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心得体会>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时间:2017-03-21 17:46: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值得各行各业的人员去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一

  作为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一直备受关注,除了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应注意品质的培养。

  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其实“工匠精神”更应该在青少年中给予培养、传承。

  《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内在的潜力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能够倾其所有,越挫越勇,追求完美的结果。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看起来是个电子技术达人,任何知识上的盲区都可以用发达的网络技术来弥补,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课内课外繁重课业的应付,而少了一些潜心做学问,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

  不过,本学期学校组织的项目实践研究让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要设计触动孩子内心的活动。

  本学期在我校倡导利用10%的学科实践活动中撬动学生90%的学习,我们六年级数学团队组织学生进行了《寻找丢失的水资源》项目实践研究,我们制定了导学单,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南水北调北京入口惠南庄泵站和出口团城湖调蓄池进行实地考察,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研究,孩子们在调查中深深感受到,北京是个严重“饥渴”的城市。

  在组织孩子们观看电影《天河》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因看到库区移民搬迁过程中的种种感人事迹而流泪,看到中线工程通水之后自发地鼓掌。

  很多孩子由衷地感叹:“以前节约用水对我来说只是一句口号,但当我看到西部人民严重缺水和我们身边这么多的浪费现象,再想到南水北调的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我对他们由衷地敬佩,我只有用节约用水这样的实际行动才能表达对他们最大的感谢。

  ”看,这次实践研究活动触动了孩子的内心。

  (呼家楼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在《寻找丢失的水资源》项目实践中研究南水北调的水路图)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优势。

  为了更加深入的展开研究,孩子们根据自身特长自愿选择分成了面塑社团、科技社团、绘画社团、写作社团、歌曲创编社团等等,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课题研究,和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做着喜欢的事。

  他们成立了微信群,在群里小组讨论研究制作方案,一聊就是几个钟头,有时到晚上十点还不休息。

  教师正是尊重了孩子的优势,才激发了孩子主动探究的精神,在活动中培养其工匠精神。

  教育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实践。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实践,仅靠课堂的书本学习,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是理论上的行家,实践中的矮子。

  这次项目研究最大的亮点就是研究实践,也正是在时间足够的研究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真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完成南水北调微缩模型的制作,自己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里讨论制作方法和程序,第一次挑战了打孔、用塑胶枪塑胶,孩子们历经14次调试修改,完成了“倒虹吸”、“渡槽”等重点工程的制作,最后保证了南水北调微缩模型通水试验的成功;动画小组的同学为了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介绍,自己制作绘画,先后画了近60张画,按照不同内容装入6个盒子,每次将画装入一个纸盒需要两个小时,完整的向我们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历史由来、移民搬迁、中线开工等篇章的介绍。

  五棵松暗涵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难点工程之一,工人在完成这段工程时,不能耽误一号线地铁的正常运行,还要保证电力、热力等线路的正常使用,每前进33厘米就需要一次测量定位,推进10米就需要进行校量,地面下沉5毫米地铁就会瘫痪,但是优秀的工作人员仅让地面下沉了3毫米,以零事故完成了此项工程。

  面塑社团在完成五棵松地铁暗涵工程模型时,孩子们表示:“我们完成这样一个模型都非常困难,有的程序做了好几次,可是对于当时现场施工的工人来说,他们只有一次机会,没有重来的可能,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容易。

  ”爱好游戏的张佳乐和罗杰想把“南水北调”做成游戏,让更多的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南水北调历史,为了完成游戏制作,英语水平不高的张佳乐玩命背单词,理解游戏指令,又是10余次的调整,游戏正式登录优酷网站,并得到了700余次的点击。

  孩子们在整个实践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工匠精神,正是源自于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学习任务的动之以情。

  看到孩子们在这次项目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执着,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一定要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乐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一个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心做教育,尊重孩子的优势,这样孩子就会用情做学问,当我们给孩子的空间足够大,他们一定可以绽放自己的精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乐此不疲,精益求精。

  教师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二

  昨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对南航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老师)进行了两学一做的典型宣传报道,而且是在全国人民面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把中国高校一位大学辅导员老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专题报道,这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60几年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

  一篇又红又专的文章,一夜之间,转载徐老师的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章2000多次,阅读量超过200万。

  这,不得不让全国13万高校辅导员老师们去思考的问题:他是如何做到的?

  面对央视记者的镜头,徐川老师回答说,自己也没有想过这篇文章会火,自己完全没想到。

  我想,这源于徐川老师在平时对待学生工作中的用心,专注,执着的追求精神。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一线,一直忙于学生事务,一直都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

  面对全国13万辅导员队伍,看着自己所带学生的背后都关系着一个家庭,这份肩上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现在全国党员都在学习两学一做,川哥的这篇文章对于需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来说,是值得一看的文章。

  对于作为党员的我们来说,我认为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一篇文章。

  记得入党的时候我们都宣誓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起,永不叛党。

  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但是,誓词我们读了,记住了么?做得到了么?又做好了么?

  今天结合川哥的文章,结合两学一做,结合辅导员工作,来谈谈辅导员的工匠精神确实很有必要。

  工匠精神,我脑海闪现的第一个影像便是庖丁解牛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庖丁的厨师,用了19年的时间专注解牛。

  (注意,不是杀牛哦)这个故事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回答说,我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十九年了,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我想,这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有很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

  这方面毛主席说过:实际工作的经验很可贵的,但这是偏于感性的或局部的知识,还不是理论的普遍的知识。

  经验主义者满足于局部的经验,缺乏理论,因此很容易被装出马克思主义面孔的教条主义所吓唬和俘虏,成为他们的助手。

  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警示。

  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经典著作,不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需要高校辅导员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做好深入学生,服务学生的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能把心沉下去,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好,把学生工作做实。

  在我看来,辅导员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结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照职业功能中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认真做好,专心做好,努力做好。

  其次是需要在工作中多想,独立思考,去掉盲从,才能有创造性。

  最后是坚持。

  坚持是一种品质,遇到困难,失败而不轻言放弃,不退缩的优秀品质。

  那么,如何把工匠精神落实到辅导员工作中去呢?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

  一是做好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代言人”。

  这个定位需要高校辅导员认真对待这份工作,这个职业。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做好。

  坦荡面对工作中的学生问题,细心处理学生事务,解决学生中各种突发事件,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发掘和引导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发挥造血功能。

  二是定期总结。

  只有学会定期总结,才能掌握好正确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因此需要做到每周一小节,每月一总结,季度有汇总,年度有报告。

  这些都是需要辅导员在繁忙工作中需要挤出时间给自己一个思考机会。

  辅导员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放松自己对工作的要求。

  毕竟正确的总结,才能正握正确的方法。

  错误的总结,将产生错误的方法。

  不及时进行总结,就无法对自己的工作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估,就提炼不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定期总结对辅导员的工作状态把控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很重要。

  三是学会学习。

  这里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学会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学会运用互联网知识,各种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技能学习内容。

  二是学会自觉开展学经典提素质方面的理论学习内容。

  三是学会在工作中找方法,一边学会弹钢琴,一边学会将工作经验提升为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工作业务水平。

  这些都需要辅导员参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谈到的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内容。

  这些对于辅导员利用好网络,开展好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素养,应对当前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三观带来冲击,需要辅导员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能力才能引导和教育好当代大学生的三观。

  四是贵在坚持。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质。

  但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量变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发生质变。

  辅导员工作也是一样。

  刚开始从事这个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熟悉,对辅导员工作、职业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

  等他们带完了一届学生后,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时,很多辅导员面临转岗、离职。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坚持了下来,有的去读辅导员思政博士,继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有的坚持在一线继续带第二届、第三届学生……这些人坚持下来了,就想庖丁解牛一样,就像徐川一样,一直在学生工作上坚守着,用对学生的爱心,用对工作的细心,用对职业的真心,自觉在一线默默的在践行着一名高校辅导员的承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教师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2.教师工匠精神读后感

3.工匠精神读后感,读《工匠精神》有感

4.工匠精神的心得体会

5.工匠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6.党课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7.《工匠精神》读后感

8.工匠精神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