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心得

时间:2022-12-20 18:21:31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心得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心得

教学设计心得1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心得2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的杜郎口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庞东,崔延华和王兆峰的课和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三位专家的课,教学设计独具匠心,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让人久久回味。三位老师给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环境,课堂充满童趣、乐趣。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境的关键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所有的问题情境,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专家们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让真正领悟到了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二、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能够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在学生数学学习模糊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把握知识。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学得活,记忆力也深。

  三、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情实感。每位

  老师都能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他们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动,尤其对胆怯的学生他们总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导,逐渐地增强他们的信心,直到一节课的最后,胆小的孩子也敢大胆发言了。

  四、如果说教师出色的教学语言是课堂的财富,那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就是课堂的精彩。他们的课一改数学课的枯燥乏味,代之以生动,幽默,对于学生用词的不准确,他们总能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改正,并强调让学生说规范的语言。

  五、课上,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复杂的问题,却被他们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就让学生解决了。而且练习设计巧妙,首尾呼应,既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我感动于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感动于老师的收放有度;感动于孩子们的灵动思维。听完这几位专家的课和讲座,我觉得自己的不足之处太多,有待于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后,我将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做一个博学的、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学设计心得3

  本假期我学习了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新课标,感觉收获颇多。我对本次学习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二、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设计心得4

  二零一九年九月,全国小学统一使用国家编撰的语文教科书,我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也遭遇了困难,比如教学时什么都想要,总觉得教不完,教学负担变重了;教学时吃不透,总感觉教得浅,教学效果不佳。20xx年7月7日晚上7点,我参加了盘龙区进修学校组织的线上讲座,广东省名师工作室著名主持人彭才华老师带来《统编教材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为我解答了我当前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在讲座中,彭老师首先简向我们分享了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按照双线结构进行编排:一条是“人文主题”线,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等;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两条线,较好地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条线索,让语文的教学不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变成“清清楚楚两条线”。让语文教学的目标变得非常明确,让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变得清清楚楚,那就是指向这两个主题。

  统编教科书创新阅读教学体制,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精读课给例子,教方法,学方法;略读课学生自己读,用方法,不断实践、巩固;课外阅读课程化,增大阅读量,全面促進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彭老师认为统编教材好教,但较好不容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彭老师引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大师的原话,“老师每次备课最好重新读课文,赤手空拳去读,获取真实的感觉和认知,这是很要紧的。自己有感受,讲课才有感觉,有温度”,向我们强调教学语文不靠告诉、分析,靠带领学生感知。如何进行感知,彭老师以第十册课文《白杨》和《忆江南》这首小诗进行了解读和示例。

  听完彭老师的讲座,我有了一些思考和反思,部编教材改版后,单元性更强,双线结构明显,所以在教学时要把握好单元教学主题,对于怎样教学课文,可以看单元导读,明确任务;看单元课文,明确区别;看本节课文,明确内容;看课后练习,明确重点;看助学系统,明确缺漏,作为第一步的看单元导读,明确任务,则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单元篇章页的重要性,我们要讲好新教材,一定要先把握好单元篇章页。而最后一步,看助学系统,明确缺漏,却是我们非常容易忽略的,我们既要注意前,同时要关注后,所谓的“瞻前顾后”很重要,那么后在哪找,就在后面的交流平台中有明显的说明。

  对于彭老师所强调的让学生“感知”,注重学生的“感知”这一点,我认为可以挖掘教材,深入研读教材,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选择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促进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即教师不囿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直观学生生活,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优化课堂资源整合。知识具有时代性,教师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现象,以及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扩大课堂外延。

教学设计心得5

  结合我的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分析了课堂中师生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课改下教学如何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等手段,使课堂的师生合作互动更有成效。

  一、注意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有些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等老师把要上课的内容讲完,做题时只是按教师教的例题方法去解,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也很认真的完成。如果习题以本为本,还是能考出较好的成绩,但是当习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或是要融会运用所学知识的,就又把困难归罪于是题目太难。这样的被动学习,有的学生感觉很满意,有的家长也很满意,认为孩子很乖,但我们教师却要敢于打破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努力寻求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不断发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情感激发往往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儿童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如果我们平等对待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去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情感的背景层面。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学生一般不大关心以往自己是怎么做的,而对教师对自己评价的关心却尤为强烈,他们喜欢把老师的赞誉、夸奖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所以在课堂上,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引导;当解决问题时,要加强表扬;当自主解题出现错误时,要赞赏他勇于自主学习的好表现。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我认为,要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或者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等,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从上课现状来看,常规的教学手段根深蒂固,课中活动内容枯燥单调,学生的练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优化师生、生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3、组织学习小组,通过互帮互学,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4、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5、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创设成功体验的情境,实施激励评价,激发成就动机,诱发学习兴趣。

  7、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以旧引新,以旧孕新,循序渐进,培养学习兴趣。

  9、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10、创设创造型教学情境,运用推想猜测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意培养观察力,提高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忽视了培养观察力这项工作。

  当然,学生年级有高低,年龄有大小,智力有差异,性别有不同,爱好不一致。要针对这些情况,去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并使他们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如果不在教学中做大量细致、艰巨的工作,如果不能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按照规律办事,那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四、注意教育观念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课堂环境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现象。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学科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

  从以上探讨可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兴趣可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在教材上要注意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不同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和行为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并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教学设计心得6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针对新课程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许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除此,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下面用小组评价作为例子,从四个方面来予以表述,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1、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应该具有实效性;

  2、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多样性;

  3、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准确性;

  4、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于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而,课堂评价尤其要讲求实效。大班教学中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而四人小组、二人小组、男女分组的评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组评价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及评价细节的处理。对小组的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并不是用于每个活动之处,应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否则这种评价就会过多的占用时间,事倍功半,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也因此添加了师生的负担。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时段为小组评价的最佳时机:

  (1)上课开始两分钟。上课铃声后,学生们从喧闹的操场上回到教室,情绪还处于激动状态,很难快速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环顾教室,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桌上是否有英语课本,是否坐好,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并简要说出加分的理由。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评价。当然,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尽量让各小组都得分,给表现好或差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区别,但差距不宜过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课堂活动转换时小学英语课主要以活动为主,突出"课堂活动化,活动交际化"这一宗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此时加入小组评价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效果显著。例如教师发出口令,Let's play a game。可立马根据各组的反映情况、作答情况,给与反应敏捷、表现好的小组高分,以此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便于快速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这是一种反应能力的评价。当然为了不挫伤那部分反映稍慢、表现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此时的转换环节中采取一些策略,适当调整分值,给暂时处于劣势的小组一定的勉励分,激励学习兴趣,鼓励后来者居上。

  (3)竞赛活动时小组竞赛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竞赛类活动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合理的竞赛规则不仅是竞赛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且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执或纠纷。竞赛规则应能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尽量避免因个别学生的表现而大幅度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配合最好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同时,竞赛时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不可相互指责或埋怨;否则,该组就会被减去一定的分值。小组之间的竞争主要应看小组合作的表现,而不应以组员个人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某个组员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可以让同组的其他成员及时补充和纠正。同时,对回答有误的学生也要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落后的小组在下一轮活动中继续努力等。另外,培养学生在竞赛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尤为重要。

  ②尽量简化评价的方式课堂评价应尽量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例如,粘贴小五星标志的方法就远不如用粉笔直接写分值或画五星简洁明了。况且,学生并不在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标志是否好看;形式简化了,而意义并没有淡化。教师也没有必要听取甚至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可以先让学生小组集体讨论,再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教学设计心得7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xx年11月1日至今,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中我不仅有机会聆听了多位英语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我培训班其它各位同行进行了交流,下载到很多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次培训不但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首先要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教学视野。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发现自己以前的埋头苦干无效果是因为自己对中国的教育没有整体认识,没有认清航标。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英语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一位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婴儿,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未之欣喜若狂。

  第一,不断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应用。

  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认识到自己不足,渴望学到更多的东西,提升自己。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第二、加强英语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

  在这次紧张的培训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是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合个的教师,

  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第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喜爱。 我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教学设计心得8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 “课标” 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建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我学习了李亦菲博士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的专题讲座懂得了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有关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从学科能力的角度解读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科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故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同时,分析小学科学的有关 “ 课标 ” 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从研究新课程总目的出发,明确阶段单元目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恰到好处。 虽然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将学科能力分为 表达 学科知识的 能力、探究学科现象的能力、运用学科技能的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设计者要从新课标的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 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从我们教学的实践看,定位比较正确,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

  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前,我们教师对 “ 课标 ” 的研读,有助于准确把握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要达到的意图或教学目标挂上钩,与学习的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是情感领域。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行为策略,才能使教学真正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三、根据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

  可以在将核心任务按照广义知识分解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具体对应关系如下:陈述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部分,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技能部分,以头脑内部的符号和心理加工为对象的、支持高水平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元认知知识对应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根据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在一个具体的学科主题中,围绕由核心任务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从而实现基于学科能力的课程目标与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之间的衔接。

  四、围绕教学事件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事件是一个关键概念。如果没有教学事件,学习活动(“事业”)不会得以引发,而“目的”也就没有依附的载体。因此,要想将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由构想变为现实,必须依赖于教学事件。从实质上看,教学事件就是经过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顺序展开的核心任务。这样,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就转变为围绕教学事件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注意:

  ① 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知识性较强且抽象的教学目标,可(转载于:教学设计是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或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或相应的教学模式;

  ② 能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

  ③ 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制约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制约等。总之,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要做到扬长避短、恰到好处。

  五、评价三维目标实现程度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

  在学校中, 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首先,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这是因为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有安置性评价;在教学实施阶段,有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有总结性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是“形式多样的” , 这是 因为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如课堂评价、作业展示、作品集评价、学期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第三,教学评价是“影响深刻的”,这是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自己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在这五个环节中我最难理解的是“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说,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学科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

  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只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操作型的程序性知识,忽略了元认知知识以及支持高级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第二,简单罗列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对于“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但通过‘“多样的生物”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分析表’的学习,我对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而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但是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谢谢“国培”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谢谢教师团队的各位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的业务得到了提升。

教学设计心得9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具体环节及有关曾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和设计。 在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这门课程时,自己做了很详细的笔记,特别是专家布置的作业,自己也是思考了很久才提交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完成的作业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获得了“优秀”的等级。虽说在完成作业时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planning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众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教师有心,同样可以进行朴素却生动的有效的教学设计;一个教师的基本功的精湛同样是成就教学精彩的基本元素,如清爽明了的简笔画和教师动听的歌喉也能使教学充满诗意,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并提升语言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时,应认真思考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观念层面:是否充分领会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要素。 内容层面:教学设计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情景和学习路径。

  操作层面:是否将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应充分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学会主动把自己当成“鱼”,只有这样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够预想“鱼”的各种感受,才会在观念上和方法上得到自我提升,也才会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以下几点英语教学设计的技巧,或许对我们的教学有帮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因材设计

  所谓因材设计,就是能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教学环节,确立教学的重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这个重点来安排教学活动,让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既精彩又有实效。

  二、因人设计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底子不一,接受能力也不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各个学生,设计出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各展其长。

  我觉得,在作业设计方面尤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作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层,设计面向成绩较差学生的基础题;第二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题;第三层,设计面向“尖子生”的创新题。

  三、因难设计

  小学生学习英语最怕“难学”,而教师最担心“难教”。在“难”字解决之后,教学中的其他问题马上会迎刃而解。因此,在英语教学设计中,难点的处理尤为重要。处理得当,有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设计心得10

  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这次有幸学习了教学设计参考模版的设计理念使我获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定教。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再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实际。这一课希望我的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三、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反而要认真研究,切实落

  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将加强教师、学生的互动,多研读教材,多调查研究,备课时抓住学生的本质,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心得1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始。而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又首先取决于我们对“课堂”、“课堂教学”和“学生主体学习”的重新理解。这种理解的核心将学生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性和英语学科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对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解

  在传统的意义上,课堂被我们视为一个场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场所,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使儿童接受教育的场所,等等。有时,我们又将课堂看成是无形的,如每天每个教师上的每堂课;有时,我们也将课堂看成是有形的,如一定的空间和布局等。这样,使我们总是把课堂理解为教师权力主宰的、教授知识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一切都为着知识而存在,教师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学生为接受知识而存在。这种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课堂,是学校课堂的主流形态。这样的课堂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来说,课堂应当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应当是“学生精神的家园”。它可以被视为这样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和情感的地方;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鼓励、唤醒、发现的地方;是一个引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展示经验和形成能力的地方;是一个善待幼稚、点燃创造的地方。

  有了对课堂的重新理解,“课堂教学”也就有了其新的含义。以往我们对课堂教学总是在“你教我学”、“先教后学”、“你讲我听”、“你说我记”这样一个单向度的层面去认识,其结果是,教与学双方是分离的,教与学的方法是机械被动的。新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真正的双向互动层面,尤其是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体现出这样一些基本含义:教因学而在、教基于学、教为了学、教学生会学。也就是说,教师教的出发点、立足点是学生学的特性、需要和心理规律,教师教的内在根据是学生的学。如果离开对学生学的研究,离开对学生学习的把握,教师的教也就失去了基础。因此,新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从“受教育者”向“主体学习者”的转变,还要对学生学习的实质予以深层理解。学生的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所代替的;学生学习也是在自我理解基础上,在新旧知识经验双向相互作用后,才能建构起它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不宜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满足教条式的机械模仿与记忆,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确定了的东西让学生无条件地接纳,而应关注学生是如何利用原有经验而建构新知识的含义;学生的学习更是思维具体化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是要适应它所应用的环境,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和使用其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在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才能促进知与行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具有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本身就构成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要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才能学得更有效。上述对课堂、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新理解,为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学生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尝试

  小学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和交际性很强的学科,这样的特点要求教师要树立好正确的知识观,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们几个单词句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会这些句型,有一定量的词汇的基础上进而达到语言交际的`语言能力,这也是我们教英语的最终目的。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感受才能获得的知识。另外,因为语言是有共通性的,所以在让学生英语时可以和我门的母语联系起来,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某种共性出发进而帮助学生不断的学习与实践,逐步提高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所有这些,最根本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同时也要确立教师自己的教师观。以此为基础,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突出考虑学生学习的特性,设计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设计活动。小学生具有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易感兴趣的特点,对低年级的学生,课堂教学应多设计他感兴趣的游戏和角色表演等活动,对高年级学生应多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如“记忆大比拼”、“谁是强者”、“讲演评比”等,这些活动会使课堂教学愉快而有效。

  2.依据小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活动。学生是有生命、思想、情感和智慧的独立个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所以要以小学生的不同差异为着眼点,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如在每个单元的复习课中,我们将全班学生调整成A、B、C三个大组,A组由学习优等的同学组成,B组由学习中等的学生组成,C组由学习较为后进的学生组成。不同小组给予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A组是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相互的提问并共同探讨答案,B组是围绕本单元的内容相互背诵、默写和批改,C组则由教师将本单元最为基本的内容,如单词、词组和重点句型进行归纳辅导,并及时考测和批改。这样,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3.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设计活动。小学生具有儿童纯真好奇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是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要设计多样性的活动形式,将课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人体部位的单词时,如果纯粹按顺序一个个去教,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如果设计一个“摸五官”的游戏活动,则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多中形式的表演活动,满足小学生自我积极表现的年龄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每次上课前安排五分钟的英语会话,可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而且每节课前的warming up exercise,都设计成表演活动,而且利用最佳表演奖的方式予以鼓励,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

  4.依据学生合作学习的特性设计活动。传统的班级教学很容易只有少数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大部分学生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局面,使学生在相互的合作中交流、启发和借鉴,增强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如在课堂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座二人一组pair work或前后左右四人组group work,并用最佳合作奖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5.依据小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设计活动。新课改的小学英语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上更为新颖,如:Talking about hobbies、after-school activities、family members等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都能很容易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关键是教师如何处理好现有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内容更好地成为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载体。如PEP第六册教材My favorite season那节课来说,为了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地掌握小会话:What’s your favorite senson? Why do you like…? Because I can…/Because it’s…,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看转轮,选季节,说原因,得幸运星”的游戏活动,二是“小组辩论赛”活动,四大组进行比赛造句,说明喜欢本组所选季节的原因,句子造得最多组获胜。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使学生享受到“用中学,学中用”的乐趣,不仅体现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几点体会与启示

  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新认识,我们对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这个实践和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与启示。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解放学生,把学习主权归还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参与学习是学生的天然权利,任何硬性灌输和强制训练都有悖于学生学习的特性与需要。

  2.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替代传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要“重心下移”,教学要真正落实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

  3.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参与状态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应视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资源,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障碍。

  4.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倡从学生的生活和情境中引出知识。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基础。

  5.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设计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

教学设计心得12

  通过这次自学专题研修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使我更加明确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教学。这本书分为四个专题依次是:让道德的光芒照耀课堂——课堂教学中的师德修养;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走进教室——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引;娴熟地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学会审视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得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生产劳动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引导启发者。启发学生悟性,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知道了以学生为本的含义。

  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但自主不是放纵,任其自由,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知慧,启发灵感,达到共赢,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经常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型的结构组成。

  教学过程的划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查等阶段。一节综合课的结构部分组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结课。各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教学活动要多给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要创设有趣的情景,情心预设活动问 题,通过巧妙的诱导,诱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学习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当小组达成目标时,教师又适时地给小组以奖励。在教学中,对小组成员的奖励和祝贺活动能够提高合作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精神。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这种学习方式超越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发展原则,使学生成为既有个性、又有知识,还会合作的一代新人。

  四、做好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自己还需要加倍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入教育教学,提高效能,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心得13

  一、教材分析

  《学习心得》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3单元设计应用文档第2节制作作文选中的内容。本科是word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文字修饰、图形插入与修饰等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引入excel的一个衔接,为以后学习excel内容起到铺垫作用,了解表格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现表格在统计方面的优越性。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心里,我采用构建主意理论为指导,采用情境激趣、任务驱动、启发引导、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自我反思与梳理等方法,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借助学件、伙伴、老师的帮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含义;

  (2) 掌握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3) 掌握word中修改表格的方法;

  (4) 掌握文字录入与修饰。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难点: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五、教学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表格的表现形式;将学生分组,选好组长;制作好学件;网络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得新知。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启发学习、作品评价等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得真知,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以一个小比赛导入,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来做抢答比赛,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的反应快,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他们所得到的材料都是关于校运会成绩的材料,所不同的是男同学获得的是文字材料,女同学获得的是表格材料,他们根据我提出的三道问题做抢答,看看最后谁会获胜。可想而知,显然是女同学获胜了,获胜以后,老师提出问题:“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女同学会屡战屡胜,她们获胜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想。”接着老师通过广播展示两位同学的材料,同学看了之后得出表格的好处是简单明了,便于查找和比较,老师总结,引入课题。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中学的心理特征,全班每位同学都非常瞩目这个比赛,都想自己的队获胜,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自主探究,启发学习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表格中各个元素的含义,学完后学生学习word中绘制表格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主动的学习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我就布置任务一让他们选择一种方法试一试,培养其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插入表格,尝试如何增加删除列,当学生完成后我总结word中插入表格常用的三种方法以及修改行列的方法。

  展示第二张表格,请同学观察刚才绘制的表格和这张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的发现某些单元格发生了变化,行高和列宽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布置任务二,请同学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自己探究实践完成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调整行高和列宽。在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我先不作提示,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乐在其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从刚才学过的利用表格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按钮入手,既然有笔,那么有没有橡皮呢,从而启发学生用工具栏进行单元格的合并,学会知识的迁移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相互协作,学生反馈问题,老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点拨,请学生演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并进行总结,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利用菜单法对单元格进行合并与拆分必须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而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合并与拆分时必须注意某些表线是不可以被擦除的,这种情况下表线会变成灰色,一旦擦除必须重新利用笔画回去。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flash动画播放用菜单法进行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使学生记住关键的步骤,至少掌握一种单元格合并与拆分的方法,进而掌握自学的方法。

  在完成任务二以后,学生对word中表格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很想展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继而布置任务三,请同学在原先表格的基础上修改表格,完成规定表格的制作,并输入文字,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表格中间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的格式与对齐方式,这个根据前面学过的word操作,学生很容易掌握相关的操作,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表格中文字的对齐方式进行探索实践,完成任务三。本环节我采用了比赛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表格的修饰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根据课件提供的信息,探索实践对表格的修饰,体现分层次教育。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以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看看谁做出的表格好,先是小组互评,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参加评比,在评比时小组要派代表来说明为什么推选改作品,被推选的作品特点是什么。教师总结点评,给予评价。学生根据评价,填写本次的心得体会表,将本节课的心得体会以及需要改进和不明白的地方填入表格,提交本节课的作业。最后我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word中如何插入表格,如何插入删除行列,调整行高列宽,如何对单元格进行拆分与合并,在表格中录入文字,对表格进行美化,其实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制作的学习心得表外还有很多表的应用,比如说火车时候表、体检表、棋盘等,希望我们同学能观察生活,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 巩固与反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能及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得到反馈信息。为了突出本课的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练习,画房子,通过拆分合并单元格,画出房子的窗和门,使学生对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行列的插入与删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最后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并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学与不足作反思总结,最后以作业形式,将表格一起提交给老师。这样的设计,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知识点得到及时反馈,做到既面向全体,又突出了个性。

  (四) 学生总结

  在平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改变由教师总结的老套。本课我让学生自己谈谈今天学会了什么,这是一个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梳理过程,在评价时请同学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知识、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老师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学习作一个反思与总结,对知识的巩固有一个提升。

  六、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思想:

  1、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创设情境与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竞赛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使得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七、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最后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将所做的表反馈给我时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学的打字不是很熟练,影响了最后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这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同学自己操作尽管很好,但是请他来谈谈自己创作的心得时,往往羞于表达,我觉得应该多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心得14

  大三了,出于对学校的安排,我们进行了一次《机构创新综合实验课》,虽然只是两天的实践课程,可对我却是受益匪浅。

  早上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下午我们进入到了可实际操作的教室,进入到教室我内心就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好奇。在看起来不怎么大的教室里摆满了各种机构,各种设备。在此面前的忙碌着的是同学,脸上显现出各种渴望,看到的是同学们的思考的眼神。眼前的一切看起来好不热闹。

  我也不例外,经过一下午的实践操作。在我头脑里也出现了许多许多的疑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机构“。开始我和我的组员开始谈论该如何设计我们机构,创作我们的作品。实验室里提供的零件有各种长度的杆,凸轮,齿轮,垫圈,套筒,还有皮带轮,根据这些提供的零件,同时我们也是盲目的思索着渐渐的便先想到了切割机构,由切割机构我就展开了联想,竖直运动是切割,那水平往复运动呢?水平往复运动可以用来干什么,刷墙、清洁,都是可以的,所以也就确定了我们的机构方向。更进一步引发了各种遐想。应该有什么样的装置,应该怎样来实现便是我们谈论的焦点。由电机开始,随后是蜗杆,由蜗杆带动蜗轮。随后应是斜齿轮。然后再根据我们设计机构的需要,根据机构运转的需要,便选择一系列齿轮结构。最终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曲柄滑块机构来实现清洁,我的组员负责安装,我则是找需要的零件,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便完成了我们原先设计好的机构。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校验能否实现该机构所要实现的运动。我们先使用手动的办法,开始校验我们设计的机构的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发现了很多干涉的地方,看着我们画出的草图是很正确的,可具体的安装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干涉,这或许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问题所在,我们寻找具体的干涉原因所在,我们调节齿轮所在的平面,我们加高杆的位置,我们做了好多好多,终于在我们手动校验的结果下,发现我们的机构能达到预定目标了,我们便找来了电机开始做具体的检验,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设计的机构能实现我们想象的运动,而且运动的很准确。可以说两天的忙碌,流掉的汗水到了此刻回味起来便也只是一种成功。因为我们看到了属于我们的果实。

  可说我们设计的机构经过两天的努力便圆满的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便是向老师介绍我们设计好的机构的具体的情况。因为经历两天我们设计好的机构总体看来还是比较简单,而且运动也不复杂。所以作介绍的话也比较简单。细心去听完每一组介绍自己设计的机构。我也认真总结了自己陈述用语,先介绍我们组员设计的具体思路,最主要的是设计的目的,要实现什么样的运动。还有就是我们创新在什么地方,随后指出优点及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一说明。

  本次实验课对我们学机械类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本次实验给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以及机构创新的平台,这胜于我们大学四年学习机械类的课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校验过程,认识,总结的过程。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我了我们对机械的认识,完全是亲自接触,由此我们自己也有了较深的体会。我非常的希望这样的实验课程学校里面可以多提供一些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机械的认识,以及兴趣,更多的是可以改善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进度,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到真本事。

教学设计心得15

  本书作者将“理解”作为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宗旨。作者引用杜威《我们如何思维》对理解的认识:“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的意义的结果”。“事实”是知识,是知道;“理解”是“意义”或“探求意义”,是思维,最终形成“结果”这样的思想。作者在比较“知道”和“理解”时候,对“理解”提出了如下的理解:事实的意义,提供事实关联和意义的理论(证明),不可靠的、形成中的理论(证伪),有关程度和复杂性(理论间的关系),知识和知识的来由(明辨),对知识的具体使用研究(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括号内容是我的理解,由此看出,作者对“理解”赋予的丰富和高级的意义。

  作者认为,理解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推断,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美国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从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到保罗的《批判性思维工具》,都把思维训练提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对我们的核心素养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国内一直坚持批判性思维训练教育的有上海的余党绪老师和董毓教授。他们不遗余力的为批判性思维奔走呼告,而且成就斐然。余党绪老师的思辨,将批判性思维和读写训练结合,提倡整本书的思辨阅读,已经蔚然成风。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文本,新意迭出,成就卓著。潘新和教授的皇皇巨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对当下普遍的“议论文三要素”和高考伪文体进行了批判性的解构和重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作者还认为“理解具有可迁移性”。没有理解,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的迁移,更不能对新体验产生更好的理解。理解使我们既有创造力又能成功。理解就是透过具体知识的表象而对知识形成和应用的内在原理的探究和把握。按照中国传统哲学对终极原理“道”的理解,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知识背后存在一个一致相通的原理,把握住了原理,就能达到“理解具有可迁移性”的目标。

  作者特意提出了“学生的误解以及我们的感悟”。误解不是无知。它是指在一个新情况下用貌似合理但并非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已经明白,误解具有非常有用的教学价值。误解是将隐含的歧途显性化,误解具有袪魅解蔽的功能。误解不仅仅需要纠正错误,它更重要的价值是一种尝试,教师不但不能抑制这种尝试,而且还要鼓励,并参与共同试误,进而启发探索。歪打正着,因误生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误解之于生成,价值正在此处。

【教学设计心得】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11-13

教学设计课的学习心得06-08

教学设计创新心得体会11-10

教学设计及评价11-05

《孟子语录》教学设计02-22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07-28

《教学评价设计》教案09-02

音乐教学心得12-19

数学教学心得12-13

教学教育的心得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