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四季的由来。

  2、(添加转圈游戏)教师通过图片简单陈述地球公转,让学生明白四季是怎么产生的。

  3、通过四季产生的原理,过度到24节气的由来。

  4、设置数学大比拼环节(第一题由学生回答,第二题有难度,为节约时间,老师直接说答案)。

  (设计意图:节气知识与数学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加深对节气的理解。)

  二、谷雨简介

  学生知道什么是24节气后,开始引入谷雨节气,告诉学生谷雨节气的.大体时间,出示今年的万年历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一天是谷雨。接下来,向学生介绍“谷雨”的意思。(篇幅有点长,如果老师读,学生不会动脑,也不感兴趣,所以此处让学生读。)

  三、学习关于“谷雨”节气的其他知识。

  1、学习什么是“三候”?学生如果不明白,可以简单介绍“三候”的意思,然后具体到“谷雨”节气的“三候”有哪些,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会对“三候”有初步的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对这个陌生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学习谷雨谚语。

  每一个节气农伯伯都自己编了一些顺口溜,这些顺口溜被叫做“谚语”,一般谚语与天气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关。展示几个意思简单的谚语,并做简单解释,学生比较感兴趣。

  3、学习谷雨习俗之一——吃春

  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图片,学习谷雨习俗之一——吃春。

  4、学习谷雨习俗之二——赏花

  展示谷雨期间开花的一种植物——牡丹

  向学生展示牡丹花的图片,告诉学生牡丹花是中国的国花,明朝著名的诗人唐寅曾画过牡丹,并写过一首关于牡丹的诗。关于唐寅,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过唐寅写的《画鸡》这首诗,知道唐寅既擅长画画又擅长写诗。所以学生对这首陌生的诗并不会抵触。对古诗的意思做简单解释,然后留作作业。(设计意图:此处是与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

  此处挑选了两个我们熟知的习俗。

  四、作业设置

  1、让家长帮忙从网上找出唐寅的《牡丹图》这首诗,背诵。

  2、用A4纸画一画牡丹,并配上这首诗,制作一张诗配画。(可以学唐寅画扇形图,也可以自己设计其他格式,比比看,谁的设计最美观。)

  3、家里种有香椿的同学,与家长一起用香椿做一道菜。

  4、有种植条件的同学可以和家长一起种一种棉花,记录种植过程。

谷雨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谷雨节气的气象特征、农事特点、民俗、养生等。

  2、积累和谷雨节气有关的古诗。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二十四节气儿歌》视频、《谷雨》小视频。

  教学方法:

  将古诗词和气候特征结合;主题活动:种瓜点豆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24节气歌》视频,了解24节气特征。

  一、观看小视频,了解谷雨节气

  1、师:同学们,赏节气之美,品节气之味,读节气之文,24节气文化课又和大家见面了。如诗如画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气之美,如果我们把24节气浓缩成一首儿歌,就有了韵律悠扬的《24节气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

  2、师:度过了“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立春,走过了“好雨知时节”的雨水,“一雷惊蛰始”之后,“拂堤杨柳醉春烟”,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让我们走进春天的第六个,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3、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谷雨是个怎样的节气。(播放视频)

  二、读神话故事,走进谷雨节气

  师:关于谷雨,还有一个传说呢,与仓颉造字有关。以前人们靠结绳记事,后来仓颉创造了文字,那么仓颉造字跟谷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有趣的小短文,寻找答案吧。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同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到黄帝时代,有一个人叫仓颉,他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而且每个线条都那么均匀,那么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爬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山川、草木等的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人们记事方便多了。

  玉帝听说了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赏仓颉,可是当时正值饥荒,仓颉想要五谷丰登,让全天下的人都有饭吃。玉帝答应了仓颉,第二天,晴空万里,天空开始下谷粒,铺满了山川平地,黄帝知道了,也觉得仓颉造字有功,就把这一天作为一个节日“谷雨节”。以后每当到了谷雨节气,人们就举行祭拜仓颉的庙会。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三、与古诗结合,学习谷雨三候

  1、师:谷雨节气有哪些气象特征呢?

  (1)一候萍始生,浮萍是一种没有根的水草,随着水流漂动,喜欢潮湿的环境,生于水田、池塘里,生长繁殖特别快。后来人们用“生如浮萍”形容人生就好像水面的浮萍一样,没有根,随波逐流,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是一种悲观的`寓意。比如这首诗: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二候鸣鸠拂其羽。鸠,是一种类似鸽子的鸟,有不同的种类,如:斑鸠、绿鸠、火鸠等。梳理羽毛展示自己的美丽。

  有一个成语叫——鸠占鹊巢,是说斑鸠不会做窝,喜欢强占喜鹊的巢,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强占别人的住所或者便宜。《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说到鸠,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关关雎鸠……”,这是《诗经》里的《关雎》,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频)

  (3)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又名鸡冠鸟、花蒲扇,是因为它们的头顶有漂亮的羽冠,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它们像逐木鸟一样在树干上吃害虫,保护森林和农田。

  2、师:谷雨前后,牡丹花开。牡丹花可不是一般的花,而是被称作我们中国的“国花”,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盛世之花、富贵吉祥、雍容华贵。.。.。.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牡丹的。牡丹象征着幸福、和平、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将其视为吉祥物,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洛阳牡丹甲天下,最著名的牡丹花在河南洛阳,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为什么洛阳的牡丹长得最好,当然跟当地的土壤、气候有关,可是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武则天贬牡丹。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武则天有关。唐时,一个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气,武则天到后苑游玩,只见天寒地冻,百花雕谢,万物萧条,心里十分懊恼:若一夜之间,百花齐放,该多好,以我堂堂武则天之威,想那百花岂敢违旨想到这,她面对百花下诏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武则天诏令一出,百花仙子惊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对策。有的说:“这寒冬腊月要我们开花,不合时令,怎办到?有的说:“武后的圣旨怎么违背呢?不然,一定会落个悲惨的下场;”众花仙默然,她们都目睹过武则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种种行为,怎么办呢?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突然,一片荒凉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则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这是什么花?怎敢违背朕的圣旨?”大家一看,原来全是牡丹花。武则天闻听大怒:“马上把这些胆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去:”谁知,这些牡丹到洛阳,随便埋入土中,马上就长出绿叶,开出花朵娇艳无比。武则天闻讯,气急败坏,派人即刻赶赴洛阳,要一把将牡丹花全部烧死。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牡丹花就这样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牡丹仙子也以其凛然正气,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从此以后,牡丹就在洛阳生根开花,名甲天下。徐书信诗《牡丹传说》:“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牡丹传说

  徐书信

  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

  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

  四、“种瓜点豆”主题活动

  师:同学们,谷雨时节,种瓜点豆,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小惊喜,请打开你的小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希望豆”,大家回家可以选一个花盆种下,用纸和笔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谷雨这个节气的特征,积累了古诗。同学们,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多多积累运用。

【谷雨的教案】相关文章:

谷雨经典祝福语03-24

教案06-23

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11-16

《压强》教案07-20

《散步》教案07-04

比尾巴教案10-30

《恐龙》教案11-04

太阳的教案11-20

《春雨》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