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案>显微镜教学教案

显微镜教学教案

时间:2024-11-28 16:42: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显微镜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显微镜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显微镜教学教案

显微镜教学教案1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 色、 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 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自我评价试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试回答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1)一细胞或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时“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胞或生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用4台显微镜观察黑藻细胞。在相同环境中, 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显微镜的光圈最大的一台是( );目镜和物镜均最短的一台是(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2、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

  A、制片简单 B、叶绿体清楚 C、叶子薄而小 D、细胞质流动速度快

  3、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4、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观察的最佳部位是---------------------------------------------------( )

  A、叶的边缘细胞 B、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 C、叶片表皮细胞 D、保卫细胞

  5、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

  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

  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6、张小攀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象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对变形虫的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她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操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自我评价试题答案:

  1、(1)D (2)A (3)A、B、C 2、D 3、D 4、B 5、B

  6、(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显微镜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到实验室时要先跟学生强调实验室的纪律,让学生明白以后来实验室上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学生观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这样更易使理解这些关系,做题的时候也可以想像做实验的过程,记忆更深刻。

显微镜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 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 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 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3、 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显微镜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教学教案07-16

音乐教学教案09-11

a拼音教学教案06-24

安全教学教案02-28

小学教学教案11-07

小学教学教案08-26

《观潮》教学教案09-06

集合的教学教案01-19

[精品]小学教学教案01-16

教案的教学方法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