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教学文书>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及评价

教学设计及评价

时间:2022-11-05 11:40:24 教学评价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及评价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及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及评价

教学设计及评价1

  一、引言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察当前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的总体状况,突出教师在参考通用国家大纲的基础上设计自己教授的课程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可供选择的大纲。本文也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本校使用的教材和大纲。因此,本文建立在相关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之上,并关注这些理论在设计大纲、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二、大纲:最初的定义

  大纲是对语言和学习的基本观点的陈述,其作用是通过提供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指引教师和学习者。Hutchinson &Waters(1987:80)这样定义大纲: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大纲是对需要学习的内容的表述,该表述反映人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活动的认识。

  这种传统理解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大纲也可以被视为“向学习者输入的内容的总和”,(Yalden、1987:87)还可以被视为教学内容的近似值,但从中无法预言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以下我们讨论课程设计者可以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大纲及各种大纲背后对语言本质的预设。

  三、结果导向型大纲

  结果导向型大纲又称综合法,此类大纲强调语言学习的结果,强调外部权威对学习者的干预。

  1、结构法大纲

  结构法大纲又称语法大纲。这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纲类型。它按照语法项目的复杂性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要求学习者逐步掌握每一个语法项目。语法大纲关注的是学习结果。

  这类大纲设计的困境是各个语法项目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对其更深刻的批判认为语法大纲只关注语法,而语言事实上包括许多其它方面。此外,最近的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口语语法与书面语法并不一致,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发现对于设计大纲的教师很有启示意义。

  2、情景法大纲

  情景大纲的出发点是情景的需要而不是语法项目。其主要特色是按照课堂之外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用语言和行为的情景组织材料。这样就把意义和情景联系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相关情景自行领悟归纳意义。

  情景法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为情景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主题为中心的”。(Wilkins、1976:16)但是局限在于大纲不可能包括学习者需要的所有情景,这一点促使Wilkins提出对于大纲设计影响重大的意念范畴和交际范畴。

  3、意念―功能法大纲

  意念―功能大纲设计的起点是交际目的、语言的概念意义,即意念和功能,这些是与语法项目和情景因素相对立的,语法项目和情景因素已经降低到附属的地位。为确定教学目标,需要分析学习者必须面对的各种类型的交际行为。因此,学习者需求分析与意念―功能大纲联系在一起。而批评者指出意念―功能法只不过是以一张新的列表取代了一张旧的列表。

  以上各种大纲均属结果导向型大纲。而课程设计的另一条思路将是以过程为导向的原则,这一原则预设语言可以在体验过程中习得,这是与综合法相对立的。

  四、过程导向型大纲

  过程导向型大纲又称分析法,是有感于结果导向型课程在提高学生交际技巧方面无能为力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即焦点是学生在一门课程中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或活动的过程,而非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取得的成绩。

  1、基于任务的大纲

  任务型大纲的焦点从语言条目转变到强调学习或教学活动。语言内容的选择、组织、难易先后的安排对与大纲设计者而言都不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进行诸如信息差、观点差等任务中实施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一边有意识地探求任务背后的意义,一边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然而任务必须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以促进语言学习。

  2、学习者主导大纲

  该大纲类型的焦点是学习者。他们可以参与到大纲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原因在于学习者对正在学习的课程非常清楚,让他们参与到大纲中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在参与到大纲中来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使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批评者认为让学习者主导大纲较为激进,在学习者主导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预知和追踪学习的进程,从而可能迷失方向。

  3、比例大纲

  比例大纲基本上是要发展学习者的全面的技能,它由一些要素组成,其中主题在各要素中间起到桥梁的作用。主题部分由学习者设计。这种大纲指导下的课程一开始关注语言形式,然后转向交互。大纲的设计是动态的,学习者有很多的机会对课程进行反馈,调整的灵活性很大。比例大纲灵活实用,有利于学习者逐渐积累语言,适合课堂时间以外接触目标语言较少的学习者。但是一个英语语言教师应该怎样评价和定位以上讨论的各种大纲的显著特色呢?

  五、大纲设计与评价

  一个完整的大纲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结构、功能、情景、主题、技巧。而大纲与大纲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把上述五个方面中的哪一个置于优先位置。于是,折衷是现有交际法旗下大多数课程的共有特色。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所有现行的教学材料都是同时使用几个大纲,其中一个可能是主要的,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贯穿整个课程,但是其它的也同时存在。

  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呢?哪些对中国学习者有用呢?显然,学生对语法、结构普遍持排斥态度,同时又有一种对发展听说技能的渴望和热情。这说明以交际为中心的大纲将会满足中国学生的需求和愿望。然而交际大纲引进之后课堂上实际进行的是入门水平的简单交际和虚假交际。学习者一方面希望通过交际活动激活所学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对成功发展产出性技能缺乏信心,在发展交际能力方面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另一事实又使得交际大纲的实施变得更加复杂,即考试才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真正的驱动力。为考而学,而非为用而学,学生一知半解、厌学的情绪尤为严重。因此,交际大纲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六、结语

  本文述及的各种方法都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和创见。综合法中的结构法、情景法、意念―功能法都规定了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各种结果导向型大纲的基本原则亦大致如此,而过程导向型大纲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预设较之则大相径庭:分析法认为语言学习是易变的,动态的,不能逐条列记,活动过程和教学步骤比内容本身更重要。

  如果关于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的预设是语言的交际,那么基于符合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的大纲就是有益的。因此,通过包含真正交际的活动进行学习可能更适合中国英语课堂。评价大纲时还要考虑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完整的大纲设计包括六项主要内容或步骤:分析学生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目的、测评目标实施情况、编写或改编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全面评估大纲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Brown,1995:19)

  最终可能完全出于实用的原因而采用混合型大纲,这或许也是较为理想的大纲。采取折衷的方法,从各个理论中抽取有用的部分,同时相信自己教学实践得到的经验,这样的做法才是明智的。(Hutchinson & Waters,1987:51)

  如果采用混合型大纲,那么各种方法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如何?设计的大纲是否涵盖了结构、功能、情景、主题、技巧所有的方面?如果是,怎样安排各个方面的优先级?这些问题在设计或评价大纲时都必须加以考虑。

  参考文献:

  [1]Brown,J、D、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Nunan, D、 Syllabus Desig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4]Prabhu,N、 S、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Oxford:OUP,1987

  [5]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OUP,1978

  [6]Wilkins,D、A、Notional Syllabus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7]Yalden,J、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20xx

  [8]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教学设计及评价2

  教学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培养需要:学生学会文艺鉴赏尤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易引发青少年思辨的方法,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

  教学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并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是谁都有份的。”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

  二、诊断病文,对症下药

  1、明确概念和写作要求:

  一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

  二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2、诊断病文:结合《相识数十载伤别离》这篇文章来为这篇病文诊断: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修改?

  问题:(1)赏析角度(观点)不明确;(2)观点和具体赏析内容不相符;

  (3)赏析评论过程过于笼统,没有深入文本;(4)语言不充实、不完整,表述过于简单。

  3、策略总述:观点和鉴赏角度要明确清晰;(审清题意)细节赏析要充实:

  三、教授技巧,经典引路

  技法一:简洁概括人物形象

  ü抓修饰人物的形容词

  ü抓人物描写进行概括

  ü抓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ü抓其他人的评价(侧面)

  【小试牛刀】

  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形象鲜明,请你通过文中有关人物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包括人物描写),赏析总结出人物形象特点,填写表格。

  技法二:结合文本分析

  细节体现了

  语言(神态、心理)传达了

  事件表明了

  两点法:在具体赏析部分,主要抓住字词句细节或是文章事件来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主旨,文章细节抓两点。可选择:字词+字词、字词+事件、事件+事件。

  (这个技巧主要针对写作无法、不会下笔的学生,是一个技巧参考,具体赏析过程时细节把握也可选1点、3点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小试牛刀】

  根据表格内容将《秋天的怀念》人物描写细节总结成一段赏析性文字。注意语言表述的流畅和完整性。

  经典引路:

  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出去,她深深理解儿子痛苦,能够包容儿子暴怒,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并没有让“我”看到泪水,她要给我信心,使我坚强;“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是动作描写,表明了了母亲为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而手足无措,传达了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以及她希望“我”走出阴影,勇敢面对生活的急切心情。

  技法三:总结人物形象

  精炼点出人物给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文章情感的简单总结,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

  例:这样一位虽然眼盲,但是心地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母亲,让人为之动容,心生敬佩。

  作者受父亲启发,考上大学的感恩与对父亲的敬爱,也字里里行间尽显了。

  【文不厌改】

  对比之前对《相识数十载伤别离》文章的赏析,结合我们课上的写作技法,对之前的病文进行修改。组内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篇作,班级展示。(教师总结示范)

  四、作业:鉴赏经典

  微写作:

  请同学们为我们刚学过的《藤野先生》从人物形象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教学设计及评价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XXx,她的体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

  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

  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课!

教学设计及评价4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是显得落后。现实状况也不容乐观,职教类生源数量聚减,职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庆幸的是,各个学校的领导阶层已经关注到这些,校外办班点,东西南北学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已逐渐缓解生源数量的问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就职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厌学、学不懂等诸类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旨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职校学生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一、职校教学现状

  1.教材过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空洞。

  中职教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逐年下降且学生成分较复杂,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初中学生,这就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中职教材只适应一般学生的教学,对于本校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显得不相适应。如此,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就显得空洞,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任务。

  2.理论教学“本本主义”较重。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书本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适应职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校招收的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或者任教不久。因此,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很少,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职校教学,还在摸索探讨之中。加上现在职业学校走的基本是以实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以理论文化课作为补充的新路。而由于现在的职业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总提不起精神,从学不懂到厌学再到不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成绩门门红灯,而我们则失去了“因材教学”“因人教学”的意义。

  二、过程评价方案设计

  我认为,既然职业学校不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研究性人才,而是培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社会劳动创造者,那么怎样上好职业学校的课,成了我们这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我经过五年的学习研究,设计出一个对学生过程评价的方案,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

  综合评价分100%=试卷卷面分a%+平时综合分(100-a)%

  其中平时综合分100%=笔记分30%+作业分30%+上课表现30%+平时印象分10%

  公式中的试卷卷面分为最后考试试卷的最终得分,a取决于考试最终的难易程度分别为60和70。

  针对现在的职校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记笔记,并且每个月检查评分一次。评分等级为优100分、良90分、中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如果有学生实在不能完成,则要求补全,并以及格计算成绩。

  为避免学生抄袭作业,我一般会从9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留20―30分钟给学生完成作业。在学生做的作业中,如果认真完成的则在每次上课前进行表扬,得到表扬的则给予2分奖励。

  上课表现分指学生上课时的各种表现。如回答问题,举手并答对的加5分,答错的加2分;点名回答正确的加4分,答错的不加分。这种奖励的措施优点是可以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缺点是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就规定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次课(两节课)不能超过3次。

  平时印象分一般是指学生上课有没有迟到、旷课、睡觉、讲话,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做其他事情,等等。

  三、过程评价方案设计优缺点分析

  这种评价方案针对现在的职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我认为其优点有:

  1.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性,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特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陷阱”。

  2.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这种评价范围广,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校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3.评价形式的综合性,这种评价形式可以充分把职业学校教学目的表现出来,能够让那些学习头脑不“好”,但其他表现不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秀学生的行列。

  但是,这种评价设计也有缺陷,比如加减分值的设定有时流于随意,考试考查科及实习教学科目的考查容易主观化,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这种以教学过程评价方案为雏形的评价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况且,从评价理念来看,此种评价方案也已经注意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也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评价内容的多维及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从评价操作可行性来看,也容易操作,如综合平时分也都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已经做过的,只要做好个体的记载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及评价5

  (1)个人自评

  ①提出问题

  A.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且问题具有进行科学探究的价值;B.能在老师同学协助下提出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C.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没有太大科学探究的价值。

  ②问题猜想与探究结果的符合程度

  A.完全符合;B.不完全符合;C.不是很符合。

  ③实验过程

  A.实验方案新颖,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如实记录数据,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B.能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分析处理数据;C.实验方案不成熟,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粗心大意。④科学探究方法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没有掌握。【评价标准】将四项的分加起来,A为5分,B为3分,C为2分。总分>15分,为优;11分≤总分≤15分,为良;8分≤总分<11分,为差。

  (2)小组评价

  ①参与热情

  A.积极配合分工,认真完成任务,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B.服从工作分配,完成任务,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C.在组员的提醒督促下基本完成任务,但不肯参加小组讨论。

  ②学习态度

  A.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B.能在组员提示下或借助辅导书解决问题;C.不善于动脑,遇到问题总想依赖别人。

  ③合作意识

  A.协调分工,坚持原则,尊重他人,善于与组员交流;B.能接受他人提出的合作要求,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善于交流;C.只是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愿多做,也不愿和小组交流。【评价标准】将三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20分,为优;14分≤总分≤20分,为良;12分≤总分<14分,为差。

  (3)教师评价

  ①提出问题

  A.能认真思考,能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B.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C.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科学探究价值。

  ②猜想与假设

  A.能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B.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假设,但不能合理预测实验结果;C.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假设与实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A.能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设计的探究方案新颖,能有目的地选择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B.能在老师或组员的帮助下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过程,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C.照搬别人的探究计划与探究过程,不能合理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能按器材说明书进行操作,多次反复测量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B.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但实验做得不够精确;C.实验操作不熟练,记录数据不够完整,有时会编造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A.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能够正确解释与描述探究的结果;B.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能基本解释和描述实验结果;C.误差较大,实验的结果有些牵强,不能正确解释与描述实验结果。

  ⑥评估

  A.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详细的探究报告;B.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但不能及时改进方案,探究报告不够详细;C.很少发现新问题,探究方案改进不足,探究报告写得太过简单。

  ⑦交流与合作

  A.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发挥团队精神;B.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接受他人的合作要求,能听取他人的意见;C.不愿和他人合作与交流,固执己见。【评价标准】将七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48分,为优;40分≤总分≤48分,为良;28分≤总分<40分,为差。

  (4)综合评定

  【评价标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总成绩(将三种评价得出的分数相加)总分>83分,为优;65分≤总分≤83分,为良;总分<65分,为差。综合三方面的评价成绩给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总的评价等级。总之,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转为评价的主体,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以上评价方法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改进。

教学设计及评价6

  读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学生如何更有效和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教学设计及评价7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各要素分析和设计的外化成果,通常包括课程标题和概述、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总结与帮助等内容。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有助于设计人员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尽可能避免一些由于设计上的疏漏而导致试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从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可实施性、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地简单的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

  确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

  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7)总结和帮助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有课后小结;总结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生的需求。

  2.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时间因素

  即运用此方案于教学时,所需时间的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含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

  (2)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3)教师因素:方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

  (4)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

  3.创新性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教学设计及评价8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逐渐被大家关注,课程教学的实施是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应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广大一线努力执行新课程的理念,对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面对新课程,一线仍有许多问题和困惑。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06-0051-01 由于课程的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因此在历史教学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转变,同以往的课程评价对比来讲,新课程教学的评价设计更加展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的提升。可是,许多地区对历史教学的评价设计标准都不统一,有些地方实施的评价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展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经验,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设计提出一些策略。

  一、对教学评价设计的分析

  1.传统评价设计的不足

  教学评价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国大面积开展,传统教学评价设计里的不足在改革中逐渐表现出来。

  评价设计体系不但要关注一般的史实,还要使学生可以认同很多具有专家个人情感的史论。

  当前的高中历史评价设计体系和机制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大多会以智为重,智又以掌握知识为重。这样的评价设计体系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社交生活及社会生活实践,远离了学生的立场和经验,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最为重要的技能、技巧的构成方面来讲,全面发展的评价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过于忽视。这样只注重知识的考核方式会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失去平衡。

  2.新的评价设计方式

  因为传统的历史评价设计标准有很多不足之处,并且由于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执行,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具备新的评价设计准则。而新的历史课程所需的教学评价不但要遵从

教学设计及评价9

  1、学生的学业评价

  首先,要考查并懂得评价学生是否具备数学基本常识,懂得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否懂得运用观察的手段去分析已知条件,学生是否能够从题意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然后,要及时评价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情况。比如说,是否做到每天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和巩固,既要有复习,也要有预习,学生是否及时完成当日的课后作业。学生是否就作业中疑难问题向教师讨教。

  再然后,还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开动脑思考,是否能够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能够踊跃发言、大胆提问。

  最后,也要评价学生作业情况。书写是否认真、整洁、美观;作业本是否干净、整洁;格式符合要求;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及时订正。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要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

  (2)要做到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

  (3)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

教学设计及评价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 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 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 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 面做出评价。

  一二年级低段

  一、评价目标:

  1.巩固本学期的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二、考核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考核时间:

  第18周——第19周

  四、考核方法:

  评定等级:成绩可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五、考核内容:

  (一)平时考核,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占总成绩的20%)。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参与表演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给一个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二)趣味考核,给学生自由的展示舞台(占总成绩的80%)。

  1、歌曲演唱(占50%)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歌曲,要求是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加分内容:加动作进行表演)。

  2、你唱我点(占30%) 教师选定考核的范围从中选择一首歌曲让学生唱,要求学生完整演唱,咬字清楚,节奏正确。 注:歌曲有两段的以唱第一段为主。

  三四年级中段

  一、评价目标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项目

  音乐成绩考核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1.学习态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40分)

  2.基础知识: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30分)

  3.基本技能:演唱能力。(30分) 演唱水平: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所唱的歌曲,歌曲范围为本册学唱歌曲。

  要求: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大胆不喊不耻,表情自然大方。

  3.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三、评价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2.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地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我们老师进取,完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六年级高段

  一 、评价目标: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掌握音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今后有效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学生有针对性学习。

  二、评价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评价方法:

  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日表现与期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的评定占20%,终结性评价占80%。将最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音乐学科的有效成绩(采用等级制)。 评定等级: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四、评价内容及标准:

  1.形成性评价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因此,音乐教学要将对学生的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录,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音乐课代表辅助音乐教师进行记录。 评价内容:

  (1)上课认真,带齐音乐学习用品;检查书籍爱护程度。(态度)

  (2)能认真演唱歌曲。(唱)

  (3)能用悦耳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4)能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听)

  (5)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说)

  (6)能随音乐律动并会编简单舞蹈。(创编)

  (7)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练习)

  (8)能与组员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能力)

  (9)参加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兴趣爱好)

  2.终结性评价 评价内容: 基础知识、唱歌 考试形式: 随堂考试。

  考试范围:

  (1)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欣赏)——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卷面考试 年级全册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作品分析以及音乐欣赏等。

  (2)歌曲演唱——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

教学设计及评价11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浅谈本人阅读《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点滴体会: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进行教材《绪言》一节教学时可向学生展示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体育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体育”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体育训练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体育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体育,增强对体育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体育知识的兴趣。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三、研讨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怎么去做,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体育训练,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

  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教学设计及评价12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长期培养的结果,而保护学生自我评价的热情,更是持续自我评价的保证。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评价的绝对主体,很少去关注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认真听讲?为什么书写要工整、为什么发言要积极?为什么老师、父母对考试分数会有那么高的要求?当前出现的学生许多诸如“离家出走”、“毒杀亲人”等教育、行为、品德方面的问题,我想其中除了家长、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艺术等原因之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的缺乏是根本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1)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学生自我评价的点滴进步,对于他们每一点进步都要真诚热情地鼓励。让学生觉得我这么做,这么想是对的。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体会到强烈的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的信心。“心若在,梦就在!”教师的热情鼓励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自我评价。

  (2)积极评价,给予有效的情绪激励。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古诗《赠汪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汪伦和李白的感情这样好,为什么李白要不辞而别呢?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开始发表看法。有的说: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的;有的说: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有的说: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像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这三种说法发表完了,同学们的手都放下去了。猛然间,我看见班上一个平时非常胆小内向的小女孩举起了手,我赶紧请她回答,她说:可能李白出来时间长了,他想家了,想他的孩子了;听了她的回答,有的同学不屑一顾,有的则是嗤之以鼻,甚至有的同学在嘲笑她。此时我引导他们:李白是一个感情特别丰富的人,他写的诗不仅有表现朋友之情的,还有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同学们能吟诵几首吗?我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思考起来,吟诵起来。这时我又说:家是最温馨的地方,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想家也是正常的,你们说呢?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那位女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看到了那是自信。通过这样积极评价,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发生积极地转变,自我评价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2.注重引导,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善于进行自我评价。

  (1)在知识学习中,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的标准。 语文的评价标准即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每单元有单元目标,每节课有课时目标,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要根据这个阶段目标达成的要求进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时,有必要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把握评价的尺度。

  (2)在同伴互评中,引导学生领悟自我评价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成绩,了解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反思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认识,超越自我。

  例如,请看一个学生在学习了《赠汪伦》后的一个自我评价片断。

  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认识的?还存在什么疑问?

  生:我知道了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十分深厚,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其实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生2: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3: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什么呢?

  生4::“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5: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

  从中不难看出,通过同伴互评、自评,不仅关注了结果,而且反思了过程,积累了宝贵的数学思想,形成了崭新认识,又让学生从中领悟自我评价的魅力。

  (3)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唯物主义辨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必须使学生真正地参与评价、实施评价。

  (1)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用于评价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笔记帮助他们对于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困惑或感兴趣的地方。久而久之,读书笔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作为评价自己能力,反思自己行为的一种手段。 在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尝试写作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提供一个读书笔记的格式,例如:

  日期:

  今天语文课的'课题:

  所涉及的重要知识:

  我理解最好的地方:

  有不明白或还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学了本课后有哪些感受:

  (2)编制试卷。

  历来,评价内容的安排是教师的权力,学生只有做试卷的份,其实,有时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试卷内容的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习情况。

  例如在学习了一个单元后,在复习课上,师生共同整理知识后,我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设计一到两道试题,再由教师从全班学生的试题中进行选择,适当调整,作为单元试卷。因为由学生自己设计试卷,多数学生偏爱找自己薄弱环节的题目,希望在练习中多得到一次训练的机会,所以,学生的认真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考试时学生也一改过去的严肃、紧张,换之是轻松、坦然地接受考试。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产生正视自己,特别是正视自己的学习态度。选中或未被选中的题目的同学都说:“今后我要出得更好些。”“我要出得更妙一些。”这就是通过自评调动了学生深层的动力。

  (3)建立错题集。

  在语文作业中,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很多,我通过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他的反省自己不足的能力。开始时,每天每个学生作业、测验等,要求做到每错必登,多错多登,少错少登,无错不登。开始学生不适应,但学生慢慢地从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好处,体会到了错题集的优越性,绝大多数学生错题集上错题的题目在减少,次数在下降,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同时学习能力在增强了,学习新知时,也会随时注意自己不足之处。

  (4)做好学习反思。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反思,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学习阶段或一个单元测试的得与失,从中发现自己学习中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做些简短记录,如方法上的反思,思维过程的反思等。通过反思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通过反思,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还有让学生认真填写苏教版的《小学生语文评价手册》中每单元“评价与反思”,并组织学生在班中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到共同改进与提高。

  3。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说人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学生应通过自己检查作业、分析考试情况、回顾自己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等,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例如,在单元检测或一些阶段检测交卷时,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很高,好像每一个交卷的同学都是高分甚至满分,即使教师监考时再三提醒、敦促学生多检查,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如果教师不督促,那么,在做好试卷后的多余时间内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不在少数。一旦老师试卷批阅后,许多学生神情沮丧,他们原来的自信与实际分数相差很大。这说明这些学生还不会正确评价自己。因此,我尝试让学生在试卷上先对自己打分数的方法,作一些自我评估。然后对照实际分数,对比找出差距,经过多次尝试,当差距越来越小并逐渐趋于零时,学生也就具备了较高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找出差距————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有所提高”的评价模式。这样学生随时随地的自我评价必然会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其它方面,最终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主体对自己表现的认识与批判。通过评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模式,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学设计及评价13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程一年级的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_。

  (2)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悟去亲身实践。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五、教学过程:

  1、立正

  动作要领:使身体保持正直的状态站立与地面,两脚跟靠拢,脚尖略成外八字状态,两条腿紧紧靠拢,膝关节绷直,两手掌五指并拢紧扣在两腿外侧,尤其是大拇指不能与其他的四个分家了,此时让中指与裤线重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整个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这种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觉身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上,千万不可以向后仰,然后保持住这个姿势,聚精会神的等带命令即可、

  2、稍息

  动作要领:在立正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右前方稍迈出一小步,而整个身体仍然是立正时候的状态,即挺胸收腹,两腿伸直,膝关节绷直,只有右脚动一下,其他各个部位不允许活动,稍息的目的是让你在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不像立正那样整个神经都绷的很紧),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变的松懈,那就没有队伍的样子了。

  3、向右看齐

  目的是使整个队伍矗立在同一直线上,它也是在立正的基础上,向右边转头,此时你只能看见相邻你右边的人的左脸部位,而却不能看见右边其他的人的脸,而且转头时注意保持身体的直立,不要向后仰,

  4、报数

  队列常用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报数!做法:横队从右至左(纵队时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时向左转头)报数,最后1名不转头。报数是清点队伍人数的方法,应在立正姿势中连贯、迅速地进行。有时可在稍息时报数,但每人轮到自己报数时,必须立正。报完数后又自动稍息。根据队形变换,分组的需要或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采用1——X报数;奇数报数;偶数报数;间隔X报数等方法。报数要求必须准确,声音洪亮,转头迅速,训练报数时常采用报数比赛或报数游戏的方法。

  5、原地转法

  (1)、向右(左)转

  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右(左)~转!做法: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初学时可采用分解练习,即1拍转动,2拍并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一动作。为了协调一致地掌握完整动作的节奏,练习时可采用随动作呼“1、2”。在教学训练中常因某种组织教学的需要,两路(两列)学生要同时向左向右转时,口令必须明确的指出转向目标。如两路纵队时,口令是面对面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面对面的队形。或是背对背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背对背的队形。

  (2)、向后转

  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后~转!做法: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原地转法是改变队列方向的动作。练习时应两脚同时用力转动,重心要稳,上体与腿一致转动,向后转时方向要正,防止左腿弯曲和两臂放松外张。教学时一般采用分解法。

教学设计及评价14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 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 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 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 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

  看、唱、听、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 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 看 唱 听 表 总评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 音乐测试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评价方式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总评相结合。要做到即尊重学生又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设计及评价1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二、克的认识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

  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三、认识千克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量较轻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是计量像大象、汽车这样特别重的物体,我们还会用到一个新单位,这个要留着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设计及评价】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评价方案07-28

《教学评价设计》教案09-02

教学评价范文11-03

教学评价的反思03-29

教学评价范文07-16

关于教学评价心得11-04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11-04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07-26

音乐教学评价方案07-22

教师教学评价心得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