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复习例1
45×12=540(元)145×12=1740(千米)45145
×12×12
90290……2乘145的积45145……10乘145的积5401740
答: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540元钱。答:从哈尔滨到北京有1740千米。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同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1、34560 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算6乘34,积的末尾对齐6,第二步算5乘34,积的末尾要对齐5。
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每一次的积怎么写?
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
2、50034 竖式写的时候没有把2个0都写在后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画了一条曲线,可以问:书上是怎么画线的?这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
3、填空说理: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 )个0,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
p.6第8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课题名称: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47例1,做一做,练习八1、2、8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基本能准确、迅速地进行估算,会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检测单
导学问题串: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2、尝试计算145×12,并给同学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3、对于同学的讲解,你有什么问题或建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23×30=、47×20=、42×19≈、58×41≈
2、笔算下列各题,并说你是怎样算的。
43×26=、12×34=
二、新课: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指名列式,并说为什么这样列。
3、尝试计算145×12=
4、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讲给同桌听。
5、指名给全班讲解,并板演计算过程。
6、指名给讲解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对同学的讲解提出建议或意见。
7、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8、用计算器验算。
三、巩固
1、完成课堂检测(一)(数学书P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8,改错
四、作业
练习八1、2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
教学过程:
谈话:本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还学过哪些知识?回想一下。
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学了积的变化规律。
师:两个因数相乘,因数变化会引起积怎样的变化规律?试举例说明。
生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生做课本P50综合练习5。
订正时,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及规律。
生2:我们学习了三步混合运算。
师:老师补充几道混合运算题,你能说明它们的运算顺序吗?
出示题目:
50-(820+108)÷29623÷89×(407-168)
872+(25+135)×2636×72+36×128
生说说每题运算顺序。(要求学生能准确地说出计算顺序)
师:大家能正确计算吗?试试看。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师:同学们能按正确顺序计算混合运算,能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生做课本综合练习10、11。
注意:让生说说自己计算步骤及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进一步理清思路。
二、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三、课堂
谈话:通过学习,你觉得你有什么要注意问题想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随学生的回答用下表对条件和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方案一10枝装一盒,每盒25元,买1盒送1枝。方案二零售每枝3元。买46枝至少要多少元?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有多种购买方案的情况下,首先要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看哪种方案比较合算。
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零售10枝需30元,比买整盒的贵并且还没有赠送,由此制定出能买整盒尽可能地买整盒铅笔的购买策略。
教师:这样买46枝铅笔时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买46枝铅笔可以先买4盒铅笔;
(2)买4盒铅笔后可以得到4枝铅笔的赠送,因此单枝铅笔不用再买6枝,只买2枝就够了。
教师:经过这样的分析,你发现买46支铅笔的钱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包括4盒铅笔的钱和2枝铅笔的钱。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盒铅笔的钱+2枝铅笔的钱=46枝铅笔的钱。
教师:能算出来吗?
指导学生算出结果后,抽学生的作业展示:25×4=100(元)3×2=6(元)100+6=106(元)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选择什么计算方法算的。
教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选择了笔算,有的选择口算,都是可以的。由于这道题的数字比较简单,选择口算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进行比较,找到比较合算的策略,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在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作用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学生思考顺序,突出思考重点,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一个有序的思维过程,把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目标落到实处;另外教学中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强调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再确定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学中还突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通过在具体运用中选择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教学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在强调管道的长度是前6天安的长度和后12天安的长度的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如:
解法(1):372÷6=62(m)6+12=18(天)62×18=1116(m)
解法(2):372÷6=62(m)62×12=744(m)744+372=1116(m)
解法(3):12÷6=2(倍)372×(2十1)=1116(m)
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例1更灵活,计算的数也要大一些,因此选择笔算。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突出课堂活动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通过解决两个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同时从题目的灵活性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突出每个问题的不同点,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4题。学生完成第2题时,要指导学生思考李丹要准备的钱包括:火车票钱+饮食钱+住宿钱+门票和购物钱,其中火车上的时间不考虑住宿费,然后再具体考虑每个项目要多少钱。第3题要启发学生明白“纯收入=赚的钱-工资、税收费”后,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能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观察与提问。
1、出示情景图:铺375平方米草地,每平方米的费用为24元。仔细观察图,你可以提什么问题?同桌交流。
2、铺草地的总费用需要多少元?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数量关系式:草地面积×每平方米费用=总费用
二、展开。
1、探究方法多样化。
(1)估算:估算出结果,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2)计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要求:a、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b、小组交流,探讨解决
c、教师指导,观察算法,选择不同算法板书展示。
d、小结方法: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用分解因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竖式,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比较好比较快的方法。
(3)重点理解竖式方法。是用原有知识,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类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重点理解第2乘数的十位与第1乘数相乘表示几个十,应与十位对齐。
(4)小结竖式方法要注意什么?
2、练习:把下面各题做完整。
238413327
×24×29×83
9523717981
□□□□□□□□□□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小题。
(1)学生观察思考有什么规律?
(2)独立完成。
(3)校对交流。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小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校对交流,重点检查格式。
3、完成第3小题。
4、知识拓展、应用(因数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末尾有零的简便计算方法)
423×203240×34
5、完成第4小题。
四、小结。
同桌互相交流,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方法一:
375×24
=75×24+300×24
=1800+7200
=9000
方法二:
375×24
=375×4+375×20
=1500+7500
=9000
方法三:
375×24
=(15×25)×(4×6)
=(25×4)×(15×6)
=9000
方法四:
375
×24
1500
750
9000
中间有零:第2乘数中间的0不用乘,直接拿百位的数乘并与百位对齐。
末尾有零:0不参与运算,直接在得数后面加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学习任务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这么熟练,我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能学好,你们有信心吗、
二、 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145×12=
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自主学习
师: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把你的估计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1)那有什么计算方法让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呢?
(2)请拿出练习本笔算吧,做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笔算的?要求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3)谁愿意把你的笔算过程分享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A、把145看成150,150×12=1800
B、把12看成10,145×10=1450
C、把145看成150,12看成10,150×10=1500……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研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A.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B.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分享后,再通过集体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检测导结
(一)目标检测
1、课件出示:书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和结果。
2、我做得最快
322×24=145×27=679×13=286×35=
(1)分组算
(2)公布比赛结果
(3)表扬
2、结果反亏你
出示课本第50页练习七的第7题
(1)谈话:有位同学他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2)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结果。
3、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2、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能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本节内容在课本的第三单元第二节安排的,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之后教学。为后面的因数中间有零和因数末尾有零教学做好铺垫。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对计算题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计算时很粗心,没有验算的.习惯。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3.学生认知障碍点:进位时口算错误;书写不规范,影响相加时的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师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名说出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改动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尝试计算245×12。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3、教师设疑,让学生答疑。(引出算理,并同时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4、初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情境图中剩下的两个问题)
三、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1、改错题。(强调难点)
2、看谁是我班的神算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5×2=/18×3=/250×3=
2、估算
19×5≈/21×7≈/398×2≈
3、笔算
24×12=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12=(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145
×12
290………2乘145的积
145………10乘145的积
1740
(5)讨论归纳
讨论: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134×23
2、数学医院
(1)134×16
(2)246×343、134×12176×47425×36237×8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初步培养迁移潜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笔算下方各题。
144×5?? 44×15
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点明课题
师:前面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天来学习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篇05-1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8-28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06-26
空乘自我评价12-21
空乘简历的自我评价11-17
空乘简历自我评价05-06
空乘的自我介绍04-23
空乘自我介绍06-15
给空乘的表扬信03-11
空乘求职信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