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1】
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将于今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
本集以习*平总书记出京调研轻车简行,不封路、不清场为例,讲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全党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带动了民风社风转变。
正风肃纪扎实推进,清廉节俭蔚然成风。但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却无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最终底线失守。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沉迷奢侈享乐之风进行自我剖析。
无数案例证明,领导干部“破法”必先“破纪”,不正之风是腐*产生的土壤。党中央抓住作风这个关键点、切入口,始终聚焦“四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使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亮丽名片。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2】
中纪委的“打虎片”《永远在路上》,仍在继续。18日第二集《以上率下》,万**、谷**等“老虎”出现在屏幕上,反思那些贪腐往事。
纪录片这样的新形式,把反腐这个老话题,再度变成舆论热点。一众曾经的`高官,变成人气爆棚的“演员”,其角色转变道尽人生百味,效果确实也不同一般。当然,这不是因为贪官们“演技”好,而是反腐确实回应了民众长期以来,对各级党和政府清明廉洁的深切期待,也高度切合了正风肃纪的内在要求。
看“打虎片”的同时,一些基层公务员会把《永远在路上》和“山西教师聚餐被通报”事件联系起来。这种结合,正好说到了反腐的两端——《永远在路上》展现的是“打虎版”;“通报教师AA制聚餐”,是跑了偏的所谓“拍蝇版”。如果说前者的演员都是“明星大腕”,那么,后者就很像是被迫出演的“群众演员”了。
“老虎”级高官大贪,对应的查处主体,多为市、省乃至中央等高级别的纪检部门。近年来,铁腕及雷霆之势惩治高官贪腐的实践,让国内外舆论刮目相看。这种高层反腐,彰显的是“不管他(她)有什么背景、是多大的官”,绝不手软,一查到底的坚强决心,是党纪国法面前的一律平等、一视同仁。
但是,对于为数更多的基层纪检部门,似乎还难言完全放心。“教师AA制聚餐”被通报,或许正是近年来执纪跑偏的一只具有典型意义的“麻雀”:可能囿于两种因素,一是,基层执纪水平与预防和惩治腐*的形势还不匹配;二是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比如办案件数,查处人数指标。坊间把山西被通报的教师戏称为“违纪壮丁”,指向的或许正是这个考核“硬伤”。
事实上,对于这种聚餐宴请活动,中纪委有明确说明,如认定“大操大办酒席”,有“六看”标准,“一看是否使用公款;二看是否使用公物;三看是否使用公产;四看来宾中有无管理和服务对象;五看来宾中有无使用公物;六看是否影响他人休息、破坏环境”。有明确标准的执纪行为也跑偏,值得警惕。
反腐惩恶,正风肃纪,抓大,但不能放小。因为防微杜渐,对于反腐具有源头性意义,同样丝毫松懈不得。但与其他一切公权力一样,执纪权也要恪守边界和保持谦抑。如果把手伸进“私域”,就是反腐“火力”的跑偏,就可能误伤普罗大众。
中纪委近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4年以来违规中管干部享乐奢靡问题突出。在专题片中,几位已经出境的落马高官,在“享乐奢靡”上,确实都曾有过非常恶劣的示范效应。因而,正如片名所揭示的“以上率下”,反腐的重点,仍要多放在“老虎”们身上。管住了“关键少数”,才能避免制度、法律被架空,才能做到上行下效。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