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心得体会>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时间:2016-10-25 09:36: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1】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从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大多数贪官的倒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君子不可以不慎其身,在保持自身廉洁上,必须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特别是在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接触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连日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迅速成为舆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其中第三集《踏石留印》,讲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言出纪随、一寸不让,作风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在第三集《踏石留印》中,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说,“这么多年的一起吃喝当中,认为这都是哥们、是朋友,所以对他们就不再设防了,开始由设防最后变成一种撤防”。

  南京市委原书记杨**也讲,自己“一开始的想法就是不能沾”,后来是“小的可以收”,到最后是“不收白不收”。

  如果张**能把“设防”坚持到底、杨**能把“不能沾”一站到底,何至于有后来的违纪违法从而给组织和家庭造成巨大损失?

  虽说贪官的最后结局都是咎由自取,但是追述他们的贪腐历程,常常让人觉得痛心不已。

  很多贪官在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在贪腐之前,往往都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的干才。

  就拿张**来说,“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

  他们都曾作出过贡献,只是背离了自己的信仰,成为自己曾经鄙弃的人。

  没有天生的贪官,再大的贪官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从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大多数贪官的倒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很多贪官的倒下,往往是从认识几个人,以为“吃吃喝喝不是罪”,乃至“小的可以收”开始的。

  如果他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做到“永不腐”“永不沾”,又怎么会有后来的悲剧命运?

  “官商之间淡如水,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这是提醒各级官员,君子不可以不慎其身,在保持自身廉洁上,必须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特别是在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接触上,千万不要抱有侥幸之心。

  “上贼船易下贼船难”,如果一个官员不审慎自己的朋友圈,专门结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别人的精心侍候和利益输送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距离倒下也就不远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石化原党组成员、总经理王天普忏悔,“希望今后的`企业家,要按照‘亲’‘清’二字,做好自己的事情。

  要把握好自己,在利益面前也好,在诱惑面前也好,要经得起考验”。

  这段忏悔的核心意思,同样还是要把握住自己。

  对于官员来说,千万不要放弃警惕心理,不要“赴别人的局、上别人的套”。

  一旦动摇了理想信念,人生走错了一步,就会“一步错、步步错”。

  “踏石留印”的是思想防线,如果“人生的扣子”不能“从一开始就扣好”,那么从“不能沾”到“不收白不收”,就只有一步之遥。

  这里关键还是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拧紧思想“总开关”、筑牢作风“防火墙”。

  这是张**、杨**等人的惨痛教训,希望不要再有后来人。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2】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

  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周**、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

  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

  另一个贪官白xx,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

  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

  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

  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朽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

  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朽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朽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朽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xx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朽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

  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朽“老虎”“苍蝇”一起打。

  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

  包括白**、周**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

  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

  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反腐朽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朽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2.《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3.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4.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观后感《踏石留印》

5.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6.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范文

7.永远在路上第三集心得体会

8.永远在路上观后感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