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职场文书>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时间:2021-04-01 11:13:00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汇编十篇

  时光飞逝,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张的工作节奏,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如何才能提升自己,职业发展顺利呢?不如趁现在给自己好好做个职业规划吧。到底应如何做职业规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汇编十篇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1

  在我们为自己做职业规划之前,一定要清楚和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定位,认清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在什么样的岗位工作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如何才能给自己的职业规划一个较准确的职业定位呢?

  一、找准职业定位

  如果一个人没有事业方向,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燃料再足,你越航行离陆地越远,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那么,求职前,如何确定我们所要进入的行业呢?选择具有长远竞争力的行业。你不能只图一时的收获,而忽视了长远发展。

  想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停地为之努力,任何平凡的人都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这背后的逻辑,就是金融学里复利的概念:一个人积聚财富的多少,不太取决于你开始时拥有多少,而更取决于你的平均利息水平,更取决于你投资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复利就越大。

  同理,一个人的成功,不太取决于你开始时有多好的条件,而更取决于你是否找到了一个适合你的定位,而且能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三十年如一日为之奋斗。所以要把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的领地当作了成长最重要的第一个阶段。

  二、明确职业定位

  在对自己有了一些认识之后,下面我们应该明确职业定位。哪些领域是你在不断加强,并能很好应用的潜力领域:哪些是你花了大量精力,却在实践中很少被你主动运用或发挥不力的非潜力领域:哪些是你必须改进而且能够改进的缺点领域:哪些是你必须却无法改善的弱点领域。

  三、提高信心做好职业定位

  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接下来我们需要提高信心做好职场定位。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职场人应对找工作有所准备。其一,应掌握企业招聘黄金期,适时出击;其二,有必要仔细参考近几年本校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干什么,理智评判自己能去什么单位能干什么样的工作,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在职场中,我们可能面临很多择业选择,在做这些选择之前,应该先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需求是什么,这就是要懂得如何做好职场定位。然而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往往无法得到成长的机会,是因为他们总在不停地变换自己的定位。现在,你是否做好了这些准备,随时应对新一轮的挑战呢?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2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勇敢的大步向前,我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题记

  经过了一次次的预赛决赛,各学院的代表选手终于在大礼堂拉开了最终决赛的帷幕。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紧握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站在聚光灯下,描绘着心中五彩斑斓的职业梦。

  看着他们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听着他们描述着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一个人,每一个规划,每一份职业,他们根据自身情况一步步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备选方案,周密得仿佛看见唾手可及的明天,不禁让人羡慕。其实我也为自己做了一份规划,只可惜作品拙劣被淘汰,完成规划的那天,我长舒口气,终于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模糊的轮廓,很巧合的是那天刚好是我20岁的生日,我安慰着对自己说,算是自己给自己的礼物吧,20岁是该为自己的职业好好规划了,是该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负责了,是该对过去的浑浑噩噩说再见拉。青春就这么一闪即逝,大学的时光也如流水般不断的逝去,我不敢想象,如果一无是处,离开象牙塔那天的我该何去何从。拼搏了这么多年了,更不能再最后的关头松开紧绷的弦了,特别是对专业知识要求过硬的我们,对着医学生誓词激昂宣誓的我们,对美好未来激情澎湃的我们。只要你愿意,这还是起点,不用瞻仰谁的光芒,聚光灯下的他们也是在汗水的千锤百炼中强大起来的,祝福他们,你也应更加努力,你也能在努力的火花中迸发出璀璨,你也能在含泪的拼搏中开出含笑的花儿。

  从此刻起,我告诫自己,再美丽的梦,再遥远的未来,再美好的蓝图,不迈开脚步也永远难以企及。既然不甘平庸,就努力丰满自己的双翼,既然相信明天,就坚强向前。

  一辈子不短,而大学的生活也不长,在这短暂的校园生活里,在这职业生涯的奠基阶段,在这知识能力的储备阶段,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青春描绘出五彩的梦,有理由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详尽的规划,有理由为了既定的梦想做出义无反顾的努力

  是的,他们编织着美丽的梦,他们憧憬着辉煌的明天,他们不怕别人看见,勇敢的站在舞台中间。也许,在做出职业规划之前,你会胆怯,但是,规划之后,你就会义无反顾的奔向未来,因为有更多的目光注视着你。人生因为有了规划,梦想才不会遥远,人生因为有了追求,前进才会有动力。相信梦想的蓝图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相信勇敢的水手能搏起最美丽的浪花。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未来我规划,勇敢的拿起你的画笔为人生的画布着出靓丽的色彩吧!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3

  很多人一生都在困惑自己到底应该以什么为职业。有人一直到死也没想清楚,有人到死才想清楚,我不知道哪类人更遗憾。

  老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现代社会,不光女怕嫁错郎,男人也怕娶错妻。不光男人怕入错行,女人也怕入错行。

  入错行的后果有三:

  第一,不容易赚钱。既然行入错了,那就是wrongfit(人—岗不匹配),就不是rightfit(人—岗匹配);不是rightfit,就很难有出众的表现;没有出众的表现,进步就缓慢;进步缓慢,收入就有限。

  第二,不容易幸福。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天24小时,除掉吃喝拉撒睡用去一半,还剩12小时,8小时全在工作上了,加上加班,很多人清醒时间完全花在工作上了。所以说,选择了职业,基本上就等于选择了生活方式。特别在中国这样的工作文化里面,8小时之外,几乎没有生活。不夸张地说,选对职业,就选对了生活。

  第三,不容易自我实现。打个比方,如果当初爱因斯坦真的应邀参加以色列总统竞选,而德高望重的爱因斯坦真的当选,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这个世界多了一个蹩脚总统,少了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假如爱因斯坦从小就“被”励志成为总统,而走上从政的职业发展道路,那么,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就会因为很难发现自己的伟大,而变得郁郁不得志。

  有人选错了职业,是因为不了解行业。记得我初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个班会上,主题就是以心理学为第一志愿的人,分享选择这个专业的动机。

  我发现,大家的选择,竟大多是基于对这个专业的曲解。因为不了解而犯的职业选择错误相对容易避免。

  最好的办法,是问问从业多年的成功人士、平庸人士、郁郁不得志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这个行业,然后再作选择。

  更多人选错了职业,是因为不了解自己。

  如果把职业比作航船,而每个人的核心职业价值观,就像是锚。艾德加。施恩(Edgar Schein)写了一本书,叫做《职业锚》(career anchor),把人们的career anchor分成8种。

  Career Anchor之一:技术/职能。“我拿到了博士学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管理是很累的事情。千万别让我管事,我只想做化工专家。”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

  Career Anchor之二:管理才干。“我喜欢作决策、不怕冒风险。我不怕得罪人。我希望最终做到总经理岗位。”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

  Career Anchor之三:创造力。“我不能让我的创造力消耗在企业内的日常琐事中,我要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 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很多创业者属于此类。

  Career Anchor之四:独立自主。“被人指手画脚,却还得装孙子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事。所以我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工作。” 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很多创业者属于此类。

  Career Anchor之五:保障。“我需要稳定的工作让我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同时从事业余爱好。所以我选择在政府机构工作。” 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

  Career Anchor之六:服务/献身某项事业。“帮助别人的事业(扶贫、环保)最有意义。” 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

  Career Anchor之七:单纯的挑战自我。“我因为厌倦而频繁更换工作。” 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好在现在的职业选项非常多,足够这类人玩一辈子的。

  Career Anchor之八:生活质量。“我不愿为职业发展牺牲生活质量。”有类似想法的,就是这类人。这种人是人群中的另类,他们会放下工作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然后去从事自己的爱好。

  为了认清自己的careeranchor,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由于每个人的自我认识程度不同,加上外界宣传的影响,对号入座谈何容易。

  虽不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过,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回忆童年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那些找到真爱的职业的人,往往重现了他们在幼儿园时代的生活方式:那些远离孩子群孤独地玩沙子的孩子,现在大都成了自由职业者;那些制定游戏规则领着大家玩的孩子,现在大都成了领导者;那些敢于深入险境铤而走险的孩子,现在很多人都在创业。

  成功与否,倒在其次。

  有时,我们感觉自己老了,既然选择了,就这样一直做下去吧。但是,我们每个人只能活一生,还是听听史蒂夫。乔布斯的感言吧:Keep looking, don‘t settle。(继续寻找,不要就这样轻易安顿下来)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4

  职业规划类课程在前些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但在近两年却忽然火爆了起来。这不,就在今年六月初,我应邀到苏州去参加一场HRD学习论坛并担任主讲嘉宾。论坛主办方的总经理晚上陪同吃饭时对我说,他们公司近两年开办的课程中,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占比不断提高,占到了将近“半壁江山”。我们当时分析认为,这与大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这几年制造业不景气,苏州的制造企业更是纷纷倒闭或转产或限产,原先在企业中工作的人才们有了职业迷茫,面临了新的职业抉择问题,于是人才们便希望寻求职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帮助。

  上述事例,只是近两年来职业规划类课程广受市场欢迎的一个缩影。这毫无疑问与经济不景气导致人才们的想法和需求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但遗憾的是,火爆的职业规划类课程市场,也催生出了一些怪现象:有许多过去不开办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培训公司,也在开始大力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了;一些过去不讲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的培训师,也开始宣称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了。培训公司和培训师的宣传行为,更进一步地促进了这类课程的“市场繁荣”。

  然而,我们的研究显示:职业规划对那些尚没有在职场上建立起基本的职业竞争优势的年轻人来说,其实际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弄不好还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职业规划可能只对少数已经获得了职业成功的人士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即在他们处于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时,需要审慎地做出选择。

  职业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但是,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们却在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时,要么“随心所欲”、“闻风而动”,要么因焦虑不安或急于求成而寄希望于职业规划;实际上,人的职业命运有其内在运动规律,你只能遵循它,而不能忤逆它,无论是听之任之,还是投机取巧,都不但不可能产生希望的结果,反而可能有害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所以,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职业规划类课程的三个“市场”

  职业规划类课程的“市场”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市场”是企业。当一些企业解决不了其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员工管理问题时, HR或直线主管或高管们便试图通过给员工们上一堂职业规划类的课程来解决问题。于是,企业便以每天20000元左右的价格,礼请外部培训师来企业给员工上课;也有的企业为了省钱,选派人员参加外部机构举办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公开课程(偷师),之后回到企业转授/分享。

  第二部分“市场”是各类企业中相当数量的员工们。他们希望职业规划之类的课程能够解决自身面临的某种现实的职业困惑或焦虑,或者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和顺利地实现某种程度的成功人生。为了达成此目的,他们会首先希望/要求企业为他们提供这类课程的培训,当企业不愿意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便自掏腰包参加外部“权威”机构举办的这类课程。

  第三部分“市场”是相当一批想成为“职业规划师”的企业HR或直线管理者。他们在某些商业机构的游说下:相信大多数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需要有“导师”来指引;成为“职业规划师”是一件既可以帮助别人、也能够成就自我的事业;成为“职业规划师”并不难,只要学习完相关课程,拿到一纸证书就是了。于是,他们要么说服所在的组织掏钱派他们外出学习,要么自费参加外部机构开办的相关“认证”课程班。

  哪些人已做、在做或想做职业规划?

  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显示,那些已经做过、正在做或想要做职业规划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

  这是职业规划“市场”的主体人群。由于他们在学校里就被老师们反复灌输了大量的“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并且他们也基于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大量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事实与道理,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选择职业”对于自己是特别重要的。于是,顺理成章,他们会基于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会基于老师教给他们选择工作的知识,会基于现实中许多成功人士过往的奋斗历史,也会基于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种种判断与想象,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

  然而,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要规划出“可行”的职业发展方案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尚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职业能力。没有建立起基本的职业能力,又对职业前景充满了想象和希冀,使得他们的职业规划不但不具可行性,反而可能会有害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不愿付出艰辛、却又幻想职业成功的人

  大多数企业中,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不喜欢做太辛苦、有挑战和冒险性的工作;他们以家庭或个人为中心,认为工作不应对家庭和个人身心造成负担;他们只愿意做朝九晚五、每周有双休的工作,拒绝出差、加班,希望随时请假都能获得批准……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梦想取得职业成功,因为职业成功意味着有许多“好事”会随之而来:收入更高、生活更体面、社会评价更佳、自我感觉更好。于是,当他们一知半解地了解了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以后,便误以为,做了职业规划,就意味着找到了不用付出艰辛的努力、也能轻松地获得职业成功的捷径。

  然而,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不管他们对职业规划寄予了多高的期望,最终他们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职业规划并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矛盾”和他们的心灵与现世的冲突。

  在现有的职业领域竞争失势的人

  有些人由于“投错了行”,或者在组织的安排下一直在做着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的工作,当他们在某一职业领域“混”了若干年也不能出人头地,却又不愿意就此沉沦下去时,他们便会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在现有的企业和职业领域继续工作下去,但要找到突破的方法;二是,跳槽到一家新的企业工作,但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企业;三是,放弃现在工作的职业领域,到一个新的职业领域寻求发展。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客观上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

  从理论上讲,职业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类人认识自己,但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某些能力缺陷,而仅仅指望通过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的职业规划来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那是极不实现的,甚至只是异想天开。

  想通过跳槽找到更好的工作的人

  通过跳槽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或追求更大的职业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职业行为。但是,跳槽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地到达理想的彼岸;二是,掉进“臭水沟”里再也爬不起来。前者是机遇,后者是风险。但是,大多数当事人往往并不能有效地判断跳槽是否明智,以及并不能有效地把握跳槽机会和规避跳槽风险。于是,一部分有了跳槽想法的人便会在外界的诱因下,产生了向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寻求帮助的想法。

  然而,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类的课程对他们的作用很可能是有限的,因为许多鼓励人们“做自己”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是在鼓励人们背叛自己正在服务的组织。如果他们不幸相信了这样的理论,他们就将无法让组织充分地信任他们;而当他们不被一个组织充分信任时,他们便不可能获得职业成功。

  出现了阶段性职业倦怠的人

  大多数人在一家企业或一个职业领域的同一岗位上工作久了以后,如果他们的环境太过一成不变或者太过动荡,他们会产生对工作的倦怠感或厌倦感(甚至于对职业的迷茫感,正如婚姻有“七年之痒”一说);有了这种倦怠感或厌倦感之后,人便很容易产生换一换工作或职业的冲动。但人是理性的,更换工作或职业,前路未必就是光明的,于是“怎么办”便会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上。这时,处在这种状态的一部分人就可能会想到,职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或许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而,阶段性的职业倦怠感或厌倦感往往只是暂时的。如果处于这种状态的人能够咬紧牙关挺下去,或者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寻求组织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可能会很快走出困境。如果这时去做职业规划,很可能会让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扰乱了自己的心智,甚至有可能让某些“歪嘴和尚”把自己引入了歧途。

  职业发展碰到“天花板”的人

  现实中有许多职业经理人,他们过去的职业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做到了一个企业的总监及以上的管理岗位,或者做到了企业总工程师这样的技术岗位。但是,由于年龄渐长(比如已经过了四十五岁),他们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眼看着公司不大可能在未来几年会把更高级的职务给他们;公司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能干,他们已经与年轻人形成了竞争关系;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想通过跳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也是比较难的。这就是所谓的职业“天花板”。当然,职业“天花板”还包括一些外企的中方职业经理人所面临的困境:他们的职务已经到达了公司所允许的极限——更高的职务通常都是由外方高管担任。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已经或行将碰到职业“天花板”时,他便一定会考虑“接下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有了这个问题,他便认为需要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来帮助自己。

  然而,碰到了职业“天花板”的人是否有必要为自己做职业规划,我是高度怀疑的。因为在我看来,当他们的能力足够强大,因而在客观上还有“市场”时,他们做不做正式的职业规划,都会有新的职业发展机会(比如,他们有能力自主创业或者具备被其他企业所心仪的独特能力)。但是,如果他们的职业能力碰到了“天花板”,无法继续适应变化,那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都可能是无济于事的;甚至,他们不规划职业会活得还不错,规划了职业则反倒可能加速自己职业生命的“寿终正寝”。

  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两个“死穴”

  一般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认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人的职业发展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可以为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而确立努力方向,可以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以下是各类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通用内容。

  一、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外貌形象、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个性特征以及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影响等等,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二、知彼。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了解外在环境。包括社会需要什么职业、希望从事职业的特点、不同职业需要的能力、就业/创业的渠道、行业发展前景、相关职业有哪些机遇和威胁等等。

  三、抉择。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权衡和比较,分析其中的优势、劣势、阻力和助力等等,进而选择更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方案。

  四、目标。制定职业规划方案,需要有明确的大方向或大目标,并且需要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小目标,再逐个实现小目标,不断接近成功。

  五、行动。就是按照规划方案采取积极行动。只有采取积极行动,职业规划方案才有意义,也才可能成为指导自己职业成功的蓝图。

  六、评估与调整。就是当发现职业规划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行不通或存在问题时,应及时予以调整。一种职业规划方案是否可行,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确认。因此,职业规划方案需要不断地实践、评估与调整。

  上述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看似“逻辑清晰”,因而显得实践性极强,但是这一表象背后则潜伏着两个无法绕开的问题,我称之为“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死穴’”。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职业规划不但不会帮助人们获得职业成功,反而可能会有害于人的职业发展。是否危言耸听,请阅读下文后再下结论——

  “死穴”之一:职业能力问题

  当我们把一个人在某一职业领域的工作能力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时,你将看到:如果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到4级以上时,他几乎无需做职业规划,因为他的职业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他的职业方向;甚至,他只能在现有的职业领域内做出选择,因为他如果放弃现有的职业领域,而选择到一个新的职业领域求得发展,除非他在那个新的职业领域已经具有相当的职业能力,否则他就必须花足够的时间来重建他的职业能力;问题还在于,花了足够的时间,未必就能建立起新的职业能力。其实,所有在特定的职业领域具有中等以上职业能力的人,无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那些职业能力真正高强的人是不做职业规划的。

  仅就此点而言,职业规划似乎只适合于那些职业能力不足的人。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实中,越是职业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倾向于做职业规划,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大学生或踏入职场时间不长的人或在职场竞争中失势的人,是职业规划的“重灾区”。

  当我这样说时,有读者朋友可能会说:职业规划正是用来指导职业能力不强的人建立职业能力的呀。没错,我是说从理论上讲“没错”。然而,众所周知,建立中等以上的职业能力需要花费至少八年以上的时间(请参见“10000小时定律”的概念。网上可搜到),一定会历经千辛万苦,而且花费了八年以上的时间,历经了千辛万苦也不一定能够建立起中等以上的职业能力。这给那些相信职业规划的人出了一道大难题: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愿意花八年以上的`时间在一个职业领域逐步建立职业能力?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个耐心和意志;他们在职业竞争的赛道上碰到困难、问题、阻力或处于落后状态时,会重新设计他们的职业规划方案,因为毕竟做职业规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如一个月内,甚至于一个晚上或一念之间,而在一个职业领域建立起中等以上的职业能力却需要八年以上的时间,还要历经千辛万苦。

  顺便说一下,传统的职业规划理论通常会提醒那些想要做职业规划的人:你们之所以职业不成功,是因为你此前的选择错误。换言之,基于这样的概念,如果一个人在一个职业领域继续不成功,他便应该继续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这可是对职业能力建设不利的理论与建议啊!

  “死穴”之二:组织要求问题

  绝大多数人需要依附于特定的组织才能获得职业发展:不仅需要组织向他们支付薪水,以便养活他们自己和家人,而且需要组织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并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个组织并不“充分尊重”个人所做的职业规划,而是要求做了职业规划的员工们按照它的需要、想法和意志行事时,会出现会结果呢(毫无疑问,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组织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越是优秀的组织,越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真正有利的组织,在这方面越是强势——要求员工满足组织的要求,而不是让组织来无原则地适应员工)?

  在极端的情况下,当这种矛盾出现以后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做了职业规划的员工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案,满足组织的要求,这意味着职业规划并不好使,进一步的结果是痛苦——因为有规划却不能实行;二是,做了职业规划的员工拒绝组织的要求,坚持“做自己”,其结果是被组织所拒绝,其职业命运便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还有一种理想的情况:组织在要求员工时,充分地考虑员工的职业规划,或员工在做职业规划时充分地考虑组织的要求。但请注意,这通常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在上述极端情况(也是常见的矛盾)发生时,那些因为有了职业规划而坚持要“做自己”的人,可以随时选择另谋高就,因为“世界那么大,自有留爷处”。但是,现实中很少有哪家优秀的企业,会放弃既定的文化或管理原则,而迁就那些想法千奇百怪、且随时会发生万千变化的员工。通常,对于那些一味要求企业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员工,企业是不大可能信任他们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因此而出现了:当一个人不被一家企业所信任时,他又如何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发展呢?

  上述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两个“死穴”,正是导致那些怀抱职业梦想的人们,郑重其事地做了职业规划,却并没有获得职业成功的核心原因。因而,我认为迄今为止的大多数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从根本上说只是在给人们以某种希望,却并无多少真正能够指导人们进行职业发展实践的价值,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是在使人们误入歧途。

  当然,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多少还是能够刺激人们去思考相关问题的。比如,本文的观点就是在这类理论与方法的刺激下产生的。

  发展职业的法则其实在这里

  大概由于前述职业规划“市场”需求旺盛,以及由于我们一直在倡导企业应该帮助员工正确地认知职业和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有很多人便误以为我们公司的专家们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类课程。于是,经常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向我们询问是否提供这类课程的培训服务。

  如果前来询问者是第一次与我们联系,我们总是很干脆地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没有您要的课程”;对于与我们有过合作的客户或我们的“粉丝”,我们一般会反问他一个问题:“请您告诉我,您认识的或知道的成功人士中,有哪些人是因为他们做过职业规划才获得职业成功的?”。我们经常十分欣慰地听到了这样的回答:要么,很干脆地回答说“没有”;要么,沉默了一阵子后回答说“好像真的没有耶”。

  是的,我们先不去考虑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是不是真地有用,只需要来分析和判断一个简单的事实:现实中那些已经取得了被广泛认可的职业成功的人们,他们是怎样获得职业成功的?

  我们经过长期和大量的观察与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还是现实职场上任何一位并不著名的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职业成功,在总体上讲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永远专注于“当下”,在“当下”的组织中有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当他们在这三个方面有最佳的综合表现时,他们便有了下一次机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之后,他们又在下一个“当下”继续在这三个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于是又有了更大的机会——进入下一个职业发展平台……如此不断向前“走”,便有了职业上的成功。

  请注意,不仅是那些“与组织一同成长”的成功者是靠着这样的规律或逻辑而取得成功的,而且那些通过跳槽而获得职业成功的人,遵循的也是相似的规律或逻辑:由于他们在“当下”的组织内有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他们进而才能获得下一个“东家”的信任;由于他们在第二个“东家”那里有良好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他们才进而获得第三个“东家”的信任和重用……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三个结论:

  (一)只要一个人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能够满足特定的组织需要,无论他做不做职业规划,他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职业成功;在这三个方面,满足组织需要的程度越高,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表现、岗位胜任能力表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表现不能完全满足组织的要求,无论如何做职业规划,都不足以保证他们获得职业成功;他在此三个方面与组织的要求差距越大,获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三)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做职业规划,但其职业规划应该是围绕如何提升其价值观、岗位胜任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三点而展开了,也只有这样其所做的职业规划才会是有效用的。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5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弄明白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高的薪水、更多的陪家人的时间、更大的名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以 及想要达到的目的地所要走的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设想都很宏大和美丽,但那一条路是最可能达到自己目标的,为了走到目标的方向还需要准备那些资源、经 验、知识和技能?

  第一,爱好。专家分析:我认为爱好应该是放在一个营销人职业生涯规划考虑的首位。因为只有你喜欢营销这个职业,你才可 能去主动投入,而也只有你主动投入了你才可能有收获,才可能会取得成就。如果你不喜欢营销这个职业,所有的工作你都是在被动的接受,手到了心却没到,没用 心自然不会获得好的结果。所以,当你决定从事营销行业时,你要问自己是否真的因为我喜欢这个行业,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其他原因。

  第 二,性格。古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也并不是不可改变。我认为爱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通常性格被分为“外向、中性和内 向”,作为营销人你就要分析你的性格属于哪一种?你的职业决定了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和人打交道,因此外向的性格当然较好。但也不代表内向的人就不能做营 销,对于一个性格内向(如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不善言辞、不善沟通)的人,关键看你能不能改变以适应营销职业的需要。如果你无法改变或不愿改变(改变是 痛苦的),那么你最好选择其他职业。

  第三,特长。特长是你现有专长和潜在专长的总称。特长也分为基础特长和专业特长。基础他长如沟通能 力强,组织能力强等。专业特长如计算机熟练、擅长策划等。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职业人在企业一干就是一辈子,改变外部环境的空间很小,所以在那个时代在进 行自我完善方面强调的是如何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人的流动性增强,改变外部环境的空间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点成为自 我完善的核心。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6

  大学生择业难、人生规划混乱、理想不明确、信念缺失等,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身发展较难逾越的困境。 Super 生涯发展理论的发展实质与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以及人生彩虹图的绘制,让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进入了新的天地,而我国高校现阶段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所出现的困境与诉求,要求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对先进理论进行借鉴。

  1.Super生涯发展理论与职业规划概述

  1.1、Super 生涯发展理论

  Super 诞生于美国,是生涯发展理论的开创者。 他认为,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并非由一次选择完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个体与社会的影响不同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 最终达成了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是 Super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所在。 对于其整个生涯理论而言,共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等五个阶段,对应五个阶段的是人一生不同的年龄时期,根据不同时期中人的需求的不同与职前职后的不同,Super 认为个体角色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扮演者多重的角色,并根据时间节点角色的不同绘制了“生涯彩虹图”。总体而言 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主要突出的是发展与生涯之间的关系,生涯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有不同的目标;发展的不同的最终导致的生涯结果也不同。 因此,“发展”是 Super 生涯理论的本质。

  1.2、职业规划发展

  纵观西方职业规划发展史大概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职业指导阶段,也是“职业指导”的诞生时期,主要是特质因素理论下的人员与职位匹配的模式;二是个人发展阶段,主要代表是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主要强调的是自我成长与自我认识,主导尊重人的自由发展;三是生涯辅导阶段,此阶段中 Super 集心理学的多项分支与社会学、人格发展理论等,首次使用了“职业生涯”概念,成功推动了职业指导方向和职业选择转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四是生涯发展国际化阶段,众多的流派显着的共性则是:将生涯辅导推向一个以注重个体生涯发展历程为重心的方向,使生涯发展走向正规,主要表现是原本单纯的解决就业问题转向了实现自我的发展模式。

  2.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生涯发展理论的诉求

  2.1、时代发展对高校职教生涯发展理论的诉求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实质最初为平衡结构性供需,让有用的人到需要的岗位,让需要人才的单位获得人才,主要是信息的传递与分布;发展到自主择业时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为大家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让有技能的人能够走到自己喜欢的岗位上,是对兴趣的扩大,也是对人尽其才和人性解放的助推。随着大学扩招的推进和就业大军的涌进,岗位稀少逐渐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择业困境,而学生自身能力潜能却受制于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受到一定程度压抑。因此,生涯发展理论是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纵向推进,也与当前时代发展环境所急需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2.2、大学生自身生涯规划对生涯发展理论的诉求

  大学生进入社会,预示着将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生活不相信眼泪”的各种“真理”将摆在大学生面前。社会节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是有别与传统需求模式,从单一性的人才到能力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已成为社会主要需求,社会需求对与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多种多样的渠道,这为社会提供多种需求的人才奠定了学习时间基础,也对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更详尽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不同于学校的慢节奏,也不同于学校的“儿女情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如果没有清醒的具有弹性空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在社会生存过程中一旦出现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悖的情况, 则会萌生过多的挫折感,一旦习惯性的挫折感出现,整个人生的求职、择业、修改生涯发展的时候都出现与既往问题出现而无法客观对待的心理暗示。

  2.3、社会各界对高校职教生涯发展理论的诉求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化的竞争态势已经发展为社会主流态势,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人才,尤其是能够懂得适时委曲求全、适时奋力拼搏、适时以退为进的高情商、高逆商人才,是社会始终追求的综合人才。大学生在高校中,如果能够真切的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知识,并将其辅助与自身的发展规划中,必然会在社会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少能够通过不同的角色和不同时期不同岗位所指向的晋升路径中,适当的调整自身的理想与目标。没有良好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在社会中成长必然出现“无所适从”的迷茫感,一旦走进与自己人生理想差距较大的工作岗位,必然出现与理想背弃的发展路径。 理想的背弃与社会的淘汰相比,属于生存与生活层面的不同,因此,社会各界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管理,以避免出现难以“承受”各类压力的“人才”。

  2.4、教育体系对高校职教生涯发展理论的诉求

  大学生,进入高校教育体制中的年龄多为 16-20 岁,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也是人生当中可塑性最强时期之一。 高等教育体系对大学生的培育要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传授生存的能力,更是传授为国家等做贡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高校培育的大学生中,传统的“天之骄子”已经“荡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高学历的“打工仔”身份,身份的变换正式人生处于不同时期的角色定位,职业规划教育成功的大学生往往拥有对自身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位,而教育失败的“成果”则是“横冲直撞”的找不到发展突破口的学生。 教育体制整体定位要求,所培育的大学生均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能力,来确保教育“任务”的完成。 而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生也规划的教育体系暂时还没有全部形成,所以,生涯发展理论下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自身诉求。

  3.Super生涯发展理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启示

  3.1、高校规划教育阶段的针对性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学生走出校门快速融入社会的先决条件,是有别于传统就业教育的重要表现。 Super 五个阶段中,是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现,也是同一个时段中对事物的五个不同方面的认识,如何帮助大学生认清楚抽象、具象共存的五阶段的重要性,需要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是认识五阶段的重要性,只有明了五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才能更准确的应用五个阶段的特征对自身进行阶段性规划;二是认识五阶段的逻辑性,五个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阶段的特征标示,只有认清之后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人生”定位,才能完成目标等在不同发展期的修订与弹性修复的设定;三是认识五阶段的循环性,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不是一个闭塞的单一循环,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每一个循环都具有不同的角色,比如:大学生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 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3.2、大学生主观思想的主动性

  生理健康的人是具备主观思想的人,无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均是主客观选择的结果,而主客观的选择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也不同。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客观优化主观的过程,主观的成长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主动性重要因素,没有主观的争取与发展,无论何种职业生涯规划都将无从谈起。 因此,利用 Super理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主观思想主动性的培养,一是让大学生具有发展的思维,发展对于生涯规划而言是必备条件,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日的新时代,没有发展的思维将难以规划出具有前瞻性的人生;二是让大学生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使其对自身的自我拥有准确的、至少偏差不大的定位,从而才能形成具有发展的规划能力。三是让大学生拥有主动性的思维,主动性是生涯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主动性的生涯发展不具有建立性和维持性,最终将半途而废。

  3.3、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生活广度培育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为择业而规划,也不会进入因规划而择业的理想环境。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 对于生活的广度, 可以理解为 Super的年龄推广而增加的生活“长”度的广度,也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等的广度,增加生活的广度,一是增加见闻广度,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诞生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没有广度见闻的大学生不论是步入社会还是在学校阶段所作出的职业规划也是不完整的, 也存在欠缺考虑与有失客观规划的实际,因此增加见闻广度,是能实事求是制定职业规划的首要前提,也是能够发现生涯规划错误路线的技能因素之一。 二是增加能力广度,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是扣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也是丰富自我增加人生筹码的重要力量,没有能力的广度,就难以形成综合型能力人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与所要修整的问题也将无从下手,因此,能力的广度是未知未来顺利执行规划的基础。

  3.4、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生活空间拓展

  生活空间是 Super 彩虹图中的横向面,表达的是人一生的生活广度,在 Super 的五个阶段中,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生活空间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 生活空间拓展也是人生阅历的广度,生涯发展中阅历是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社会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能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或有相应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社会经验将直接决定着他的人生高度,缺少了必要的社会经验,很有可能会一事无成四处碰壁。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经验决定了人生高度,对其人生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要尽力的拓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广阔多维的生活空间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因此也会有许多大学生去利用这个多维的空间去创造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

  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成就“优质”大学生的良好途径,是践行高校教育体系就业指导的正确方向。 Super 发展理论支撑下的发展思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可以择优借鉴的重要理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纵深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人才需求方面,不但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能够及时为自己生涯发展进行规划的综合性人才, 只有能够主动为拓展自身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大学生,才能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容易成就规划的目标与梦想。

  【参考文献】

  [1]樊铮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xx(7):42-42.

  [2]张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xx(12):68-69.

  [3]胡艳,张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 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xx(1):95-98.

  [4]黄苹.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J]. 中 国青年研究 ,20xx(7):99-101.

  [5]王颖.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赤 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3):261-263.

  [6]刘甜甜.联动理论视域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xx(14):22-25.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7

  “不知道是先考研,还是先工作,就怕工作之后想再深造就难了。”

  “转眼就大三了,谈了一场恋爱,分手了。感觉三年来好像没学到什么,想到未来觉得可怕,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马上就考研了,可是越复习越感到自己不行,放弃又不甘心……看到别的同学投简历、面试,心里就像猫抓一样,可是如果去找工作,我的时间都花在准备考研上了,没怎么参加过社会实践,找工作没有优势。”

  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很想尽快摆脱内心的迷茫和焦虑,但往往理不出头绪来。我希望学生们早一点懂得规划人生,少走一些弯路,于是,我尝试用生涯规划工作坊的形式,与同学们一起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寻找各自发展的方向,并获得行动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所做的“大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工作坊仍由教师指导,由学生主导、设计和执行。6名“工作坊助理”全程主持了“生涯规划工作坊”的5次训练,来自学院各个年级和专业的21名同学参加了训练。

  一起来走探索之旅

  “生涯规划”不是空洞的理论或时下流行的术语,而应当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的人生不同,生涯规划自然迥异。少时被勒令退学暮年做牛津学子,令无数人痴迷武侠的81岁的金庸老人,他的一生有过四个理想:拥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做几件对己对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创办《明报》、安享晚年逍遥自在。

  经过工作坊的历程,成员“煎蛋”要开户外用品专卖店,“独来独往”决定要成为物流管理师,而“大米”则想创办全职太太培训学校。那么,你的打算如何?我相信,一次精心设计充满互动的旅程能带出很多个人化的体验和感悟。

  助理陈劲松(XX级2班):在工作坊结束后的回访中写道:我发现“生涯”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由一个个“今天”积累而成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生涯的一部分。而生涯规划不会限制个人发展,相反,它让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鞭策我们为之努力。“今天的一个决定将影响你三年后的生活”,规划就是设计自己的未来,是将未来生活及实现过程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让人清醒。

  工作坊的五次课都是利用晚间进行,时间跨度为两周。分为个人盘点、人生愿景、探索职业世界、生涯决策、经营大学生活五个站点: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位大四学生说:“我用了大一一年的时间来发现‘我是谁’。当时,我泡图书馆狂看市场营销方面的书,应聘了六个社团统统失败后又重整旗鼓,与我钦佩的老师和同学交流,我找到了答案。”认识自己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去经历一些事情,也需要静静地思考。旅程的第一站试图促进成员初步的个人探索。

  助理们根据个人资料事先将参训同学分成了三组。由助理李思(XX级2班)带领成员在三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的个人特质,然后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的5项,最后确定1项自己最欣赏的。这个“头脑风暴”在捕捉闪过脑中的每一个对自己的看法,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而因为来不及分析和思考,往往能显出成员最真实的自我。“新生舞会”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场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角形理论模型”的别样舞会,目的是带领成员探索各自的职业兴趣。

  音乐响起,舞会开始,第一位出场的是助理赵浩洲(XX级15班),他对大家说:“我们是一群有着良好口才和交际能力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请到我们这里来吧!”紧接着第二位代表人物游雨琪(XX级11班)也走到台前,微笑着说:“我们是一群热爱艺术的人,我们重视美感,饱含创造力和想像力,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就请加入我们吧!”

  接下来,四位助理一一登场并分站一隅,代表舞会中因为兴趣相投而自然聚集在一起的六类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最后一位助理的话音刚落,成员们便纷纷起身迎面走来,汇成了六个大小不一的群体。因为学院的专业特点所限,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喜欢与数据资料打交道的常规型(典型职业如会计、秘书)、喜欢帮助或服务他人的社会型(如教师)、喜欢领导和管理的企业型,仅有“绿风”和“小马嘿”分别站在喜欢技术操作的现实型和研究型的角落,憨憨地微笑。讨论开始,冬日里的活动室好似一个沸腾的水壶在快乐地咕噜作响。

  煎蛋:一人独得三项,收获最多;“枫叶”拍得的东西与他的梦想蓝图非常一致,“赚大钱和担任声望很高的职务”;“蚊子”在沉默观望之后终于拍得“工作富有挑战性而不单调”。有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有人却什么也没得到,这个结果与现实生活何其相似!

  我要往哪里去?

  实现梦想需要更多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去发现自己想做的事究竟是不是如想像般那么难,包括向已经做出成绩的人了解他是如何做到的。这些可以归结为对职业世界的探索。

  学生们在高考的重压下,很少有机会早早接触周围的世界,了解工作、职业是怎么一回事。而这个了解的过程是谁也包办不了的。有不少毕业生抱着“先随便找个工作”的想法,结果往往遭遇种种问题和困惑,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对于职业世界的探索应当尽早,尽量避免在宝贵的职业生涯中蹉跎岁月,早日迈出坚定的步子,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8

  杨帆梦想,规划职场,共筑未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开讲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使同学们了解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为我院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不可或缺的指导,20xx年4月17日晚7点,信工院第二届职业规划大赛系列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在我校玉辉楼A202教室开讲。信工院就业中心有幸请来了资深职业规划师钟风云老师来为我院各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李雅茹老师及信工院就业中心的主要成员也出席了此次讲座。

  钟风云老师一到场就受到了全场数百人的热烈欢迎,同学们均对职业规划指导讲座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钟风云老师首先

  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自己,并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当下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她说:“准毕业生面临的抉择无非这四种:工作、考研、出国和创业。”“你做好准备了吗?”钟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钟老师还以自身的经历说道:“你们能在学校里的人群中分辨出准毕业生吗? 他们往往都是行色匆匆、西装革履。”钟老师提醒大家时间不等人,现在就要做简历,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自己的履历,这样在毕业时才能有一张漂亮的简历。

  同学们纷纷对钟老师一针见血的理论与诚恳的建议表示赞同,深深地被钟老师的风趣幽默和旁征博引所吸引。一位大二的同学说,钟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斜坡球体理论令他印象深刻。人性中的惰性就像使斜坡上的小球滚落的地心引力,不断将我们拉向堕落的深渊。而理想与规划正是引领我们向上的牵引力。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职业规划帮助个人全面了解自己,准确评价自我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认识自我的价值并使其增值。第二、职业规划帮助我们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第三、良好的规划能够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根据职业需求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职业规划,钟老师将职业规划分成了五大步骤:第一步、自我评估:知己;第二步、职业评估:知彼;第三步、职业定位:人职匹配;第四步、制定计划;第五步、评估与调整。钟老师详尽地讲解了每一步,并结合实际向同学们阐释了原理。同学们醍醐灌顶,如沐甘霖,对钟老师的评价不乏溢美之词。

  最后,钟风云讲师给大家留下了言简意赅的几条职业规划建议:树立职业精神;建立目标意识、规划意识;学会学习、做事、做人。钟老师还在最后展示了数例优秀职业规划作品。

  本次讲座在现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钟风云老师的精彩讲座不仅消除了同学们对于专业前景的迷茫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愿我院同学都能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9

  工作生涯的成长过程,与一个人的求学过程颇有相似之处。求学过程中,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并且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如果基础没打好,将无法顺利升学。

  职涯成长过程亦雷同,工作能力的成长与职位的提升均有一定的条件。

  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在一家公司中从基层做起,面对初接触的工作内容,从完全不懂到了解、熟悉工作内容、进入状况,此时尚不足以构成在工作职位上升级的条件,必须进一步对工作内容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达到精通的程度,亦即对工作项目并非个别、单一地了解,而是通盘的掌握与贯通,能力才得以明显升级,才具备在工作职位上提升的条件,有望担任基层主管。这段能力升级的过程,通常需要2至4年的时间。

  升任为基层主管之后,开始接触管理工作。针对这一新的范畴,又必须重新学习,从不懂到了解,进而熟悉、运用自如,能力再一次地升级,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较长,通常约3至6年不等,视个人资质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随后,每个阶段升级之后,又会加入新的工作范畴,必须重复同样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工作内容仅仅止于熟练而不能精通,则工作稍遇变化,往往就不知所措,自然不足以担任主管,这是一般新人在第一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

  因此,初入职场的新人在职涯的成长过程中唯有稳扎稳打,才能针对工作上被赋予的新功能进行有效学习。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10

  综合上个星期做过的综合测评和自己对自己目前的认知,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安静,为人和善,做事认真负责,能注重细节,有耐心的人。如果认真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我会认真把它给做好,直到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满意为止。

  在陌生环境中我不会感到不自在,却不会主动和陌生人说话,然而有人和我说话我会热情回应。我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这对以后工作地的取向是一个优势,我不会对工作条件要求太苛刻。这一点也会使我很快融入到一个新集体中,然而前提条件是有人指引我,指引我熟悉陌生的环境,如果仅凭自己一人可能做不到。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我相信在团队合作中我会是很有作用的一份子,所以一项工作如果是团队性质的话,我会很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平时自己也喜欢唱唱歌,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安静地画一些画,看一点文学作品,在艺术方面也算是有点擅长。

  纵使自己有一些优势,然而我知道自己的好多缺点却会压着那些优势,至于缺点,如我有时对自己的要求太低,放纵自己,克制能力不是很强,有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对一些事一些问题不敏感,以至于错失很多机会。最大的不足还是在于不敢主动同陌生人讲话,这是首先要克服的,以后走上社会,走进工作,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所以无论如何,自己必须不断提醒自己要不分陌生和熟悉,锻炼出一个强的交际能力。大一的时候曾做过一点兼职,积累了一点点经验,然而远远还不够,在毕业之前还要锻炼这一方面,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1.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十篇

2.【热门】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汇编十篇

3.【实用】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汇编十篇

4.【精品】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汇编十篇

5.实用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汇编十篇

6.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汇编六篇

7.有关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汇编九篇

8.【推荐】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范文汇编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