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法

时间:2017-03-06 15:19: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后感写法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写法有什么写法,下面带来读后感写法以及范文,欢迎借鉴。

读后感写法

  读后感写法【1】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

  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是 记叙文 ,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

  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

  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因此,在读好原作的基础上,把可以引发感想的“点”排出来。

  例如,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的读后感,就可以排出如下感点: ① 全文的中心思想:在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这个胜利,建设一个新世界。

  ② 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力气的事情。

  ③ 因为胜利,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前的情绪可能生长。

  ④ 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

  ⑤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⑥ 两个“务必”。

  ⑦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⑧ 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这八个方面,都是可以启发我们感想的点,再如细读《执竿入城》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

  从鲁人的角度分析可得出:①应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等。

  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又可得出: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②经验主义者行不通;④谈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等。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例如《滥竿充数》这个故事,明显地有三个感点:一是南郭先生的行为引发的感点: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这当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是由齐宣王的行为引发的感点: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

  这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是把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手下的不同遭遇作对比,探究原因引发的感点: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

  把这三个感点作一下比较,对照当前改革的形势,我们即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但是它不同于 记叙文 中“叙”的要求。

  记叙文 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为例,如果要紧扣这则寓言的中心写“感”,以下四种引述,哪种算是简明的呢? ①赫尔墨斯到人间碰了大钉子。

  ②赫尔墨斯是穷人的庇护神;之至高无上的`天神宙斯、赫拉的儿子,他盲目自大,来到人间问自己雕像的价格,才知道不过是作为宙斯、赫拉雕像的添头而已。

  ③赫尔墨斯盲目自大,他到人间问自己的价格,才知道仅是作为添头而已。

  ④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问价,结果才知道自己的雕像的价格不如宙斯和赫拉的。

  上述四种引述,第一种简而空;第二种虽多用些字,却是明了的,也还是简明的;第三种虽缺少第二种的某些内容,但主要的部分已经有了,因此也是简明的;第四种虽然字数比第三种还多,但不够明了。

  开头照抄原文,还不足以表现赫尔墨斯的自高自大,而且说“不如宙斯、赫拉”也极不准确;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

  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有时用相同联想是可以的,如臧克家写的《纳谏与止谤——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就以历史上的“厉王止谤”联想到当代“四人帮”当道之时大搞“以棒止谤”的罪行,以齐威王的“悬赏纳谏”联想到如今我们各部门和机关的领导同志也应该这样做。

  但有时用相同联想不行,必须用相似联想。

  如1981年高考作文要求就短文《毁树容易种树难》写读后感,有的考生以原文中的种树联想到自己的种树,文章的立意就太肤浅了;而有的考生用相似联想,在文革中以“种树”喻政权建设或人才建设,立意就深刻而新颖。

  最后,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其一,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议——联——结”。

  乌塔读后感【2】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出国旅游的故事。

  乌塔为了出国旅游,作了许多的准备,如设计了旅行路线,攒旅游费,阅读资料和书籍。

  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购纪念品。

  同时,课文还描写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

  文中的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外去看一看等。

  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

  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

  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其实,我也有一次独自外出的经历。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参加夏令营。

  事前,我参观了学校和宿舍,觉得很喜欢。

  但到了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后这21天就住在这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

  可是,爸爸妈妈坚持要我留下来,鼓励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我被他们逼得无可奈何,只能强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要选一位班长。

  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

  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决定让我来当班长。

  在那次夏令营中,我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学习了不少英语知识,学会了国画的技巧,老师还奖励了我许多的“美元”,我用这些“美元”换到了许多奖品。

  那次夏令营我过得比想象中愉快。

  于是,我明白:爸爸妈妈带我到这里来是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

  不过,和课文中的乌塔比起来,我还是差远了。

  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还要到外地去旅游。

  将相和读后感【3】

  这个星期,我学完了这篇课文,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可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才有利于国家。

  学完以后,我想到我们的学校、班级,一个大集体,都能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同心协力,宁可让自己让自己吃亏,也不要破坏了集体的荣誉,那该多好啊!平时,同学们为了自己,而不顾班级荣誉,为了芝麻大的小事而争执不休,大打出手,非置人于死地不可。

  这样,既破坏了班级的荣誉,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带来了不少麻烦,又有什么用呢?应该像蔺相如那样宽容,让人三分,以大局为重,向共同目标前进。

  廉颇大将军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当他知道蔺丞相的用意后,很是惭愧,主动上门负荆请罪。

  不像我们现在的有些同学,干错了事情,事实摆在眼前,就是不认错,还是一意孤行,最终还是低头认错。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蔺相如、廉颇的优秀品质。

  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顾大局,不能光为争一口气去和别人闹意见。

  当自己有错时,在指导自己的错误后,一定要知错就改,决不能只认错不改错,不让同样的错再次出现在自己身上。

  这样,就能更好的保卫集体的荣誉。

  《将相和》讲了:廉颇看着蔺相如凭着一张嘴当上比他高的管位,便产生了矛盾。

  后来明白了蔺相如的用心良苦,便负荆请罪。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并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故事中的蔺相如是个勇敢、聪明的文人,我蛮欣赏他的。

  在大殿内,他洞察到秦王一丝诚意也没有,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取回了和氏璧。

  如果我是蔺相如的话,我才没想那么多,直接要秦王要回和氏璧,想必这么做一定会被守在秦王旁边的侍卫杀掉。

  看来我这个人以后在生活上吃亏,凡事都不懂得转弯,总是很死板。

  例如查改错,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催着他们改错,弄得我特烦。

  如果这样做会很省力:谁没改错,就让老师来教训他们一顿。

  经过这次的教训,保证他们下不为例。

  如果犯事都会转弯的话,想必我也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文人。

  而廉颇我更加欣赏他。

  他听了蔺相如的一番话便负荆请罪。

  我原本以为当他听到蔺相如的话时,会冲到他家找他“理论”。

  没想到,廉颇的度量这么大。

  据我所知,大将军一般都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凡是听到有人反驳他,就会用暴力解决这件事。

  好在这件事没在我的意料之中,不然赵国就会引起内轰,让秦国有机可趁。

  也正因为他度量大并懂得是非黑白,才得以化干戈为玉帛。

  最后两人还成了好朋友,并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最后我悟出一个哲理:一个集体起内轰,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

【读后感写法】相关文章:

1.读后感写法指导

2.读后感作文写法

3.读后感开头写法

4.读后感写法ppt

5.读后感的写法

6.关于读后感的写法

7.小学读后感的写法

8.读后感的基本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