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燕饮食礼仪

时间:2017-06-03 13:09:04 职场礼仪 我要投稿

飨燕饮食礼仪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你对飨燕饮食礼仪知道多少呢?一起来看看飨燕饮食礼仪吧。

飨燕饮食礼仪

  飨燕饮食礼仪【1】

  1.飨燕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上古时,飨、燕是有区别的。

  飨礼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牛牲“半解其体”,并不分割成小块;献酒爵数有一定之规。

  燕礼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主宾献酒行礼后即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所以,有人说:“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

  飨礼规模宏大,有一定之规,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

  燕礼当然也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但重点是吃喝。

  燕,就是“宴”,二字是通假字。

  秦、汉以后,飨、燕之礼很少有人完全照搬礼经的规定去做了,但历朝天子宴群臣,犹有旧礼遗风。

  汉、魏时元旦(大年初一)朝会、晋时冬至小会以及唐代圣诞 (皇帝诞辰)朝贺之后,都有筵宴,称为“大宴”。

  其他节日,如立春、上元、寒食、上巳(三月三)、四月八日 (浴佛节)、端午、七夕、中秋、重九等,皇帝也常赐宴,称为“节宴”,宋代称为“曲宴”。

  另外,国家有大庆、大礼、事功告成及宫室落成等,也多设宴庆贺。

  两汉大宴仪注,只散见史书中,已无完整程式的记载。

  唐《开元礼》才有大宴的详细仪注。

  大宴气氛一般比较严肃。

  节宴(曲宴)则比较轻松活泼,通常不在正殿,而在园林楼阁举行。

  唐玄宗时,还有宴会中从楼上撒金钱,让百官在楼下争抢的作法。

  五代时,又有臣子捐交“买宴钱”,请皇帝赐宴的。

  这也是一时的风气。

  明代宴会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

  大祀天地后之次日、正旦(正月初一)、冬至及万寿节 (皇帝诞辰)为大宴。

  大宴行酒九爵,中宴七爵,常宴三、五爵。

  宣德后,对级别较低,不参加大宴的官员、监生发给钱钞。

  清代初期大宴食用烤肉,牲酒,由各亲王、世子、郡王等进献。

  宴乐则杂用汉古乐、蒙古乐歌、满舞,后亦逐渐汉化。

  2.饮食之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这里说的“饮食”也是宴饮,通常专指宗族之内的“宴饫(yù)”,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饮食。

  族宴,指宗族兄弟合族宴饮,大抵有两种,一种是逢祭而宴,一种是以时而宴。

  飨燕饮食礼仪【2】

  《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据《周礼·大宗伯》嘉礼之顺序,饮食之礼为嘉礼第一。

  飨、燕、食三者,若以规格等制言之,飨礼最重,食礼次之,燕礼又次之。

  燕以饮为主,食以饭为主,飨则二者兼而有之。

  其举行地点则是飨、食在庙,燕在寝。

  《仪礼》有《公食大夫礼》篇,主要说的是诸侯以食礼款待小聘之使,兼及大夫相食之礼。

  古天子或诸侯对于异姓有飨有食、有燕饮有稍事之饮;对于同姓本宗则又有族饫族食族燕饮、以及私饮酒之别。

  《周礼·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所以,《周礼》中单独把“饮食之礼”和“飨燕之礼”分开,并言明“亲宗族兄弟”。

  饮食之礼和飨燕之礼所不同者,“燕有乐而食常无乐”,并且饮食之礼通常专指天子或诸侯宗室之内的“宴饫”,而并非日常家居所说的饮食之意。

  所谓“饫”,即家庭私宴,这是天子或诸侯宗室内部的合族宴饮。

  这类情况大抵有二:一种是“族燕族食”,族燕族食皆属于燕礼。

  宗族间若平居无事,有时燕以申好,《礼记·大传》所说的合族以食,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上文所言还有一种因祭而燕,《中庸》所云“燕毛,所以序齿也”,祭毕而燕,以毛发之色别长幼、序坐次,这也是族燕;饮食之礼的另一种情况则是“族饫”,“王与族人图大事设族饫,其小事则私饮酒。

  ”这是因共商大事而饫。

  “饫之礼主于严肃而整齐”,“故国语云,然是燕与饫固大有别也。

  对于饮食之礼,秦蕙田说“通典通解通考皆莫详”。

  在《五礼通考》中,秦氏云:大传云:“上治祖祢,尊尊也。

  下治子孙,亲亲也。

  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

  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

  ”坊记曰:“君子因睦以合族。

  ”呜呼,此尧之所以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者也。

  周之盛也,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耈,则有常棣行苇之诗。

  及其衰也,葛藟頍弁角弓杕杜刺焉。

  先王之于宗族兄弟也,亲睦之因而燕乐之。

  故有族燕之礼,有族饫之礼。

  文王世子若公与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

  公与父兄齿,族食世降一等。

  周语王公立饫,则有房烝。

  亲戚燕飨,则有肴烝。

  饫以显物,宴以合好。

  夫曰燕曰饫,皆所谓饮食之礼也。

  陈氏礼书云:“古者合族之礼,方其平居无事,则有燕以申好。

  及其有大疑谋,则有饫以图事。

  (《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嘉礼十六、饮食礼”)《礼记·王制》曰:“殷人以食礼。

  孔疏:“食礼者有饭有殽,其礼以饭为主,虽设酒而不饮,故曰食也。

  这是一种“烹大牢食宾之礼。

  无酒,以饭为主。

  《周礼·大行人》曰:“上公九礼,……飨礼九献,食礼九举。

  “诸侯之礼,飨礼七献,食礼七举。

  诸子诸男之礼,飨礼五献,食礼五举。

  其礼等制可知。

  “举”,杀牲盛馔谓之举。

  郑注:“九举,举牲体九饭也。

  《仪礼·公食大夫礼》:“宾三饭,以清酱。

  郑注:“每饭欢湆,以看挂擩酱。

  是言每饭饮羹、食肴。

  《公食大夫礼》:“宰夫执解浆饮,与其丰以进。

  郑注:“此进漱也。

  是言三饭用浆漱口之意。

  《少牢馈食礼》:“三饭,……尸又食。

  郑注:“或言食,或言饭,食大名,小数曰饭。

  贾公彦疏:“此《少牢》、《特牲》言三饭、五饭、九饭之等,据一口谓之一饭,五口谓之五饭之等,据小数而言,故云小数日饭。

  黄以周《礼书通故·食礼二》则曰:“按古者饭以手。

  凡礼,食有饭数,一手谓之一饭,一饭三咽。

  《孟子》‘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明一饭之节也。

  如黄氏之说,古者饭以手,抓一手,谓之一饭。

  三饭,即三手。

  每饭饮大羹,食肴酱;三饭后,以浆漱口。

  三饭谓初食,凡食礼,初食三饭,卒食九饭。

  其礼盛者最高十二饭。

  黄氏并不同意贾疏之说:“《少仪》记饭法曰:‘小饭而亟之,数噍。

  ’是一饭不可大作一口也。

  大作一口,是放饭矣。

  ’贾疏未是。

  ”清人胡培辇在其《仪礼正义》卷十一中引清代礼家褚寅亮之说:待宾之礼有三:飨也、食也、燕也。

  飨重于食,食重于燕。

  飨主于敬,燕主于欢,而食以明善贤之礼。

  飨则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设几而不倚,致肃敬也;食以饭为主,虽设酒浆,以漱不以饮,故无献仪;燕以饮为主,有折俎而无饭,行一献之礼,脱屦升坐以尽欢。

  此三者之别也。

  飨、食于庙,燕则于寝,其处亦不同矣。

  此述论“飨、食、燕”三礼之别,极为明晰。

  飨、食、燕三礼,先飨,次食、再次燕。

  《周礼·秋官·掌客》所言招待诸侯之礼:“以及归,三飨、三食、三燕”,则先一飨,次一食,次一燕;又再飨,再食,再燕;又三飨,三食,三燕。

  对于后文的“若弗酌,则以币致之”,注疏云:“‘谓君有故,不亲飨食燕也,不飨则以酬币致之,不食则以侑币致之’者,此皆约《聘礼》文,不言致燕者,飨食在庙在寝,礼惟言致飨食者,以合在庙严凝之事。

  ……燕礼亵,不亲酌盖不致也。

  [2]从这段话中,也同样可知飨、食二礼与燕礼的不同之处。

  《左传》上说“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

  [3]飨礼规模宏大,严凝庄肃,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

  如前所说,飨礼早亡,在现存《仪礼》中,《燕》、《乡饮酒》、《公食大夫》诸礼均可见先秦宴飨饮食之礼的记载,这也是后世历代同类礼典的基础。

  《五礼通考》云:“三代以后封建废,而飨燕之礼亦亡。

  惟天子宴群臣之礼,累代相承不废。

  [4]孔颖达也有“天子燕礼已亡也”的说法。

  汉魏之时元旦朝会、晋时冬至小会以及唐代圣诞 (皇帝诞辰)朝贺之后,都有筵宴,称为“大宴”。

  其他节日,如立春、上元、寒食、上巳(三月三)、四月八日 (浴佛节)、端午、七夕、中秋、重九等,皇帝也常赐宴,一般称为“节宴”;而皇帝率领部分臣僚游园、射猎之后,于所至之地设宴,则一般称为“曲宴”。

  另外,国家有大庆、大礼、事功告成及宫室落成等,更是要设宴庆贺。

  两汉大宴仪注,只散见史书中,已无完整程式的记载。

  《隋书·礼仪志》有北齐宴宗室礼,唐《开元礼》也有大宴的详细仪注。

  大宴气氛一般比较严肃。

  节宴(曲宴)则比较轻松活泼,通常不在正殿,而在天子苑囿举行。

  唐玄宗时,还有宴会中从楼上撒金钱,让百官在楼下争抢的作法。

  五代时,又有臣子捐交“买宴钱”,请皇帝赐宴的。

  这也是一时的风气。

  “(宋)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宴宗室于亲王宫,又宴宗室内职于都亭驿。

  [5]通过《宋史·卷一一三》“礼十六”“宴飨游观赐酺”条来看,大宴曲宴赐宴的仪制天水一朝尤为详细。

  《宋史》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大宴、曲宴、赐宴仪”定式,文长此不具录。

  明代的宴会则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

  大祀天地后之次日、正旦(正月初一)、冬至及万寿节 (皇帝诞辰)为大宴。

  “洪武元年,大宴群臣于奉天殿,三品以上升殿,余列于丹墀,遂定正旦、冬至圣节宴谨身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