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文网>实用文书>读后感>人生读后感3000字

人生读后感3000字

时间:2017-03-10 16:04: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生读后感3000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人生》读后感3000字,欢迎阅读。

人生读后感3000字

  当我无意翻开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时,我被开篇引用柳青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饱含哲理的话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促使我继续读下去。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最后还被拍成电影,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部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一波三折的人生的变化过程。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在这部小说中路遥的语言朴实无华,景物描写刻画人心,时不时的对主人公的命运进行点评。

  整部小说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人物很饱满,景物描写细致,让人进入很快,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虽然这部小说在结尾,没有给读者“人生”的答案,但却引领读者去思考人生的答案。

  这部小说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曲曲折折充满着各种冒险和挑战,唯有始终积极向上方能免受命运摧残。

  小说中高加林的形象激励着千千万万迷茫的青年,当年马云踩三轮车的时候看了《人生》,意识到只要自己不放弃就总会有机会,于是奋而创业,成就了亿万富翁。

  小说中,路遥为我们刻画的这个心高气傲,性格倔强的年轻人高加林,他是那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代表,渴望凭借个人能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

  可是,他的民办教师资格被人顶替,经过苦苦煎熬和等待好不容易被调动到县城当上了干部。

  此时的他感到农村的恋人刘巧珍已经配不上自己,于是转投县城播音员黄亚萍的怀抱,最后却因为感情上的纠葛被人告发了走后门的秘密,最终被退回了农村,而此时一心爱他的刘巧珍早已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马拴,再也没有人来安抚他受伤的心灵……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主人公高加林呢?正如小说中描述的,人生的变幻真是难以预料,谁又能知道自己的明天会发生什么呢?可以说,初恋是美丽的,初恋也是激情彭湃的。

  小说中这样写到,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她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做法表达了她炽烈的爱。

  就在高加林离开讲台,失意无奈之时。

  她的爱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仅此而已。

  因为,这爱实在是太单纯、太无助了。

  虽然,那时的刘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倾慕以久的`“先生”所爱着;那时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爱着。

  但实际上,这爱的天平能平衡吗?不能。

  当高加林重新离开土地,走进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时,这天平瞬间就倾斜了。

  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征服欲。

  高加林的确与她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着相同的知识背景,有着许多感兴趣的话题。

  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之时,高加林便进入了一种艰难的抉择之中。

  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便很快又被另一种感情强迫着压下去。

  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

  可是,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终于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拒绝了深爱他的巧珍姑娘。

  更令人感伤的是,当高加林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只是含泪默默接受,她没有过多地去责怪高加林,反而是更担心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在外地要处处小心,不要操心自己,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流淌着。

  也许,在巧珍眼里,爱他,所以离开他,爱他就要给他幸福。

  这一点着实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然而,仅仅单纯的去指责高加林喜新厌旧,结果遭到了命运的惩罚是片面的。

  姑且不去评判孰是孰非,客观来讲,我们是否可以想像不识字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之间有多么严重的代沟吗?巧珍只会和他唠叨庄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猪又下了几个崽子,完全无法进入高加林的内心深处,即便当初他们在一起,那也是他在遭受他人打击时极度需要人安慰的结果。

  书中是这样评价可怜的巧珍“再说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

  她除过这些事,还再能说些什么,她绝说不出十四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复合能源。”可以说不识字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之间的爱情悲剧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即使没有城市姑娘黄亚萍的出现,这种结局也不会变。

  爱情并不只是简单的相濡以沫,还需要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必须要般配。

  其实高加林很早就发现了两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只不过在他痛苦和困顿的时候,他舍不得放弃刘巧珍这个美丽而温顺的女子,一旦他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发现自己还能够飞得更高,便能够痛下决心,将刘巧珍抛弃。

  有句话这样说“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用在他们的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然而,从另一种角度看,我对高加林还是由衷地赞赏,当他来到城市,受到城里人的蔑视时,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他心里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这样的想法令人动容。

  难怪把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挤掉的公社书记高明楼一直担心这个性子很硬的年轻人将来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回来找他的麻烦,所以他心里总是惦记着找机会来化解他们之间的怨恨,可见有前途的年轻人谁都害怕,因为他们的将来注定无法限量。

  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华,他迟早会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是终其一生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人的一生中,无非是事业、爱情及家庭,当高加林在没有事业的时候,拥有了爱情。

  可当他失去事业,爱情也相继不复存在?这个就是路遥在小说里的追问,对于现实的追问,更是对爱的天平的追问。

  在如今的社会,爱情自由、工作自由。

  我们可以不受限制的和自己心爱的人交往,我们也不必在意所谓国家分配的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可是小说中的高加林,却在体制的条条框框里游弋,得不到解脱,深深地遭受着这种制度的迫害,小说的结尾中高加林最终还是难免摆脱当农民的命运。

  高加林在思想纠结之后的选择,以及他的结局。

  这些让我苦苦的思索,在这样的人生岔路口上,我们做出抉择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怎样的选择才算是正确的呢?许多事情真心没有对与错之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标准。

  就我而言,我觉得首先要顺应自己内心的感受,太过勉强的事情一般都是要失格的。

  其次,符合自身的发展,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人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奔头,要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

  最后,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旦选择了就应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绝对不能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及道德束缚。

  社会小天地,人生大舞台。

  生活在这个自由和民主的时代,我们应该感到幸福。

  我们可以跳出旧社会制度约束下的条条框框,可以选择自由恋爱、自主择业,充分享受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切。

  但是,人生沉浮,世事多变,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当站在现实与理想间的巨大差距面前,许多人往往会在这个岔道口一次次的感到矛盾、痛苦和无奈。

  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谁如果要离开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认知。

  可是,社会也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

  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你的一段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所以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去选择前行的道路。

  在面对挫折苦难时,我们应该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

  漫漫人生中,要常怀着一颗平常心。

  即使平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细细品味,也能品味出那隽永醇厚的滋味来。

  我想,人生就应该这样。

  让我们慢慢地去走,去体验,去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去享受那别样的乐趣。

  等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依然能欣然一笑。

  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依然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

【人生读后感3000字】相关文章:

1.人生读后感

2.《人生》读后感

3.【精】人生读后感

4.人生由我读后感

5.人生读后感【热门】

6.路遥人生读后感

7.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8.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9.《人生》读后感11篇