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教学方法2篇【优】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1
1 理解课文是为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目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手段。这里说理解课文是目的,只是阅读教学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说理解课文是手段,意思是,作为教材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凭借这些课文训练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教“一”的时候不能只管这个“一”,同时还要想到“三”,要指导学生学会“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地独立阅读、理解教材以外的书籍、报刊。这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成功。
2 阅读理解的基本内容
2.1 理解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义务教育大纲》要求: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运用。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重点词语、特别是对表现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有的熟词在新课文中有了新的含义;有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的表达作用;有些词语不理解影响理解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应当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2.2 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但并不是说课文的每个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点。以下几类句子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加以理解:一是对表现中心有较大作用的句子;二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是跟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句子;四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学习说、写这种句式的句子,但小学阶段不宜讲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述语。
2.3 理解自然段。理解自然段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从形式上认识自然段;二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知道句与句在内容上是怎样连起来的;三是知道整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能够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2.4 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种综合的阅读能力,要在理解词、句、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篇章包括五项内容:一是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结合课文分段;二是归纳段落大意;三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是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五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逐步提高。
3 常用的阅读方法
3.1 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和思考相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想什么、怎样想,是首要明确的问题。我认为,凡是课文中所包含的词句段篇都是属于阅读时思考的范围。比如,不懂的字词、一些科技名词术语。至于怎样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学会用联系的方法进行思考。另外,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想会么可以有所侧重。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要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理解,进而想全文主要讲什么,要说明什么,给自己有哪些启发、教育;最后还要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在今后作文时可以学习什么。总之,一边读一边想,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分层次。
3.2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课文中有相当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就词解词,就句析句,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确切地理解。例如:《长城》一课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其中“凝结”一词的意思是: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而文中不含这个意思,这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凝结”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启发学生读这一段,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发现,万里长城靠的是劳动人民辛劳和智慧才能建成,因此,这里的“凝结”含有“建成”的意思,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
3.3 联系生活和自身情感体验。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所运用的语言,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发现与课文描写的事物相同的经验,把二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例如《草原》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意思是(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理解显然不能到此为止。学生接着读下去,从“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对“洒脱”有了较具体的理解,但是草原的辽阔,感受还不深刻。有个学生和自己生活联系起来,说自己在广场上骑自行车的体会,全班同学对“洒脱”有了实感,就能想象出草原上骑马、开车是怎样无拘无束,从而体会出只有用“洒脱”这个词才能准确、生动地写出草原上开车的感觉,衬托出草原的辽阔。
4 怎样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形成阅读的能力。
4.1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4.2 从感性到理性、到运用逐步掌握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2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能力,即“四会”。而读包含了所有语言的基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纵观历年的中考题型,阅读理解都是重头戏,占中考英语总分的近三分之一。
在这三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在不停的探索反思。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注重教学中循序渐近而长期的、坚持不断的训练,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学也是必不可少。下面我来谈谈我所总结的几点有助于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1.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置于重中之重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原动力。如果学生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满足,那么他们自己也会不自觉的迷恋上阅读的。英语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好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从学生初一开始,在课堂上每周两次在新课结束后,都给学生留一个简短的英文小笑话,让学生自己从中体会幽默感和英语文化的魅力。当遇到节日时,都给学生留一个针对当时节日的小阅读,让学生从英语阅读的角度了解中、外节日的风俗人情、文化背景等等。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促使其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并培养学生阅读热情。老师给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篇幅较短、难度适中、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等课外阅读给学生。比如他们最爱的影星,歌星,球星的简介。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进行阅读资源共享。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教师可以在每个月举办一次快速阅读并复述比赛,让学生以一种极大的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阅读学习当中。
2.注意教学中对阅读要循序渐近长期的、坚持不断的训练
就目前的英语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一大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2.1 从短到长,从易到难。通过精心设计,从初一开始就慢慢带着他们读一些简短易懂的小短文,同时采取鼓励式、夸奖式教学。
2.2 专项训练。中考阅读理解的考查对象除了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考查,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节和论点。然后根据学生水平的提高慢慢提升训练的难度。对于细节题,旨在考查学生识别材料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的能力。这时老师需要明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快速浏览文章查找答案,一般要对五个“W”进行考察即:who,when,where,what,why。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深读文章,使其发挥潜能,锻炼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阅读的效率和解题正确率,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1 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焦躁不安,并且有时有些自负情节,很难静下心来面对长篇的小蝌蚪般的字符
3.2 一定要默读,默读的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爱发出声音,有的学生用笔和直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喜欢回读。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需要及时纠正。
3.3 学生在做阅读时一个很大的拦路虎就是生词,但要培养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不要着急查找工具书,告诉学生碰到生词不要惊慌,谁在做阅读时都会遇到生词,很正常,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心,不要被一个生词影响考试。要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或根据构词法,如:同意词、反义词、同位关系、因果关系或定语从句等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3.4 还有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是逐词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耗时长,而且更主要的是它影响了学生获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准确性,由此导致学生为了弄清句义而反复阅读某个句子,从而造成时间上更大的浪费。
4.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阅读课教学。
学生普遍反映阅读题目比较枯燥,伤脑,主要由于学生不熟悉英美文化,不了解英美作者的主观意图,还有可能跟学生因词汇量及对不同文体阅读技巧的缺乏有关,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文章要点,经常陷入一片迷茫中。面对广大初中学生苦恼,教师在原来借助课本、语言、表情、手势、板书、挂图、录音机、幻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的优势改进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它能够把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展示出来,可以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感官来投入学习。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07-05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08-13
绘本阅读教学方法03-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10-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常用5篇]12-27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05-03
常见的教学方法03-26
教案的教学方法07-20
教学方法总结03-24
体育教学方法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