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学大纲>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时间:2025-01-26 08:20:26 教学大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1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规章;熟悉机动车的基本知识;懂得使用维护技术;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道德;达到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的水平。

  二、培训对象

  符合机动车申请条件要求,都可在我学校报名参加培训。

  三、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

  理论: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驾驶道德、安全驾驶知识,汽车结构赏识。

  第二阶段

  理论:车辆性能、车辆的日常维护,阶段操作常识

  实践:上下车姿势,驾驶姿势,起步前的准备。车辆操作装置的正确规范操作方式。行车前准备检查,起步,边速,停车,倒车行驶位置路线,弯道曲线行驶,上坡起步,限宽行驶,定点停车,S、L路行驶,穿越障碍路面。

  第三阶段

  理论:道路通行、车辆行驶规定;上道路行驶中优先礼让行人,非机动车,优先通行权,停车的规定。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出的判断分析及阶段操作常识。

  实践:场地内驾驶练习,跟车安全距离,变更车道,超车,让超车操作练习。交通信号灯,交通道路标线标识的.认知,环行,交叉,立交桥的通行,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的欲知处理。停车要求。

  第四阶段

  理论:夜间、雨天,恶劣天气下驾驶要求。车辆灯光的正确使用。山区道路,高速道路驾驶要求。道路驾驶交通事故及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预防驾驶,急救方法,车辆保险知识。

  实践:设计夜间,雨天,恶劣天气驾驶路线,模拟山区,高速道路行驶路线练习驾驶。

  四、教学要求

  1、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地方安全管理法规规章,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2、熟悉机动车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机动车一般道路驾驶,雨天,夜间复杂道路,特殊道路驾驶及安全驾驶知识。

  4、学会机动车保养维修,可以分析排除机动车常见故障,懂的进行急救常识。

  五、培训方式

  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方式,为培训合格学员为目的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灵活的培训教学。

  六、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实物讲解,现场教练,实际操作的方式开展各项阶段学习,可以聘请交警现场讲解,实物对照讲解,图文指点讲解,示范操作讲解。力求做到形象、生动,易懂。指导学员自己动手操作,达到全面掌握机动车各项知识。

  七、培训学时及学时分配

  培训学时根据单位制定要求开展,具体学时由教练根据学员学习时间制定,但不得违反单位整体工作安排。

  八、成绩考核

  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对学员进行学习效果考核,检查学员学习质量,评定学员学习成绩。考核合格后上报学校推荐到交通主管部门参加机动车驾驶证考试。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实施。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3、坚持汽车驾驶理论与实际操作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

  二、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目的:

  1、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知识;了解车辆整体结构;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2、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知识;掌握车辆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3、掌握车辆通行、行驶、停放的相关规定;掌握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了解行人(尤其儿童)和非机动车的动态特点及险情的预测和分析方法;掌握一般道路驾驶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安全驾驶;培养预见性的安全驾驶常识

  4、了解常见事故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了解各种特殊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行车方法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的相关规定:培养驾驶应变能力:能够独立驾驶车辆。培训合格后,统一组织参加车管所驾考,取得C1驾驶证。

  三、培训教材

  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材《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作为本次教学教材。

  四、教学大纲

  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安全驾驶知识;树立良好的驾驶道德和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了解车辆整体结构;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注:本阶段实际操作可采用驾驶模拟器进行教学

  第二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车辆使用的相关规定个知识;熟练掌握车辆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第二阶段理论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第三阶段

  阶段目标掌握车辆通行、行驶、停放的相关规定;掌握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了解行人(尤其儿童)和非机动车的动态特点及险情的预测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一般道路驾驶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安全驾驶;培养预见性的安全驾驶常识。

  第三阶段理论。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3

  一、教学要求:

  1、掌握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全驾驶知识,树立良好的驾驶人道德和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了解机动车整体结构;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2、把握机动车通行、停放、行驶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和知识。熟练掌握机动车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行驶位、速度和路线。培养行车礼让的安全意识。

  3、掌握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和急救方法,了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动态特点及险情的预测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一般道路驾驶方法,能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安全驾驶。培养预见性的安全驾驶意识。

  能够按照自行设计的行驶路线,独立驾驶车辆。了解各种特殊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行车方法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的相关规定。培养驾驶人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

  1、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全驾驶知识;

  2、驾驶人道德及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

  3、机动车整体结构;

  4、基础操作要领。

  (二)、

  1、机动车通行、停放、行驶和使用的相关知识和规定;

  2、机动车的移动方法和实地驾驶的基本要领;

  3、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和路线的控制。

  (三)、

  1、车辆优先通行原则;

  2、急救方法;

  3、一般道路驾驶方法;

  4、预见性的安全驾驶。

  (四)、

  1、自行设计驾驶路线;

  2、各种特殊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安全行车方法;

  3、车辆保险与理赔的相关规定;

  4、应急驾驶。

  三、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

  (一)、理论教学C1 B2

  1、时间:09年1月2日至09年1月6日

  2、学时:26学时

  3、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4、内容:

  (1)、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规章6学时

  a、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地方法规;

  c、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

  d、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事故现场处理规定;

  e、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h、机动车登记规定;

  (2)道路交通信号及其含义2学时

  a交通信号灯

  b交通标志

  c交通标线

  d交通警察手势信号

  (3)、机动车基本知识2学时

  a、汽车整体构造;

  b、车辆性能及评价指标,制动性能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c、车辆主要安全装置;

  d、运行材料的使用常识;

  e、车辆日常检查与维护。

  (4)、安全行车、文明驾驶知识4学时

  a、安全操作要领;

  b、驾驶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c、文明驾驶;

  d、安全驾驶行为。

  (5)、典型道路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6学时

  a、高速公路驾驶;

  b、山区道路驾驶;

  c、通过桥梁隧道;

  d、夜间安全驾驶;

  e、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的安全驾驶。

  (6)、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知识。 4学时

  a、行驶中出现的突然情况的应急处理;

  b、车辆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置及消防知识;

  c、高速公路上的紧急避险;

  d、紧急情况的处置原则。

  (7)伤员自救、急救及常见危险物品知识2学时

  a、伤员自救急救的基本知识;

  b 、常见危险物品。

  (二)实操教学(以每教练车2名学员核定课时)

  1、时间:09年1月8日

  2、学时:C1 4学时B2 4学时

  3、方式:驾驶模拟器和实车教学相结合。

  4、内容:

  (1)、上、下车及驾驶姿势

  a、上、下车动作;驾驶姿势;

  (2)、操纵装置的规范操作方法。

【驾校教学大纲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驾校培训协议书05-13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01-09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经典8篇)07-20

小学数学校内教学大纲03-07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03-07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大纲03-15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精品【8篇】07-20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精品8篇07-20

[优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篇03-07

福建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下册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